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6300 萬使用者“受騙”,人民日報點名怒批,快看看你被坑了沒?

作者:自若陽光xU

在這個資訊化飛速發展的時代,通信服務已經成為我們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然而,服務的品質和企業的誠信度,時常成為消費者評判的标準。"民以食為天,使用者以信為本",這句話道出了服務行業的根本——誠信。但在2024年5月15日,一則關于中國移動的報道引起了廣泛關注,涉及到的使用者高達6300萬,這不禁讓人思考,這是一場誤會,還是一次徹底的揭露?

6300 萬使用者“受騙”,人民日報點名怒批,快看看你被坑了沒?

在我們依賴于各種服務的今天,企業是否還能堅守誠信,提供真正貼心的服務?或者,他們隻是在用各種花哨的名目,掏空你的錢包?這背後的真相是什麼?這不僅是對一個企業的審視,更是對整個服務行業的一次反思。

6300 萬使用者“受騙”,人民日報點名怒批,快看看你被坑了沒?

近期,人民日報的一篇報道揭露了中國移動在服務過程中存在的多種問題,引發了社會的廣泛關注。作為一家擁有龐大使用者基數的通信巨頭,中國移動的每一次動作都牽動着無數消費者的心。然而,據報道,這些年來,該公司在“服務”使用者的同時,似乎也在“服務”自己的利益,讓無數使用者感到不滿。

6300 萬使用者“受騙”,人民日報點名怒批,快看看你被坑了沒?

首當其沖的便是“免費更新”陷阱。許多使用者反映,當他們嘗試更換更低資費的套餐時,總會被營業員以各種理由推遲處理或直接勸說更新到更高資費的套餐。這種強制的銷售政策,讓許多本意節省開支的消費者不得不接受更高的月租費。

6300 萬使用者“受騙”,人民日報點名怒批,快看看你被坑了沒?

而在套餐推廣上,中國移動也玩了不少“文字遊戲”。他們推出的所謂“無限流量”套餐,聽起來讓人心動不已。但實際上,這些套餐常常附帶着各種限制條件,比如隻能在特定時間、特定應用上使用,這與無限流量的初衷大相徑庭。更有甚者,即使使用者明明連接配接着WIFI,系統仍舊會偷偷計算流量,每天默默地“薅羊毛”。

6300 萬使用者“受騙”,人民日報點名怒批,快看看你被坑了沒?

另外,中國移動的定價政策也是讓人诟病的一大點。他們會以低價套餐吸引使用者入網,然後逐漸提高費用,讓使用者感到無奈。對于老使用者,更是有“割韭菜”的嫌疑,原本便宜的套餐價格悄悄上調,卻沒有任何實質性的服務改進。

6300 萬使用者“受騙”,人民日報點名怒批,快看看你被坑了沒?

投訴無門成為了許多使用者的無奈選擇。有使用者反映,即使明确表示不需要更改套餐,還是被悄無聲息地更改了服務内容,而當他們試圖投訴時,卻發現投訴無門,甚至有使用者是以被列入“黑名單”,影響了正常的生活和工作。

更加荒誕的是,有的使用者反映,即便是在已經支付了月租費的情況下,電話卻被停機,而客服也無法提供有效的解決方案。還有使用者發現,寬帶安裝原本承諾不收費,結果被告知不符合條件要額外付費,甚至在投訴無果後,公司又反口稱此類活動從未存在。

這些問題集中展現了一個問題:中國移動在追求公司利益最大化的過程中,似乎忘記了為使用者提供高品質服務的初心。而這背後的種種操作,無疑是對消費者權益的一種侵害,讓人不禁感歎,企業的發展真的需要犧牲誠信嗎?

6300 萬使用者“受騙”,人民日報點名怒批,快看看你被坑了沒?

通過這次事件,我們不難發現,雖然技術在進步,服務在擴充,但企業的社會責任感似乎并沒有同步增強。中國移動的這一系列行為,不僅損害了使用者的切身利益,更在無形中侵蝕了企業自身的信譽和品牌形象。如同一面照妖鏡,此次事件清晰地反映出服務行業中存在的種種問題。

6300 萬使用者“受騙”,人民日報點名怒批,快看看你被坑了沒?

企業的長遠發展離不開使用者的信任與支援。正如古語所說,“濫竽充數,不如一璞”,在追求利潤的同時,應更加注重服務的品質與誠信。中國移動此次事件應成為一個警示,提醒所有服務行業的從業者,唯有回歸服務本質,深耕使用者體驗,才是企業可持續發展的正确路徑。

6300 萬使用者“受騙”,人民日報點名怒批,快看看你被坑了沒?

讓我們共同期待,在未來的日子裡,所有服務提供者能夠以使用者為中心,推陳出新,不斷優化服務,真正做到“使用者至上”,讓每一位消費者都能感受到誠信與溫暖。如此,方能在競争激烈的市場中立于不敗之地,赢得使用者的心,也赢得市場的機會。

個人觀點,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