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黃埔一期生回憶連坐法:劉峙的侄子被槍斃,抗戰逃跑的排長被腰斬

作者:半壺老酒半支煙

#頭條創作挑戰賽#“一班同退,隻殺班長。一排同退,隻殺排長。一連同退,隻殺連長。一營同退,隻殺營長。一團同退,隻殺團長。一師同退,隻殺師長。”這就是當年在黃埔軍校時期,老蔣和廖仲恺共同釋出的“軍中連坐法”。

他們當時制定連坐法的初衷是這樣的:“現在的軍隊,不知節制,是以上下不相聯系,以緻進前者徒死而無賞,雖欲賞之,亦無從查考;退後者偷生而無罰,雖欲罰之,亦無從查考。今後一定有節制矣!”

黃埔一期生李默庵當過師長、軍長、軍團長(蔣軍第三十三軍團)、集團軍總司令、綏靖區司令官,他眼中的連坐法有好處也有壞處:“這個‘連坐法’,核心是一個‘殺’字,内容視作戰情況而定,不僅是後退的要殺,有時規定對于畏懼不前,或贻誤戰機,或造成嚴重後果的軍事長官也要實行‘連坐法’。”

黃埔一期生回憶連坐法:劉峙的侄子被槍斃,抗戰逃跑的排長被腰斬

李默庵見證或親手執行過多次“連坐法”,無論是在軍閥混戰還是在抗戰時期,都有很多級别相當高的軍官在連坐法下丢了性命,其中就包括劉峙的侄子劉天铎,在抗戰期間,一個畏敵如虎、臨陣脫逃的排長,更是被執行了腰斬——自雍正皇帝廢除腰斬之刑後,那位排長可能是少數幾個被腰斬的人之一。

李默庵是1949年8月4日程潛、陳明仁湖南起義通電的領銜者之一(李當時不在長沙),8月13日,李默庵又與黃紹竑、龍雲、劉斐、覃異之等四十四名愛國将領在香港釋出起義通電——那位通電領銜者何耀祖,還曾經以中将加上将銜兼任過軍統正局長(戴到死也隻是個副局長)。

1990年,李默庵回國定居,并從1995年6月起擔任全國黃埔軍校同學會會長,在黃埔同學會中的位置,比劉安國曆史原型文強還高——文強是全國黃埔軍校同學會理事、北京市黃埔軍校同學會副會長。

一本《世紀之履·李黙庵回憶錄》,讓我們了解了李默庵蔣軍在抗戰中的功勳,同時該書也記錄了“連坐法”及“腰斬刑”的嚴酷,至于該法、刑該不該施行,還得有請讀者諸君看完這兩個案例後發表高見。

黃埔一期生回憶連坐法:劉峙的侄子被槍斃,抗戰逃跑的排長被腰斬

據李默庵回憶:連坐法是黃埔軍校建立的一種最厲害的紀律,在政治部周主任卓有成效的開創性的政治工作教育和管理下,黃埔軍校初期的軍紀是很好的。黃埔軍校東征讨伐叛軍陳炯明時,第一團一營三連連長臨陣逃跑被抓回了黃埔軍校,團長何應欽親自為這個連長求情,主持會議的黃埔軍校政治部周主任當時身兼軍法處處長,鑒于大家的意見不一緻,周主任就去問蔣,蔣一錘定音,把那個連長槍決了。

李默庵擔任黃埔軍校同學會會長後表示:“今天看來,這種軍法未必科學,而在當時的曆史條件下,對于軍隊樹立鐵的戰鬥紀律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讀者諸君可能不太了解李默庵這個人,咱們隻說一件事就能證明他的資格有多老、背景有多深:當時黃埔一期有“文有賀衷寒,武有胡宗南,又文又武李默庵”之說,1925年10月侯鏡如加入我黨,介紹人是第一軍政治部周主任和營長郭俊,當時第一軍第三師第三團黨代表是包惠僧(一大代表)、團黨代表辦公室幹事就是李默庵。

黃埔一期生回憶連坐法:劉峙的侄子被槍斃,抗戰逃跑的排長被腰斬

東征期間,李默庵曾第一軍第六十團黨代表,當時團内兩派經常打架:打的最兇的就是李之龍和賀衷寒,老蔣把這兩人調回黃埔軍校,他們回去之後還是接着打,弄得李默庵一個頭兩個大。

1929年到1930年,李默庵以陳誠第十一師(十八軍十一師就是土木系得名的由來)第三十一旅旅長的身份,參加了蔣馮中原大戰。

旅長李默庵手下有個六十一團,六十一團的團長是黃埔二期的劉天铎,劉天铎就是老蔣“五虎上将”之一劉峙的本家侄子。

劉峙後來被稱為“豬将”,表現得十分颟顸無能,但當年他幫着老蔣收拾軍閥的時候,打得相當不錯。在蔣馮大戰時,劉峙已經是第二軍團總指揮,陳誠的十一師屬于劉峙的部隊。

陳誠是劉峙的下屬,劉峙的侄子又是李默庵的下屬,那一戰李默庵身負重傷,被子彈打進了下腹,彈頭穿過不可說之部位,貫通到了右腿的内側,卡在了股動脈和股筋中間,被警衛員背下戰場送到上海治療,劉峙的侄子可就倒了大黴運。

黃埔一期生回憶連坐法:劉峙的侄子被槍斃,抗戰逃跑的排長被腰斬

如果李默庵不是重傷離隊,劉天铎還真未必會被槍斃,在李默庵看來,劉天铎打得還算可以,隻是一時大意被馮軍夜襲才丢了陣地。

那一仗最後陳誠打赢了,李默庵在醫院還惦記自己手下的團長劉天铎:“我的命是保住了,那次戰鬥也勝利了,問題是有個丢失陣地後退偷生的劉天铎,該怎樣處置他呢?按照‘連坐法’,他是要被殺頭的。由于我住院治傷,沒有精力處理此事。等我出了院,劉天铎已經被處死了。”

處死劉天铎的就是陳誠,劉峙有沒有氣得肥肉直哆嗦,以及劉峙當時有沒有肥肉不得而知,但是陳誠和劉峙這個梁子算是結下了,後來陳誠與紅軍和解放軍作戰時連戰連敗,劉峙和李默庵都認為,按照“連坐法”,陳誠也該槍斃:“按照‘連坐法’,是應該追究他的責任的,然而,蔣卻沒有這樣做。”

連坐法似乎隻對中下級軍官好使,陳誠敢殺劉峙的侄子卻不肯殺自己,在東北期間,又走夫人路線把衛立煌推出去替自己收拾爛攤子,是以當時蔣軍高層才有“殺陳誠以謝天下”的說法。

黃埔一期生回憶連坐法:劉峙的侄子被槍斃,抗戰逃跑的排長被腰斬

李默庵沒能保住劉天铎的性命,另一個排長在抗戰期間不戰而逃最後被腰斬,李默庵也認為有些過分。

1932 年5月底,張治中兼任第五軍軍長率兩個師赴滬抗戰,蔣鼎文為第二軍軍長,率其兼任師長的第九師、李默庵第十師、趙觀濤第六師、蔣伏生第八十三師赴浙布防,逃跑排長被腰斬,就是發生在蔣伏生的第八十三師。

當時李默庵的第十師防守嘉興,蔣伏生的第八十三師防守下浦,各自構築工事準備迎擊日軍,結果第八十三師的一個排長聽說日軍作戰兇猛,被吓得開了小差兒。

那個排長被抓回來後,按照“連坐法”,臨陣逃脫隻需殺頭即可,但是還沒開戰,自己的手下就當逃兵,蔣伏生火冒三丈,下令将這個排長處以腰斬。

李默庵回憶:“腰斬,是舊軍隊也很少使用的一種極為殘酷的刑法。蔣伏生以這樣殘酷的刑法處死這位排長,令下屬官兵不寒而栗……我在蔣軍二十五年,所聞腰斬一事,僅此一例。這恐怕也是中國軍隊實施此種刑法的最後一例吧。使用這種刑法,我想,在今後恐怕是再也不會發生了”。

黃埔一期生回憶連坐法:劉峙的侄子被槍斃,抗戰逃跑的排長被腰斬

據李默庵回憶,抗戰中被處死的蔣軍逃跑軍官不止那個被腰斬的排長,在忻口戰役中,晉綏軍第七十一師新編四團二營閻書林,也因為放棄陣地而該師第二零二旅旅長陳光鬥槍斃,時任左翼方面指揮官并指揮五個師與日軍作戰的李默庵認為那很正常:“在大白水陣地,是有那麼回事,斃的那個人是誰,我記不得了。那時,執行‘連坐法’上級對次級官長就有權力,用不着報到我這裡來,朦騰那邊的情況我不了解。”

畏懼倭寇,臨陣脫逃,必殺無赦,槍斃逃兵是蔣軍慣例,但是腰斬卻極為罕見。到了後期,連坐法也就形同虛設了——在内戰中,蔣軍官兵開小差的、陣前投誠甚至起義的數不勝數,連杜聿明、邱清泉、李彌等狠角色也睜一隻眼閉一隻眼:逃跑可以,别帶着槍就行!

抗戰逃兵該不該殺,讀者諸君自有公論,李默庵回憶的這兩起“連坐法”案應該如何評價,筆者也不好多說,最後隻能請教讀者諸君:在對外和對内戰争中,逃兵是不是應該差別對待?陳誠殺别人眼睛都不眨,卻為何不肯自己承擔戰敗罪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