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政策支援下,“備老經濟”如何下好養老“先手棋”?

作者:湖南民生網

閱讀提示

今年1月,國家發改委有關部門負責人提到,銀發經濟包含“老年階段的老齡經濟”和“未老階段的備老經濟”兩個方面。業内人士指出,“備老經濟”市場廣闊,但針對老年群體的産品和服務也需要形成一定的規模和專業水準,市場期待專業力量進入。

從黑龍江佳木斯到海南三亞有4000多公裡,這是90後小孟兩個“家”之間的距離:一個是她從小長大的家,一個是她給自己準備養老的家。盡管才剛到30歲,她已經開始籌備自己的養老計劃。

近年來,像小孟這樣提前關注養老市場的年輕人不在少數,其他臨近退休年齡的中年群體更是為養老做出諸多儲備,“備老經濟”的參與者越來越多。

“預備于老”涉及方方面面

小孟告訴記者,選擇海南養老的主要出發點就是自己退休後的生活舒适度。她說:“東北人在海南過年真不是段子,這幾年老家很多親戚一過冬就去海南,因為這裡的氣候舒适、水果種類豐富,還有很多購物關稅優惠。”

2023年7月,她和丈夫通過人才引進政策落戶海南,随後的時間便都花在如何繼續在海南安家,為自己的退休生活做好安排。今年上半年的幾個長假期間,小孟都沒有出門遊玩,而是直奔三亞看房。

和小孟一樣忙着走訪居住環境的,還有居住在上海市長甯區的方慧。今年52歲的方慧開始考察起周邊的社群食堂。“以前流行叫養老食堂,現在更多的是社群食堂,因為大家都可以來吃,我試了幾家,成本效益還是很不錯的。”小孟說。

盡管還沒有到退休年齡,方慧已經提前在做養老規劃。她說:“家裡還有兩位七八十歲的高齡老人,等我和老伴退休後,既要養他們的老,還要養我們的老,吃穿住行都要考慮到。”

老年人的當下需求,将是年輕人的未來需要。下好養老“先手棋”不僅是廣大群衆的現實考慮,也被寫進了官方規劃。今年1月,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發展銀發經濟增進老年人福祉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這是大陸首個以銀發經濟命名的政策檔案。國家發改委有關部門負責人提到,銀發經濟的内涵被界定為向老年人提供産品或服務,以及為老齡階段做準備等一系列經濟活動的總和。具體來看,包含“老年階段的老齡經濟”和“未老階段的備老經濟”兩個方面。

有關産業布局廣泛

目前大陸銀發經濟規模在7萬億元左右,占GDP比重大約為6%。複旦大學老齡研究院的一項研究報告預測,到2035年,銀發經濟規模将達到30萬億元左右,占GDP比重約10%。記者采訪了解到,其中不少産業就聚焦未老階段的産品和服務。

家住北京市海澱區的許女士,最近就在忙着嘗試家裡的裝修工程,與其他房屋裝修不同的是,她的設計重點在于“家居環境适老化改造”。據許女士介紹,小區在兩年前加裝了電梯,還做了社群道路的适老化改造,為老年人出行創造了許多便利。然而,房屋内部的适老化卻沒跟上。為此,許女士打聽了多家裝修公司,才通過網絡管道找到現在這家進行室内改造的專業團隊。在施工前,對方入戶做了大量的拍照和測量工作,并專門和老人、家屬溝通具體的改造需求。

與此同時,對方還向許女士提到更新版的家居智能化改造,讓她更加心動。“比如把老人的床換成搭配智能監測機器的,這樣老人卧床太久,或者起夜太久,我們都能收到提醒,還能記錄睡眠品質、身體資料等等。”許女士也向記者坦言,購買這些器材投入的成本比較高,暫時隻能做空間上的改造。

開展居家适老化改造,鼓勵老舊小區加裝電梯、家庭配備智能安全監護裝置,也是上述《意見》在推進适老化改造方面所提到的重點。該檔案強調,要聚焦多樣化需求,培育潛力産業,包括強化老年用品創新、打造智慧健康養老新業态、大力發展康複輔助器具産業、發展抗衰老産業、豐富發展養老金融産品、拓展旅遊服務業态等一系列舉措。

市場期待專業力量進入

國家統計局公布的資料顯示,截至2023年末,中國60歲及以上人口超2.9億,占全國人口的21.1%,其中65歲及以上人口超2.1億,占全國人口的15.4%。這不僅意味着“備老經濟”市場廣闊,也要求針對老年群體的産品和服務,形成一定的規模和專業水準。

在“9073”養老格局下的各養老場景中,因很多高齡、獨居老人就醫困難而催生的陪診服務需求日益增長,專業人才隊伍的短缺是亟須破解的難題。4月19日,2024年度上海養老服務陪診師教育訓練在上海開放大學開班,主要面向社群從事為老服務的從業人員,包括社工、護理、管理等崗位從業人員等開展教育訓練。

據了解,在去年首輪教育訓練的課程基礎上,此次教育訓練課程内容進行了相應的更新和完善,在基礎知識闆塊,增加了老年人生理特點及陪診風險防範相關課程;在專業技能闆塊,增加了醫療急救基礎技能相關課程;此外,還完善了陪診實訓教學,内容包括陪診的全流程實操演練及生命體征觀察、抱扶和搬移等技能操作。

上海開放大學非學曆教育部有關負責人告訴記者,目前上海的老年人口占比正在增加,該校針對養老周期開展了評估師、照護師、護理員、陪診師等教育訓練,就是按照不同服務階段進行細分。目前該校正在起草《陪診師從業技能要求》和《陪診服務規範》兩項團體标準,拟于本年度向社會釋出,将對陪診師的綜合素養、教育訓練内容、服務要求等提出細化要求,以期推動陪診服務的專業化、規範化。

正如許女士在家居适老化改造前期所遇到的情況,在更加細分的“備老經濟”領域,相關從業者的專業力量尚且不足,消費者也難以準确找到滿意的産品提供者。從需求的角度而言,許女士認為:“當提供這些産品和服務更多了,我們消費者才有選擇和比較的餘地,價格也能更趨于合理。”

來源:勞工日報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