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國有企業如何布局戰略性新興産業和未來産業

作者:企業思想家
國有企業如何布局戰略性新興産業和未來産業
國有企業如何布局戰略性新興産業和未來産業

2023年中央企業、地方國企戰略性新興産業投資分别為2.18萬億元、0.73萬億元,占投資總額比重分别達35.2%、17.1%。國資央企加快在提高戰略性新興産業收入和增加值占比上取得關鍵進展,在央企布局結構上實作戰略轉型。具體措施包括:謀劃推動一批重大工程,遴選戰略性新興産業“百項工程”,建設一批戰略性新興産業叢集,實施人工智能AI+專項行動,抓緊在生物、新材料、新能源汽車等重點領域形成标志性成果;加快以技術突破支撐産業發展,加快培育啟航企業、領軍企業、獨角獸企業,在類腦智能、量子資訊、深地深海、雷射制造等領域形成标志性産品。

01

戰略性新興産業和未來産業的定義

戰略性新興産業是以重大技術突破和重大發展需求為基礎,對經濟社會全局和長遠發展具有引領帶動作用,知識技術密集、物質資源消耗少、成長潛力大、綜合效益好的先進産業。它代表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産業變革的方向,是培育發展新動能、擷取未來競争新優勢的關鍵領域。

自“十二五”規劃以來,連續三個五年規劃中都提及發展戰略性新興産業。《十四五建議稿》中指出,“發展戰略性新興産業。加快壯大新一代資訊技術、生物技術、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裝備、新能源汽車、綠色環保以及航空航天、海洋裝備等産業。2023年戰略性新興産業分類目錄開始修訂,增加了“航空航天”和“海洋裝備”兩大産業,取消了“數字創意”産業,調整為“九大産業”。

《工業戰略性新興産業分類目錄(2023)》明确戰略性新興産業為新一代資訊技術、高端裝備制造、新材料、生物産業、新能源汽車、新能源、節能環保、航空航天、海洋裝備九大産業。

國有企業如何布局戰略性新興産業和未來産業

未來産業由前沿技術驅動,目前處于孕育萌發階段或産業化初期,是具有顯著戰略性、引領性、颠覆性和不确定性的前瞻性新興産業。大力發展未來産業,是引領科技進步、帶動産業更新、培育新質生産力的戰略選擇。

工業和資訊化部、科學技術部和國務院國資委等七部門聯合印發了《關于推動未來産業創新發展的實施意見》。

國有企業如何布局戰略性新興産業和未來産業

02

戰略性新興産業和未來産業的選擇與培育

1、産業培育的政策機制

(1)加大資金投入,提供财政補貼和稅收優惠政策,以吸引更多的投資和創業者。

(2)建立和完善相關法律和制度,保護新興産業的知識産權,鼓勵技術創新,促進産業健康發展。

(3)減少創新企業的準入門檻,促進創業者和企業家的創新和創業精神。加強國際合作,吸引外資, 引進外國先進技術和管理經驗,推進新興産業國際化。

(4)建立創新券、科技園區、孵化等各種創新支援機制來加快新興産業的發展。

(5)通過制定新型産業支援政策、投資創新、制定行業标準等措施,推廣新型産業領域的技術、管理和業務模式等方面的創新,以及培育新的增長點,快速推動産業轉型和創新更新。

2、培育方式:産業叢集

各類企業、技術主體、金融資本主體在特定地理區位上的關聯性積聚。

叢集類型:專業型叢集(終端産品);

功能型叢集(研發、孵化等);

生命周期型叢集(獨角獸園區);

産業内叢集(傳統的行業分類)

産業間叢集 (融合型叢集)

3、培育途徑

模式一:專業子公司,專攻新業務

當央企内部某項戰新業務展現出巨大潛力時,它們會選擇成立專業子公司來專職負責這類業務的發展。比如中國電信集團,它們就分别成立了量子資訊科技集團、人工智能公司和無人科技公司等,以推動這些前沿技術的研發和市場應用。南方電網集團也同樣采取了這種模式,通過成立儲能股份公司、産業投資集團等,來分别負責不同的戰新業務布局和拓展。這種模式的優勢在于,子公司能夠更專注于新業務的發展,同時也有助于主營業務的延伸和拓展。

模式二:戰略聯盟,攜手共進

多家央企為了共同的目标,會選擇聯合成立合資企業來拓展戰新業務。這種共同投資、共擔風險、共享成果的模式,不僅可以充分利用和分享資源,還能有效減少單獨投資研釋出局的技術風險和市場風險。例如,中國石化就聯合了中國石油、上汽集團等多家企業,共同投資了上海捷能智電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共同進軍新能源汽車充電領域。這種模式的亮點在于,它能夠實作資源和技術的互補,推動戰新産業的快速發展。

模式三:投資參股,悄然滲透

央企還會通過投資參股的方式,悄然滲透到戰新産業科技公司中。這種方式能夠幫助央企較快地掌握戰新産業鍊條的布局基礎和産業能力,為未來可能的大規模進入做好準備。中國移動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它入股了大華股份、啟明星辰等多家戰新科技企業。雖然戰新産業的估值較高,但央企通過這種方式,能夠有效地為未來布局打下基礎。

模式四:采用資本手段,推動産業布局

央企還充分利用資本手段,通過設立産業基金、打造股權投資公司等方式來發展戰新業務。例如中國誠通控股集團有限公司就受托管理了中國國有企業結構調整基金,與多家央企和地方國企合作,大力培育戰略性新興産業。這種模式的優勢在于,它能夠撬動更多的資金和資源,推動戰新産業的布局和發展。

來源:麗莎聞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