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美術館裡的沉浸式研學

作者:中國報道視訊新聞

中國報道訊(耿玲報道)5月17日,大連藝術學院“卓越文創師俊才班”學生走進北京正陽美術館大連分館開展研學活動。

美術館裡的沉浸式研學

王俊生館長等與大連藝術學院“卓越文創師”俊才班師生

本次研學活動的主題是“中國古代藝術品鑒賞”。由北京正陽美術館大連分館館長、遼甯省文化産業協會常務副會長王俊生先生導學。

在正陽美術館大連分館,王俊生先生對館内收藏戰國至當代各個曆史時期的陶俑、瓷器等藝術品的曆史價值、研究價值、收藏價值和傳承價值作了精彩解讀,重點對漢代、唐代、宋代三個時期的147件瓷器進行了詳細講解。以清代粉彩镂空花卉紋六方帽筒、元代龍泉窯青釉花卉紋盆托、明弘治澆黃釉描金弦紋犧耳尊等為例,為在場大學生講授了中國古代瓷器鑒賞的知識。

美術館裡的沉浸式研學

王俊生館長授課現場

鑒定古代瓷器,一是看造型。不同時代、不同地區有不同的制作工藝、生活習慣和審美标準,是以生産的瓷器有不同的造型特點。為鑒定工作提供了依據。除了掌握各時代、各地區瓷器的造型特點以外,還要觀察其造型的方法,對器物的口沿、腹部、底足、耳、流、柄、系等都要細緻觀察,總結出規律。二是看胎釉。由于胎釉成分和燒造條件的不同,燒造的器物質地、胎色、釉色各不相同,成為鑒定的重要依據,鑒别胎色、胎質主要是觀察底、口和器身縮釉露胎處的顔色和質地,注意其特征。鑒定釉質則要注意觀察釉色、光澤以及氣泡的疏密等特征。三是看工藝。器物成型工藝不同,燒造方法不同,燒成溫度和燃料不同會在器物上留下不同的特征。四是看紋飾。每個時代、地區的器物紋飾,都有不同的風格和特點,其不同主要表現在花紋題材、裝飾手法、裝飾部位等等,這些都反映了當時當地人們藝術欣賞、生活習俗、制作技術等的不同,成為鑒定時參考的重要因素。五是看彩料。帶釉彩的瓷器,各時期、各瓷址往往各具特色。由于所用彩料成分不同、配制方法不同、燒制條件不同,因而彩料的呈色也有差別,有些差別是十分細微的,要仔細觀察才會發現。六是看款識。刻、劃、印、寫在器物上的文字。不同時期的款識,有不同的文字内容、書體、筆法、結構、書寫位置、字數等。這些也是鑒定的重要依據。對一些款識筆法的細緻之處,如橫、豎、撇、捺、勾、挑、點、肩等特征,要認真體會和對比,才能看出真僞。鑒定古代瓷器時不能孤立地去觀察某一方面的特征就妄斷真僞,必須綜合造型、胎質、胎色、釉彩、工藝、釉色、款識等方面進行綜合的鑒定。

王俊生先生的導學,生動妙肖。學生們在沉浸式的體驗中,了解了中國古代藝術品鑒定的許多常識和知識,受益匪淺。此外,王俊生先生還闡釋了目前國内藝術品市場的蝶變與未來趨勢、藝術品交易政策法規的動态與演進等内容,激發了學生對藝術品市場的興趣,為将來的學術研究或職業發展鋪設底色。

美術館裡的沉浸式研學

講解員為“卓越文創師”俊才班師生講解館内古代藝術品

北京正陽美術館大連分館館藏陶俑藝術品包含漢代、唐代、宋代三個時期,瓷器147件,包含戰國、漢代、晉代、南北朝、隋代、唐代、宋代、元代、明代、清代和當代各個時期的藏品及國家級書畫家作品。每件藏品都具有極高的曆史價值、研究價值、收藏價值和傳承價值。美術館秉承“重在當代、兼顧曆史、立足本市、面向世界”的辦館宗旨,堅持走人才創新之路。目前已雲集了以李彥君為首席鑒定專家的中國頂級專家團隊,引進了一批具有豐富市場營運經驗的精英人才,業務涵蓋藝術品展覽、鑒定、交易、衍生等。目前已與國内多家博物館、鑒定機構、院校、金融機構和網絡平台達成戰略合作。正在打造藝術品金融中心、衍生業務中心、藝術品儲運中心、院校實習基地、中國小生參觀學習基地等,形成集藝術創作、藝術傳播、藝術營銷、藝術欣賞、藝術傳承于一體的藝術交流平台。

正陽美術館大連分館為大連藝術學院文化産業管理校外實踐基地。本次參加研學活動的“卓越文化創意師俊才班”是大連藝術學院卓越應用型人才培養的特色項目。“俊才班”呼應文化創意産業應用型、創新型、複合型精英人才需求,以培養學生創意、創新、創業終身學習素質和終生發展潛力為目标。重視實務與操作訓練,實作理論、實驗(實訓)與實戰各環節的無縫對接。實作創新創業教育與專業教育的目标融合、要素融合和過程融合,探索“專業+企業(行業)+項目”嵌入式的協同育人模式。實作“課堂教學—企業實踐教學—實訓項目孵化”“三位一體”。建立課程實踐→項目實踐→創新實踐教學體系。打通“學院派”與“實戰派”管道,校内教師與來自企業、行業導師、技術專家共同承擔課程教學任務。本次研學活動,正是“俊才班”特色課程的主要組成部分。

美術館裡的沉浸式研學

觀摩欣賞劉風作院長、胡海藝院長的書法、美術創作

研學過程中,“俊才班”同學還觀摩欣賞了劉風作院長、胡海藝院長的書法、美術創作。為兩位藝術大師深厚的藝術造詣所折服,不時爆發出熱烈的掌聲!

責任編輯;李傳軍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