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6月10日端午節,今年是“青龍端午”,還有2點不一般,農諺咋說?

作者:選擇圖像

端午節,每年農曆的五月初五,是四大傳統節日之一,各地有很多民俗活動,比如劃龍舟、采草藥、挂艾草、吃粽子等。

按照民間流傳的說法,今年的端午節不一般,被視為“龍中之龍”的大吉之日。從傳統的幹支紀年法來看,2024年是甲辰龍年,“甲”是天幹之一,“辰”代表龍,而龍年中的“甲辰”年,從屬性歸類,屬于木屬性,而木的顔色在五行中,又代表着青色,是以,今年又被稱為“青龍年”。

6月10日端午節,今年是“青龍端午”,還有2點不一般,農諺咋說?

端午節的起源與古代對龍圖騰的崇拜有關,龍在大陸傳統文化中是吉祥、權威和力量的象征,被視為能夠帶來好運的神獸。而端午節正值夏季的開始,陽氣最盛,被認為是龍活動最為頻繁的時期,是以,端午節也被稱為“飛龍在天”的吉祥日子。

比如,賽龍舟是端午節最具代表性的活動之一,人們通過劃龍舟來模拟龍在水中遊弋的場景,以此祈求龍神的保佑和庇護,能夠風調雨順,莊稼豐收。

通過上述内容可以看出,今年端午節,一方面是“青龍年”,另外一方面端午是“飛龍在天”的吉祥日子,兩者遇到一起,就有了“龍中之龍”大吉之日的說法,這種情況也是60年一遇(60年一個輪回),或預示今年是個好年景。

6月10日端午節,今年是“青龍端午”,還有2點不一般,農諺咋說?

今年端午節還有2點不一般

端午節是每年農曆的五月初五,時間比較固定。但是,從公曆時間來看,每年的時間是不固定的,由于農曆存在閏月的原因,端午節公曆時間能相差好多天。

夏至節氣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10個節氣,時間按照公曆計算,相對比較固定,每年的6月20日-22日交節。

而每年的端午節和夏至節氣相鄰較近,不過,由于每年端午節公曆時間不固定,就出現了有些年份端午節在夏至之前到來,有些年份夏至在端午節之前到來。

今年端午節當天是6月10日,夏至節氣是6月21日,端午節在夏至之前到來。那麼,有朋友會問了,這有什麼說法呢?

民間不少地方流傳着這兩句農諺“夏至端午前,必定是災年”、“端午夏至前,注定是豐年”。

6月10日端午節,今年是“青龍端午”,還有2點不一般,農諺咋說?

簡單來說,如果當年夏至在端午節之前到來,那麼當年天氣或将不是風調雨順,農作物生長受影響,産量不高。相反,如果當年端午節在夏至之前到來,那麼當年天氣或是風調雨順,農作物産量較高,會是一個豐收年。

還有一種說法,如果夏至在端午之後,意味着高溫天氣開始稍微晚一些,對于田間農作物來說,減少了高溫、幹旱對其的影響,更有利于當季農作物的生長。

以小麥來舉例,端午或夏至左右時,不少地方的小麥正處于灌漿末期,已準備進入收獲期,如果遇到特别幹旱的情況,再加上此時的高溫天氣,如果再遇到一些大風,很容易遭受幹熱風的危害。

小麥一旦受幹熱風影響,會導緻小麥籽粒不飽滿,千粒重下降,進而造成減産。是以,夏至在端午之後,一定程度上,會降低幹熱風的影響,有利于增産。

而今年恰好是夏至在端午之後的年份,符合“端午夏至前,注定是豐年”的說法,和其寓意差不多的農諺還有“夏至端午後,農人吃酒肉”,指的也是這個意思(隻不過把夏至和端午颠倒過來說了)。

6月10日端午節,今年是“青龍端午”,還有2點不一般,農諺咋說?

端午和夏至每年的時間相差不遠,上面已經提到,今年端午節是6月10日,夏至是6月21日,兩者之間間隔了11天,已經算是比較久的時間了。而去年夏至節氣是6月21日,端午節是6月22日,兩者就相差了一天。

關于此,農諺有“端午夏至隔得開,三次大水并次來”,或者“端午夏至叉杈開,三潮大水做潮來”的說法。

意思是說,如果端午節和夏至之間的時間間隔較長,可能預示着當年夏季雨水較多。“隔得開”指的是時間間隔長,“三次大水”也不是一定就指3次,也指多次,隻是一個量詞。

6月10日端午節,今年是“青龍端午”,還有2點不一般,農諺咋說?

除此之外,還有另外一種解釋,如果端午節和夏至之間間隔較長,或預示着當年夏季降雨的時間分布不均勻。

從人們的日常生活角度來說,夏季如果降雨天氣多,會感到不會那麼炎熱,對于多數朋友來說是好事。

而從農業種植的角度來說,如果夏季雨水較多,也有利于緩解田間幹旱的情況,促使夏季農作物的生長。但是,降雨不可過多,如果連續降雨發生了澇害,就起到反作用了。

看到這,相信大家對于今年端午節為何不一般,有了一定的答案。對此,你怎麼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