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又到食菌季了!“防中毒”指南了解一下

作者:臨朐縣融媒體中心

連日來,雲南持續降雨,野生菌破土而出,一年一度的食菌季到來了。野生菌雖美味,但食用不當容易引發野生菌中毒。近日,雲南省政府食品安全委員會辦公室釋出野生菌中毒防控預警,進一步普及野生菌中毒防控知識。那麼,如何正确安全地食用野生菌呢?

“頭水菌”上市 識菌食菌要謹慎

5月15日,記者在雲南木水花野生菌交易市場看到,牛肝菌、雞枞菌、谷熟菌、青頭菌、雞油菌等野生菌類已經上市,許多市民前來購買嘗鮮。

據了解,每年6月至9月,是雲南野生菌集中上市期,其中,最先上市的一批野生菌也被食客們稱為“頭水菌”。專家介紹,大陸可食用的野生菌多達1000多種,其中有九成以上在雲南;不可食用的野生菌有500多種,雲南分布着約200多種,一旦誤食中毒,嚴重可危及生命。

又到食菌季了!“防中毒”指南了解一下

雲南省疾控中心營養與食品衛生所所長 劉志濤:這個稱之為雲南的毒王,叫緻命鵝膏,劇毒的,它50克就可以使人緻命,而且沒有有效的解毒藥。那還有一個就是火炭菌“三兄弟”,它們唯一的差別就是菌褶的疏密程度。野生菌可食和不可食之間的外形鑒定,是非常難的。

那麼,市民在采摘或購買時,如何辨識是否為可食用的野生菌呢?

又到食菌季了!“防中毒”指南了解一下

雲南省疾控中心營養與食品衛生所所長 劉志濤:遇到這種菌子,長成這樣的就要注意了,“頭上戴帽”稱為菌蓋,“腰間系裙”就是菌褶,“腳上穿靴”就是菌托。對于長成這種樣子的菌子,大家一定要小心了,像這樣絕大多數都是有毒的菌子。

專家建議,即使有識别菌子的方法,也不能僅靠經驗判斷,對于一些自己不熟悉的野生菌,千萬不要去嘗試。而民間流傳的部分判斷方法,并沒有科學依據。

烹食要領:炒熟煮透 适量食用 不要飲酒

除了辨識野生菌是否有毒,菌類的烹饪和食用方法也十分重要。那麼如何烹食,才能既保證營養美味,又避免中毒呢?

雲南省釋出的野生菌中毒防控預警提示,烹調加工野生菌時,不要涼拌、燒烤,也不要多個品種混合加工,加工時要炒熟煮透。

又到食菌季了!“防中毒”指南了解一下

随後,記者走訪了昆明市的部分餐廳,常年烹制野生菌的廚師向記者介紹了野生菌的制作方法。

第一步是仔細清洗,再次确認是不是有毒野生菌;

第二步要切片均勻,防止一部分炒熟一部分沒熟;

第三是應炒熟煮透,切勿急火快炒。

此外,食用野生菌時建議不要飲酒,雖然有的野生菌本身無毒,但含有的某些成分可能會與酒精發生化學反應,人們喝酒食用,就會引發中毒。

一旦出現不适症狀 應立即就醫

據雲南省衛健委統計,雖然雲南省野生菌中毒死亡人數連年下降,但中毒事件依然頻頻發生。那麼,一旦遭遇野生菌中毒,會有哪些症狀?我們應該如何處理呢?

昆明市第一人民醫院急救醫學部副主任醫師 邱陽:野生菌中毒最常出現的症狀,就是消化道的症狀,惡心嘔吐、腹痛腹瀉,還有最常見的緻幻類、神經型的,比如幻聽、幻視,看到一些平時不常見五顔六色的東西,然後再嚴重的話,像肝損害、腎損害,甚至是溶血、橫紋肌溶解,這些都會出現。

又到食菌季了!“防中毒”指南了解一下

醫生建議,食用野生菌後一旦出現上述症狀,應立即就醫,如果不能馬上趕到醫院,可以采用口服洗胃的方法,減少有毒物質的吸收,并盡快就診。

昆明市第一人民醫院急救醫學部副主任醫師 邱陽:發現得及時一點的話,我們能做的是催吐,自己在家裡面吐,飲用大量的清水進去以後,再采取一些措施,手伸進喉嚨去刺激一下,給它吐出來,我們在醫學治療上叫口服洗胃,盡量吐,吐完了以後,建議盡快到附近的三甲醫院去就診。

此外,醫生還提醒,患者就醫時可以攜帶食用野生菌的樣本,以便醫生及時查找中毒原因。

專業科普菌菇知識 教你鑒别有毒野生菌

複雜的地形地貌以及得天獨厚的氣候條件,孕育了雲南豐富的野生食用菌資源和雲南人吃菌子的悠久曆史。而在雲南玉溪市的易門縣,還有一個野生菌博物館,這也是全國唯一一個野生菌博物館。菌子們從哪兒來、哪些能吃、怎麼吃?

野生菌博物館一共分為菌菇之鄉、菌菇之謎、菌菇之韻、菌菇之業4個展區,整個博物館随處可見野生菌相關的科普元素,野生菌的生長環境、種類分布,以及采摘和制作的過程。甚至還有這樣能翻閱的電子書,教你如何鑒别有毒野生菌。

又到食菌季了!“防中毒”指南了解一下

不隻是互動體驗,博物館裡還有很多有意思的陳列。

遊客們來野生菌博物館,最喜歡打卡的就是标本牆。這裡共有292個野生菌标本,其中幹制标本220個,浸泡标本72個,并詳細标注了名稱、形态、毒性和食藥用價值,友善參觀者們長知識。而每到雨季,當地菌農還會帶領遊客上山采菌,把從野生菌博物館了解到的知識,活學活用起來。

來源:央視新聞用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