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新消費行業迎來“成本效益”時代 | 年報研究專題

作者:投資者網
新消費行業迎來“成本效益”時代 | 年報研究專題

《投資者網》侯書青

如果胃口也是一種資本的話,2024年可能是你滿足口腹之欲,進場抄底的好機會。零食、奶茶、火鍋這些能夠補充你“罪惡感”的美馔珍馐正在變得越來越便宜,或許還會變得越來越好吃。

随着消費各賽道上主要企業的财務資料相繼出爐,2023年連鎖餐飲、休閑零食、新茶飲的行業的趨勢也浮出水面。選手們的方向出奇地一緻:降價。同時,三個賽道之間也各有冷暖。

連鎖餐飲在客單價下降、加速淘汰的同時,頭部企業的複蘇程序加快;休閑食品行業集體遇冷,即便是頭部企業也正面臨增長困境;新茶飲行業已經逐漸走出盤整期,在價格、規模、政策上趨于統一,上市潮已經到來。

連鎖餐飲:在複蘇,但客單價承壓

2023年,大多數餐飲企業都呈現出強勁的複蘇勢頭。

畢馬威與多個行業協會聯合釋出的《2024年餐飲企業發展報告》顯示,2023年全國限額以上餐飲企業營業收入超1.3萬億元,較2022年同期增長20.9%。限額以上企業在行業總體的收入占比從2019年的20.2%升至25.3%,行業集中度進一步提升,2023年發出喜報的,大部分也是行業内的上市公司。

2023年的強勁複蘇與疫情結束關系十分密切,這一點在鍋圈(02517.HK)的營收表現上得到了印證。2020-2023年四年間,公司的營收分别為29.65億元、39.58億元、71.73億元和60.94億元。

疫情期間鍋圈曾大舉擴張,門店總數從2020年初的1441家增至2022年底的9216家。但截至2023年底,鍋圈的門店數量僅增至10307家,營收卻少了約10個億,出現了行業内少見的“反向增長”。比起在家吃飯,被憋壞了的消費者們還是更青睐線下就餐。

需求被釋放後,洶湧客流帶來的現金流,令海倫司(09869.HK)、全聚德(002186)、唐宮中國(01181.HK)、特海國際(09658.HK)、太興集團(06811.HK)不僅在2023年扭虧為盈,更實作了淨利潤的翻倍增長。九毛九(09922.HK)更是實作了819.24%的淨利潤增長,慫火鍋作為“第三增長曲線”漸趨成熟。

新消費行業迎來“成本效益”時代 | 年報研究專題

火鍋賽道上的呷哺呷哺(00520.HK)全年營收59.18億元人民币,同比增長25.25%,略微跑赢行業大市,營收規模一掃2022年的頹勢,基本恢複到2019-2021年的水準;類似的情況也發生在海底撈(06862.HK)身上,公司全年營收從2022年的310.89億元增至414.53億元,同比增長33.55%,與2021年的411.12億元基本持平。

但同時,也有一批餐飲企業在2023年遭遇了滑鐵盧,首當其沖的便是烘焙賽道。虎頭局渣打餅行、墨茉點心局作為曾經“新中式烘焙”的代表品牌一度風頭無兩,但在進入2023年之後頹勢盡顯,幾度“出入ICU”後慘淡收場。同質化嚴重、出新緩慢、供應鍊短闆是它們的共同症結。花光融資之後,或許在一段時間之内,烘焙賽道上都不會再起波瀾。

品牌老化新品牌難起步的問題,也始終令各上市公司頭疼。呷哺呷哺2022年新成立的烤肉品牌趁燒在經曆關店後,截至4月全國僅在上海有1家門店,公司整體業績仍在盈虧線之下;九毛九也在4月停運了粵菜品牌“那未大叔是大廚”,賴以起家的九毛九西北菜目前門店數量僅為個位數。新老品牌動力轉換是對餐飲企業的一次重大考驗,更令管理層頭疼的是:這種交接班并不會隻發生一次。

行業複蘇、業績回暖仍是連鎖餐飲的主旋律,但客單價的下行也是2023年的普遍現象。海底撈的客單價已經跌破百元大關(99.1元);呷哺呷哺一線城市客單價從67.9元降至63.4元;九毛九雖然利潤增長最快,但旗下慫火鍋的客單價跌幅也最大,從128元跌至113元,太二酸菜魚也從77元跌至75元。

和府撈面則用真金白銀的降價印證了這一趨勢,創始人李學林曾稱和府撈面的總體降幅在30%左右,主要調整了老産品的價格,提高了25-30元價格帶的産品占比;達勢股份(達美樂中國 01405.HK)CMO王毓璟曾稱公司不會跟随降價趨勢,但2023年達勢股份的客單價仍然下降了約7%。

休閑零食:沒複蘇,但單價也承壓

休閑零食賽道上也出現了不少折扣,但背後的企業們交出的成績單卻不太理想。2023年,零食行業原有的上中下遊格局發生了劇烈變化,零售商、批發商、生産商、原料供應商戰作一團,部分品牌被打亂了節奏。

甚至2023年休閑零食行業淨利潤排名前三的公司:良品鋪子、三隻松鼠、洽洽食品的營業收入都出現了負增長。

新消費行業迎來“成本效益”時代 | 年報研究專題

良品鋪子(603719)釋出的2023年年報顯示,公司全年營收80.46億元,較去年同期的94.4億元下滑14.76%。歸母淨利潤從2022年的3.35億元下滑46.26%至1.8億元,下滑了接近一半。良品鋪子财報中“全年營收增長承壓”8個字的背後,是公司在2023年實施了公司史上最大規模的調價措施,涉及超過300款主要産品,降價幅度接近22%。

洽洽食品(002557)營收68.06億元,同比下滑1.13%,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下滑17.77%,為8.03億元。從跌幅上看,洽洽的跌勢稍顯緩和,但它的毛利率從31.96%跌至26.75%,是A股上市零食企業中毛利率跌幅最大的。

三隻松鼠(300783)的狀況看上去較前兩家稍好:增利,隻是不增收。全年營收71.15億元,同比下滑2.45%,但歸母淨利潤同比增長69.85%,為2.2億元。這還不是最糟的,這是三隻松鼠2020年以來第四年營收下滑,淨利潤增長則是因為2022年公司的淨利潤暴跌了68.61%。

為了挽回局面,三隻松鼠曾提出“高端成本效益”的概念,即在保證品質的同時,通過優化供應鍊實作價格優勢。公司的夏威夷果2023年價格同比下降了約30%,并跟進社群零食店的趨勢,提高觸達消費者效率的同時提高成本效益。

這背後,是消費者們消費觀念的轉變。2016年左右的一波消費更新催生了三隻松鼠、良品鋪子、百草味這一批零食企業,它們生産包裝精美、味道好吃且品牌形象緊跟潮流的零食。但今天的消費者意識到,包裝和企業形象帶來的溢價,與消費體驗的微弱提升并不比對,零食隻要好吃就夠了。

國内發達的電商、物流體系回應了這種需求,平價零食被越來越多的人接受。比“網際網路零食”們更加貼近社群的各類平價零食集合店的數量也不斷增長。艾媒咨詢釋出的研報顯示,截至2023年10月,國内零食集合店的數量突破2.2萬家。

與連鎖餐飲行業集中度逐漸提高不同,線上線下不斷冒出的新對手、新管道,反而不斷擠壓着頭部休閑零食企業的生存空間。這種轉變對于市值動辄幾十上百億的頭部企業而言,來得太快。A股10家零食企業中,有6家的毛利率在2023年出現了下滑。

現制茶飲:低價時代進入第三年

奶茶普遍降價已經不是新鮮事,這種趨勢某種程度上是由消費者所在的需求端推動的,但供給端的壓力也很大,對高價品牌而言更是如此:曾經它們可以用25-35元的價格段和精緻的門店裝修,營造出一種“我們品牌很有前景”的氛圍。但很明顯,高價也是一種自困,相當于自絕于廣袤的下沉市場。

而這部分高價品牌也是調價最積極的。2022年2月,喜茶宣布完成了首次全面産品調價,并宣布年内不再推出29元以上的産品。奈雪也在一個月後宣布大幅降價,推出了9-19元區間的“輕松系列”鮮果茶。

從此,市場上再難尋找到30元一杯的飲品。

2022年9月22日,蜜雪冰城向A股交出了自己的第一份招股書,龐大的門店規模、亮眼的财務表現驚豔了整個市場。在此之後,20元以下價格段的加盟品牌在一級市場上受到熱捧,茶百道、古茗、滬上阿姨等進入了加速擴店期。

截至2023年底,業内門店數量過萬的品牌仍然隻有一個蜜雪冰城,高達36153家。但在其身後,是門店數突破8000家的茶百道和古茗,以及突破7000家的益禾堂、書亦燒仙草和滬上阿姨。

新消費行業迎來“成本效益”時代 | 年報研究專題

蜜雪冰城雖然保持着斷層式的領先優勢,但其A股上市之路卻并不順利,A股交表後便再無更多進展,直到2024年1月2日,蜜雪冰城向港股遞交了招股書。

目前C端現制茶飲企業的主流上市方向并不是A股,而是港股和美股。茶百道于近期成功上市港股,古茗、滬上阿姨已在港股交表,霸王茶姬、茶顔悅色也頻頻傳出上市消息,有消息稱霸王茶姬的目标是美股。

上市接近3年的奈雪,終于在2023年實作了首次微薄的全年盈利。公司營業收入51.64億元,但歸母淨利潤僅為1300萬元,銷售淨利潤率僅為0.21%,市值也長期低迷;4月23日剛剛上市的茶百道開盤就跌破了17.5港元的發行價,截至收盤,股價跌超26%至12.8港元。

或許是奈雪的茶(02150.HK)赴港流血上市太過慘烈,導緻A股對于這一賽道的态度十分謹慎,但對行業上遊青睐有加。提供果類原料的田野股份、鮮活飲品、德馨食品,生産制作裝置的雪人股份、沁源股份,甚至生産包材的恒鑫生活等都已成功上市。

這些上遊企業能夠避開C端的紅海,客戶範圍也不僅限于奶茶,穩定性更好。而下遊仿佛是一片永不止沸的紅海,消費者永遠會期待下一個新品或新品牌,企業也永遠會在出新和塑造第二曲線上疲于奔命。(思維财經出品)■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