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馬關條約讓大清賠款20個北洋艦隊,而李鴻章那顆槍子又值多少呢?

作者:為了曆史名額全高

1894年3月30日,簽完停戰協定的當天,李鴻章提出馬上繼續議和談判。為了迫使李鴻章盡快簽字,日本給的停戰期限隻有3個星期,21天。也就是說,如果在4月20日之前沒有談攏,日本将繼續開戰。

讨價還價肯定在所難免,還是盡快開談為妙。李鴻章說,我們還是抓緊點兒談,醫生們說我的槍傷還沒有痊愈,需要靜養,不能吹風,春帆樓我是去不成了,如果你們不介意,我們可以在接引寺談。

4月1日,第四輪談判開始,地點春帆樓。

馬關條約讓大清賠款20個北洋艦隊,而李鴻章那顆槍子又值多少呢?

李鴻章因傷無法親自出馬,李經方代他出場。先是商議談判程式。伊藤博文見李鴻章缺席,便想欺負晚輩,提出要一條一條地來議。李經方說咱們别玩零售,還是搞批發,所有條款一次性談好。伊藤博文說,那也行,不過你們要在4天内做出答複。李經方做不了這個主,說我回去向全權大臣彙報後再做答複。到底虎父無犬子,誰都知道批發比零售好砍價。

馬關條約讓大清賠款20個北洋艦隊,而李鴻章那顆槍子又值多少呢?

李鴻章表态:還是一次性談比較好。于是伊藤博文派人将議和條款送到接引寺讓李鴻章過目。

伊藤博文終于亮出了日本的底牌,李鴻章一直很想看到這個東西,盡管他曾經多次設想過這個條款将會多麼苛刻,可當他看到條款的那一刻,他還是被驚呆了,滿臉都是驚愕。

主要内容有四條:

一、中國認明北韓國确為完全無缺之獨立自主;

二、中國将盛京省南部地方、台灣全島及澎湖列島永遠讓與日本國;

三、中國賠償日本軍費庫平銀三億兩;

四、中國已開通之口岸外,更開順天府、沙市、湘潭、重慶、梧州、蘇州、杭州七處為通商口岸,日本國臣民運進中國各口貨物減稅,免除厘金,并得在中國制造一切貨物。

李鴻章早就料到日本這次一定會獅子大開口,可還是沒想到日本的胃口會大到這個程度,大得超出了他的心理承受極限。尤其是第二條和第三條。

馬關條約讓大清賠款20個北洋艦隊,而李鴻章那顆槍子又值多少呢?

就拿賠款來說,以前簽的那些條約,最多的也沒有超過1000萬兩,現在是3億兩,30倍還要多,清政府一年的财政收入不過七八千萬兩,不吃不喝也要三四年才能湊足這筆錢。

再拿割地來說,英國割過香港島和九龍司,面積都很小,俄國割過150多萬平方公裡,都是邊遠之地。日本割地不但胃口大,開口就是一個半島外加一個島,而且挑的都是要害地方,盛京(包括今天的遼甯省和内蒙古一部分)緊靠北京,又是龍興之地,這不是往心窩子上插刀子嗎?台灣和澎湖乃東南戰略要地,這不是在肚子上再紮一刀嗎?

這擺明了要把中國往死裡整,且不說朝廷态度如何,隻要在這樣的條款上簽上李鴻章3個字,遺臭萬年将毫無懸念。隻能拼了這條老命讨價還價了,效果如何他心裡也沒底。李鴻章知道伊藤博文這幫人不好對付,接下來的談判之路将會異常艱辛,自己的身體和心力,都将面臨殘酷的考驗,事到如今,隻能争一分是一分了。

馬關條約讓大清賠款20個北洋艦隊,而李鴻章那顆槍子又值多少呢?

日本逼得很緊,規定4天内必須做出答複,否則過期廢棄。當天下午李鴻章把議和條款用電報發給總理衙門,并在電文中說了自己的意見,認為日本索要的軍費數額太大,中國承受不了,盛京(奉天)是滿洲腹地,萬不能割,日本如果不肯大額度減少軍費,放棄盛京割地,那麼和談隻能破裂,中國隻能苦戰到底。

李鴻章發完電報,一邊養傷,一邊等候朝廷訓示。一直等到4月5日,日本規定的答複期限已經到了,朝廷的訓示還是未到。

光緒和慈禧都不想擔這個責任,都不表态。中央幾個大臣隻好坐下來讨論,讨論來讨論去沒個結果,總理衙門沒法回複李鴻章。

馬關條約讓大清賠款20個北洋艦隊,而李鴻章那顆槍子又值多少呢?

沒有旨意,李鴻章隻好使出拖延戰術,具體做法無非是與日本讨價還價。在北韓自主、割地、賠款、通商這4項中,除第一項外,其餘3項他都逐一做了駁論,并寫成意見書交給伊藤博文。這點事情對他來說算是小菜一碟。早年在給曾國藩做秘書的時候,他的文筆就已名滿天下,經過這麼多年的磨煉,腦力筆力俱臻化境,這篇駁論他下了很多功夫,寫得滴水不漏,相當精彩。

陸奧宗光讀完後不禁大為贊歎,真是一篇好文章啊!由于駁論書寫得太好,是以從道理上很難駁倒李鴻章,這讓伊藤博文很為難。陸奧宗光說,這個好辦,既然如此,咱們就不跟他講道理,隻跟他講結果便是。伊藤博文豎起大拇指,英雄所見略同,就這麼幹!

馬關條約讓大清賠款20個北洋艦隊,而李鴻章那顆槍子又值多少呢?

講不赢道理的時候,最好的辦法就是不講道理。

勝者為刀俎,敗者為魚肉,隻能任人宰割。這才是國際交往的本質。在這個世界上,有三個地方從來都是隻講勝敗輸赢而不講道理的:一是官場,二是賭場,三是戰場。

4月6日,伊藤博文照會李鴻章,說這是打仗,不是普通外交,你們打輸了,就得接受宰割,沒什麼道理好講。伊藤博文要求李鴻章對條約逐條做出答複,是同意還是不同意,不同意就把修改意見寫出來,按條約體裁寫好,以便最後定稿。

條件如此苛刻,事關國家民族命運,答不答應不是李鴻章說了算,他還要發電報給總理衙門,讓朝廷拿主意,給訓示。

朝廷讨論了3天,讨論來讨論去,就是拿不出意見。光緒帝等人主張棄台灣保盛京,也有人主張台灣不能割,慈禧則認為兩地都不能割,她說大不了把李鴻章叫回來,再接着打。這些人聰明得很,雖然知道這次非割地不可,可是誰也不願表态,以免被子孫後代罵作敗家子、賣國賊。

總理衙門很為難,左右不是,怎麼把這個意思跟李鴻章說清楚呢?既不能明說可以割,又不能說不割接着打。左思右想,折騰良久,最後終于弄出了一篇奇文。

說實在話,這段文字讓我不禁對總理衙門這幫人刮目相看。這種損招都能想得出來,你能說他們是一群草包?

這段話是這樣寫的:南邊和北邊這兩個地方(分别指台灣和盛京)朝廷都看得很重,手心手背都是肉嘛,如果不到萬不得已的時候,朝廷怎忍輕言割棄?

馬關條約讓大清賠款20個北洋艦隊,而李鴻章那顆槍子又值多少呢?

進攻遼東的日軍

這是第一句,下面還有一句:日本的胃口很大,全都不答應肯定不行,你李鴻章作為全權大臣,哪些條款可以答應,哪些不能答應,要大膽發表自己的意見,跟日本人把道理講清楚,要據理力争,不要把割地這個事情都推給朝廷。

大家看完了吧,看出其中的玄機沒有?服不服?

反正我是徹底服了。

玄機在哪兒呢?

下面我們來做一個改寫句子的遊戲,這個大家在中學國文課上都練習過,做後之後大家就會明白了。

題目:将第一句由反問句改成陳述句,意思不變。

答案:南邊北邊兩塊地,朝廷一視同仁,雖然心中不舍,可是到了萬不得已的時候,朝廷還是可以忍痛割棄的。

總理衙門為什麼要用反問句,而不用陳述句呢?

什麼叫水準?這就是水準。中國語言文字的魅力就在這裡,學問也在這裡。不同的句式,有不同的效果。陳述句不管誰來讀都是一個意思,疑問句就不一樣了,你可以了解成“忍心割棄”,也可以了解成“不忍割棄”。李鴻章你愛怎麼了解,那是你的事情。玄機就在這裡。如果我們把第二句也來改寫一下,你會發現更有意思。

題目:改寫第二句,中心意思不變。

答案:日本所求很多,難以全部拒絕,你應盡力争取。割地這個事,實在不行你還是答應算了,不要非得朝廷出來明确表态。

把兩句話連起來,意思就很明白了。朝廷的意思是,割地這個事,你盡量争取一下,争取少割一點兒,如果日本死不松口,你就答應算了,但不要說這是朝廷的意思。

總理衙門知道,這種文字遊戲日本人可能不懂,但是李鴻章肯定是懂的,朝廷的意思說白了就是可以割地,南北兩塊都可以割。

你說這叫什麼事兒?

說得難聽一點兒,朝廷這是要讓李鴻章背黑鍋,并且希望他能主動上來背,同時還不許發牢騷。

堂堂朝廷,如此做派,令人無語。

這一天,李鴻章終于體會到欲哭無淚究竟是何種滋味。

4月10日下午4點15分,第五輪談判開始。

地點還在春帆樓。

馬關條約讓大清賠款20個北洋艦隊,而李鴻章那顆槍子又值多少呢?

考慮到這次談判事關重大,李經方還是嫩了點兒,不是伊藤博文的對手,槍傷未愈的李鴻章決定親自參加這次談判。

這是李鴻章受傷後的第一次談判,他穿着白色的病号裝,胸前挂着一副新配的老花眼鏡,臉上傷口貼着一塊藥膏,醫生說傷勢起碼要一個月才能好。這次他還是坐轎子從接引寺到春帆樓,不過這次沒有走“李鴻章道”,而是改走山路。

決定國家命運的時刻到了。

伊藤博文帶來了修改後的議和條款要點,在拿出來之前,他對李鴻章說,這個是最後定稿,今天你隻需要說“允”或者“不允”就行了。

Yes or no?

這是強盜口吻。

隻有兩個選項,不能讨價還價。在伊藤博文看來,其實隻有一個選項。

這是強盜邏輯。

條款要點如下:

中國下屬領土皆永遠讓與日本:

一、盛京省南部地方,從鴨綠江口起,溯江抵安平河口,從此畫線而抵鳳凰城、海城及營口,以上指名之地亦在所讓境内;

二、遼東灣東岸及黃海北岸在盛京省所屬諸島嶼;

三、台灣全島及所有附屬島嶼;

四、澎湖列島。

賠款則減至庫平銀兩萬萬兩。

這裡摘錄的是割地和賠款兩個關鍵條款,與第一次拿出的條款相比,日本做了一些讓步,與我們今天在教材上看到的完全相同。日本要割的那些地方就是遼東半島、台灣和澎湖列島及附屬島嶼,也就是遼東半島加台灣行省。與第一次開價比起來,割地面積小了一些,賠款少了1/3,在李鴻章看來,這是一個不小的勝利,但是他決定還是再争一争,于是再次逐條進行駁論。

伊藤博文在一邊冷笑着說,你要不嫌累,盡管駁,反正我不會再改了。當務之急,是快點兒把和約簽了。大陸已經在廣島做好出征的準備,60艘運輸船随時可以出發,昨天晚上到今天早上,已經有20艘出發了,想必現在已經離天津不遠。現在還在停戰期内,我們會遵守停戰協定,可是一旦停戰期滿,我們就會毫不猶豫地開戰。

馬關條約讓大清賠款20個北洋艦隊,而李鴻章那顆槍子又值多少呢?

1909年伊藤博文在哈爾濱被刺殺

答應也得答應,不答應也得答應。

戰場打不赢,一切等于零。

中堂苦苦相求,首相冷若冰霜,萬般無奈之下,李鴻章說了這麼一句話:你今天把刀子下得這麼狠,你就不怕中國日後強大了秋後算賬找你們報仇?

這就好比人家打了你一頓,還要霸占你的房産,無奈之下你隻好說,事情不要做得太絕,小心我兒子日後找你報仇!

俗話說君子報仇十年不晚,這話很提神,但前提是兒子要争氣才行。或者說,對方要覺得你兒子将來一定會争氣才行。

顯然,伊藤博文沒這麼覺得。

李鴻章見伊藤博文如此強硬,表示還需要請示北京方面,4天後下午4點再給答複。經過幾天的電文來往,4月14日,朝廷終于同意按照第五次談判日方開出的條件簽訂和約。第二天,朝廷把這個電文又發了一遍,以表示确認無誤。

馬關條約讓大清賠款20個北洋艦隊,而李鴻章那顆槍子又值多少呢?

伊藤博文

4月15日下午,離停戰期限隻有5天,第六輪談判開始。

對手還是李鴻章與伊藤博文。按照約定,這次談判本來是要在14日下午4點舉行的,為了等候朝廷最後的答複,李鴻章特意要求延遲一天舉行。伊藤博文爽快地答應了,因為他也在等待這個答複。

為了簽訂《馬關條約》,前後一共舉行了7次正式談判,我以為第六次談判是最有戲劇性的。

打個比方,比方說你代表公司出去洽談一個項目,對方公司要收購你們公司,公司已經給了你一個談判的底價,可你為了讓公司減少點兒損失,依然竭盡全力地講了千萬條理由,希望對方能把價格提高點兒,可對方始終無動于衷,在價格上毫不退讓,而這個價格正是公司給你的底線。如果這時候有人告訴你,對方早就已經知道你們公司的底價,你會不會仰天長歎,後悔自己剛才那蹩腳的表演?

第六輪談判情況大抵如此,李鴻章就是那個被收購公司的談判代表,而伊藤博文則是那個收購公司的談判代表。

因為幾乎就在李鴻章收到清政府發來的電報的同時,日本也破譯了這封電報,看到了中國的底牌。

7次談判中,這次談判的時間最長,從下午2點30分談到7點30分,整整談了5個小時,直到天黑才散會。5個小時裡,大部分說的都是不必要的廢話,條約隻有極個别的細節稍微做了改動,聊勝于無而已。

李鴻章邁着疲憊的步伐走出春帆樓,血色黃昏剛剛逝去,降臨的是無邊黑夜,隻剩下星星點燈。

馬關條約讓大清賠款20個北洋艦隊,而李鴻章那顆槍子又值多少呢?

别了,馬關

第六次談判,李鴻章說了很多話,而且基本都是廢話。有人認為他沒必要說那麼多,反正結果都是一樣,但是李鴻章認為最後關頭能争一分是一分。

他知道大改是不可能的,要改也隻能是小改,比如他提出希望賠款能減少5000萬兩,伊藤博文不答應,他說那就少2000萬兩,行不行?伊藤博文還是不答應,李鴻章又說,多少減點兒,就當送給我做回國的路費,行不行?

如果能争到2000萬兩的話,就能重建一支北洋艦隊,如果能争回一塊土地,那就是千秋萬代的大事,怎麼沒有必要呢?

最後這個路費之說,我估計是李鴻章拿伊藤博文開涮。如果細細品味他在這次談判中的表現,我們可以看到一個更加真實的李鴻章。

馬關條約讓大清賠款20個北洋艦隊,而李鴻章那顆槍子又值多少呢?

李鴻章在這次談判中看起來似乎有些失态,弄得自己像個叫花子,對人家說打發點兒吧,打發點兒吧!搞得現在還有人拿這個做笑柄,說他這個人沒骨氣,沒檔次。真的有這麼好笑嗎?設身處地地想,說實話,我一點兒也笑不出來。

這個世界上每一個人都渴望得到别人的了解,李鴻章也不例外。當初不想打的是他,大家要打,帶兵去打的是他;中間沒打好,挨罵的也是他;後來打敗了要求和,來談判的還是他。什麼事都少不了他,受委屈最多的是他,被誤解最多的也是他。這個世界就是這樣,越能幹就越累,事情幹得越多就越不讨好。即便如此,李鴻章沒有一句怨言,沒有半句牢騷,至少在公開場合一直如此。到日本來談判,一個爺爺級的人物,堂堂的大學士,本來應該在家享天倫之樂,安享晚年幸福,可他卻不得不低眉順眼,忍氣吞聲,甚至還要挨槍流血,以身犯險,可他從來沒有放棄,他把所有的委屈埋藏在内心的最深處,一直戰鬥到和談結束。

多少傷心事,付與何人說?

一個年逾70歲的古稀老人能做到這個份上,試問古今中外能有幾人?

馬關條約讓大清賠款20個北洋艦隊,而李鴻章那顆槍子又值多少呢?

4月17日上午10點,春帆樓,第七輪談判。

離停戰期限還有最後3天,總算到終點了,一切即将塵埃落定。暴力、威脅、委屈、恥辱,都将終結,所有的醜陋都将謝幕。

作為最後一次談判,其實就是個簽字儀式。中日兩國全權大臣簽訂《中日講和條約》,又稱《中日馬關條約》,我們習慣簡稱《馬關條約》。這個條約共有11款,主要内容有5條,教材裡通常隻寫割地、賠款、開口通商、開辦工廠這4項,第一項承認北韓獨立通常被省去了。

一、中國認明北韓國确為完全無缺之獨立自主;

二、中國割讓遼東半島、台灣全島及所有附屬各島嶼給日本;

三、中國約将庫平銀二萬萬兩交與日本,作為賠償軍費,該款分作八次交完,第一次賠款交清後,未經交完之款,應按年加每百抽五之息;

四、日本臣民得在中國通商口岸城邑,任便從事各項工藝制造,又得将各項機器任便裝運進口,隻交所定進口稅;

五、開放沙市、重慶、蘇州、杭州為商埠,日船可以沿内駛入以上各口,搭客載貨,等等。

《馬關條約》的影響就不啰唆了,中學教材裡都有。有句話我認為是可以加上去的,那就是中國就此退出大國舞台,日本迅速崛起并跻身大國排行榜。

馬關條約讓大清賠款20個北洋艦隊,而李鴻章那顆槍子又值多少呢?

我想說的是,海洋時代的每一次海上決戰,都将深刻地影響到交戰雙方的國運,這種影響持續的時間,也許是10年,也許是100年,也許更久。

是以不得不試問一句:兩億兩白銀,能夠買多少支北洋艦隊呢?

答案是20支。

其實這個答案是有問題的,因為中國最後的賠款數并不是兩億兩白銀,也不是2.3億兩,據甲午戰争史專家戚其章先生考證,兩億兩加上贖遼費和威海駐軍費,還有銀耗和磅虧等變相掠奪,中國實際上一共賠了2.597億兩庫平銀,折合3.895億日元。除此以外,日本在戰場上撈到的戰利品也有将近1億兩,也就是說,日本直接從中國撈到的好處就有3.4億兩白銀,折合5.1億日元,比日本6年的财政收入還要多。至于那些看不見的損失,那就永遠無法估量了。

就按賠款數額來算吧,北洋艦隊買艦的費用是将近1000萬兩,這樣算的話可以買30支北洋艦隊。北洋海軍總開銷大約是2000萬兩,這樣算的話可以購買并維持15支北洋艦隊的運轉。當初辦海軍的時候總說沒錢,現在賠款怎麼有錢了?

不要說15支,哪怕隻有兩支,豈有今日馬關之辱?

馬關條約讓大清賠款20個北洋艦隊,而李鴻章那顆槍子又值多少呢?

後來日本用這筆錢武裝侵略機器,加速擴軍備戰,欲滅中國而後快。日本最大的鋼鐵廠八幡鐵廠的資金就來自這筆賠款,日本的國小義務教育也是用這筆錢普及的。10年後他們用這筆錢武裝起來的軍隊在中國東北發動了日俄戰争。将近半個世紀後,日本發動了全面侵華戰争,這就好比一個搶劫犯,先是買來機槍,沖進隔壁家的别墅,搶了一筆錢,霸占了一個房間,然後用這筆錢買來大炮,進行第二次搶劫,并企圖霸占整幢别墅。

不願意為北洋艦隊投資,不樂意為國防買單的大清帝國,終于嘗到了一枚碩大無朋的苦果,也将中國推到危險的深淵邊緣。這就告訴我們一個血淋淋的道理,一個國家如果吝啬于國防,必将付出慘重的代價。李鴻章親口品嘗了這個苦果,如果沒有他,情況隻能更慘。

條約簽好之後,伊藤博文松了一口氣。終于拿到了一直渴望的東西,他的臉笑成一朵花。李鴻章也松了一口氣,他的臉苦成一條瓜。

真是奇恥大辱啊!

1894年4月18日,《馬關條約》簽訂的第二天,李鴻章登船起航回國。

馬關條約讓大清賠款20個北洋艦隊,而李鴻章那顆槍子又值多少呢?

臨行前,日本有個朋友請他寫幾個字做收藏,他揮筆立就寫了4個字-傷心之地。在登上輪船的那一刻,他在心中暗暗地發了一個毒誓:終身不履日地!

兩年後,一個意外逼得他差一點兒就違背了這個誓言,但最後他還是憑着自己的智慧和勇氣守住了這句誓言。

茫茫無邊、空曠遼闊的大海上,那支曾經龍旗飄揚的艦隊杳如黃鶴。

别了,馬關!

我摸一摸傷口,隻帶走一粒子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