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華為以後估計不會借腹生子了,餘承東估計要親自下海造車

作者:熱鬧可樂OG9

餘承東卸任終端CEO,華為汽車業務調整,新布局将浮現?

近日,華為内部釋出人事調整檔案,宣布餘承東将卸任華為終端BG CEO一職,仍擔任終端BG董事長。原華為終端BG首席營運官何剛接任終端BG CEO。這一調整被外界解讀為餘承東将把更多精力投入到汽車業務上。有認為,此次任命與去年9月華為車BU的調整類似,當時餘承東卸任車BU CEO後,擔任智能汽車解決方案BU董事長。

華為以後估計不會借腹生子了,餘承東估計要親自下海造車

餘承東在華為的職務變遷反映出公司對他的重視程度。1993年加入華為後,他曾擔任過3G産品總監、無線産品行銷副總裁、無線産品線總裁、歐洲片區總裁、戰略與營銷總裁等職務。2011年,餘承東開始負責華為終端業務,帶領華為手機在中國市場占有率超過50%,全球排名第二。

由于美國對華為實施制裁,華為手機業務遭受重創。為尋求新的增長點,2020年,餘承東開始負責智能終端與智能汽車部件業務。2021年5月,他被任命為華為車BU CEO,開始全面主導華為汽車業務發展。

華為以後估計不會借腹生子了,餘承東估計要親自下海造車

在餘承東的上司下,華為汽車業務取得了一定進展。截至2022年底,華為已上市30多款智能汽車零部件,發貨近200萬套。與賽力斯、奇瑞、北汽、江淮等車企合作,推出四大鴻蒙智行品牌。問界新M7上市7個月,累計大定突破17.4萬台,成為熱門車型。

汽車業務的發展遠未達到預期。據華為2022年報顯示,智能汽車解決方案業務營收僅20.77億元,而自成立以來累計投入已達30億美元。這意味着該業務目前仍處于虧損狀态。在今年上半年,汽車業務貢獻收入10億元,僅為去年全年的一半。

華為以後估計不會借腹生子了,餘承東估計要親自下海造車

面對汽車業務的虧損局面,華為正在進行調整。一方面通過人事變動,為汽車業務注入新的活力;另一方面則在商業模式上作出調整。據報道,華為将收縮不具備競争優勢的汽車業務,将資源傾向智能座艙、中低階輔助駕駛等更具盈利前景的領域。

華為還計劃通過與長安汽車成立合資公司的方式,整合智能駕駛、智能座艙等核心技術資源,并引入外部投資者,以實作盈利和可持發展。這一做法或将成為華為汽車業務轉型的新路徑。

華為以後估計不會借腹生子了,餘承東估計要親自下海造車

此次餘承東卸任終端CEO一職,旨在讓他能夠将更多精力投入到汽車業務上。我們可以期待華為汽車業務在新的布局下取得突破,盡快實作盈利,為公司帶來新的增長動力。

華為汽車業務的調整方向主要展現在三個方面。

拆分智能汽車解決方案業務。目前,華為汽車業務主要包括智能駕駛、智能座艙、車聯網等多個領域,涉及面過于廣泛。為了提高效率,華為計劃将其拆分為多個獨立的業務單元,各自負責不同的技術領域。

華為以後估計不會借腹生子了,餘承東估計要親自下海造車

與車企的合作模式調整。過去,華為主要采取"提供硬體+軟體服務"的模式與車企合作。但這種模式利潤率較低,且容易受制于車企。華為将根據不同車企的實力,采取不同的合作模式。

對于一線車企,華為将采取"智選車"模式,即由華為提供智能駕駛、智能座艙等核心技術,車企負責整車制造和銷售。這種模式下,華為可獲得更高的利潤分成。

對于新興造車企業,華為将采取"HI模式",即由華為提供整車解決方案,包括底盤、電池、智能駕駛等,企業隻負責品牌營銷。這種模式風險較高,但如果成功,華為可獲得更大收益。

華為以後估計不會借腹生子了,餘承東估計要親自下海造車

第三是引入外部投資者。由于汽車業務投資巨大,華為計劃引入外部投資者,以緩解資金壓力。比如與長安汽車成立合資公司,由長安提供整車制造能力,華為提供智能化技術,雙方共同出資。

華為還将尋求與産業鍊上下遊企業的合作,形成生态聯盟。通過與電池、晶片、傳感器等企業合作,華為可以獲得更多技術支援和資源。

華為汽車業務的發展前景仍存在諸多不确定性。

一方面,華為在ICT技術領域的優勢有望為其汽車業務帶來機遇。随着汽車智能化程度不斷提高,對于通信、計算、存儲等ICT技術的需求将與日俱增。作為全球領先的ICT企業,華為在這些領域的技術積累将為其汽車業務插上騰飛的翅膀。

華為以後估計不會借腹生子了,餘承東估計要親自下海造車

具體來看,華為在智能駕駛、智能座艙等領域都有望取得突破。在智能駕駛方面,華為可依托其在5G、雲計算、大資料等領域的優勢,為汽車提供高精度定位、實時路況更新等服務,實作進階别自動駕駛。

在智能座艙方面,華為可利用其在人工智能、虛拟現實等領域的技術,為汽車打造智能語音互動、虛拟駕駛艙等黑科技,帶來全新的駕乘體驗。

另一方面,華為汽車業務的發展也面臨着諸多挑戰。資金壓力。汽車業務前期投入巨大,回報周期較長,如何持續獲得資金支援将是一大考驗。人才短缺。汽車行業與通信行業的差異較大,如何吸引和培養複合型人才是一大難題。

華為以後估計不會借腹生子了,餘承東估計要親自下海造車

華為還需直面來自傳統車企和新興造車企業的雙重競争壓力。一方面,傳統車企在制造和營銷方面經驗豐富;另一方面,新興造車企業在智能化技術上處于領先地位。華為如何在兩者之間尋找自身定位,将是一個巨大挑戰。

華為汽車業務的成功與否,将在很大程度上決定着公司未來的發展方向。如果能夠在汽車領域取得突破,将為華為帶來新的增長動力;反之,則可能陷入資金、人才、技術等多重困境。我們有理由對華為汽車業務的發展前景持觀望态度。

華為以後估計不會借腹生子了,餘承東估計要親自下海造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