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能否用懲罰性賠償讓麥當勞“長記性” | 熱點評論

作者:消費品質報社

□ 本報評論員 李曉龍

近日,有媒體記者先後卧底麥當勞鄭州卓越農聯餐廳和麥當勞濟南大學餐廳,發現兩家餐廳均存在篡改食品保存期限标簽、使用過期食材、偷工減料等問題。該消息披露後引發公衆熱議。

最新消息顯示,鄭州和濟南兩地市場監管部門均已前往涉事門店進行調查驗證。濟南市市中區市場監管局從業人員回應稱,檢測結果将通過該市市中區委宣傳部統一對外釋出。

能否用懲罰性賠償讓麥當勞“長記性” | 熱點評論

5月13日晚,麥當勞中國釋出聲明稱:“對于任何違反操作标準的行為,絕不姑息,嚴肅處理。”不過據媒體報道,目前麥當勞兩家涉事門店均正常營業,市場監管部門的相關檢測結果也暫時未見公布。

作為國際連鎖品牌,麥當勞有嚴格的食品安全管理體系,甚至被視作餐飲行業的标杆。此次曝光的兩家餐廳在不同省市,這到底是純屬巧合,還是說類似亂象在麥當勞門店中并非個案?

通過查詢往期報道可以發現,過期食材換标簽繼續使用并售賣的現象,在麥當勞并非第一次出現。2012年3月,央視“3·15”晚會就點名麥當勞三裡屯餐廳存在過期食品翻新再售等違規操作;2021年10月,一位視訊部落客暗訪安徽合肥的麥當勞餐廳,發現餐廳存在生菜發黑還在使用、更換到期食材标簽等問題;2022年3月,南京某麥當勞門店的員工反映店記憶體在肉類食材過期後,仍提供給顧客食用的情況。

而更讓人吃驚的是,被曝光給過期食材(品)換标簽的并不是隻有麥當勞,梳理近年來的新聞報道和市場監管部門公示資訊,接連有知名食品生産企業、連鎖餐飲品牌和大型商超被曝出類似問題。

如今年1月26日,因袋裝“牛奶巧克力”有兩個生産日期,且産品包裝有擦拭痕迹,北京沃爾瑪山姆會員商店有限公司被北京市順義區市場監管局罰款5000元。

2023年4月,浙江省桐廬縣市場監管局釋出情況通報稱,經初步核查,發現杭州吾尚食品有限公司涉嫌存在将保存期限尚未到期的産品拆除包裝後作為原料再加工生産的情況。

再如2022年7月,有媒體記者卧底必勝客北京和諧廣場店和魏公村店,發現後廚存在多種食品安全問題:“餐廳管理人員篡改有效期标簽,食材不按時廢棄;員工拆掉外包裝,将過期食材‘化整為零’……”

食品“換簽”等問題為何年年曝光卻年年發生?有觀點分析緣由有三,首先,企業食品安全監管體系落實不力,監管機制存在漏洞;其次是違法成本過低,行政處罰難以形成有效震懾;此外,“換簽”問題舉證難,也讓企業有僥幸心理。

如何根治食品“換簽”頑疾?綜合已有評論、專家觀點,主要集中在兩方面,一是呼籲企業擔起應有的責任,不留任何瑕疵和纰漏。二是呼籲監管部門加大排查整治力度,監管應達到既懲戒違規者又警示其他經營者的效應。

我們應該充分認識到,消費者合法權益被忽視,這或許才是根治食品“換簽”頑疾的最大短闆。

在已經公開的新聞報道和監管部門通報中,隻看到麥當勞、必勝客等涉事企業的公開緻歉、加強内部整改、對相關門店進行閉店等處理措施,以及行政職能部門作出的行政處罰資訊,幾乎很難見到有消費者因為此類事件獲得賠償的消息。

可為什麼在發生類似事件中,很難見到有消費者主動索賠?舉證困難是一方面,維權成本也讓不少消費者望而卻步。在這樣的背景下,企業當然不會主動賠償。

而從大陸《食品安全法》和《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相關規定來看,上述食品安全事件的當事消費者有權獲得相應賠償,甚至可以請求懲罰性賠償。更改食品标簽生産日期、保存期限的行為不僅會造成消費者對食品保質産生誤判或者無法判斷,其行為顯然構成了對消費者的欺詐,亦可能會導緻消費者食用變質或者超過保存期限的食品造成健康風險。為嚴懲重處食品安全違法行為,《食品安全法》第一百四十八條第二款作出“退一賠十”規定,與《民法典》第一千二百零七條規定、《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第五十五條“退一賠三”規定,構成了大陸保護消費者權益的懲罰性賠償的法律依據。是以有專家指出,懲罰性賠償制度有利于市場經濟法律制度的完善,通過增加企業失信成本倒逼企業提高産品品質;有利降低消費者權益保護成本,激發消費者維權積極性。

有意思的是,并非所有食品生産經營企業都如此漠然。在前不久“胖貓”空包外賣事件發生後,茶百道釋出緻歉聲明,所涉及訂單,已要求涉事門店全部退款、逐一緻歉,并按照相關法律法規要求,給予每筆訂單金額10倍的現金補償。同樣是涉嫌消費欺詐問題,“叫花雞裡沒有雞”涉事商家在當地市場監管部門介入調查後,賠償消費者1000元。

其實,國家有關部門也在逐漸完善懲罰性賠償制度。2021年12月,國務院印發的《“十四五”市場監管現代化規劃》中,在“堅守安全底線,強化消費者權益保護”一條提到要“探索建立食品安全民事公益訴訟懲罰性賠償制度”;而在之前的《“十三五”市場監管規劃》也明确提到要“完善消費領域懲罰性賠償制度”“使消費者成為消費秩序的有力監督者和維護者”。

期待上述制度能夠盡快落地實施,補齊整治各類食品安全“頑疾”的最後一塊短闆,讓懲罰性賠償制度真正成為高懸在企業頭頂上的利劍之一,唯有如此,麥當勞、必勝客們才不會在被曝光後,僅僅一句緻歉完事!

能否用懲罰性賠償讓麥當勞“長記性” | 熱點評論

來源 | 消費品質報

編輯 | 陳蕊妮

校對 | 李星彤

責編 | 張可

稽核 | 開永麗

版權聲明 | 本文僅作分享之用。如有侵權,請及時聯系删除。

能否用懲罰性賠償讓麥當勞“長記性” | 熱點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