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财經分析】中歐班列不斷重新整理資料 助力“國貨潮牌”走向世界

作者:新華财經

新華财經北京5月17日電(記者沈寅飛)今年1至4月中歐班列累計開行6184列,發送貨物67.5萬标箱,同比分别增長10%、11%;截至2024年4月底,中歐班列已累計開行超8.9萬列,通達歐洲25個國家223個城市……一組組數字不斷更新着中歐班列新資料、新紀錄。

作為深化與沿線國家經貿合作的重要載體和推進“一帶一路”建設的重要抓手,中歐班列以穩定、高效的物流服務,發揮出強大的運輸效能。業内人士指出,随着開行數量和效率的提升,中歐班列讓越來越多的中國産品走出國門走向世界,中國制造品牌在國際上影響力與日俱增。也讓中國和歐洲、中亞地區的經貿往來、文化交流更加頻繁,為世界經濟發展注入了新動力。

“鋼鐵駝隊”助力“國貨潮牌”走向國際市場

近日,随着一聲汽笛鳴響,載有110台廣汽傳祺汽車的第75004次中歐班列從廣州國際港站駛出,将通過滿洲裡口岸出境前往歐洲,預計全程用時15天,“廣東制造”國産汽車出口再添新通道。

事實上,不僅是國産汽車這樣的大件商品,近年來,中國制造的家電、電子産品等也成為了中歐班列的主要運輸物品。

廣州車站海關監管的相關從業人員介紹,今年以來,廣州國際港中歐班列裝載的出口貨物中家電、電子産品等珠三角優質制造業産品占比明顯增加,班列營運呈質增量穩态勢。

資料顯示,截至4月底,廣州車站海關今年以來累計監管開行出口“精品班列”68列,約占同期中歐班列開行總量的48%,惠及美的、長虹、創維、海信、華淩、TCL等衆多粵港澳大灣區内的知名制造業品牌,貨物涉及液晶電視機、空調、廚房電器等品類。

同樣在西安國際港站,這個西北地區最大的國際物流樞紐中心站,平均每1小時40分就有一列中歐班列從這裡駛出或者到達。如今,在西安開行的中歐班列所發送的貨物中,既有陝西本地貨物,也有來自長三角、珠三角、西南地區的貨品,在西安集結,再發往歐洲。

在石家莊,一家外貿企業相關負責人介紹,該企業生産的兒童玩具、電動自行車主要銷往歐洲。早些年隻能走海運,需要先從海港把集裝箱運回來裝好貨再運回港口,物流成本增加不少。自從石家莊有了國際陸港,這家企業改用中歐班列出口商品,僅國内短途運費每年就節省200多萬元。

截至目前,石家莊國際陸港累計開行中歐班列超過1500列,把價值280多億元的“中國制造”出口到“一帶一路”共建國家,有力推動京津冀地區高水準對外開放。

“随着班列開行數量的穩步增長,班列運輸的貨物品類從以往的農副産品、工業制品等逐漸增加到小轎車、精密儀器、電子元件等成千上萬種中國産品。”業内人士指出,中歐班列為企業降低了物流成本,節省了運輸時間,提高了資金周轉率,增強了産品競争力,通過中歐班列把更多的“國貨潮牌”運向國際市場。随着國貨的不斷輸出,也讓中國和歐洲、中亞、西亞等地區的經貿往來、文化交流更加頻繁。

多部門協同讓中歐班列更具活力、吸引力

事實上,中歐班列運量增長的背後是不斷擴大的運力需求。近年來,受國際環境持續動蕩影響,海運價格高企,尤其是去年底紅海危機爆發後,對于中歐班列的需求更為強烈。

國家發展改革委綜合運輸所交通運輸技術中心相關負責人指出,中歐班列具有相對獨特的技術經濟比較優勢,其綜合物流成本較傳統海鐵聯運方式可節省8%到20%,對于高附加值、強時效性,特别是“陸側依賴度”較高的物流需求具有較強的吸引力。

在中歐班列煥發活力和吸引力的背後,離不開國鐵集團、各地海關以及通道口岸等相關部門的通力合作,持續推動中歐班列高品質發展。

國鐵集團貨運部負責人介紹,今年以來,國鐵集團持續開展中歐班列西安、重慶、義烏至格魯吉亞波季、土耳其伊斯坦布爾南通道運輸測試,成功開行新疆烏魯木齊至意大利薩萊諾跨裡海、黑海中歐班列,中歐班列南通道運輸組織日益成熟,1至4月經南通道累計開行中歐班列12列,同比增長71%。

與此同時,國鐵集團還與海關、邊檢等部門加強溝通協調,積極推進鐵路快速通關模式,協調境外鐵路企業加大接車和換裝力度,提升口岸運輸效率和通關便利化水準,西(阿拉山口、霍爾果斯)、中(二連)、東通道(滿洲裡、綏芬河、同江北)口岸開行數同比分别增長11%、14%、7%。

上述負責人表示,中歐班列持續穩定高品質開行,保障了國際供應鍊穩定暢通,有力促進了中歐互聯互通。國鐵集團将聚焦服務高品質共建“一帶一路”,不斷提升中歐班列運作品質和效率,推動中歐班列朝着更高品質、更好效益、更加安全的方向發展,為促進大陸外貿發展、服務高水準對外開放提供有力運輸服務保障。

此外,在相關服務上,典型的如西安高能級樞紐平台,不斷優化服務效率和水準。目前該樞紐平台已經實作海關、鐵路資料聯通,為企業提供一站式、一票制國際聯運全程服務,門到站運輸綜合成本降低15%以上,全國首個陸路啟運港退稅實施達效,退稅時間由1個月壓縮至3天。同時還推出“一企一策”精準助力陝企“出海”,開行陝汽、隆基等定制專列,打造糧食、肉類、整車進口指定口岸及全國二手車出口試點等門戶口岸體系,推出“先查驗,後裝箱”模式優化散貨集拼業務流程。

業内人士指出,中歐班列的作業效率大幅提升,貨物在港逗留時間明顯縮短,“鋼鐵駝隊”日夜奔馳,帶動商品加速流通,豐富了沿線群衆的選擇。中歐班列在正成為國貨“推銷員”的同時,作為中國與共建“一帶一路”國家和地區互聯、互通、互惠的重要載體,必将持續加強不同國家間的合作,促進經濟發展,助力“一帶一路”行穩緻遠。

編輯:王春霞

聲明:新華财經為新華社承建的國家金融資訊平台。任何情況下,本平台所釋出的資訊均不構成投資建議。如有問題,請聯系客服:400-6123115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