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甲午戰争時期誰才是亞洲第一艦隊?是時候跟大家說出真相了

作者:愛國大鳳梨

關于甲午戰争時期亞洲第一艦隊的頭銜,網上争論很多。有的認為是北洋水師,也有的認為其實是日本聯合艦隊(其經過數年發展,綜合實力已經超過北洋水師),各有各的道理。但實際上兩者都不是,當時在亞洲的艦隊可不止這兩支,英、法、俄等列強在亞洲都有艦隊常駐。特别是當時世界第一的英國皇家海軍,其在亞洲部署的艦隊很強,今天跟大家具體說說。

甲午戰争時期誰才是亞洲第一艦隊?是時候跟大家說出真相了

英國“百夫長”級戰列艦

1894年中日黃海大戰的時候,列強有不少軍艦在交戰海域附近圍觀,其中數英國遠東艦隊實力最強。觀戰的英國遠東艦隊主要有1艘10500噸的“百夫長”級戰列艦,2艘7500噸的“埃德加”級防護巡洋艦,1艘5600噸的“奧蘭多”級裝甲巡洋艦及2艘3700噸的“阿波羅”級防護巡洋艦,另外還有數艘輔助艦船。

在大中口徑艦炮方面,1艘“百夫長”級戰列艦配備有4門254毫米/32倍徑後膛炮和10門120毫米/40倍徑速射炮,1艘“埃德加”級防護巡洋艦配備有2門234毫米/32倍徑後膛炮和10門152毫米/40倍徑速射炮,1艘“奧蘭多”級裝甲巡洋艦配備有2門234毫米/32倍徑後膛炮和10門152毫米/26倍徑後膛炮(1895年後換為152毫米/40倍徑速射炮),1艘“阿波羅”級防護巡洋艦配備有2門152毫米/40倍徑速射炮和6門120毫米/40倍徑速射炮。合計有66門大中型艦炮,其中46門速射炮。

此外,這6艘英國軍艦還配備有上百門的小口徑速射炮,57毫米、47毫米等口徑,近戰火力也很強。魚雷發射管合計也有數十具,雖然當時魚雷命中率不高,但近距離發射還是能對敵艦構成威脅。同時英艦噸位大、攜帶的彈藥充足,不像北洋水師都沒有足夠的炮彈。

甲午戰争時期誰才是亞洲第一艦隊?是時候跟大家說出真相了

英國“埃德加”級防護巡洋艦

大口徑艦炮的穿甲能力也說明一下,英國234毫米/32倍徑後膛炮穿甲能力為17英寸,大約是432毫米厚鋼面鐵甲,至于254毫米/32倍徑後膛炮的穿甲能力則更強。北洋水師“定遠”級鐵甲艦的裝甲防護最大厚度為356毫米,根本防不住這兩種炮的轟擊。至于說日本聯合艦隊的一堆薄皮大餅就更不行了,一發穿甲彈就能打穿了。

總噸位也提一下,北洋水師的總噸位為34000噸,日本聯合艦隊的總噸位為40800噸。而6艘觀戰的英國軍艦噸位合計就有38500噸了,再加上幾艘輔助艦船,穩穩超過日本聯合艦隊總噸位了。對比之下,北洋水師總噸位是最少的。

航速上,英國遠東艦隊也是明顯優勢,“百夫長”級戰列艦的最大航速有18.5節,幾艘防護巡洋艦的最大航速也都在18節以上。反觀黃海大戰中的中日雙方艦隊,平均航速都沒有超過15節的,日本聯合艦隊的平均航速14.5節,而北洋水師的平均航速隻有10節。從甲午海戰的結果看,航速高的一方在戰術上有明顯優勢。

甲午戰争時期誰才是亞洲第一艦隊?是時候跟大家說出真相了

英國“奧蘭多”級裝甲巡洋艦

需要說明的是,觀戰的這些英國軍艦并不是英國遠東艦隊的全部艦船,隻是其中一部分。英國遠東艦隊在香港還有大批艦船,光大型軍艦至少還有1艘“百夫長”級戰列艦和1艘“埃德加”級防護巡洋艦,這又是18000噸的噸位和26門大中口徑艦炮了。英國遠東艦隊在最鼎盛的時候,也就是日俄戰争期間,曾經擁有5艘戰列艦!還有英國在亞洲不止在香港有艦隊,在東南亞的新加坡也駐紮有艦隊,規模還不小,戰時可以支援香港的遠東艦隊。

如果把英國遠東艦隊比喻成一個壯漢的話,那北洋水師和日本聯合艦隊隻算得上是兩個幼稚園的小朋友,實力根本不在一個層次。是以甲午戰争時期,英國遠東艦隊才是亞洲真正的第一艦隊。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