天天看點

數說信托業五大業務表現

作者:中國網财經

2024年5月15日,中國信托業協會在北京召開“2023年度中國信托業發展評析釋出會”。

根據中國信托業協會資料,截止2023年4季度末,信托資産規模餘額為23.92萬億元,較9月末增加1.28萬億元,環比增幅為5.65%,較上年同期增加2.79萬億元,同比增幅為13.17%,較三季度末大幅增長5.7個百分點,信托資産規模已連續7個季度保持正增長。根據中國信托登記公司資料,2023年6月至12月,信托行業共成立信托産品30415個,成立規模為43325.05億元。

相關資料說明,信托公司業務結構不斷優化,具體表現為:

表現一:着力發展财富管理服務信托,服務人民美好生活。

根據中國信托登記公司資料,2023年6月至12月,全部25個業務品種中,保險金信托、家族信托、家庭服務信托、法人及非法人組織财富管理信托的成立筆數均在前5名。

2023,信托公司大力發展家族信托、家庭服務信托,推動家庭資産規劃,實作财富的增值、保值和傳承,發展保險金信托、特殊需要信托等,嘗試為客戶提供全生命周期信托服務,圍繞客戶的需求及風險收益偏好,依托自身專業優勢建構具有競争力的産品線,在服務實體經濟高品質發展的同時,為人民群衆創造更多财産性收入。

曆經10年探索,财富管理服務信托已成為了未來發展發力點之一。

一是家族信托逐漸成熟。2013 年被稱為中國的家族信托元年。截至目前,約59家信托公司開展家族信托業務,存量家族信托的規模合計約5000億元。具體表現為:頭部效應。綜合排名前十的信托公司,家族信托業務規模占行業總規模的90%,達到3000億元;管道為王。銀行系信托公司規模上量最快,2022年末,存續規模已達到1000億元。主要得益于,銀行的分支機構、櫃台交易和強大的客群;八仙過海,各顯神通。非銀系的信托公司根據各自股東背景,建立相應管道,當然也有部分信托公司發展自有财富管理。礙于信托公司無分支機構,發展緩慢。

二是家庭服務信托不斷探索。截至2022年末,共有12家信托公司已落地家庭服務信托,存續規模為27億元。2023年,約15家信托公司發行首單家庭服務信托服務産品,僅2023年9月,就有5家信托公司,與證券公司、基金公司合作,首單發行不同場景的家庭服務信托産品。難點在于,服務場景搭建、金融科技賦能、專業人員培養等方面。

三是保險金信托不斷創新。曆經8年,保險金信托信托規模持續增高,約30餘家信托公司提供保險金信托服務,業務模式不斷疊代,保險公司參與熱情不斷高漲。

以中信信托為例,在财富管理服務信托領域,已深耕9年,家族信托和保險金信托在受托規模、客戶數量、創新服務等多個核心次元上,穩居行業領先水準;針對企業家客群,圍繞中信金控“中信企業家辦公室”倡導的“人、家、企、社”四個次元,打造了以信托架構為基礎的家辦綜合服務體系;積極踐行信托業務分類新規指引,推進開展家庭服務信托、特殊需求信托、其他個人财富管理信托、法人及非法人組織财富管理信托等業務。

雖然财富管理業務正處于快速成長階段,但信托公司的财富管理服務信托尚處于探索階段,依然有很多制約因素,如配套制度不完善,信托公司綜合服務能力有待提升,信托文化和财富傳承文化尚在建立之中。

表現二:持續發展資産管理信托,提供更多資産選擇。

第六次中央金融工作會議指出,完善基礎貨币投放和貨币供應調控機制,人民銀行表示,堅持人民至上,既滿足經濟發展需要,也堅決不能讓老百姓的票子變“毛”,要守護好老百姓手裡的錢袋子。對于信托公司來說,為客戶提供全生命周期信托服務,圍繞客戶的需求及風險收益偏好,依托自身專業優勢建構具有競争力的産品線。

根據中國信托業協會資料,2023年4季度末,資金信托總規模達到17.38萬億元,投向證券市場(含股票、基金、債券)規模合計為6.6萬億元,較3季度末增加8536億元,環比增速14.85%,合計占比38%,環比上升3個百分點;與2022年4季度末相比,規模增長2.25萬億,同比增速高達51.52%,占比則提升近10個百分點。

自2018年資管新規頒布以來,資産管理信托成為信托業轉型發展的重要方向。

一方面,産品類型日益豐富。從投資标的看,資産管理信托主要投向債券、股票和基金三大領域,以債券投資為主。截至2023年二季度末,投向債券的信托資金餘額為4.04萬億元,占資金信托的25.73%,占投向證券市場的79.85%;從投資類型看,主要包括現金管理類、固定收益類(純債固收和“固收+”)、配置類(TOF、FOF、MOM)、權益類、合格境内機構投資者等類型;從産品投向看,主要投向低風險投資領域,如高等級債券、票據資産等;從産品形式看,FOF最為常見,已成為各家信托公司轉型标品信托的重要發力點之一。

另一方面,産品線不斷優化。投資标的覆寫面廣,包括國内證券交易所挂牌交易的A股股票、封閉式證券投資基金、開放式證券投資基金、企業債、國債、可轉換公司債券等;投資周期梯度化,依據投資者個性化需求,搭建周開、月開、季開等産品系列。

以中信信托為例,公司持續開展資産管理信托業務,聚焦服務新質生産力、推動綠色低碳、普惠金融等作為重點領域,建構涵蓋不同風險和收益特征的産品線,2023年末資産管理信托規模7,502.87億元。其中,普惠金融業務全年累計發放金額超過400億元,服務客戶超過2,600萬名。

伴随着實踐,我們面臨着挑戰,雖然不少信托公司搭建了完善的資産管理産品體系,但相較于券商、基金,信托公司仍需不斷加強能力建設,建立專業的投研體系,開發具有公司資源禀賦産品,進一步實作科技賦能。

表現三:持續發展慈善信托,為小康社會貢獻信托力量。

慈善信托是第三次配置設定的重要形式之一,是引導财富向善,助力共同富裕,為小康社會貢獻信托力量的一個有效業務模式。

2016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慈善法》的出台,為慈善事業的健康發展提供了制度規範與法治保障。根據不完全統計,約65家信托公司涉足慈善信托業務。相較7年前,全國範圍内僅有18家信托公司和慈善組織備案了慈善信托産品,總規模不足1億元。

中國慈善資訊公開平台(慈善中國)資料顯示,截至2023年12月19日,已有1602個慈善信托項目備案,财産總規模達65.38億元。截至2022 年末,全國慈善信托累計備案規模達 51.66 億元,累計備案數量達1184 單。其中, 2023 年度備案規模13.72 億元,較 2022年增加 4.93 億元;備案數量亦呈加快增長态勢達418 單,較2022 年度增加 22單。根據中國信托登記公司資料,2023年6月至12月,全行業共有49家機構開展了公益慈善信托業務,新成立372個公益慈善信托産品,成立規模為6.64億元,涵蓋了教育、醫療、扶貧、環保等諸多領域。

在七年的發展曆程中,慈善信托也逐漸呈現出諸多特色。

一是涵蓋領域廣,慈善信托目的涵蓋了《慈善法》所列舉的全部領域,如教育、共同富裕、鄉村振興等。

二是參與主體廣,信托公司與金融機構、政府機關、行業聯盟等機構積極合作,動員更多主體參與慈善信托,拓寬了慈善信托财産來源,提升了慈善财産投資收益。

三是捐贈資産類型廣,如建信信托曾設立藝術品慈善信托,外貿信托曾設立“客戶權益-積分”慈善信托等。

四是慈善工具運用廣,如“中信信托·2023信行遠捐贈者建議慈善信托”在北京市民政局指導下備案成功。

以中信信托為例,2023年末慈善信托累計備案規模10.53億元,業務規模與品質保持行業領先。“中信信托·2021芳梅教育慈善信托”在2023年榮獲民政部第十二屆“中華慈善獎”;設立面向職工參與的“中信信托·2023信行遠捐贈者建議慈善信托”,是慈善信托新模式的有益探索,使慈善捐贈更有計劃、更有體系、更加靈活。

表現四:不斷探索風險處置服務信托,助力企業風險化解。

根據中國信托登記公司資料,2023年6月至12月,全行業共有48家信托公司開展了行政管理服務信托業務,新成立産品916個,成立規模為8367.88億元;共有21家信托公司開展了風險處置服務信托業務,新成立産品68個,成立規模為3258.31億元。

2019年,建信信托首創“彩蝶”系列破産重整服務信托業務,将信托模式成功運用到天津渤海鋼鐵集團破産重整項目中,開行業先河。

2021年,共6家信托公司着力布局破産重整信托業務,兩家參與或有意向參與,整體受托資産規模已超過4500億元。

2022年,共16家信托公司落地風險處置服務信托業務,其中7家信托公司是2022年首次開展此類業務,風險處置服務信托新增項目49個,新增規模1.1萬億元,存續受托資産規模總計1.4萬億元。

2023年,共22家信托公司參與破産重整服務信托業務,存續受托資産規模總計超過1.5萬億元。

曆經5年探索,企業破産服務信托成為了信托公司未來發展的重點方向之一。

一是符合社會發展需要。全國企業破産重整案件資訊網顯示,2023年破産審查案件公告多達1.74萬件,較 2019年增加了1.22萬件,增幅 230%。

特點:體量大、産業鍊長、影響面廣。

共性:越來越多的大型/超大型企業集團降杠杆或經營結構調整失敗,最終由流動性風險惡化為破産的結局。

影響:困境企業涉及金融機構、投資人、企業職工、互保企業衆多,風險傳播能力強,造成更為廣泛的社會影響,甚至沖擊區域信用環境,影響地區經濟發展。

二是彌補破産重整制度缺失。破産重整程式啟動困難、破産重整企業修複困難、破産重整計劃執行效果差、破産管理人隊伍建設不夠完善。

三是發揮信托公司優勢。發揮信托資産隔離的制度優勢,剝離資産、隔絕風險,在債權人對償債資源有效管控的前提下實作資産有序、穩定的處置變現;信托計劃可以簡化留債、轉股等複雜的交易結構,同時又不受債權人人數限制,可以縮短執行時間,提高執行效率;信托受益權作為份額化的金融産品,轉讓靈活且便捷,解決了資産流轉難度大的問題;以信托的架構安排和高效的資訊科技系統實作對債權債務統一管理,可以有效解決重整債務規模大、資産情況複雜、債權人人數衆多的問題。

以中信信托為例,在風險處置服務信托領域,穩步推進海航集團破産重整專項服務信托項目營運,成功中标多家大型機構風險化解服務信托,存續業務規模位居行業首位。

伴随着企業破産服務信托實踐,我們也面臨挑戰,一是基礎性制度缺位,如财産登記、傳遞制度、稅務問題還有待解決;二是業務邊界有待拓寬,實踐中,信托公司在企業破産服務信托中,往往缺少主導權,法院、AMC、律所等機構一般扮演着關鍵的角色;三是成本投入大,盈利空間待拓展。

表現五:探索預付類資金服務信托,嘗試解決社會管理問題。

2013年開始,國内預付類資金受托服務信托經曆了兩個發展階段。

2013年-2018年,對标英國個人信托,業内開始嘗試創設不同場景,服務個人客戶消費需求。從ZX的消費信托開始,陸續有7家信托公司,做了8支産品,涵蓋養老、房子、寶馬車、IPHONE等消費品。除此之外,租車、租房、長租較高價的電梯大廈、連鎖加盟、二手房買賣等共享經濟及交易中的押金管理,房地産預售資金存管等也是信托公司探索開展預付類資金服務信托業務的主要方向。

2019年-至今,資管新規出台後,信托公司不斷尋找轉型方向,預付類資金受托服務信托是其中一個。截至目前,已有8家信托公司開始嘗試,涉及物業費、教育訓練費等多個領域。

伴随着預付類服務信托實踐,我們面臨着挑戰:一是系統依賴度高,短期盈利不足;二是配套制度欠缺,競争壓力較大;三是公衆認知不足,市場有待培育。

信托公司正在以更高的政治站位和發展格局,将自身高品質發展融入服務共同富裕和實體經濟大局中,希望在促進社會和諧、推動金融創新等方面貢獻更大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