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國君愚昧獲得力量,可能害國害己

作者:夢澤喵館長

知識給人以力量,但你知道嗎?還有另一種東西也給人以力量,那就是愚昧。

為何這樣說?

要說清楚這個,我要從鹹豐繼位那年說起。

鹹豐雖然順利繼了位,但這也不是天上掉餡餅--純撿的。

競争是很激烈的。九個兄弟,前三個早亡,老五過繼了,七弟、八弟、九弟還是娃娃,如此一算,隻剩下老六有資格與他競争了--也就是清宮劇中經常出現的角色--恭親王奕訢。

雖說兩兄弟是競争者,有你沒我,但其實他們關系是非常親的。

這是因為鹹豐的生母早逝,他老早就寄養在老六奕訢的生母靜貴妃那裡。從小一起長大,能不親麼。

可惜,皇位隻有一個,再親也得明算賬。

國君愚昧獲得力量,可能害國害己

鹹豐充分分析自己的優劣:老六的文韬、武略都是翹楚;我是通常意義的“嫡長子”。

他排行老四,且其生母雖死,但生前地位可是皇後。正史上說是暴斃,但野史說,她得罪宮中權威人士太後,被逼自盡。

以孝道自居的道光,不好對太後做什麼,隻能默默将對老婆的愧疚轉移到兒子身上去補償。

另外,鹹豐有一個好老師--杜受田,給他謀劃:藏拙示仁、藏拙示孝。且鹹豐又擅長揣摩人心、陰謀詭計。

他知道母親的恩澤,總會随時間而流逝,他需要以假亂真的演技,另辟蹊徑。

結果他成功演繹了“仁孝”二字,捕獲了老爹的歡心,成為了大清的第九位皇帝。

說到這裡,不得不說點題外話,鹹豐如此能“藏”,難道不是遺傳了先祖雍正的基因?你看《雍正王朝》或《李衛當官》裡,唐國強老師演的雍正,打的标簽不就是一個“藏”字。

言歸真正,之是以說鹹豐繼位的艱難,理由隻有一個:鹹豐不是一個“笨人”。

國君愚昧獲得力量,可能害國害己

大清大沽口的新防禦工事

坐上皇位,就以為“萬事大吉”?

通過自己的努力,走上了人生的巅峰,一個非常鼓勵人的勵志故事。隻要他不過火,就能獲得權力的無上快感。

可惜,天不遂人願,來的是兩個巨大的考驗。

第一個考驗是太平天國起義,這事兒以後再說。

第二個考驗是第二次鴉片戰争,正是前面提到的“愚昧給人以力量”的證據。

有人會疑惑,為啥英國還要發動第二次鴉片戰争呢?第一次鴉片戰争不是給了英國政府想要的麼?何必勞神來第二次?

原因就是英國和大清簽的貿易協定,英國商人實際上沒得到想要的權利。

先來看看第一次鴉片戰争簽的協定《南京條約》具體内容,簡單概括為:

一、割香港。用道光的話講,是“暫行賞借”香港與英國人。

二、賠白銀兩千一百萬兩。請注意,其中相當大一部分是讓十三行的商人掏的腰包,對清朝财政影響不大,這可能是導緻清朝統治者沒有被打醒的原因之一。

三、雙方政府來往,必須平等。

四、開廣州、福州、廈門、甯波、上海五口通商,允許英商在五口居住,貿易不必再通過廣州十三行之類機構中轉。選擇上海作為貿易港口說明英國人的眼光還不錯。

五、給予英國最惠國待遇。

六、承認英國享有領事裁判權,也就是說英國人在中國犯了罪,中國人隻能提請訴訟,但沒有審判權,一切得按照英國法律程式來。

七、海關稅率一刀切,大概是百分之五,以前約百分之二十。

除了割讓香港外,最後兩條顯然讓人非常難受,因為第六條破壞了中國的司法主權,第七條意味着中國喪失關稅自主權。

不過,這個總結有事後諸葛亮,放在當時的背景,道光皇帝和大臣們,都想趕快打發英國海軍走,至于英國人犯罪、海關自主,自有小招應對。

英國海軍是得到滿意結果,痛快走了。然而,要與大清做生意的英國商人,卻被大清人的“高情商”好好教育了一番。

比如洋人有權入五口定居和做生意,但由于第一次鴉片戰争期間,英國人和廣州人民打過架,是以廣州人民怎麼可能讓“仇人”進入自己的家園呢?

于是,廣州人民發動了轟轟烈烈“反英國人入城”行動,這要是沒有政府高層的默許,廣州人民能這麼搞?

為啥聰明的鹹豐及大臣們會默許這樣的行動呢?不怕英國再來打嗎?

國君愚昧獲得力量,可能害國害己

英法聯軍登入

第一,負責清國貿易的英國商人沒有後盾。

第一次鴉片戰争勝利後,英國海軍果斷離開了。被堵住不能入城的英國商人隻能求助于當地廣州政府,表面上政府再三保證,一定會處理。然而,等英國商人離開後,轉身就吩咐手下繼續慫恿廣州人民鬥争。當英國商人再次來時,理由再找一個新的,一個“拖”字拖了十二年。也有明白過來的英國商人,但還是得忍。

第二,宅在紫禁城裡的鹹豐和大臣們,還認為大清國是世界第一。 第一次鴉片戰争的失敗,隻是大清運氣不好,已經吸取了軍事上失敗的經驗,鑄造了新的防禦工事,不再懼怕第二次英國侵略了。

是以,當英國人再次無理要求時,鹹豐及大臣們商議的結果是“不行”。

1854年,英國人援引《中美望夏條約》裡的“十二年修約”條文以及虎門條約中的“最惠國待遇”,要求修改《中英南京條約》,取得更多的特權和利益。

其實,英國人有些無理取鬧了,而且非常野蠻,因為《虎門條約》中的“最惠國待遇”根本不包括“修約”這一條。

為何英國人敢這麼做?因為英國人帶來了另一個強盜兄弟--法國人。

那麼清朝政府怎麼應對呢?

國君愚昧獲得力量,可能害國害己

橋上防不住了

愚昧給了他們力量

本來第一次鴉片戰争,大清就有機會檢討奮強,去了解英國、去了解西方的一切。

如果大清真做了,他們就能援引幾條國際法,可以怼得英國人啞口無言。

最明顯的就是印度,英國在印度和本地人達成了協定:可以種植鴉片,但禁止超量販賣鴉片給本地人。是以,印度本地人沒有像清朝那樣,出現非常多的“瘾君子”。

可惜,他們愚昧了,沒有去深入了解西方,是以清朝舉國上下無人懂這些法。

而且愚昧反過來,也給了他們力量,他們能夠繼續狂妄自大。

鹹豐拽起來了:修法?‘不行’。

可是,他們不知道,有一種“彎道超車”的超能力,它叫科技。它改變了整個世界形勢,英國已經不是跟在大清屁股後面的小朋友了,實力已超過了大清太多了。新式的鋼船鐵炮,新式的軍事戰術,新式的洋槍。

英法希望大清“愚昧無知”,如此才有大義,說服本國老百姓。

不過,他們還差兩樣東西:一是士兵;二是開戰的借口。當時,英法聯軍正在克裡米亞戰争中猛揍俄國人。

很快,他們等到了。

1856年,英法聯軍打敗俄國人,取得了克裡米亞戰争的勝利。同年,大清帝國發生了中英的“亞羅号事件”、中法的“西林教案”。

士兵和借口都有了,至于案情的真相,英法毫不在意。

本來,英法還想拉美國兄弟一把,可惜美國南北内戰山雨欲來。但美國也很“機靈”,對英法說,我外交上使力,但别忘了打赢後,叫上我,一起去修條約。

于是,美國在外交上向大清施壓,而在1856年年底,英法聯軍正式打響了第二次鴉片戰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