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明美新能實控人曾違法向境外轉移資金 西銳飛機募投項目存疑

作者:鳳凰網财經

企業動态:

【祥雲股份終止上交所主機闆IPO】

5月15日,上交所網站公布關于終止對湖北祥雲(集團)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祥雲股份”)首次公開發行股票并在滬市主機闆上市稽核的決定。公司主要從事磷肥、複混肥料的生産和銷售,其保薦機構為長江證券承銷保薦有限公司,保薦代表人為王珏、方雪亭。

【銘基高科終止創業闆IPO】

5月15日,深交所網站公布了關于終止對廣東銘基高科電子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銘基高科”)首次公開發行股票并在創業闆上市稽核的決定。公司原拟募集資金40134.96萬元,用于銘基高科電子總部項目(一期)、研發中心建設項目、補充流動資金。其保薦機構為國信證券股份有限公司,保薦代表人王琳、王露琦。

【華大海天啟動A股IPO輔導】

杭州華大海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華大海天”)于5月15日在浙江證監局辦理輔導備案登記,拟首次公開發行股票并上市,輔導券商為中信建投證券。華大海天于2001年成立,公司一直緻力于數位新材料(如熱升華轉印數位材料和熱轉印紙基燙畫膜)、水性印刷墨、食品包裝紙及其功能膜等特色産品的研發、生産和銷售,産品均服務于綠色環保領域。

企業輿情:

【明美新能IPO:毛利率走低三遭诘問!實控人曾違法向境外轉移資金超7000萬】

早在2022年6月24日明美新能就正式向深交所遞交創業闆上市申請并獲得受理,2023年2月17日上會獲得通過,然而453天過去了其還未獲準送出注冊。随着2024年5月10日明美新能更新送出完相關财務資料,這或預示着其IPO的推進将進入下一稽核環節。

資料顯示,2020年時,明美新能的綜合毛利率尚能維持在12.47%,到了2021年就滑落至10.65%,而在2023年上半年則進一步跌至9.43%,無疑不斷下滑的毛利率正成為其上市路上不可忽視的重要問題。而彼時在深交所對明美新能IPO上會前的問詢中,有關其毛利率的問題一直萦繞在兩次問詢和意見回報中。在明美新能即将走上創業闆上市委會議前33天,深交所在稽核中心意見落實函中還在要求明美新能就業務規模較小、綜合毛利率較低等相關情況進行充分的風險提示。

而此次IPO,明美新能最為引發外界關注的是,在申報前夕實控人外彙違法超過7000萬元的事實。明美新能董事長、總經理及實際控制人梁昌明因在2019年11月至2020年8月期間,将金額合計7258.88萬元的人民币資金通過梁昌明及其控制的名美科技及明美通信等主體的境内銀行賬戶彙至換彙公司指定的境内企業和個人銀行賬戶,并通過梁昌明及其控制的合衆能源産品有限公司的境外銀行賬戶及現金方式收取合計7989.92萬港元,構成外彙違法行為。招股書及回複函披露,梁昌明之是以違法主要是因為離婚财産分割所緻。(來源:慧炬财經)

【米格新材實控人套現後認繳出資,一年内融資6億仍補流】

2019年3月誕生的米格新材,成立短短幾年赢得數十家投資方青睐,一度從股東交不起注冊資本的初創公司膨脹至估值26億元的資本寵兒。“衆星捧月”之下,米格新材于2023年6月申報創業闆IPO,并已在今年1月26日成功過會。此次IPO,米格新材拟募資50176.98萬元,其中10000.00萬元用于補充流動資金。

2019年3月,米格新材設立時,由陳新華、袁志偉、彭建林分别出資6900.00萬元、2100.00萬元、1000.00萬元。招股書顯示,2021年12月和2022年4月,米格新材分别實施兩次股權轉讓,轉讓方均為陳新華,第二次轉讓使其收獲頗豐。以2022年預計全年收入和利潤為定價依據,米格新材的投前估值達到16.00億元。陳新華将其持有的合計436.2330萬元注冊資本分别轉讓給11名外部投資者,轉讓價格均為20.63元/注冊資本,陳新華在此次轉讓中套現9000.00萬元。上述股權轉讓完成又經過股份制改革後,陳新華對米格新材認繳注冊資本為4564.07萬元。據企信網工商年報,陳新華于2022年11月6日将注冊資本實繳完畢,其資金來源不言而喻。

值得注意的是,米格新材第二次股權轉讓前還實施過一次增資,短期内的估值、注冊資本價格相差較大。2022年1月,米格新材注冊資本由7000.00萬元增至7755.2632萬元,由5家外部投資方認購,價格為10.86元/注冊資本,定價依據為2021年半年度經營情況以及2022年全年預計利潤為基礎投前估值7.6億元。這與2022年4月米格新材第二次股權轉讓時,陳新華轉讓股份給11家外部投資方的價格相差一倍以上。(來源:壹财信)

【賣一輛飛機掙150萬,不缺錢的西銳飛機要港股上市,募投項目存疑】

近期,西銳飛機披露了招股說明書,拟港交所IPO上市。西銳飛機主要銷售私人飛機,一家私人飛機的售價最低為450萬元,公司至少獲利150萬元。需要說明的是,雖然産品較為賺錢,但公司卻面臨着大客戶減少訂單以及2023年淨訂單量“腰斬”的現象。招股說明書顯示,2021年至2023年,西銳飛機的飛機淨訂單量分别為941架、1035架、519架。

令人費解的是在西銳飛機的利潤表中不存在研發費用。西銳飛機在申報稿中自述,報告期内,公司的産品研發投資額分别為0.23億美元、0.39億美元、0.49億美元,且截至2023年末,西銳飛機共有用364名員工的産品研發團隊。同時,公司此次港股IPO募資的一項用途也是與研發相關。其研發費用未記錄在利潤表中,皆因全部研發資本化。據悉,報告期内,西銳飛機的無形資産分别為2.26億美元、2.31億美元、2.45億美元,而該部分資産包含了西銳飛機的研發成本。那麼,為何西銳飛機所有的研發都要資本化?

除此之外,西銳飛機的募投項目還有一項值得商榷。招股說明書顯示,西銳飛機還欲募集部分資金用于營運資金以及一般企業用途。需要指出的是,截至2021年末、2022年末、2023年末,西銳飛機的現金及現金等價物分别為1.81億美元、2.43億美元、2.47億美元,流動負債的借款分别為1536萬美元、804.4萬美元、1180.1萬美元,非流動資産的借款分别為5631.3萬美元、6765萬美元、5594.9萬美元,也就是說,現金及現金等價物完全夠支付公司的借款。那麼,在賬面上躺着近2.5億美元的情況下,西銳飛機是否還需募集資金用于補充營運資金?(來源:钛媒體 APP)

【鄭煤機旗下恒達智控撤回IPO:抽中今年首批現場檢查名單、三年“清倉式”分紅14億元】

日前,一家IPO公司恒達智控和其保薦人中信建投證券,雙雙向上交所遞交了撤回首發的申請,由此,匆匆結束了其半年多來的IPO之旅。之是以該公司的撤回如此受關注,還在于該公司也是2024年第一批首發申請企業現場檢查抽簽企業。恒達智控的控股股東系鄭煤機,持股恒達智控86.23%。

雖說5月11日交易所才披露恒達智控終止IPO,但從鄭煤機的公告中可以看到,其在4月26日就召開董事會監事會審議通過了終止分拆所屬子公司至科創闆上市的議案。鄭煤機也承諾,在終止分拆恒達智控至科創闆上市事項公告後的一個月内,不再籌劃重大資産重組事項(含分拆上市)。

需要注意的是,2020年至2022年,恒達智控進行過大額分紅,分别為3.5億元、3億元、7.5億元,合計有14億元,大約占到3年淨利潤總數的83%。(來源:界面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