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國産大飛機反思:沒必要造ARJ

作者:YY科技館

對于中國的航空工業來說,研發和生産自主品牌的民用客機始終是一個夢想。從上世紀80年代就開始籌備的ARJ支線飛機,到如今的大型幹線客機C919,這條曲折艱難的道路無疑見證了中國航空工業砥砺前行的決心與勇氣。

國産大飛機反思:沒必要造ARJ

回顧這幾十年的發展曆程,我們不難發現,國産民機的興衰起伏其實映射出了一個國家航空技術能力成長的縮影。每一個項目的啟動和終止,都是在複雜的政治、經濟、技術環境中做出的艱難選擇。有成功也有失敗,但最終呈現的,卻是一個不斷自我完善、跌宕起伏的曲折曆程。

從ARJ的失利到C919的突破,這其中蘊含的啟示和反思無疑值得我們深入思考。隻有認清過往的經驗教訓,才能更好地推動國産航空事業的持續前進。讓我們一起走進這段波瀾壯闊的曆史,探尋國産民機發展的奧秘所在。

一、ARJ的興衰 - 支線航空市場的變遷

國産支線飛機ARJ的研發曆程,無疑是中國航空工業發展史上一個重要的縮影。從最初的啟動到最終的停産,這個項目經曆了太多的波折與争議。

國産大飛機反思:沒必要造ARJ

進入21世紀初,中國民航業迅速崛起,航空客運量連年攀升。為了滿足國内日益增長的航空運輸需求,研發一款自主品牌的支線客機成為了産業界的共識。2002年,大陸正式立項研發ARJ21-700型支線噴氣客機,并确定由商飛公司牽頭主導。

作為國内首款自主研發的民用噴氣客機,ARJ21無疑承載着中國航空工業騰飛的夢想。項目團隊精心設計,經過多年的艱苦攻關,終于在2008年成功首飛。這标志着中國民航工業邁入了一個新的階段 - 從此不再完全依賴外國技術,而是擁有了自主研發和制造的能力。

然而,好景不長。就在ARJ21逐漸推向市場的關鍵時刻,一場意想不到的"變局"悄然而至 - 高鐵的迅速崛起。

衆所周知,高鐵的發展給國内支線航空市場帶來了巨大沖擊。在800公裡以下的航線上,高鐵憑借其更快捷、更舒适的優勢,迅速瓜分了原本屬于支線航空的市場佔有率。華夏航空、天津航空等一些支線航企紛紛調整戰略,改購幹線客機以求生存。

國産大飛機反思:沒必要造ARJ

在這種劇烈的市場環境變化中,原本備受期望的ARJ21項目也遭遇了重重挑戰。首先是銷售不振,市場需求急劇下降。其次是使用率太低,很難讓航企賺錢。最終,這款被寄予厚望的國産支線客機,在2014年宣告停産。

這場突如其來的"支線航空市場沙盤重來",無疑給ARJ21的研發團隊和決策層帶來了沉重的打擊。可以說,是高鐵的崛起,徹底改變了當時支線航空的發展前景,進而導緻了ARJ21最終失利的悲劇性結局。

二、從失利到突破 - C919的崛起

ARJ21的失利,沒有讓中國航空工業停下腳步。相反,它反而成為了後續C919大型客機研發的一個重要教訓。

國産大飛機反思:沒必要造ARJ

2008年,中國商用飛機有限責任公司(簡稱商飛)正式立項研發國産大型客機C919,這在很大程度上也是對ARJ21教訓的一種回應。

相比之下,C919從一開始就定位于中短程幹線航線,而非低密度的支線航線。這無疑是一個更加廣闊、更有發展潛力的市場定位。同時,在研發理念和技術路線上,C919也吸取了ARJ21的諸多經驗。

比如在"自主與合作"的問題上,C919項目一開始就明确了以"自主為主、合作為輔"的政策。通過與波音、空客等國際航空巨頭開展深度合作,引進先進技術,同時又保持關鍵核心技術的自主掌控能力。這種"自主+合作"的模式,無疑更加符合中國航空工業的實際情況。

另外,C919在研發過程中也更加注重市場的變化趨勢。在ARJ21遭遇高鐵沖擊的教訓下,C919團隊格外關注幹線航空市場的發展方向,力求開發出更加契合市場需求的産品。

國産大飛機反思:沒必要造ARJ

這種謹慎、審慎的态度,使得C919在研發和生産過程中,不斷優化産品方案,緊跟行業發展脈搏。例如根據客戶需求,不斷提升座位容量和航程裡程,充分考慮與主流機型的适配性,力求打造出一款真正具有市場競争力的國産大飛機。

這樣的堅持和努力,終于在2017年得到了回報 - C919終于成功首飛,标志着中國民航工業邁入了一個新的曆史時期。這不僅标志着國産大型客機研制的重大突破,也代表着中國航空制造業正在向世界一流水準進軍。

從ARJ21的失利到C919的突破,這幾十年的曆程無疑是曲折坎坷的。但正是這種不斷總結經驗、不斷進取的态度,造就了中國航空工業如今的驕人成就。它不僅彰顯了這個國家航空制造實力的持續提升,也展現了一個不屈不撓、勇于創新的民族精神。

國産大飛機反思:沒必要造ARJ

三、未來展望 - 國産民機的發展前景

目前,C919已經成功首飛并進入試飛測試階段,預計在2021年左右傳遞首架機。這标志着中國航空工業即将迎來一個新的起點。

相比之前的ARJ21,C919無疑具有更加廣闊的發展前景。首先,它的定位更加契合主流幹線航空市場的需求。150座左右的機型規模,恰恰滿足了許多國内外航空公司的主力機型需求。同時,C919在航程、油耗等關鍵技術名額上也已達到國際先進水準,這将大幅提升其市場競争力。

再者,C919 的研發之路也更加成熟穩妥。無論是在技術路線、市場定位還是國際合作等方面,C919團隊都充分吸取了ARJ21項目的種種教訓,力求打造出一款真正能夠滿足客戶需求、具備全球競争力的國産大飛機。

國産大飛機反思:沒必要造ARJ

不僅如此,C919的成功首飛也為未來中國自主研發的更大型号客機鋪平了道路。在這個基礎之上,大陸航空工業還有望研制出能與空客A320、波音737等主流機型直接競争的大型客機産品。

毋庸置疑,C919的崛起标志着中國航空工業邁入了一個嶄新的時代。這不僅意味着我們擺脫了對國外航空裝備的依賴,更彰顯了一個航空大國正在崛起的雄心壯志。

但值得注意的是,中國自主研發大型客機的道路并非一帆風順。在未來的發展中,仍然會面臨諸多挑戰和阻礙。例如,如何持續維護技術優勢、如何應對激烈的國際市場競争、如何實作産業鍊的全面整合等,都需要我們保持清醒的認知。

國産大飛機反思:沒必要造ARJ

隻有直視問題,不斷完善,中國才能真正在全球民航制造業中占據一席之地。這需要整個産業鍊上下遊的通力合作,需要政府的大力支援,更需要廣大航空人的執着追求。

但我相信,隻要我們堅持不懈,中國終将在民航制造業崛起,成為真正的航空強國。ARJ21的失利固然讓人遺憾,但C919的成功首飛,卻給我們帶來了無限的希望與期待。讓我們共同期待,在不遠的将來,中國制造的大型客機将遨遊于全球的藍天之上。

國産大飛機反思:沒必要造ARJ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