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身上有2種“窮氣”的家長,很難養出有出息的孩子,但願你沒有

作者:婉秋聊育兒

去小區門口的超市買點菜,恰巧遇到鄰居阿姨帶着孫子也在逛。

小孩子看着零食想要,每拿起一個,奶奶就厲聲呵斥:“放下!不要!”孫子隻能戀戀不舍地放下。

我在旁邊聽着奶奶的語氣感覺很不舒服:不想讓孩子買零食,提前在家立好規矩,在外面這樣呵斥孩子多不給孩子留面子呀!

孫子可能習慣了奶奶的這種語氣,雖然有點怯生生,但在奶奶買菜的間隙還是沒停止尋找自己喜歡的東西。

我想買點巧克力,旁邊鄰居的孫子拿起幾顆散裝的巧克力糖,沒想到這次奶奶竟然沒呵斥他,隻聽她小聲說:“揣兜裡~”

身上有2種“窮氣”的家長,很難養出有出息的孩子,但願你沒有

開始我沒反應過來什麼意思,她們在我前面結賬時我才想明白:這是不想結賬了,直接帶走啊!

據我了解,她家都是普通上班族,雖然不富但也不差,為什麼要這麼做?

可能就是想占點小便宜吧。

我不禁憂慮這個鄰居家的這個男孩,看起來虎頭虎腦的他長大了會成為一個有出息的人嗎?

以前沒文化的農村老頭、老太太,因為經曆過太窮的年代,喜歡占這種小便宜。比如有些賣菜的老人,一個看不着就給你缺斤短兩,要不就偷偷塞進去爛的。我吃過幾次虧之後,再也不肯買那種街邊上看起來窮苦又“善良”的老人的菜了。

一個人本身并不窮,卻處處想着占便宜的人,其實身上的氣場就帶着“窮氣”,這樣的人看似占了便宜,實際上在其他方面吃了虧而不知道。

比如,影響孩子的價值觀形成。

家長若是在物質上過于吝啬,對蠅頭小利斤斤計較,可能會無形中将自私的習慣傳遞給孩子,導緻他們逐漸形成不良的性格和貧乏的精神世界。

身上有2種“窮氣”的家長,很難養出有出息的孩子,但願你沒有

這樣的影響不是即時的,而是潛在的,一旦時機成熟,孩子的性格缺陷便會顯現出來,遭受社會的嚴厲懲罰。

例如,他們可能因為過分關注個人得失,而失去了珍貴的人際關系。

又如,他們在與他人協作時,可能因為缺乏誠信而被孤立,最終導緻合作關系的破裂。

這樣的人很難有所作為,更不用說成為有影響力的人物了。

不禁想起俞敏洪說的一句話:

人的性格特質、生活觀、價值觀以及行為習慣,在很大程度上是由家庭背景和父母親的教導所塑造,并對孩子的一生産生根本性的影響。

身上有2種“窮氣”的家長,很難養出有出息的孩子,但願你沒有

身上有這2種“窮氣”的父母,很難養出有出息的孩子,但願你沒有

01、心窮

鄰居阿姨家庭條件并不差,卻為了一點蠅頭小利教孫子學着“白拿”超市的東西,我覺得,這就是“心窮”的表現。

有一件高鐵上兒子買便當被媽媽責罵的事件,當時引起了很大的争論。

一家三口乘坐高鐵,到了晚餐時間,母親遞給兒子100元,讓他前去購買餐食。

小男孩滿懷激動地挑選了三盒不同風味的便當,興奮地向母親展示着:“媽媽,我買了三種味道的飯哦,宮保雞丁和魚香肉絲都在這裡!你想吃哪一種?”

身上有2種“窮氣”的家長,很難養出有出息的孩子,但願你沒有

然而,母親看到桌上的三便當菜後,變得怒不可遏:“我給你的100元,你是不是全部用完了?我明明隻要求你買一份飯,你為什麼自作主張買了這麼多?快去把多餘的退掉。”

憤怒的母親拽着兒子回到餐車,要求退還另外兩便當菜,并對兒子說:“我們不需要吃那麼多,你把剩下的退了吧。” 兒子退還了飯菜後,情緒低落,顯得很不開心。

這個事件當時引起很多人的關注。

有人覺得:孩子真懂事,知道買飯給爸爸媽媽一起買着,就算是再省再舍不得也不會去責備這麼懂事的孩子

有人覺得:父母真不容易,為了省錢自己不舍得吃隻給孩子吃。

我覺得,這位媽媽“心太窮”。

高鐵上的飯确實貴,換我也認為不值當的買。但是,當孩子有心地主動給我們買來時,我們即使再心疼,不也應該先感謝孩子嗎?

媽媽隻看到眼前的幾十塊錢,卻想不到孩子的健康的心理建構就是從小時候一件件的事累積後形成的。

當飯菜很貴時,當衣服很貴時,懂事的孩子記挂着父母,卻遭到父母的訓斥。這樣的事積攢得多了,孩子自然而然地認為:父母不配享受好的,我用不着操心他們的事。

很多父母哭訴孩子長大後成為白眼兒狼、太自私、隻顧着自己享受不管爹娘死活,其實,就是從類似這樣的事件中自己作的。

身上有2種“窮氣”的家長,很難養出有出息的孩子,但願你沒有

02、嘴窮

還說前面這位媽媽,就算要退掉便當,也要心平氣和地跟孩子解釋清楚:“我們不餓”或者“車上的飯菜太貴,我們不舍得吃,你正長身體,當然可以吃。”

用不着在公共場合對着孩子一頓責罵。

這是“嘴窮”!

明明想表達愛,說出來的話卻像刀子一樣傷人太深。

這種處理事情的方式,會潛移默化地影響到孩子,當孩子長大後想表達對父母的關切時,也會不知不覺用同樣訓斥的口吻:“跟你說了多少遍‘血糖高一定要少喝稀飯’,你怎麼就是記不住?老糊塗了嗎?”

試問:哪個老人喜歡聽這樣的話?

但是,父母從小種下的“因”,結出的就是這樣的“果”。

“嘴窮”還展現在公共場合訓斥孩子,不僅傷害孩子自尊心,還傷害孩子的自信心。

不要再奉行“當面教子,背後教妻”這套老話了,在當今社會完全不适用了,那是“父為子綱,夫為妻綱”年代的事情。

身上有2種“窮氣”的家長,很難養出有出息的孩子,但願你沒有

看過一位網友講她小時候的一件事,看完真想穿越時空過去抱抱她,因為太令人心疼了!

我小時候10來歲的樣子,有一天晚上,爸爸媽媽不知道去幹嘛了,很晚還沒有回來。我看見家裡有做好的餃子餡,就心想着包餃子給一家人吃,學着平時媽媽的樣子,艱難地包了幾十個餃子,我媽進屋看見眼前的一幕:暴跳如雷,直接把所有的餃子倒到路邊的溝裡,到現在我都記得清清楚楚。我和母親關系到現在都不好。

孩子滿懷對家人的愛,艱難地包了幾十個餃子,期待父母的認可,卻沒想到媽媽看到後大發雷霆,把所有餃子倒進了路邊的溝裡。孩子的心理會受到多麼大的摧殘?

媽媽看不到孩子行為背後的真相,隻看到孩子浪費了食物。

要知道,對于一個孩子來說,隻有在童年時期從父母那裡得到“幸福的感覺”和“自我價值的認可”,才能夠在未來的人生道路上擁有無盡的力量。

“嘴窮”還展現在時常強調家裡“窮”。

有些父母時常抱怨、傾訴生活艱辛、強調金錢困窘等,這樣的言辭對孩子内心所造成的沖擊和損害,可能比我們所估計的更為深遠。

身上有2種“窮氣”的家長,很難養出有出息的孩子,但願你沒有

在撫育孩子的過程中,我們要意識到,父母是孩子的榜樣,孩子的行為舉止是父母教育的反映。

要想孩子擁有健全的人格,長大以後有出息,我們自己先要戒掉這些“窮氣”,孩子的内心才能更富足,将來才會更有出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