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為什麼說「零排放」是一個好大喜功的謊言!

作者:環保水處理hbscl01

更多關注公衆号:環保水處理

“污染零排放”、“廢水零排放”多麼漂亮的光環,多麼有誘惑力的字眼,這也必然成為一些公司為了開拓市場而招搖過市的招牌。而這些光環與招牌,對缺乏全面環境方面知識的決策者,往往能起到誤導,甚至好大喜功的沖動。

為什麼說「零排放」是一個好大喜功的謊言!

其實這世界是一分為二的,不可能存在有萬利而無一害的好事,也不可能真的存在所謂的“廢水零排放”,“污染零排放”的工業。

最近到了一個海邊城市的工業園,二年前媒體上廣泛宣傳,要引進世界最先進的技術,建設一座“廢水零排放”的工業園。我當時就有一種不祥的感覺,宣傳的口号不能替代腳踏實地的實踐。建設工業園,招商引資吸引投資者在工業園投資辦廠,他們的目的是為了經濟利益,作為工業園,則必須盡量做到經濟利益與環境效益的統一。

真的要做到所謂廢水的“零排放”,付出的代價是巨大的。目前通用的所謂要實作“廢水零排放”的路徑基本是清楚的,常用的水處理工藝為廢水預處理,然後,通過反滲透濃縮,再采用各種蒸發的工藝,将廢水中的溶解物,包括無機鹽,全部蒸發成鹽,水再通過冷凝水而回收利用。從這裡看,好象沒有廢水排放了,但濃縮蒸發過程所需消耗的大量電能,在這些電能的生産過程中會不會産生污染呢?最後蒸發出來的産物——污鹽如何最終處置呢?為了“廢水零排放”,而産生的高額的廢水處理處置成本,客戶願意接收與承擔嗎?

為什麼說「零排放」是一個好大喜功的謊言!

二年以後,我剛好到這個離海不遠,離廣州也有數百公裡之遙的縣級市出差,很自然,就想到了二年前曾經轟轟烈烈宣傳的“廢水零排放”工業園。我讓接待我的朋友,專門開車去那個工業園轉了一圈。我那朋友聽我要去看那個工業園,就跟我講不知道有多少當地小老闆的錢被那個工業園給套住了。投資那個工業園,也就相當于“衆籌”的味道,股東很多,由于搞了“廢水零排放”,使得廢水的處理成本大幅上升,這樣工業園能引進來的企業就很少,因為成本的原因,不少原來在當地開廠的老闆,并沒有象當初想像地那樣全部遷入工業園,不少人舍近求遠地跑到江西等地去辦廠。

工業園内也有幾個廠,“廢水的零排放”系統也投産運作過,但蒸發出的雜鹽,到目前還沒有出處,這些鹽都堆放在專門建設的倉庫裡,越積越多,這也不是一個長遠的解決辦法。我的車在那個工業園走了一圈,工業園冷冷靜靜,寬闊的路面上,幾乎沒有行人,當初為工業園配套的一些商店,餐飲等生活設施,絕大部分也人去樓空。最近,又聽到一個更不好的消息,搞“零排放”的廢水處理廠,為了多賺錢,居然偷排含第一類污染物重金屬的廢水,被環保與公安捉個正着,二個相關的負責人被叮當入獄。

時髦的“零排放”,首先忽悠了當地某些好大喜功的官員,在官員的組織下,一批抱着既有漂亮的“零排放”的環保光環,又有可能發大财夢想的小老闆,籌集了當地大量的民間資本,建設了這座當初外表富麗堂皇的工業園。媒體報導與宣傳,官員撈到了異地升遷的資本,狂熱過後,經濟規律必然回歸,極高的運作成本,肯定吸引不了真正的工廠投資者,隻能留給當地一地雞毛。

為什麼說「零排放」是一個好大喜功的謊言!

若在水源保護地,要想搞工業,必須實作“零排放”,以確定水源的安全。其實,按照國家的環評要求,在水源保護地,就不應該允許建設有潛在污染的工廠,即使承諾“零排放”,也不能通過環境影響評價。但對于建設在離海邊不遠的工業園,或排污口後再也沒有取水口的工業園,也要求處理出水的鹽必須脫除,或要求廢水的“零排放”,就是不顧經濟規律的燒錢行為,也是沒有真正做到環境與經濟協調發展的典型案例。

想一想也知道,正常海水的含鹽3%,處理達到國家排放标準的廢水,就要進入大海了,其中含有少量的鹽,對海水的鹽含量會有影響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