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蘇聯飛船帶着203處故障發射,臨行前宇航員痛哭,返航後隻剩腿骨

作者:社會新聲浪

提起前蘇聯,相信很多人還依然會有些敬畏,這個國家是地球的昔日強國之一,與遠在地球另一邊的美國互相争奪唯一的霸主地位。

就在上世紀40年代到90年代期間,由美國所率領的資本主義陣營與蘇聯所代表的社會主義陣營之間,發生了一場曠日持久的冷戰,這段時期的兩大軍事強國,也同時開展了一起你追我趕的軍備競賽。

也正是在這次軍備較量中,通過美蘇兩國灌輸的大量國力,航空航天事業才得到了迅猛發展,人類首次進入外太空、首次登上月球,更是有了屬于自己的人造衛星。

不過,航天事業的科研工作其實是伴随着一定風險的,這場軍備較量中,也有不少的宇航員為祖國獻出了自己的寶貴生命,這樣的犧牲有時是十分壯烈的,有時卻又充滿了遺憾。

蘇聯飛船帶着203處故障發射,臨行前宇航員痛哭,返航後隻剩腿骨

大力發展航空航天

上世紀50年代,原本已經進入冷戰的美蘇長時間都沒有再次發生正面碰撞了,但不管是國力日益強盛的蘇聯也好,因二戰而奪得地球霸主桂冠的美國也罷,心中始終都十分明白,對方是自己眼下最大的敵人。

尤其是在意識形态方面,資本主義國家的美國與社會主義國家的蘇聯可謂是不共戴天之仇,是以,雙方都在伺機拉開與對方的軍事實力差距。

後來也是上演了一系列諸如南北朝戰争、越南戰争之類的明争暗鬥,雙方各自運籌帷幄,通過“代理人戰争”打得是難舍難分。

蘇聯飛船帶着203處故障發射,臨行前宇航員痛哭,返航後隻剩腿骨

不過,有道是天下大勢合久必分分久必合,世界正在漸漸迎來一段和平發展的黃金年代,這些戰場上的較量終究不是長遠之計,要想全面趕超對方,更應該有一項值得誇耀的本領,是以,雙方自然是從未落下過科技的發展。

随着科技水準的提高,一些全新事物也是悄然誕生,比如說火箭這種聞所未聞的航天器,就被充滿智慧的人類創造了出來,也正是因為火箭的發明,人類突然發現,進入外太空似乎成為了可能。

美蘇之間對此事出奇地抱有了相同意見,他們共同認為:人類的未來就在那浩瀚的宇宙之中,隻要先發制人奪取外太空的制空權,就能成為名副其實的世界霸主。

蘇聯飛船帶着203處故障發射,臨行前宇航員痛哭,返航後隻剩腿骨

于是,兩國的科研重心悄然發生了改變,向航空航天器所灌注的财力也是越來越多了,航空航天事業在得到了兩國國力的輸血以後,也是煥發出了前所未有的勃勃生機。

等到1961年,人類史上第一次成功步入外太空的航天之旅展開了,名為加加林的蘇聯宇航員通過“東方一号”火箭被送進了外太空,創造了無數個人類史上的第一次。

登月行動的你追我趕

看到蘇聯的科研發生了如此巨大的進步,可想而知,美國也是壓根兒坐不住了,他們緊鑼密鼓地操弄起了另外的航天計劃,比如說阿波羅計劃,就在這一時機橫空出世了。

蘇聯飛船帶着203處故障發射,臨行前宇航員痛哭,返航後隻剩腿骨

最終,阿波羅11号于1969年載着尼爾·阿姆斯特朗以及巴茲·奧爾德林進入了月球,兩名宇航員在月球表面上留下了人類的第一枚足迹,也是将美國的國旗插在了月球。

這樣的成績簡直是舉世皆驚,從康斯坦丁證明火箭飛出地球的可能性,到如今美國成功登月,當中所耗費的僅僅隻是40多年的光陰罷了,相對整個曆史而言是太短太短。

是以,至今世界上也有人堅信阿姆斯特朗等人的登月行動,其實是在攝影棚進行的,且不論這樣一系列陰謀論如何如何,總而言之,美國的這一壯舉對于每一個人來說,就是如此震撼。

那麼同一時期的蘇聯又在幹什麼呢?為什麼他們面對美國成功登月這樣的振奮人心的消息卻沒有什麼表示,而此刻的蘇聯航天水準又進展到怎樣的地步了呢?

蘇聯飛船帶着203處故障發射,臨行前宇航員痛哭,返航後隻剩腿骨

其實,在同一時期,蘇聯也有自己的登月計劃,此前的一系列行動也都是為了登月而作的鋪墊,不過,正是在這些鋪墊工作中,蘇聯遭遇了幾次前所未有的大危機,最終導緻登月這一目标被無限延期了。

聯盟一号以及聯盟二号就是蘇聯為了尋找登月方案而派出的馬前卒,根據當時蘇聯的計劃,這兩個航天器将以一前一後的形式飛入太空,且當中各自安排一名宇航員,等到兩架航天器在天空中對接成功以後,再讓二人乘坐同一駕航天器共同傳回地球。這個計劃看起來就充滿看點,蘇聯政府對此也是充滿了自信。

尤其是,蘇聯人還找了一個十分重要的日子來實作這一計劃,也即是蘇聯十月革命五十周年紀念日,為了趕上這一獻禮行動,科研團隊間彌漫着一種浮躁的氣息,這樣的情緒也是同樣地感染了計劃的負責人。

蘇聯飛船帶着203處故障發射,臨行前宇航員痛哭,返航後隻剩腿骨

也正是因為他們後來的急功近利,才促成了人類航天史上的一樁悲劇,同時也是第一樁宇航員犧牲事件。

慷慨赴死的宇航員

前面提到聯盟一号以及聯盟二号這一對飛行器的事情,而聯盟一号的宇航員就是由一名名為拉基米爾·科馬洛夫的男子,除了科馬洛夫以外,聯盟一号還準備了此前曾經首次進入太空的資深宇航員加加林作為備選成員。

科馬洛夫本人也是在航天領域耕耘多年,在航天工程上也有一定的建樹,也能看懂一些技術方面的問題。

蘇聯飛船帶着203處故障發射,臨行前宇航員痛哭,返航後隻剩腿骨

就在聯盟一号緊鑼密鼓地準備之時,科馬洛夫以及他的工程師朋友們卻是本能地預感到了計劃中暗藏的危機,他們在發射之前耗費了大量時間去對聯盟一号進行調查研究,最終,卻一共從中排查出了203處故障。

為此,這些工程師們還寫出了一份長達十頁的報告,内容十分詳盡,總而言之,根據這份報告,聯盟一号是不應當也是不能夠升空的。

然而,由于為了趕上十月革命五十周年的獻禮行動,蘇聯上司者卻對此采取了視而不見的态度,也許是此前的無數成果讓蘇聯人獲得了前所未有的巨大自信,又或者是對這些小故障的不以為然。

最終,科馬洛夫還是被要求跟随聯盟一号一起去往太空了,更甚至,當時還有上司者告誡科馬洛夫,倘若不去的話,将會剝奪原本屬于他的一切軍事榮譽。

蘇聯飛船帶着203處故障發射,臨行前宇航員痛哭,返航後隻剩腿骨

即使科馬洛夫脫離了這項行動,加加林也會作為替補宇航員上場,是以科馬洛夫其實是毫無退路可言的,這名硬漢最終選擇了保護戰友加加林,走向了自己的戰場,在臨行前的最後一夜,他甚至還痛哭了一場。

然而,他的結局恐怕已經注定了,聯盟一号在升入太空以後,由于一側太陽能闆的故障,陷入了供電不足之中,最終在脫離大氣層之前就墜落了下來。

可想而知,科馬洛夫在這次事故中失去了自己的生命,由于高空墜落的空氣摩擦,飛行器墜落後不久就發生了燃燒,等到落至地面,整個飛行器已經被燒得隻剩殘骸了,而科馬洛夫,則是同樣地化作了一塊焦炭,僅僅隻有一根腿骨被保留了下來。

蘇聯飛船帶着203處故障發射,臨行前宇航員痛哭,返航後隻剩腿骨

這次飛行失事無疑是慘烈的,也是以,蘇聯的航天事業短暫地停滞了,也便有了美國率先登月成功的那一幕。

小結:

這起事故是人類航天曆史上的第一次宇航員陣亡事件,蘇聯的航天事業也是以短暫地陷入了停滞狀态,哪怕後來的美國,也是同樣地遭遇過了航天器失事的危機。

科研終究是伴随着一定危險的,如今在享受科技所帶來的優渥生活的同時,我們也千萬不要忘記這些為了科學發展而無私獻出自己生命的人,正是有了他們,人類曆史才會變得更加輝煌燦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