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57歲大媽在家躺平,倆月不到就被送走,兒子:不是不孝,真受不了

作者:情理心語齋

退休的國中國文老師李秀芬,今年剛滿57歲。她一生勤勞,教書育人三十年,在學生心中一直是那位嚴謹而熱心的老師。溫暖的陽光透過窗簾的縫隙,慵懶地灑落在她的臉上,可他此刻并無多少溫情的享受。自從退休後,她似乎突然間改變了以往的狀态,對家中的事務再無過往的熱枕。

57歲大媽在家躺平,倆月不到就被送走,兒子:不是不孝,真受不了

"媽,這個月的水電費單子在這,您看看有沒有問題。”兒子李強放下賬單,試圖引起母親的注意。

李秀芬隻是随意瞥了一眼,眼裡沒有任何波瀾,“嗯,你們自己看着辦吧。”

李強覺得有些奇怪,于是試探性地問:“媽,這幾天您是不是不舒服啊?需不需要我陪您去醫院看看?”

“沒事,我沒病。”她擺了擺手,臉上的表情像是對于一切事物都失去了興趣。

57歲大媽在家躺平,倆月不到就被送走,兒子:不是不孝,真受不了

每天,家裡的活兒全落在兒媳小玲的身上,從早忙到晚,連孫子明明的作業都是她在輔導。李秀芬連看都不看一眼,這與過去那個熱愛教育,自願在家補習孩子們的她簡直判若兩人。

某日傍晚時分,小玲忙裡忙外地準備着晚飯,邊忙邊叫嚷:“明明,快來幫媽媽摘菜葉子,你外婆今天也要吃的。”

明明本想躲到外婆身旁逃避,卻聽外婆說:“去吧,媽媽一個人忙不過來。”

他愣了一下,失望地說:“外婆,都一個多月了,你都沒跟我一起做過作業,也沒教我書法了。”

57歲大媽在家躺平,倆月不到就被送走,兒子:不是不孝,真受不了

李秀芬露出一個苦澀的微笑,“外婆以前教了很多年的書,現在隻想休息。”

小玲擡頭看了看李秀芬,沒有說什麼,隻是深幹了一口氣,繼續忙碌着。

晚餐時,全家人圍坐在餐桌旁。李強忍不住問:“媽,您退休了,不是應該好好享受生活嗎?怎麼整天躺在那兒,連外孫都不管了,這樣不好吧。”

李秀芬放下筷子,淡淡地說:“享受生活不是非得跟誰在一起,我這樣很好。”

57歲大媽在家躺平,倆月不到就被送走,兒子:不是不孝,真受不了

氛圍一時變得凝重。家中的氣氛與從前的融洽不同,有了一絲尴尬和隔閡,李秀芬的躺平,成了擺在桌面上難以化解的僵局,也是家人心中的一塊疙瘩。

飯後,李強看着母親回房間的背影,心中五味雜陳。他與小玲交換了一個無奈的眼神,兩人都意識到,這個家似乎正在悄悄發生着變化。

随着時間的推移,李秀芬的躺平态度愈發嚴重,連帶着家中的空氣都越發沉悶起來。李強和小玲開始密切關注李秀芬的舉動,他們暗中讨論,是否需要帶她去醫院做個全面檢查。

李強趁着傍晚李秀芬在客廳看電視時,在她身邊坐下,小心翼翼地開口:“媽,是不是退休了沒那麼多事情忙,是以覺得有點無聊啊?”

57歲大媽在家躺平,倆月不到就被送走,兒子:不是不孝,真受不了

李秀芬看了看電視,并沒有馬上回答,過了一會兒才說:“無聊不無聊倒還好,我這輩子忙了一輩子,現在想清淨清淨。”

小玲攜着一杯茶走了過來,放在茶幾上,接着問:“阿姨,我們可以幫您找找興趣班啊,比如跳跳舞,學學畫畫什麼的,聽說這對身心都挺好。”

“舞蹈畫畫我都不感興趣,我這年紀了,也不想出去折騰。”李秀芬的語氣雖然平淡,卻含有一絲堅決。

李強看了看小玲,小玲搖了搖頭,示意李強不要再說了。此刻的沉默比任何語言都顯得沉重。可在接下來的日子裡,他們還是沒能忍住,決定帶李秀芬去做個身體檢查。

57歲大媽在家躺平,倆月不到就被送走,兒子:不是不孝,真受不了

在醫院裡,醫生檢查後告知他們,李秀芬的身體狀況沒什麼大問題,“可能隻是退休綜合症,需要一些時間來調整自己的生活。”

回家的路上,李秀芬忽然開口:“你們是不是覺得我這樣不正常?”

李強趕忙回答:“當然不是,媽,我們隻是擔心您,怕您身體有什麼問題。”

李秀芬沉默了一會兒,然後語重心長地說:“強強,我知道你們都好心,但我真的沒事。這麼多年,我一直都在照顧你們,到現在你們也都有了自己的家庭。我隻是想,這麼多年我把自己的時間都交出去了,現在我可以選擇如何過我自己的生活。”

57歲大媽在家躺平,倆月不到就被送走,兒子:不是不孝,真受不了

李強聽得出母親話中的無奈和堅定,他嘗試着體會母親的感受:“媽,那您想做點什麼?您說,我們支援您。”

“我自己還沒想好,想好了再告訴你們。”李秀芬望向窗外,似乎在期待着什麼。

随後的幾天裡,李強和小玲嘗試着去了解李秀芬的感受,克制自己的焦慮和不解,不再逼迫她做任何不願意做的事。但隐忍之下的失落和擔憂仍然存在。他們開始在李秀芬不知情的情況下,四處尋求相關的解決辦法,咨詢許多退休人員的生活處理方式,但似乎都沒有找到适合李秀芬的答案。

李秀芬越發覺得家中氣氛的異樣,而一次偶然的對話,卻在不經意間給了他們一線曙光。

57歲大媽在家躺平,倆月不到就被送走,兒子:不是不孝,真受不了

家裡的氣氛變得越來越緊張,李強和小玲都感覺到了事情的嚴重性。經過幾次深夜的小聲交談後,他們決定召開一個家庭會議,明确問題,也許還能找到解決之道。

在李秀芬不情不願的參與下,家庭會議在周末的一個下午正式開始了。

“媽,我們叫你來,主要是想聊聊你現在的狀态。”李強硬着頭皮開場,他不是一個善于言辭的人,尤其面對母親。

李秀芬漫不經心地坐在沙發上,像是早有預料:“你們繼續說。”

57歲大媽在家躺平,倆月不到就被送走,兒子:不是不孝,真受不了

小玲接過話茬,“阿姨,我們都覺得您最近有點...嗯,您知道的...您一直躺着不太好。”

“不太好?我怎麼了我?我就是不想做什麼,難道這也不行嗎?”李秀芬的聲音突然高了幾分。

明明聽見家裡争論的聲音,從房間裡跑出來,“外婆,你不高興嗎?外婆不高興了我也不高興。”

這番孩子的真情實感讓氣氛緩和了一些,李秀芬看着孫子,臉上露出了溫柔:“外婆不是不高興,隻是...外婆想有自己的生活。”

57歲大媽在家躺平,倆月不到就被送走,兒子:不是不孝,真受不了

“自己的生活?媽,難道我們這麼多年的生活就不是生活?”李強忍不住有些情緒了。

“不,之前的生活也是生活,但那是圍繞着你們的生活。我也有我自己的想法和興趣,我也想追求。”

小玲試着平複了一下場面,“阿姨,我們可以了解您想有自己的空間和時間,但您也不能完全放棄家庭啊,這對大家都不好。”

李秀芬歎了口氣,緩緩開口:“我知道你們不能了解,其實我也不需要你們去了解。我隻是想做自己想做的事,至于做什麼,我會自己決定。”

57歲大媽在家躺平,倆月不到就被送走,兒子:不是不孝,真受不了

“可媽,家裡還有很多事情要處理,明明還小,他需要你。”李強試圖從家庭責任的角度說服母親。

李秀芬的目光變得堅定:“強強,明明有你們,我知道你們可以照顧好他。但我不能因為這個就束縛了自己的生活。”

氣氛再次陷入沉默。李秀芬的話像是一把尖刀,刺破了家人一直避免但又必須面對的事實:李秀芬,這個家中曾經的中心與支柱,現在要求從家庭角色中解脫出來。

會議沒有得出實質性的結論,李秀芬更加堅定了自己的立場,而李強和小玲則混合着不解、憤怒與無奈,感到前所未有的無力。他們不得不承認,一個人如果決定要改變,無論親情如何深厚,也難以阻擋。

57歲大媽在家躺平,倆月不到就被送走,兒子:不是不孝,真受不了

家庭會議的結束并沒有帶來太多改變,但就在這個家準備陷入長期僵局的時候,外甥女小慧來訪改變了局面。

小慧是李秀芬的姐姐的女兒,一向聰明伶俐,在這個家庭的緊張氣氛中她顯得格外清新。“阿姨,我聽說您最近在家裡‘躺平’啦?”小慧笑着打趣道。

李秀芬看着小慧,開玩笑說:“哎呀,我這不是想清淨清淨嘛。”

“其實阿姨,您可以考慮半躺平啊! 可以自己做些喜歡的事,也不放棄跟家人相處。”小慧一邊說,一邊看向一臉困惑的李強和小玲。

57歲大媽在家躺平,倆月不到就被送走,兒子:不是不孝,真受不了

李秀芬眼睛一亮,“半躺平?這倒是個主意。”

李強和小玲互望一眼,他們都困惑不解,但也都期待着什麼新的可能。

“對啊,阿姨,您可以利用閑暇時間,去社群中心做做志願者啊,或者加入興趣小組,這樣既可以發展自己的興趣,有社交活動,又不會脫離家庭生活。”小慧建議道。

聽到這些建議,李秀芬不由自主地笑了起來,“沒想到你這小丫頭還挺會出主意的。”

57歲大媽在家躺平,倆月不到就被送走,兒子:不是不孝,真受不了

李強看到母親的笑容,終于松了口氣,“好吧媽,你要是想嘗試新的生活方式,我們支援你。”

小玲也忍不住開心地湊過來,“那阿姨,我們把家務活配置設定一下,您還是可以幫點忙,對吧?”

“當然可以,反正我也不是什麼事都不幹,适當地做點家務我也樂意。”李秀芬的語氣和心情似乎都好了許多。

就這樣,李秀芬開始嘗試半躺平的生活模式,她加入了社群的舞蹈小組,也有時幫忙做些家務。雖然變化不大,但家裡的氛圍漸漸變得溫馨起來,明明也能偶爾感受到外婆的心意,為他講講睡前故事。

57歲大媽在家躺平,倆月不到就被送走,兒子:不是不孝,真受不了

李秀芬發現,在追求個人興趣與維護家庭和諧之間,找到平衡原來并非遙不可及。她的生活有了新的滋味,她學會了如何在自我與親情之間遊走。

家,因李秀芬的改變而再次溫暖起來。家人們看着彼此,心中或許都在想,是不是隻要我們願意改變,沒有什麼是不能克服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