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為什麼很多事情,你“一聽就會,一做就廢?”

作者:論心館

你有沒有發現這樣的一個真相。有些講師誇誇其談講了一大堆道理,可實際上,這些道理連他自己都做不到。

好比是網際網路上有很多教你賺錢的人,做了一堆課程,可是當你按照他的課程嘗試的時候,卻根本就賺不到錢。

還有一些成功人士分享自己成功的經驗,可是當你真的按照他分享的道理做事的時候,發現事情根本就做不成。

為什麼會出現這樣的情況呢?難道這些講師都是騙子嗎?

為什麼很多事情,你“一聽就會,一做就廢?”

不可否認,一部分人真的是騙子,他所教你的賺錢方法,就連他自己都沒有用這種方法賺到過錢。他賺錢的唯一管道,就是因為有人買了他的課程。

對于這一類的講師,我們要擦亮眼睛,小心上當受騙。好比是最近爆火的AI大模型,那些第一批賺到錢的人,并不是真的做出了什麼厲害的AI應用,而是賣了很多看似有用,實際用處不大的課程。

當然,并不是所有的課程都是騙人的。還有一些課程是知名的企業家,或者有過成功經驗的人分享的幹貨,内容非常充實。

可是問題是,絕大多數人聽了這種大咖的分享課之後,雖然感覺很有道理,很有收獲,可是卻無法對自己的生活産生任何實際的影響。就是有一種,“聽起來很厲害,可實際上卻用不上的感覺。”

為什麼很多事情,你“一聽就會,一做就廢?”

為什麼會出現這樣的情況呢?

這就是我們本期視訊要聊的重點,抽象與具體。

抽象與具體這兩個詞你可能很早就聽說過,可是你不知道的是,正是這兩個詞,決定了一個人将來是不是能幹大事的人。

那麼到底什麼是“抽象”,什麼是“具體”呢?

所謂的抽象,就是前人總結出來的“大道理”,而具體,則是把道理實施的過程。

舉個例子,“積少成多”、“不積跬步無以至千裡,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這些大道理就是“抽象”。而一個人為了學會英語,每天堅持背誦2個小時的單詞,一直堅持了5年,這是具體。

上學的時候,我們學過勾股定理和實體力學,這些都是抽象。而有人利用這些數學知識和實體知識,花費一年的時間建造了一個跨江大橋,這是具體。

你發現了嗎?

抽象的大道理,往往隻有一句話的事,或者僅僅是一個公式。可是要想把抽象化為具體,你可能要投入100個小時,1000個小時,甚至一生的時間去親身體驗和鑽研才可以。

為什麼很多事情,你“一聽就會,一做就廢?”

再回到之前的問題,“為什麼聽了那麼多課,覺得很有道理,可是自己的人生卻沒有任何改變呢?”

這正是因為我們缺乏“化抽象為具體”的能力。

真正的高手都有着強大的執行力,當他聽到“熟能生巧”的道理之後,他就會開始日複一日,年複一年的重複訓練自己的技藝,直到真正做到“熟能生巧”。

而普通人,則是聽完“孰能生巧”的道理之後,大聲的誇贊一番,“說的真對”,然後轉身就去吃喝玩樂,根本不去執行。

抽象的道理很簡單,一聽就會。可是化抽象為具體的過程,卻很難。在此期間我們要與自己的懶惰、恐懼、不耐煩等情緒做鬥争,一不小心就失敗了,是以我們必須有強大的執行力才行。

為什麼很多事情,你“一聽就會,一做就廢?”

當然,真正的高手除了能夠“化抽象為具體之外”,還能做到“化具體為抽象”。

也就是從具體的做事過程中,總結出通用規律的能力。

舉個例子,當你背誦英語單詞的時候,發現一個單詞連續背誦10遍,第二天還是會忘記。可是,如果一天隻背誦3遍,早上一遍、中午一遍、晚上一遍,第二天卻可以記得很牢固。

這樣你就可以抽象出來一個規律,那就是,“多次間歇性的記憶,比一次長時間的記憶更為牢固。”

這種總結規律與做事方法的能力,就是化具體為抽象的能力。

現實生活中,聰明人之是以能夠快速成長,快速學會一門知識,就是因為他們擅長總結規律,擅長尋找方法。能從具體的事情中探索出來一般規律,就能為自己今後的行動提供指導,是以才能事半功倍。而腦子轉不過彎的人,卻總是做了很久卻依舊總結不出來啥規律,是以才會一點進步都沒有。

總之,我們之是以學了那麼多東西,卻感覺生活變化不大,就是因為缺乏“化抽象為具體”的能力。有的人聽了一些銷售技巧之後,過不了多久就能成為銷冠。可還有的人,無論聽多少課程依舊賣不出去東西,正是由于“化抽象為具體”能力的不同導緻的。

另外,有的人踩過一次坑之後,今後類似的坑都不會再踩,還有的人卻重複的掉進同一個坑裡,這正是“化具體為抽象”的能力的差別。

明白了抽象與具體的關系,也就開啟了快速成長的高速通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