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科技視點】以高水準科技自立自強推動高品質發展

作者:山東省科協

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加快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加快實作高水準科技自立自強。2023年2月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将科技政策與财政政策、貨币政策、産業政策、社會政策作為支撐高品質發展的“五大政策”,科技創新在高品質發展中的位勢和作用更加突出,科技自立自強的重要性和緊迫性更加凸顯。習近平在二十屆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二次、第三次集體學習時,站在黨和國家事業發展大局、加快建構新發展格局、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複興戰略全局的高度,對如何加快科技自立自強步伐、夯實科技自立自強根基進行了一系列重要論述。

從詞義上來看,“高水準”是與“低水準”或“一般水準”相對應的概念,創新可分為高水準科技創新和一般水準科技創新,而發展也有高水準發展和一般水準發展。在現有的政策語境中,高品質發展屬于高水準發展,通常所說的粗放式發展屬于一般水準發展,展現為規模性、數量型增長。黨的十八大報告明确提出“科技創新是提高社會生産力和綜合國力的戰略支撐,必須擺在國家發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強調堅持走中國特色自主創新道路、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加快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堅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經濟主戰場、面向國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加快實作高水準科技自立自強”。從科技創新到高水準科技創新,從發展到高品質發展,從一般意義上的創新驅動發展到以高水準科技創新驅動高品質發展,表明新時代大陸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不斷深化,亦為理論研究提出了新的時代課題。“高水準科技自立自強”在強調科技發展自主性、主動性、獨立性的基礎上,更加強調更高水準、可以支撐高品質發展要求的科技創新。“自立自強”作為大陸高水準科技創新範疇内的關鍵詞,是了解創新驅動發展新變化、從更深層次建構創新和發展關系理論的重要視角,對科學回答以高水準科技創新推動高品質發展具有重要的理論和現實意義。

一、文獻回顧

高水準科技自立自強是近年來受到特别關注的概念,學術界的相關研究也日益增多,尤其以高水準科技推動高品質發展日漸成為研究熱點。

(一)關于高水準科技自立自強

1.宏觀視角。主要從國家宏觀科技政策角度研究如何推進高水準科技自立自強。如王志剛認為需要多措并舉,一是完善新型舉國體制,強化關鍵核心技術攻關,布局實施一批國家重大科技項目,提升産業鍊供應鍊韌性和安全水準;二是強化國家戰略科技力量,加快建設國家實驗室,重組全國重點實驗室,建立中國特色國家實驗室體系,強化高校和科研院所的科研攻關;三是提升基礎研究和原創能力,實施基礎研究十年規劃,統籌部署需求導向和自由探索類基礎研究,加強基礎學科研究中心建設;四是促進科技産業金融良性循環,完善金融市場和金融工具對科技創新的支援機制;五是把握好科技自立自強與國際科技交流合作的關系,主動融入全球創新網絡,積極參與全球科技治理。方維慰認為,高水準科技自立自強是中國建構新發展格局的戰略支撐,作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中國需以提升原創成果的供給能力、重大命題的破解能力、科技資源的支配能力、科學技術的滲透能力、創新生态的包容能力為目标取向;以強化基礎研究布局、建構重大科技創新平台、壯大高新産業叢集、推進産研深度融合、鼓勵多方協同創新、優化創新地域系統、嵌入全球研發網絡為實作路徑;以科技創新管理制度、金融支援科技力度、高品質的知識産權、共性技術研究平台、企業自主創新活動、科研院所分類管理、人才創新激勵政策、創新創業進取精神為支援重點,全方位地提升科技發展的獨立性與自主性,将建設科技強國的主動權永遠把握在自己手中。王國強認為,高水準科技自立自強是世界科技強國的戰略支撐。人才使用與培養、科學技術研究的創新、科技資源的優化配置、學術環境建設是實作高水準科技自立自強的關鍵驅動要素。

2.中微觀視角。主要從産業和企業角度研究如何實作高水準科技自立自強。如韓鳳芹等認為,需要加強創新平台建設,針對頂層設計整體統籌不足、管理關系不夠清晰、政府重建設輕管理及主體協同合作水準不高等問題,推動建立國家創新平台統籌協調機制和平台管理制度體系,提升平台産學研合作水準,營造平台發展生态。管開軒等認為,專業人才内涵應該包含三個層次:基礎人才、創新人才和領軍人才。基礎人才指的是行業内掌握基本技能和隐形經驗,從事基礎流程的人才;創新人才指的是掌握大量的隐性知識和行業技術訣竅,能夠推動産業漸進式創新的專業型或複合型人才;領軍人才則指的是能夠實作前沿技術“從0到 1”的突破、引領産業跨越式發展的關鍵人才,包含重大源頭創新、原始理論創新、重大工藝路徑創新等。中國“缺芯”之痛始于人才之痛。柯平等界定了四類新情報人才,其中前沿情報人才應有高科技專業背景、前沿創新思維、前沿科技識别能力和前沿情報擷取能力;技術競争情報人才應有國家利益與安全責任意識、競争情報跨界協同能力、關鍵核心技術與“卡脖子”技術識别能力、技術競争态勢評估能力;基礎情報人才應有基礎科學普及能力、全學科的基礎研究服務能力、基礎研究評價能力;戰略情報人才應有寬廣的國際視野、前瞻性研判能力、協同決策主體的視角。李政認為,作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重要物質基礎和政治基礎,國有企業不僅要做創新驅動發展的排頭兵,還要在推進高水準科技自立自強中發揮關鍵作用:要成為國家戰略科技力量的重要支撐,努力提高原始創新能力,打造原創技術策源地,發揮集中力量辦大事的體制機制優勢協同突破“卡脖子”技術和關鍵共性技術。

(二)關于以高水準科技推動高品質發展

發展的行動主體包括區域主體和企業主體,是以以高水準科技推動高品質發展的研究也主要涉及這兩類主體。一是基于區域發展的視角。高燕認為,應協調解決好研發投入不足、結構不合理難題,統籌推進“三類創新”,暢通創新創業産業鍊,推動科技與經濟實作創新發展、緊密結合。要強化基礎研究,集聚力量進行引領性科技攻關,增強自主創新能力;開展重點産業全産業鍊培育提升行動,完善技術創新體系,提升産業創新體系整體品質;明确企業創新主導地位,推動産學研有機融合,夯實科技成果轉化能力;聚焦高層次創新人才培養,深化科技人才發展體制改革,激發人才創新活力,賦能高品質發展。二是基于企業發展的視角。馮豔成認為,應着力搭建基礎前沿儲備、關鍵核心技術攻關、現場試驗、推廣應用多層次成果培育體系,建立健全科研全生命周期管理機制、創新驅動成果轉化、引才育才用才培養、精準激勵薪酬配置設定四項配套機制,形成支撐和引領工程技術發展的現代化科技研發體系;建立“自主轉化、研發與制造一體化、外委合作、技術許可”多元化成果轉化模式,建立技術研發與市場開發有效銜接的平台,加快推動科技成果價值增長和産業更新。

從現有研究成果來看,關于創新驅動發展已有大量文獻論及,關于“高水準科技自立自強”的文獻數量近年來也有所增加,但多是從政策和應用層面進行的探讨,且多沿用已有的創新驅動發展研究架構,現象性描述較多,機理性探究較少,對高水準科技創新和高品質發展之間的邏輯關聯揭示尚不充分。是以,需要從自立自強角度揭示高水準科技和高品質發展之間的必然聯系,并将理論應用于實踐,提出相應的應對之策。

二、以高水準科技自立自強推動高品質發展的内在邏輯

高水準科技自立自強和高品質發展之間内在聯系緊密,其中蘊含幾對辯證關系。對其加以剖析,有助于深入了解以高水準科技自立自強推動高品質發展的邏輯理路。

(一)自立與自強的辯證關系

這是一個關于兩對象先後次序的命題。先實作自立才能實作自強,高水準科技發展如此,高品質發展亦如此。它包含兩個方面的内容。一方面,科技創新遵循先自立後自強規律。對科技創新而言,通過模仿、引進和市場交易,短期内确實能夠獲得新技術,産生較好的技術效益,但長期來看卻很難實作科技自立,更難實作高水準科技自強,甚至還可能帶來技術安全和産業安全問題。中國具有巨大的市場優勢及集中力量辦大事的舉國體制優勢,不僅有能力支援科技自立,而且可以實作更多的科技自立,在世界科技格局和秩序調整中發揮更大作用。另一方面,發展遵循先自立後自強規律。對于國家發展而言,要自強,必先自立。産業發展同樣如此。一個國家産業要發展,尤其是長效、安全發展,必須具備以科技自立能力為核心的發展自立能力;并且隻有關鍵産業技術和環節擺脫對外部的依賴性,才能實作真正意義上的發展自強。三是先科技自立自強才能再發展自立自強。國家發展先要有國家獨立自主,國家獨立自主的前提是要能夠維護自己的安全,即具備防備和抵抗侵略,制止武裝颠覆,保衛國家的主權、統一、領土完整和安全的能力。19世紀末20世紀初,亞非拉許多國家和地區之是以喪失獨立、淪為殖民地,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這些國家和地區在與西方強大的軍事科技對抗中落敗,無力抵抗外來侵略。換言之,一個國家,尤其一個大國要實作自立自強,離不開軍事、國防實力,而軍事、國防力量強弱根本上取決于科技力量的強弱。同理,經濟發展先要有資本獨立,不少國家之是以經濟不能進一步發展,就因為受制于外國資本或者私人資本勢力集團。而一國資本獨立的前提是科技自立,尤其是在知識經濟時代,一國高品質發展必須以一國高水準科技為基礎。

(二)科技自立自強與自主發展的辯證關系

科技是發展的支撐,科技自立自強是推動自主發展的基礎。一個國家隻有擁有自己的獨立的産業技術,才能實作真正的産業發展。因為任何形式的技術協作和技術交易隻能保證一段時間内的技術穩定,政治力量對比變化、軍事對抗、經濟沖突、自然災害等因素都可能使得這種協作和交易中斷,進而影響一國的發展程序。以近幾年日本與南韓之間的貿易争端為例,由于兩國貿易關系惡化,互相施加出口管制和進口限制措施,使得兩國本來緊密依存的産業鍊、供應鍊安全均受到較為嚴重的影響。如日本是“光刻膠”“高純度氟化氫”“氟聚酰亞胺”等三種半導體原材料的主要生産國,這三種原材料對于南韓的半導體企業是不可或缺的原材料,貿易沖突對其生産經營活動産生了較為嚴重的影響。即使是成型的産品或者裝置,如果一個國家沒有掌握關鍵核心技術,同樣可能處處受制于人。

科技是發展的動力,發展的程度取決于科技創新的高度。要繪好發展藍圖,必須先繪好科技藍圖。比如國家戰略性新興産業布局必須與國家戰略性科技力量布局同步。以拉丁美洲為例,盡管其在 20 世紀 80 年代之前取得了較好的經濟發展成績,但在此後的25年間,貧困率卻始終居高不下。由于對科技研發投入不夠重視,疊加全要素生産率持續下降,拉美國家難以從發展初期的初級産品出口導向型經濟向科技創新驅動型經濟轉變。究其根本,科技不能自立自強是拉美國家受困于“中等收入陷阱”的重要原因。

(三)高水準科技自立自強與高品質發展的辯證關系

科技自立自強有程度深淺、層次高低、環境優劣和政策高下之分,并會引緻不同的發展效果。較低水準的科技自立隻能支撐一般水準的發展。如改革開放前期,大陸掌握的科技能夠支撐對技術技能水準要求相對不高的勞動密集型産業的發展要求。目前,大陸已進入高品質發展階段,原有的技術積澱已不能完全适應發展新形勢的需要,“加強基礎研究,是實作高水準科技自立自強的迫切要求,是建設世界科技強國的必由之路”。應在加強基礎研究的同時聚焦關鍵核心技術,“優化基礎學科建設布局,支援重點學科、新興學科、冷門學科和薄弱學科發展”,重點攻克包括關鍵、前沿、平台、共性技術在内的一系列“卡脖子”技術難題。

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産力,把科學技術視為生産力是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的重要觀點。馬克思認為,“隻有資本主義生産方式才第一次使自然科學為直接的生産過程服務,同時,生産的發展反過來又為從理論上征服自然提供了手段。科學獲得的使命是:成為生産财富的手段,成為緻富的手段”。知識經濟時代,科學技術已經成為推動發展的最重要力量,而支撐高品質發展必然需要高水準科技。隻有深刻認識到高水準科技自立自強和高品質發展的内在關系,才能徹底摒棄科技發展對外部的依賴。

高水準科技和高品質發展具有内在一緻性。“高品質發展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首要任務”,高水準科技自立自強是目前大陸科技創新發展的重心和高品質發展的必由之路。自立可以是個别性的發展,而自強一定是協同發展。實作高水準科技自立自強,要處理好本國發展和他國發展、世界發展的關系,推動實作世界各國合作共赢。

三、以高水準科技自立自強推動高品質發展面臨的現實問題

發展可分為主動式發展和被動式發展、内涵式發展和粗放式發展。大陸高品質發展轉型對科技創新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亟待建立以高水準科技自立自強推動高品質發展的良性機制,促進二者協調發展。有待進一步通過高水準科技自主研發激發發展主動性;有待進一步以高水準科技創新回應高品質發展新要求;有待進一步以科技自立自強為支撐推動實作發展自強。

四、大陸以高水準科技自立自強推動高品質發展的路徑選擇

習近平在省部級主要上司幹部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專題研讨班開班式上發表重要講話強調,“建構新發展格局最本質的特征是實作高水準的自立自強”。必須進一步推進高水準科技自立自主創新,全面加強和更新科技創新戰略部署。尤其應以新時代建設科技創新新型舉國體制為突破口,立足科技自立自強,加快推進關鍵核心技術攻關。以科技自立有效支撐發展自立;以高品質發展帶動高水準科技創新;按高品質發展要求謀劃自主發展戰略;以專業的高水準科技賦能專門領域高品質發展;基于自立自強目标推動高水準科技創新和高品質發展。

五、小結

近年來,大陸高水準科技飛速發展,科技自立自強步伐不斷向前邁進。比如,大陸國際科技創新中心、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創新能級持續提升,北京、上海、粵港澳大灣區跻身全球科技叢集前10位。科技自立自強是一個大國走向強國的必然要求,其内涵包括:借助體制優勢,不斷完善國家科技創新體系;制定科學合理的科技發展戰略;運用國家戰略科技力量,支撐國家發展戰略實施;善用科技的滲透性、擴散性,支撐和服務國家發展、安全大局;不斷提升在全球科技創新體系中的重要地位。高水準科技自立自強推動高品質發展具有豐富的内涵,即要實作自主發展,首先要實作科技自立自強;高水準科技和高品質發展具有内在一緻性;加快實作高水準科技自立自強是推動高品質發展的必由之路。以高水準科技自立自強推動高品質發展,應創新體制機制,以科技自立有效支援發展自立;結合高水準科技謀劃高水準發展;基于自立自強目标把握好高水準科技與高品質發展之間的内在聯系,在更高水準、更高層次上貫徹國家創新驅動發展戰略。

(作者:周勇,中國社會科學院數量經濟與技術經濟研究所)

來源:《求索》2024年第1期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