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民勤:小沙蔥集聚融合走出生态産業緻富路

作者:看看航空公司
民勤:小沙蔥集聚融合走出生态産業緻富路

從廣漠無垠的大漠到暖意融融的溫棚,再到尋常百姓的餐桌……“沙海綠洲”民勤将野菜沙蔥成功馴化,規模種植,使之華麗轉身,成為備受歡迎的美味佳肴,火爆市場,演繹出一段令人驚歎的生長傳奇!

近年來,地處河西走廊東北部,石羊河流域下遊,以防沙治沙聞名于世的甘肅省武威市民勤縣,立足地處北緯38度“黃金帶”優勢,深挖資源潛力,在沙蔥産業上持續發力。通過科學合理、極具前瞻性的規劃引領,積極開展廣泛深入的科技協作交流,不斷培育和壯大各類相關主體,多元度全方位地進行品牌推介等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推動沙蔥産業集聚融合發展,成為當地鄉村振興的重要支柱産業,書寫了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經濟生态互促共進、多方利益協同共赢的産業華章。

經過多年的探索和發展,沙蔥在民勤縣得到大面積推廣種植,以大壩鎮為核心,輻射帶動蘇武、大灘、重興、收成等14個鎮,發展至今,沙蔥總面積達10萬畝,其中:野生沙蔥8.5萬畝,人工栽培1.5萬畝。

從漠中野味到規模化量産 民勤沙蔥如何“野而不野”

沙蔥又名“蒙古韭”,歸屬于百合科蔥屬。其生命力極為頑強,能夠在海拔800至2800米的荒漠、砂地或者幹旱山坡上生長,尤其能耐風蝕、幹旱和瘠薄,是大西北常見的多年生草本植物。

《本草綱目》曰:“茖蔥,野蔥也,山原平地皆有之。生沙地者名沙蔥,生水澤者名水蔥,野人皆食之。開白花,結子如小蔥頭。”沙蔥的莖葉呈針狀,開着紫色小花,其葉、莖、花苞都帶有辛辣之味,相比其他生蔥、韭菜,味道更為濃郁。其富含多種維生素,具有降血壓、降血脂、開胃消食、健腎壯陽、治便秘之特殊功效。食之能治赤白痢、腸炎、胸痹諸疾,被譽為“菜中靈芝”。由于是在艱苦的環境中生長,野菜沙蔥顯得異常珍貴。

也正因如此,在1999年,甘肅省治沙研究所的嚴子柱團隊開啟了沙蔥資源合理開發利用和産業化發展的大門。他們針對民勤縣境内的野生沙蔥資源展開調查,收集野生植株與種子,通過分根移栽和種子播種的方式,進行了一系列的馴化栽培實驗,進而掌握了沙蔥适宜生長的土壤環境以及田間管理措施,成功攻克了沙蔥人工豐産栽培的技術壁壘。

有了技術支援,民勤縣大壩鎮八一村村民葉長煉在自家沙地裡種起了沙蔥。他采用冷刺激的方法成功破解了沙蔥冬季休眠的難題,并在日光溫室安裝噴灌設施,形成“人工降雨”的小天地,完成了野生沙蔥的人工培育,種出民勤曆史上第一棚“家養”沙蔥。在此基礎上,葉長煉申請了“溫室沙蔥栽培技術”發明專利,為日光溫室沙蔥産業的蓬勃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

民勤:小沙蔥集聚融合走出生态産業緻富路

葉長煉介紹說:“沙蔥喜旱而畏澇,然又向水而生。當價格低迷時不澆不采,而市場行情好轉時即澆即采,真正做到了适水種植、量水生産。”據相關數顯示,民勤沙蔥畝均用水量為240立方米,尚不足大田玉米用水量的一半,其單方水效益可達到50元,是大田作物的二十多倍。于西北幹旱區而言,牢牢守住生态保護、耕地保護紅線及農民增收底線,發展沙蔥産業意義極為重大。

此外,沙蔥作為須根植物,無主根而須根衆多如琴弦,喜愛在流沙和風沙土等透氣性良好的土壤中生長,尤其适合在沙漠沿線幹旱缺水、其他農作物難以生長的沙質土壤上種植。其在防風固沙、保持水土、涵養水源、淨化空氣等方面發揮着重要的生态屏障和生态保護作用,對築牢國家西部生态安全屏障有着非凡意義。

“民勤在沙蔥馴化種植方面的探索與實踐,為沙生植物對荒漠化治理提供了寶貴的經驗和範例,也為生态環境的改善和可持續發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和希望。同時,沙蔥的成功種植為其他沙生植物的推廣和應用開辟了道路,有力地推動了荒漠化地區生态治理的程序。”民勤縣農業農村局副局長陳芳表示。

由舌尖消費倒逼田頭生産 民勤沙蔥催生農業“新業态”

随着沙蔥在市場上的熱銷,人們對沙蔥這種獨特食材的喜愛與需求持續攀升,舌尖上的消費正迫使田頭生産積極地作出應變和發展。

春夏交替之際,晨光乍破,明媚的陽光盡情傾灑于民勤縣大壩鎮八一村的沙蔥基地之上,顆顆露珠閃耀着光芒,整個基地處處呈現出郁郁蔥蔥、一派盎然的景象。一畦畦的沙蔥排列整齊,長勢喜人,滿溢着生機與活力。“我家露地沙蔥種18畝,畝均收入1萬,大棚沙蔥7棚,棚均收入10萬。”八一村村民葉智香說,沙蔥播種一次可連續采收10年,一年能收5到6茬,每年10月中旬露地沙蔥收完,溫室沙蔥無縫對接上市,每天八一村有6噸多沙蔥遠銷省内外,産品供不應求。

不僅如此,沙蔥産業所呈現出的持續性進步與蓬勃發展之态,也為村民們成功開拓出了一條在家門口務工以實作增收的有效途徑。

在大壩鎮文一村溫室沙蔥種植基地内,清脆鮮嫩的沙蔥翠綠連片、長勢喜人,勞工們正在采收分揀、過秤包裝、裝車外銷,一派熱鬧的豐收景象。“現在我在家門口務工,既能顧家,還能掙錢,真是兩全其美。”村民馬紅霞在沙蔥畦輕盈地挪着腳步,靈巧的手握着鐮刀在沙蔥底部輕輕一割,順手丢進随身挎着的籃子裡,動作娴熟而自然。她說,告别“跨省打工”後,不少村民通過土地流轉“獲租金”,就近務工“賺薪金”,掙上了“雙收入”。

近年來,民勤縣做活做足沙蔥産業文章,通過抓基地、建園區、延鍊條等一系列創新舉措和戰略布局,建立“露地+設施”的高效栽培模式,走“市場導向、龍頭帶動、資源整合、統分結合、抱團發展”的農民專業合作社發展之路,成功激發農業新業态内在活力與潛力,驅動沙蔥産業朝着标準化、産業化、品牌化的方向加速轉型,促進沙蔥産業整體向更加綠色、高效、智能的方向邁進,建構起具有強大生命力和可持續性的産業發展新格局,實作農村發展、農業增效、農民增收。

與此同時,民勤縣編制了“沙蔥反季節栽培技術規程”等3項沙蔥人工栽培技術規程。在此前提下,積極推廣标準化生産技術,對種植密度、土壤肥力、水分供給等關鍵因素進行精準把控,并且密切關注沙蔥生長所涉及的溫度、濕度、光照等環境參數,充分利用現代化的監測裝置和技術手段所具有的優勢,實時對其進行監控,同時依據實際狀況及時地作出調整,進而保證沙蔥能夠始終處在最為适宜的生長環境當中。

從“馴化野沙蔥進日光溫室種植”到“推廣露地沙蔥大面積種植”,從“沙蔥的育苗移栽”到“沙蔥反季節栽培土質、墒情掌控”。民勤沙蔥實作了質的飛躍與突破,不僅種植規模不斷擴大,沙蔥的品質和産量也得到了極大的提升,其市場影響力和競争力也日益增強,為當地農業經濟的發展注入了強大的動力和活力。

民勤:小沙蔥集聚融合走出生态産業緻富路

“小”城破“大”題 全産業鍊助力民勤沙蔥“耕”出“振興田”

數年來,民勤沙蔥産業的發展不僅讓農戶增收緻富,也催生出大大小小的加工企業,從前端的種植到中端的制造,再到後端的銷售,整個産業鍊越拉越長、越拉越細,“捆綁”的受益者也越來越多。

在民勤奧翔沙蔥産銷專業合作社内,一輛重達5噸的冷藏車準時而至,将完成分揀、包裝以及預冷工序的沙蔥裝載上車,準備駛向西安新北城農副産品批發市場。合作社負責人甄世龍介紹說:“沙蔥産銷專業合作社是沙蔥産業鍊中至關重要的一環,包括産品分級包裝工廠中的房間、存儲倉庫、冷藏保鮮庫、冷鍊物流配送中心和綜合管理用房,加工工藝從分揀、分級、質檢、清潔到快速預冷、冷庫保鮮、冷藏車運輸等全部涵蓋。”

“打造沙蔥全産業鍊,不僅要補齊研發、加工、儲運、銷售等方面的薄弱之處,更要讓各環節和主體形成緊密關聯、有效銜接、耦合配套、協同發展的有機整體。” 民勤縣農業技術推廣中心主任段振佼說,一方面沙蔥産業要有固定的生産周期,産業鍊要環環相扣成為閉環,才能確定上下遊良性運轉;另一方面要充分發揮龍頭企業、科研機構和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引領推動作用,聚力打造以區域公用品牌為引領,突出串珠成線、連塊成帶、叢集成鍊,推動産業叢集化發展。

為此,在沙蔥全産業鍊建設中,民勤縣緊扣品種培優、品質提升、品牌打造和标準化生産,樹立由“産品抓産業”、憑“産業抓鍊條”、借“鍊條抓體系”的“大農業”理念,通過培育重點 “鍊主”龍頭企業,鼓勵龍頭企業、專業合作社等新型經營主體發展适度規模經營,與農村集體經濟組織、農戶進行有機銜接,形成“鍊主企業+鍊隊企業+合作社+農戶”的梯次帶動機制,促進沙蔥産業高效、有序、可持續發展,實作沙蔥産業全面更新與優化。

同時,引入網際網路技術手段,加強對沙蔥産業運作資料分析和研判,引導沙蔥生産流通銷售方式變革,打造農産品品牌,擴大市場佔有率。并且充分依托網際網路電商平台,整合全社會倉儲、運輸、金融、質檢等服務資源,積極開發網際網路移動平台,讓“電子商務+物流配送”成為沙蔥的全新營銷途徑,使得沙蔥能夠以更加高效、便捷的方式觸達更廣泛的消費群體,進一步提升沙蔥産品的市場影響力和競争力。

“世界沙蔥看中國,中國沙蔥看民勤,大陸是世界上唯一開展沙蔥人工栽培和産業化開發的國家。”段振佼介紹說,通過不斷地探索和實踐,民勤縣已經形成了一套完善的沙蔥種植、管理和加工體系,全産業鍊助力民勤沙蔥成功“耕”出“振興田”。下一步,我們将積極開展市場調研與分析,精準定位不同市場的需求特點,制定針對性的營銷政策,進而讓民勤沙蔥推廣到全國各地乃至國際市場,讓更多地人了解和認識民勤沙蔥的獨特魅力。

據統計,目前民勤已逐漸開發出“腌制沙蔥”“沙蔥蘸醬”“沙蔥宴”菜品等系列産品,并且培育出“漠上花”沙蔥品牌,其公用品牌“民清源”榮獲甘肅省“十大網貨品牌”。

通訊員 馬愛彬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