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許世友在軍中摔跤難尋對手,未能盡興時,一新兵站出來想要試一試

作者:滄海一書客
聲明:本文内容均引用權威資料結合個人觀點進行撰寫,文末已标注文獻來源及截圖,請知悉。

前言

許世友将軍八歲便到少林寺學藝,有着“武林高手”的稱号,一身功夫少有對手,但是許世友卻曾被一個新兵撂倒。

後來,這位新兵成為了開國中将,還是平劇《沙家浜》當中,郭建飛的原型。

這位新兵是誰?

許世友在軍中摔跤難尋對手,未能盡興時,一新兵站出來想要試一試

許世友出生在河南一個貧困的農民家庭,8歲那年,許世友到少林寺學藝。

在這裡學習武藝的日子,許世友十分刻苦。幾年的功夫,他便學習了十八般武藝,拳腳功夫十分厲害,少有對手。

後來下山參軍之後,許世友的武藝在軍中也是出了名的。

紅軍時期,許世友時常會召集一幫戰士們比武。比武并不是目的,而是為了和戰士們彼此之間聯絡感情,同時也帶着大家強身健體。

許世友的性格豪爽、為人義氣,戰士們也都願意聽他的号召。但是,每逢比武的時候,卻很少有人是許世友的對手。

這麼一來二去的,許世友自己也想找個旗鼓相當的“對手”。這天,許世友真就被人給“撂倒”了。

許世友在軍中摔跤難尋對手,未能盡興時,一新兵站出來想要試一試

1930年的這天,許世友趁着部隊休整的時候,來到了連隊,又和戰士們開始了比武。

比武也是為了鼓舞士氣,順便聯絡聯絡戰士們之間的感情,為了避免大家拘束,許世友在比武之前,還特意下了死指令,讓戰士們誰都不準讓着他。

許世友這“指令”一下,戰士們也都重視起來,躍躍欲試的想要比拼一番。

但大家也都知道,許世友的功夫了得,想要比得過他,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比賽開始之後,一連十幾個戰士上去挑戰許世友,但都沒能比得過他。

大家都有些洩氣了,許世友笑着問道,還有沒有人想要上來挑戰?

這時,從人群中傳來了一個聲音,“我來試試”!

許世友在軍中摔跤難尋對手,未能盡興時,一新兵站出來想要試一試

衆人循着聲音回頭一看,那人竟然是一個新兵。

戰士們的心裡都忍不住犯嘀咕了,老兵裡都沒人能比得過許世友将軍,這個新兵可真是“初生牛犢不怕虎”,還不知道許世友功夫的厲害。

與此同時,大家也都忍不住期待起來。

台上的許世友一聽對方要挑戰自己,也笑着應承,請對方上台。

此時,許世友還沒有将對面這個新兵放在心上。

比拼開始之後,兩人一過招,許世友的心中才重視起來,對面這個新兵确實不簡單。

幾招過後,武藝高強的許世友将軍,被對面的新兵撂倒了。

許世友在軍中摔跤難尋對手,未能盡興時,一新兵站出來想要試一試

許世友站起身,拍了拍身上的土,随後笑呵呵的問對面的新兵叫什麼名字,還誇贊他有兩下子、一身蠻勁。

這位新兵名叫劉飛,他雖然不像許世友将軍那樣武藝高強,卻有着一身比旁人都大的力氣。

劉飛之是以有着這樣一身蠻力,其實倒也不是天生的。

劉飛出生在一個貧苦的家庭,為了吃飽飯,他很早便去碼頭上當搬運工,就是在這樣日複一日的勞作當中,他練就了一身的力氣。

這一次,在和許世友的比武當中,劉飛嶄露頭角,引起了許世友的注意。

許世友在軍中摔跤難尋對手,未能盡興時,一新兵站出來想要試一試

此後,許在許世友的重用下,劉飛履立奇功,後來還有機會進入了抗日軍政大學學習。

1929年9月的這天,劉飛奉命帶領部隊在江陰顧山一帶和敵軍作戰。

這一次戰鬥打的十分艱難,我軍所要面對的,是在數量上3倍于我們的敵人,武器和彈藥更是精良的多。

在這種艱難的情況下,身為政治部主任的劉飛和團長葉飛一起沖在前面。

突然,一顆子彈擊中了劉飛的胸口,劉飛頓時察覺到了,但是他并沒有告訴别人,而是裝作若無其事的樣子,繼續沖鋒。

但子彈畢竟擊中的是要害,劉飛的血從傷口流出來,頓時染紅了衣服。身後的警衛員看到之後,着急的不得了。

此時,劉飛也有些支撐不住了,他的速度慢下來,随後倒在了地上。

許世友在軍中摔跤難尋對手,未能盡興時,一新兵站出來想要試一試

警衛員趕緊沖上前去,一邊扶住劉飛,一邊焦急的呼叫醫護人員。

劉飛看出了警衛員的着急,為了安慰對方,他裝作沒什麼大事的樣子,安慰對方傷口隻是看上去吓人,其實自己沒什麼大事,不要擔心。

并且,劉飛還平靜的詢問警衛員,“我的後背是被打出了一個洞嗎?”

警衛員小趙趕緊摸了摸眼淚,把劉飛翻過來,認真檢視他背後是不是真有個大洞。

确認沒有之後,小趙才松了一口氣。

随後,經過檢查才發現,那顆子彈雖然沒有打穿,卻射中了劉飛的肺部,隻查幾厘米就擊中了他的心髒。

許世友在軍中摔跤難尋對手,未能盡興時,一新兵站出來想要試一試

當時,前線的條件困難,後方醫院的資源緊缺,多虧了醫生的醫術高明,才把劉飛從鬼門關拉了回來,保住了性命。

但是,因為沒有手術條件,那顆子彈沒有取出來,而是自此就留在了劉飛的體内。

随後,大部隊還要離開這裡繼續前進。

劉飛因為傷情太過嚴重,不适合行軍,就和其他三十六名傷員一起,暫時留在了當地養傷,等傷好之後再去追趕大部隊。

而在劉飛養傷的期間,發生的一系列故事,成就了後來脍炙人口的平劇《沙家浜》。

許世友在軍中摔跤難尋對手,未能盡興時,一新兵站出來想要試一試

劉飛等戰士在這裡養傷的消息被敵人得知之後,敵軍對當地進行了地毯式的封鎖和搜查,想要将劉飛等戰士都抓起來。

當地的百姓為了保護劉飛等新四軍傷員,便想了個辦法,讓他們都登上小船,然後再将船藏到蘆葦蕩當中。

在百姓們的幫助下,劉飛等戰士平安的躲過了搜查。

為了感激百姓們,劉飛和指揮員夏光商議,做一些什麼來回報鄉親們。

許世友在軍中摔跤難尋對手,未能盡興時,一新兵站出來想要試一試

他們帶領着戰士們幫着鄉親們一起幹活,并在閑暇的時候,給大家講有關抗日的事情。

在劉飛和夏光等戰士們的影響下,鄉親們逐漸對抗日隊伍有了更深切的了解,同時也産生了憧憬。

之後,便有不少人加入到了劉飛和夏光的隊伍,參加新四軍去抗日。

随着劉飛等人在當地的影響越來越大,他們這支本來隻有三十多個人的傷員隊伍,最後竟然逐漸演變成了足足有一千多個人的隊伍。

等到劉飛帶着這一千多人歸隊的時候,首長譚震林都驚呆了。

許世友在軍中摔跤難尋對手,未能盡興時,一新兵站出來想要試一試

後來,這支隊伍就發展成了華東野戰軍第一縱隊第二師,劉飛擔任師長。

1948年,劉飛就是帶領着這支隊伍,參加了淮海戰役,在此次戰役當中立下卓越戰功。

新中國成立之後,劉飛的身體經常出現昏厥的狀況,組織上很關心劉飛的身體,安排他到上海檢查并醫治身體。

專家在檢查之後,認為劉飛體内的子彈是個定時炸彈,最好把它取出來。

但是,因為子彈在劉飛體内待的時間太長了,并且所在的位置很危險。

專家在研究了很久之後,還是不敢确定手術方案,誰也沒有十成的把握将子彈從劉飛的體内取出來。

許世友在軍中摔跤難尋對手,未能盡興時,一新兵站出來想要試一試

手術的風險太高了,不僅是醫生,劉飛的家人也不敢冒險,畢竟誰也不知道,手術的過程中,将會發生什麼。

最終,劉飛在和妻子商議過之後,決定就這樣将子彈永遠留在體内。子彈陪伴了劉飛幾十年,在他看來,這已經不是普通的子彈,更不是定時炸彈,而是榮譽的軍功章。

就這樣,子彈繼續留在了劉飛的體内。保守治療了幾個月之後,劉飛又繼續回到了工作崗位上。

直到1984年,劉飛在離世之前,囑托醫生将自己體内的子彈取出來,并交給自己的子女。

他将這顆在體内待了四十五年的子彈,作為遺物交給子女。

在劉飛将軍看來,這一顆跟随了他自己四十五年的子彈,是革命的見證,也是他能夠留給子女、留給後人的,最好的遺物,它有着非凡的意義。

後來,劉飛的子女将這枚子彈捐了出來,這枚子彈被陳列在了蘇州革命曆史博物館。

每一個去博物館看到這枚彈頭的人,都将明白,新中國的來之不易,更加珍惜如今的和平盛世。

許世友在軍中摔跤難尋對手,未能盡興時,一新兵站出來想要試一試

尾聲

我們如今的和平,是無數的革命先輩用熱血和生命換來的。在那個戰争的年代,還有無數個像劉飛這樣的英雄,他們付出了自己的生命。

向劉飛将軍緻敬!

如今,世界上還有國家處在戰火之中,而我們身處在這樣的和平盛世之下,更應該懂得珍惜現在,懷着一顆這樣的心,做好自己的事,成為對社會、對國家有用的人,願我們的祖國越來越強大!

資料來源:

“武林高手”許世友曾被哪位中将撂倒?[J].人生與伴侶:綜合版,2018,000(9):P.66-66

開國中将劉飛:《沙家浜》郭建光原型之一

熊立功:紅安籍開國将軍劉飛扮演者郭建光使《沙家浜》一舉成名——中紅網

一顆子彈頭的傳奇——《沙家浜》與第二十軍首任軍長劉飛的故事---黨建網

許世友:學過少林武功 沒當過少林和尚-中新網

許世友在軍中摔跤難尋對手,未能盡興時,一新兵站出來想要試一試
許世友在軍中摔跤難尋對手,未能盡興時,一新兵站出來想要試一試
許世友在軍中摔跤難尋對手,未能盡興時,一新兵站出來想要試一試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