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美國“關上大門”,對華加征關稅,不料美後院起火,拜登人心盡失

作者:陽仔說财經

“關注”我,更多精彩内容搶先看

美國又對中國開了一炮,這不,一聲令下,又給中國的電動汽車和半導體行業上了一層厚厚的關稅。這次可不是誰都能想到的,竟是在特朗普政策的基礎上,拜登又加了一把火。但事情發展的有點出乎拜登的預料,原本以為這是一記漂亮的上勾拳,沒想到反拳打自己一臉花。不但盟友們不買賬,連美國自己的“後院”都起火了。這是怎麼一回事呢?美國這一系列動作背後有何深意?今天就讓我們揭開這層迷霧,看看這背後的故事。

美國“關上大門”,對華加征關稅,不料美後院起火,拜登人心盡失

今年五月,美國政府宣布要對180億美元的中國商品加征關稅,這其中主要是針對中國的電動汽車和半導體産品。這一政策雖然是在特朗普時期的301關稅基礎上做的增加,但拜登政府此舉明顯是想在對華經貿問題上,走得更遠一些。

說白了,美國這是想把中國電動車擋在門外,半導體産品關稅也從25%提高到了50%。可看起來,拜登政府這一招似乎并不是那麼受歡迎。不僅是因為這看起來有點像是在走老特朗普的老路,而且這種“打壓競争對手”的做法,也讓美國的一些盟友開始反感。

對此,中國外交部的反應可以說是迅速而堅決。王毅外長的“并不能”三連,一針見血地指出了美國此舉的無理。王毅表示,美國這種做法并不能證明自己的強大,不能解決自身的問題,更不能阻止中國的發展。王毅的這番話,不僅是對美國的一種外交回擊,也在國際上展示了中國的決心和自信。

美國“關上大門”,對華加征關稅,不料美後院起火,拜登人心盡失

而且,不隻是中國在反擊,美國的一些傳統盟友也開始表态。德國和瑞士幾乎是立刻就表明了自己的立場,他們不會跟随美國對中國電動車加征關稅的步伐。德國總理和瑞士首相的發言,無疑給了中國一個強有力的支援,也讓美國感受到了孤立。

美國的後院也沒閑着。秘魯的動作尤其值得一提,秘魯農業部長的公開聲明中提到,他們的總統即将通路中國,主要讨論的是經貿合作,包括牛肉出口等議題。這表明,即使是美國的傳統影響圈,也開始尋求與中國的更緊密合作。

美國“關上大門”,對華加征關稅,不料美後院起火,拜登人心盡失

而美國财政部長耶倫的态度則更加值得玩味。在一方面聲稱這是為了保護美國企業和勞工,避免物價上漲,另一方面又希望中國能“理性”回應。這種自相沖突的說辭,不僅沒能說服國内外的觀衆,反而讓人感覺到了一種焦慮和無所适從。美國的政策顯然是在做一場賭博,賭的是能否通過增加關稅來迫使中國讓步,同時不損害自己的經濟利益。但從目前的情況來看,這場賭博似乎并不順利。

不僅如此,美國此舉還引發了國内的一系列連鎖反應。美國的太陽能電池闆元件等行業,雖然被排除在加稅産品之外,這看起來是美國在考慮自身的清潔能源戰略和商業利益。但實際上,這也暴露出美國政策的短視和自相沖突。一邊想要打壓中國的高科技發展,一邊又無法完全擺脫對中國産品的依賴,這種狀況在美國國内引起了不少争議和思考。

美國“關上大門”,對華加征關稅,不料美後院起火,拜登人心盡失

事實上,這次加征關稅的決定,不僅僅是一個經濟問題,更是一個政治問題。随着今年總統大選的臨近,拜登政府顯然是想通過強硬對華政策來收獲一些國内的支援。但這種政策是否有效,還真是個未知數。畢竟,這種政策帶來的直接後果可能是美國消費者和企業的損失,因為關稅最終很可能會轉嫁到美國消費者身上。

從更廣泛的角度來看,美國對中國的這一系列動作,無疑是在全球經濟和政治格局中投下了一枚重磅炸彈。在全球化深入發展的今天,任何國家的經濟政策都不可能是孤立的,都會對其他國家産生深遠的影響。美國這種單邊主義的做法,不僅可能破壞全球供應鍊,還可能引發其他國家的反制措施,最終導緻全球經濟的進一步分裂和動蕩。

美國“關上大門”,對華加征關稅,不料美後院起火,拜登人心盡失

結語

美國這次對中國商品加征關稅,看似是在為保護國内産業和工作崗位,實則可能是一場政治博弈。這種做法不僅讓美國的盟友和鄰國感到失望,也讓國際社會對美國的真實意圖和全球上司力産生了質疑。在這種大背景下,美國是否能夠通過這樣的政策達到其預期的目的,還真是個大問号。而對于中國這無疑又是一次考驗,如何在這種壓力下保持穩健的經濟發展和國際地位,将是擺在中國面前的一大挑戰。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