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電商4折賣藥,實體藥店咋辦?

作者:第一藥店财智
電商4折賣藥,實體藥店咋辦?
電商4折賣藥,實體藥店咋辦?

目前藥品市場競争異常激烈,若藥價進一步打出四折優惠,這将是何種商業模式?真的能行得通嗎?

文 | Mo叔

第一藥店财智獲悉,一家大型醫藥電商平台正與某保險公司合作試點一種“藥品+保險”模式。在此模式中,消費者購藥可享受藥品價格四折的優惠。

電商4折賣藥,實體藥店咋辦?

圖1,截自某平台專區

目前藥品市場競争異常激烈,若藥價進一步打出四折優惠,這将是何種商業模式?這樣的政策真的能行得通嗎?

01

保險報帳60%

為了驗證這一模式的真實性,筆者聯系了該平台的客服,并按照指引完成了整個操作流程。

整體來看操作過程非常流暢簡便:首先在“保險”子頁面,僅需點選一次“免費領購藥報帳金”,即可自動參加保險計劃(免費版),并獲得50元的報帳額度。随後進入對應專區(見圖1),在此區域可以正常選購藥品。到了結算階段,系統會顯示已使用的保險報帳金額(見圖2)。

電商4折賣藥,實體藥店咋辦?

圖2,保險報帳結算頁面

在此過程中,保險扮演了類似于醫保統籌的角色,直接在藥品價格上報帳了60%的費用,餘下的部分由消費者支付。報帳的最高限額即為保險保單額度,免費版的額度為50元。如果消費者每月支付3.3元或年付39.6元,便可正式簽約,享受高達1萬元的保險額度。

然而,這一看似理想的模式存在一些顯著疑點。首先,保險并非醫療統籌,它是如何實作盈利的?此外,由于直接對藥品價格進行報帳,這種保險産品不涉及傳統保險産品中的機率因素。那麼,這種産品的長期可持續性又在哪裡?帶着這些問題,我們進一步探讨和分析。

02

未成熟的“半成品”

盡管此次僅為初步體驗,但在過程中已經顯現出一些顯著的問題,這些問題可能會影響消費者的整體滿意度以及對平台的信任。

首先,關于折扣的真實效果存在疑問。在上述的專區内,藥品的定價與平台上的正常售價相比,多數情況下較高。例如,圖1所示的五種藥品中,三種的價格高于平台的最低價,僅兩種價格略低。圖2中選購的藥品價格則是平台最低價的數倍。

其次,藥品的售後服務過程較為複雜。在嘗試對圖2中的藥品進行退款時,發現平台并未提供直接的退貨功能,需要通過電話聯系客服。而通過電話客服後發現,處理退款售後的是一家第三方公司,并非平台客服。

第三,電子合同内容較為簡陋。合同中雖然列出了賠付比例,但未對藥品價格的參考标準進行詳細說明,這可能會引發消費者對價格公正性的疑慮。

電商4折賣藥,實體藥店咋辦?

圖3,電子合同截圖

第四,藥品種類較為有限。盡管宣傳資料中提到有400多種常備藥品,這一數量在實際應用中可能無法滿足廣泛的用藥需求,許多常用藥品尚未被納入。

綜上所述,該購藥模式似乎仍處于探索階段,更像是一個未完全成熟的“半成品”。目前最大的問題在于定價标準的不明确。既然賠付比例已被寫入合同,那麼明确和合理的定價标準就顯得尤為重要。例如,一些地區的規定中,定點零售藥店的醫保支付比例為70%,支付标準是基于醫保資訊系統招采子系統的藥品采購記錄。這種明确的标準對于確定該模式的透明度和公正性至關重要。

03

“藥+險”新模式的探索

盡管這種“藥+險”模式存在不少缺陷,它仍然向我們展示了一種創新的發展方向。

事實上,這種将保險與醫藥行業結合的創新支付模式與醫保多年的談判政策密切相關。醫保部門對納入談判範圍的藥品,以“全國醫保使用量”與企業磋商議價,實作了“靈魂減價”,有效提升醫保基金使用效率,同時也實際減輕了患者的經濟負擔。

早在2017年,國内便有醫藥科技公司提出引入各類保險産品來創新醫療支付模式,解決群眾看病貴的問題,這與美國PBM的商業模式頗為相似。這些醫藥科技公司與國内保險公司合作,陸續推出了多藥品通道型模式和創新藥折扣型模式。

但是,2022年原銀保監會财産險部釋出《關于部分财險公司短期健康保險業務中存在問題及相關風險的通報》,針對部分财産險公司承保已确診疾病患者的後期藥品費用這一模式,嚴肅指出此類業務違背了保險射幸原則、大數法則等基本原理,異化了保險本質。其後,多藥品通道型模式逐漸退出市場,而折扣型模式反而獲得了更好的發展。

目前,已經出現了針對特定疾病患者群體的帶病體創新支付2.0模式、為新藥療效背書的保險模式,以及文章開頭提到的普藥折扣模式等等。

這種普藥折扣模式主要是以藥品網際網路平台為核心,聯合保險、銀行等B端企業,對非中标集采的上遊藥廠進行直采,以網際網路門診險或特定藥品費用醫療險的形式,為使用者提供低于市場價格的産品。

  • 在平台端可以通過合作分攤費用,降低營銷成本,進一步鞏固“低價”品牌形象,吸引使用者流量。
  • 在藥企端,有助于擴大市場銷售管道,并在一定程度上減少集采未中标的影響。
  • 在保險端,這種小額增值服務有助于培養使用者的保險意識,同時也能為傳統保險産品引流。
  • 在藥店端,有助于降低銷售成本,增強品牌力。
  • 在患者端,進一步降低購藥的經濟負擔。

随着醫保集采的深入和支付方式改革的推進,越來越多的藥品或器械企業需要從院外藥房體系獲得增量。然而,基本醫保的雙通道、門診統籌等政策要完全覆寫藥店體系還需時日,這使得新藥、非中标品種仍将是醫療保障的空白地帶,是以商業保險有條件、有空間進行更多有價值的藥品創新支付探索。

總的來說,這種折扣模式的持續更新疊代,客觀上構成了藥品與保險融合的一種新形态,為患者帶來實際好處。這種創新模式雖然無法通過大規模人群和高杠杆來極大降低用藥患者的經濟負擔,但任何能為患者帶來實實在在好處的模式都應該得到鼓勵和發展。

不過模式的成功應建立在真實、嚴謹和有效的基礎之上。如果僅依靠誇大的宣傳來吸引使用者,一旦出現問題,可能會迅速失去使用者信任。

對于這類“藥+險”或其他創新模式,我們歡迎大家留言讨論,共同探讨其發展前景。

很抱歉,請在手機微信登入投票

您支援這種“藥+險”的新模式嗎? 單選

支援

不支援

其他(評論區見)

參考資料:《中國藥品福利管理(PBM)發展研究報告:推動醫藥服務市場走向多元化供給》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