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向北方】醫大禮堂:郭沫若為醫大學子作報告

作者:沈陽釋出
【向北方】醫大禮堂:郭沫若為醫大學子作報告
【向北方】醫大禮堂:郭沫若為醫大學子作報告

自1949年1月26日北上民主人士在沈陽公開亮相後,他們也開始參加一些公開的社會活動。2月21日,在民主人士動身前往北平前夕,學醫出身的郭沫若應邀來到中國醫科大學,為應屆畢業生作了一場題為“救死扶傷,實行革命的人道主義”的報告,并為中國醫科大學題寫校牌。郭沫若為著名文學家,他在沈陽也開啟了一場文化之旅。

【向北方】醫大禮堂:郭沫若為醫大學子作報告

(資料圖檔)

中國醫科大學是中國共産黨建立的第一所醫科院校,前身為中國工農紅軍軍醫學校和中國工農紅軍衛生學校,1931年建立于江西瑞金,後随紅軍長征到達陝北,1940年更名為中國醫科大學。

中國醫科大學和平校區禮堂建于1911年8月,原為日本南滿洲鐵道株式會社南滿醫學堂禮堂,1922年改為滿洲醫科大學禮堂。1948年11月,中國醫科大學進駐沈陽後接管了國立沈陽醫學院(1946年由滿洲醫科大學改名而來)。2015年,中國醫科大學将禮堂不動産産權轉讓給附屬口腔醫院。禮堂采用鋼鑄造穹頂式結構的辰野式設計,在建築學上具有較高的藝術價值和科學價值。

郭沫若作報告

1949年2月21日,郭沫若來到了中國醫科大學。他健步走進畢業典禮大會的會場,在台下上千雙眼睛注視下,登上大禮堂的講台。他雖是四川樂山人,但講的基本是國語,文绉绉的,大家都能聽得懂。

報告的主題是圍繞毛主席給這個學校的題詞“救死扶傷,實行革命的人道主義”。大意是:我過去認為,中國人是被世界列強所瞧不起的“東亞病夫”,而要救國救民,則必須首先治好他們身上的疾病。由此,我同孫中山和魯迅先生一樣,開始時都是學醫。所不同的是,孫中山和魯迅先生由于政治原因而走上革命和文學道路的,我卻完全是因為耳朵得了病,用不了聽診器,而不得不改學文學和考古的。但不管從事什麼工作,都要牢記救國救民的宗旨,尤其是毛澤東早在1941年就為你們這個學校題詞“救死扶傷,實行革命的人道主義”,此為每個醫務工作者所必須遵守的準則。

郭沫若因自己耳背,是以說話聲音特别大,講的時間也很長,從業人員怕他冷,幾次去送皮大衣,都被推了回來。

郭沫若作完報告後,應邀為學校寫了“中國醫科大學”的校名,并贈詩一首:“一堂濟濟來多上,治病相期在救人。團結緊張良可訓,仁慈謹慎必須真。幸逢曆史翻身日,永續人民革命春。自古康強為國本,中華從此萬年新。”

1950年3月1日,通路蘇聯歸國途經沈陽的毛澤東主席視察了中國醫科大學。王斌校長請毛主席為中國醫科大學題寫校名,當毛主席得知原先校牌為郭沫若所寫時,便謙虛地說:“郭沫若是才子,比我寫得好,我就不寫了。”毛澤東沒題中國醫科大學校牌,雖然是個曆史遺憾,但是偉大領袖虛懷若谷的高尚情懷卻深深地刻在醫大人的心裡。

【向北方】醫大禮堂:郭沫若為醫大學子作報告

(左起)沈志遠、郭沫若、侯外廬在華中号貨輪上。周海嬰攝

郭沫若與“東北貨”

郭沫若在沈陽有一位摯友叫周鐵衡,兩人于1929年在日本結識,經常在一起探讨學術問題,結伴去書店查尋有關甲骨文的資料文獻。郭沫若到沈後,多次到周鐵衡家中做客。

沈陽解放後,東北文物保管委員會遷到沈陽,接管了設在沈陽故宮内的“國立沈陽博物館籌備委員會”,成立了東北文物保管處,周鐵衡被聘為顧問。當時,東北文物保管處請郭沫若為東北圖書館、東北博物館題寫匾額,并為圖書館題詩贈聯。由于當時郭沫若沒有随身攜帶印章,隻好請周鐵衡為他篆刻引首印“推翻曆史五千年”和款印“丁父”“郭沫若”。

民國時期,溥儀攜帶了大量宮中藏畫、古董來到東北,後又通過不同途徑流向全國乃至世界各地,俗稱這批文物為“東北貨”。抗戰勝利後,鄭洞國出任東北保安司令長官,他在長春期間收購了一些從僞皇宮中散逸出來的曆代書畫。鄭洞國起義後,将所藏的“東北貨”全部上交給東北野戰軍政治部,後這批“東北貨”全部撥給東北文物保管委員會保管。郭沫若聽說這個消息後,特意到東北博物館和沈陽故宮參觀了這批“東北貨”,并感歎這批文物的颠沛流離。

1949年2月5日,周鐵衡還陪着郭沫若來到位于沈陽城中的震古齋古玩店“淘寶”。郭沫若淘到一個有三條龍花紋圖案的筆洗,曰之“三龍筆洗”,與他之前購買的有三隻鳳凰花紋圖案的水瓶恰成一對,郭沫若大喜,稱之為“龍鳳喜瓶”。

與閻寶航唱和詩

郭沫若在抗戰期間曾負責戰時文藝和宣傳等工作,故而交往甚廣。1948年12月6日,他來到沈陽當晚,就與先行回到沈陽的閻寶航在沈陽鐵路飯店相見。閻寶航拿出自己所作《感懷》詩一首,請郭沫若教正。在這首詩中,閻寶航抒發了自己重歸沈陽後,見到故鄉發生了“有如蛟龍歸大海,恍從地獄到天堂”的巨大變化時的喜悅之情,表達了為解放全中國勞苦大衆甘願獻出生命的堅強決心。

當時衆人誦讀了閻寶航的《感懷》詩,齊口稱贊,并請郭沫若和一首詩。郭沫若沉吟片刻,當場賦成七律一首:“我來仿佛歸故鄉,此日中行亦似狂。五十七年徒碌碌,八千裡路甚堂堂。于今北國成靈瑣,從此中華絕帝王。君候老妻我候少,今宵一夢諒無妨。”

郭沫若1913年去日本留學途經沈陽時,曾作停留,目睹了日本殖民主義者在中國的土地上實行殖民侵略的野蠻行徑。如今重新歸來,東北大地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所見所聞,真使人仿佛回到久别的故鄉一樣。看到一個由人民當家作主的新中國即将在血與火的洗禮中誕生,他抑制不住内心的激動,而放聲高歌:“于今北國成靈瑣,從此中華絕帝王。”

【向北方】醫大禮堂:郭沫若為醫大學子作報告

沈報全媒體記者:周賢忠

#振興新突破遼甯杠杠滴# #新時代六地遼甯杠杠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