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紀念黃榮森先生逝世三周年作者/梅梓祥

作者:鐵道兵文化
紀念黃榮森先生逝世三周年作者/梅梓祥

今天是歌曲《鐵道兵志在四方》詞作者黃榮森先生逝世三周年的紀念日,因着福建衛視拍攝《鷹廈鐵路》紀錄片,我找尋相關文獻資料,看到黃老先生20多年前寫給我的書信“談《鐵道兵志在四方》”,我特地轉發,以表達對鐵道兵的“功臣”黃榮森先生的緬懷。

黃老先生是一位平凡而又卓越的鐵道兵戰士!

他參加抗美援朝戰争,跟随部隊修建鷹廈鐵路、嫩林鐵路等重大工程,多次立功受獎。

他對鐵道兵最大的貢獻是創作了經典軍歌《鐵道兵志在四方》,從共和國總理周恩來,到一代代鐵道兵指戰員,以及中國鐵建廣大職工,鐵二代、鐵三代,都喜愛、熱唱。這首不朽的歌曲,寫出了鐵道兵志在四方、無私奉獻的精神,像旗幟、号角,激勵、鼓舞着官兵、員工不畏艱險、勇往直前,英雄的隊伍不斷從勝利走向更大的勝利。

黃先生人生的下半場,由于時代的原因與個人的選擇,偏居一隅河北興隆縣鐵道兵6444工廠。他低調而積極,負責機關的文化工作,創作歌曲,培養文藝骨幹,組織開展豐富多彩的康樂活動,參加鐵道兵及地方的文藝彙演,多次獲得榮譽,是鐵道兵的“标杆”、承德地區的先進;他個人也多次獲評承德地區的優秀政工幹部。

他的品德與境界,以“高山仰止”來形容并不誇張。他節衣縮食,為希望工程捐款,資助貧困地區兒童上學。他三四十年悉心照料罹患帕金森的愛妻崔木蘭,洗臉、洗澡,喂藥、喂飯……前往探望病人的朋友無不驚歎“整潔如健康人”;妻子病故後的一段時間,他“慣性”地拿藥,對空空的卧室說:“該吃藥了!”他2023年5月17日以87歲高齡仙逝,遺囑:後事從簡,不開追悼會、不舉行遺體告别;捐獻眼角膜;骨灰撒于故鄉濟南的黃河……

他逝世之後,鐵道兵戰友,他生前曾工作過的工廠職工撰寫了追念的詩文數以百篇,十萬字以上;更有他生前的同僚、70多歲的南開大學退休幹部李小芹撰寫了3萬多字的《黃榮森傳》,在我的公衆号及其他媒體發表……

黃榮森,永遠的懷念!

紀念黃榮森先生逝世三周年作者/梅梓祥
紀念黃榮森先生逝世三周年作者/梅梓祥

黃老先生寫給我的信。

梅同志:

(餘)珊鳴轉來你的信和兩篇有關“兵歌”(過譽)的文章。從日期上看,已寫出多日,這不是珊鳴轉達晚,隻因我老伴病重多年,我專心侍候,又不願老戰友見了她為之傷感,是以我長期婉拒戰友來往,一切怪我,請原諒。

随信寄去一張舊照片,心意有二:一是咱倆不曾謀面,你熱情關心我,我很感謝!寄張照片權當見個面,從此就是相識相知的戰友了。二層的意義在于,所選的這張舊照是1965年攝于大興安嶺工地,它與你所稱“兵歌”推廣時期大緻吻合。

雖然照片上是我夫妻在暑假時期攜孩子進山探親的私人照,但背景兵營大門上的對聯卻表達記錄着當年築路戰士的情懷——小柱上寫的是“振臂劈開興安嶺、揮手招來鐵龍飛”;大柱上寫的是“建設祖國不辭終身辛苦、巧繡山河争來萬代幸福”。從門隙中還可看到一間用土坯和樹枝搭起的土房,那是十一團團部食堂。每當同志們從工地回來,土房門前常有這樣的高聲對話:“今天的米飯有清蒸的嗎?”(大米)、“全是紅燒的!”(高粱米)……說罷雙方哈哈一笑,那時大家都愛這樣苦中逗樂!

紀念黃榮森先生逝世三周年作者/梅梓祥

你向我約稿,我實在力不從心,借這封私人通信,順便說點經曆,權當介紹點當初搞創作的背景吧。

1950年夏,我所在的鐵三師完成了京漢線的維修任務後,轉戰天水一帶修複隴海線西段。年末即開赴沈陽,年後入朝。停戰後三師回國,接受了建立寶成鐵路的任務,我們師文工隊在寶雞市南郊設了宣傳鼓動站,宣傳開發大西南的偉大意義,歡送部隊向秦嶺進軍。不幾天的功夫,軍令突變,部隊又調頭回撤,轉赴江西,為的是緊急搶建鷹廈線準備攻台灣。建鷹廈線集中了好幾個師,三師駐鷹潭,是起點,我們文工隊自然又迎送起友軍來。

當時,我提前下到鐵路測量隊去“體驗生活”,已進到山區内,接令也設一個鼓動站。于是,我選了個面對丘陵、背靠大山的坡上架起個高音喇叭。每當望見有部隊出現,就播放解放軍進行曲和自拟的慰問鼓動稿。每天,目送一隊隊背着行裝扛着槍的隊伍,沿着羊腸小道浩浩蕩蕩、延綿不斷地向深山大步邁去,這一壯觀畫面反複深印在我的腦海中(這也就是我原作中使用“長長的隊伍”一詞的來由)。不久,師文工隊撤編,我到政治部門當起宣傳幹事。

三師是支幸運的部隊,在鷹潭完成進武夷山的起點段後,一下子調到另一端,穿過戴雲山直至廈門。特別是尾段的鋪軌任務也交給了三師。有一列指揮車随鋪軌隊邊鋪邊前進,我被指派在指揮車上編印《挺進快報》,得以自由采訪,有幸目睹移山填海的壯麗宏偉的場面,親身感受了列車開進廈門站時海内外群衆激動歡呼的情景。

鷹廈線竣工後,上級下發了全國鐵路規劃,教育部隊,要修建從福建到雲貴的東西大通道。三師奉命開赴湖南與貴州交界地區修湘黔線,幹了一年之後,因國家急需開采國防用的某種礦藏,調三師回戰江西,修南昌至撫州方向的鐵路。

紀念黃榮森先生逝世三周年作者/梅梓祥

從西到東,從北到南,部隊年年跨省調動,祖國的大好山河的美景,吸引激勵着戰士們大步不停地走向四方,到祖國最需要的地方修路,成為全體指戰員的共同志願。說句并非出于謙虛而是實事求是的話:“志在四方”歌詞的産生,不是作者本人有多麼高的才華,而是在火熱的革命環境中受教育、受鼓舞,作者替戰友們彙總道出幾句共同的心聲。經文工團的同志譜曲演唱,藝術加工,不僅旋律優美感人,而且融合了雄壯進軍的氣勢,使作品得以提高升華。關于詞中個别地方的修飾改動,因我當時仍在部隊工作,不了解詳情。

現在這支歌能久唱不衰,我個人體會,首先在于周總理的偉大感召力。敬愛的周總理革命一生,鞠躬盡瘁,他老人家生前的一言一行永不磨滅地刻印在人民心中。當年周總理親自向鐵道兵布置任務,要求鐵道兵到祖國最需要的地方去,還同時用一支歌來勉勵大家。現在同志們唱起這支歌時,自然融合着緬懷周總理、激發鬥志的深情。二是今天的祖國改革開放,向世界強國躍進,作為建設祖國的一支具有革命傳統和光輝業績的築路大軍,也樂于通過一支展現光榮征程的老歌,來抒發今朝繼往開來創造更大輝煌的情懷。

我自幼偏愛地理課,人老了,自己房間裡少不了的布置——就是挂張大地圖。我常常凝視着地圖浮想聯翩,似乎在圖上看到新時代的戰友們正駕駛着現代化的築路機械,在祖國的錦繡山河上“織”着燦爛奪目的高科技鐵路網。

祝《中國鐵道建築報》越辦越火,捷報頻傳!

祝你筆耕豐收,為貴報錦上添花!

黃榮森

2003.9.22.

紀念黃榮森先生逝世三周年作者/梅梓祥
紀念黃榮森先生逝世三周年作者/梅梓祥

黃老先生挂在家中的地圖。

紀念黃榮森先生逝世三周年作者/梅梓祥
紀念黃榮森先生逝世三周年作者/梅梓祥

《鐵道兵志在四方》首發于1962年4月21日《鐵道兵》報。

紀念黃榮森先生逝世三周年作者/梅梓祥

原鐵道兵第五師退休老兵合唱團演唱《鐵道兵志在四方》。

紀念黃榮森先生逝世三周年作者/梅梓祥

中鐵南方公司與中鐵二十二局職工合唱《鐵道兵志在四方》。

紀念黃榮森先生逝世三周年作者/梅梓祥

鐵道兵戰友朱華根在央視演唱《鐵道兵志在四方》。

紀念黃榮森先生逝世三周年作者/梅梓祥

黃老先生最後的筆迹:鐵道兵志在四方。

紀念黃榮森先生逝世三周年作者/梅梓祥

黃老先生寫給我的信劄第一頁。

紀念黃榮森先生逝世三周年作者/梅梓祥

黃老先生的骨灰撒入他故鄉濟南的黃河。

編輯:樂在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