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内卷加劇,新能源車企“剩者為王”?丨年報研究專題

作者:投資者網
内卷加劇,新能源車企“剩者為王”?丨年報研究專題

《投資者網》葛凡梅

今年以來,新能源車市場格外“熱鬧”,理想MEGA“奠動車”事件、小米新車SU7發售、創維汽車“延壽”.......新能源車市場話題不斷。

而回顧過去一年,新能源整車市場同樣波瀾起伏,一邊是“競争加劇”“價格戰”等挑戰頻頻出現,各大廠商之間迎來激戰;另一方面,新能源汽車市場繼續高歌猛進,實作銷量和市占率增長。

乘聯會披露資料顯示,2023年大陸乘用車累計零售2169.9萬輛,同比增長5.6%。其中,新能源乘用車國内零售銷量773.6萬輛,同比增長36.2%,全年滲透率35.7%,提升8.1個百分點。

2023年,新能源車“出海”步伐加快。根據乘聯會資料,2023年新能源乘用車累計生産892.0萬輛,同比增長33.7%;累計批發886.4萬輛,同比增長36.3%;累計零售773.6萬輛,同比增長36.2%;累計出口104.8萬輛,同比增長72.0%。在全球範圍内,中國新能源汽車的銷量占據了絕對優勢,獨占全球新能源汽車銷量的63.4%

目前,中國乘用車普及率與新能源市場占有率仍有較大提升空間,作為世界汽車工廠的中國,潛在新購群體規模巨大。而新能源汽車作為市場關注度極高的賽道之一,随着降價、小米等越來越多參與者的加入,市場格局不斷在加速洗牌。

銷量:比亞迪一騎絕塵

在“雙碳”目标下,政策仍在大力推動新能源車發展。舉例來看,2023年6月21日,财政部、稅務總部、工信部聯合釋出《關于延續和優化新能源汽車車輛購置稅減免政策的公告》,新能源汽車免征購置稅政策延續至2025年底,2026年至2027年減半征收新能源汽車購置稅。

新能源車需求持續向上,産品魅力提升。新能源汽車市場産品魅力指數研究顯示,2023年新能源汽車市場産品魅力進步顯著,行業總體得分為776分(1000制),較2022年上升36分。

在新能源車市場格局中,産銷量增長仍是主旋律。2023年,前十大新能源車企銷量均出現增長。乘聯會資料顯示,2023年全年,新能源廠商中,比亞迪、特斯拉、廣汽埃安、吉利汽車、上汽通用五菱、5家車企的零售銷量依次位居前五,市場佔有率分别是35%、7.8%、6.3%、6.1%、5.9%;排名第六至第十的車企則分别是長安汽車、理想汽車、長城汽車、蔚來汽車、零跑汽車,份額分别是5%、4.9%、3.1%、2.1%、1.9%。

内卷加劇,新能源車企“剩者為王”?丨年報研究專題

不難看出,2023年比亞迪的銷量幾乎一騎絕塵。梳理各公司公告披露資料,比亞迪公布的資料顯示,2023年,比亞迪新能源汽車實作累計銷量302.44萬輛,同比增長62.3%,這家新能源汽車龍頭,成功實作了年初定下的300萬輛的銷售目标。

相較于比亞迪,其他選手的成績則被甩了“幾條街”。在國内自主新能源車品牌中,比亞迪身後,廣汽埃安、吉利汽車和理想汽車已經形成第二梯隊。具體來看,廣汽埃安2023全年累計銷量48萬輛出頭,同比增長77%。但是根據其在2023年初設定的銷售目标——“力争達到50萬輛,并朝着60萬輛沖刺”,如今看來,實際銷量并未達到年初定下的目标。

2023年,理想汽車可謂是銷量增長最快的車企之一,累計傳遞37.6萬輛,同比增長182.2%。而且截至2023年末,理想汽車累計傳遞量超60萬輛,是傳遞量最高的新勢力車企。

蔚來、零跑、小鵬等新能源車企互相之間銷量較為接近,不過,2023年銷量完成情況多數并未達到預期。比如,蔚來2023年全年傳遞量達到16萬輛,同比增長30.7%,但距離其年初定下的25萬輛銷售目标相距甚遠。零跑2023年累計傳遞14.42萬輛,同比增長超過29%。小鵬汽車2023年全年總傳遞14.16萬輛,也未達到其年初提出的20萬輛傳遞目标。

2023年,吉利旗下的這家新能源車企極氪累計傳遞量達11.87萬輛,同比增長65%,同樣未完成全年14萬輛的銷售目标。哪吒汽車全年隻傳遞12.75萬輛車,幾乎隻完成了其年初定下25萬銷售目标的一半。在新勢力車企中,哪吒汽車已經明顯掉隊。

業績:盈利差距較大

随着國産新能源汽車的崛起,傳統車企也在加速擁抱新能源。新能源車競争激烈,“價格戰”成為貫穿汽車行業2023年全年的話題。在價格戰的影響下,各大車企不斷通過降價讓利來吸引消費者,反映在車企的财務報表上,有人歡喜有人愁。

在車企上市公司中,作為新能源車銷冠的比亞迪,盈利規模無疑也是最多的。資料顯示,2023年,比亞迪的營業收入6023.15億元,同比增長42.04%;淨利潤300.41億元,同比增長80.72%。

近年來,比亞迪持續完善品牌矩陣,高端品牌仰望及專業個性化品牌方程豹年内相繼正式釋出,形成由比亞迪、騰勢、仰望、方程豹等建構的多品牌梯度布局。2023年8月,比亞迪拿下“全球首家達成第500萬輛新能源汽車下線車企”的名頭,2023年11月,比亞迪在鄭州工廠舉辦第600萬輛新能源汽車下線儀式,同樣成為全球首家實作這一裡程碑的車企。

在比亞迪身後,上汽集團、理想汽車、長安汽車的淨利潤規模也已超過百億元,2023年分别實作營業收入1720.09億元、2206.90億元、1275.87億元;歸母淨利潤分别為141.06億元、117.04億元、113.27億元。

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理想汽車,在2023年不僅營收大幅增長,而且成功實作了盈利,為118.09億元,成為造車新勢力中第一個實作盈利的。這得益于理想L系列産品銷量持續走高。2023年,理想汽車進一步擴大了産品矩陣,推出了理想L7、理想L8 Air版、理想L9Pro版。

不過,車企中,賽力斯、東風集團股份、零跑汽車、北汽藍谷、小鵬汽車、蔚來2023年的淨利潤仍處于虧損狀态,分别為-24.50億元、-39.96億元、-42.16億元、-54.00億元、-103.76億元、-211.47億元。不難看出,蔚來汽車虧損最多,且虧損擴大速度最快。

内卷加劇,新能源車企“剩者為王”?丨年報研究專題

乘聯會秘書長崔東樹認為,從行業效益看,缺少穩定現金流的企業難以持續增長。目前傳統自主品牌車企的新能源車發展日益走強。他同時表示,除頭部企業之外,新能源車仍面臨一定的虧損壓力,虧損賣車的規模難以持續擴大。

未來:剩者為王

2023年新能源整車行業不僅在銷量和市場佔有率上有顯著增長,同時在技術創新上,各家車企也在持續發力。

從研發投入來看,比亞迪、上汽集團、蔚來-SW、理想汽車2023年的研發投入位居前列,分别為395.75億元、183.65億元、134.31億元、105.86億元,均在百億元規模以上;而長城汽車、長安汽車、小鵬汽車的研發投入也都在50億元以上,分别為80.54億元、59.80億元、52.77億元。而零跑汽車、廣汽集團、賽力斯、江淮汽車、宇通客車、江鈴汽車、北汽藍谷2023年的研發投入則在20億元至10億元之内。

在2023年,新能源市場在已經實作産品與技術向上的情況下,還将開始完善整個技術産業的周邊布局。如,比亞迪DM-i超級混動,吉利多檔位DHT混動技術,深藍汽車“超級增程”技術,長城汽車推出的首個全棧自研的智能座艙系統,華為、小鵬等車企的城市智能駕駛開始落地。

值得一提的是,在特斯拉和華為等頭部車企引領下,智能駕駛正處在向前快速疊代的過程中。不少機構認為,自動駕駛功能或成為消費者購車的新需求,未來智能駕駛功能或成為整車銷量的勝負手。

過去一年以來,新能源汽車市場價格戰持續進行,市場加速洗牌。在愈發内卷的新能源汽車市場,即便已成功上市的造車新勢力們也面臨着大考,盈利能力薄弱的車企面臨的生存壓力越來越大。如何實作長期發展,做到“剩者為王”,考驗着市場所有參與者。

展望未來,新能源車發展仍被看好。乘聯會秘書長崔東樹預計,2024年新能源車的市場增長預計相對樂觀,新能源乘用車批發預計達到1100萬輛,淨增量230萬輛,同比增長22%,滲透率達到40%,新能源乘用車保持較強增長勢頭。

國聯證券也預計,2024年新能源乘用車銷量有望達到1150萬輛,新能源滲透率有望達到42.8%。考慮到2023-2027年新能源購置稅減免征收政策仍将保駕護航,各主機廠在技術上推陳出新,産品疊代加速,預計新能源乘用車銷量仍将保持快速增長。(思維财經出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