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這位法國貴族,比達爾文早一百年提出物種演化思想

作者:返樸

1859年,達爾文發表其巨著《物種起源》。不久後,他開始閱讀了法國貴族布豐伯爵在100年前所著的作品《自然史》。他發現其中的内容相當令人驚訝。“在布豐的書中,整頁整頁的内容與我的驚人相似。看到另一個人用文字表達出自己的觀點,讓人感到多麼驚訝。”達爾文在給一位朋友的信中寫道。

是以在《物種起源》的後續版本中,達爾文承認,喬治-路易·勒克萊爾,即布豐伯爵,是少數在他本人之前就了解了物種變化和演化的人之一。

撰文 | 木木

1707年,是康熙四十六年,這個年份聽起來足夠遙遠。那個時候,英格蘭王國和蘇格蘭王國剛剛合并為大不列颠王國,人們還相信是上帝創造了人和萬物,物種是固定不變的。而達爾文,直到一百多年後才出生。

那一年的9月7日,喬治-路易·勒克萊爾(Georges-Louis Leclerc)出生在法國勃艮第省的蒙巴爾,父親本是當地負責鹽稅的小官員,母親也出身于公務員家庭。這似乎也就相當于一個普通的中産家庭。

但在1714年,喬治的教父,也是喬治母親的叔叔喬治·布萊索(Georges Blaisot)去世,由于布萊索沒有子嗣,便給他七歲的教子,也就是小喬治留下了一筆相當可觀的遺産,放在今天,大約相當于2800萬英鎊。

這可謂是小喬治日後走向天才之路的那“1%的幸運”。接下來的時間裡,小喬治開始學習法律、數學、醫學,開始穿越歐洲去旅行見識大千世界,開始追求科學并越變越富,開始結識像伏爾泰這樣的知識分子以及當時的社會上層人士、數學家。

這位法國貴族,比達爾文早一百年提出物種演化思想

喬治-路易·勒克萊爾,布豐伯爵肖像丨來源:wikipedia

通過付出99%的汗水,布豐伯爵(也就是後來的小喬治,因為他在法國東部勃艮第還有塊兒叫布豐的莊園,1772年國王将其更新為county,是以他也就獲得伯爵封号)後來成為了當時著名的博物學家、數學家和宇宙學家。

他的成就最先在數學領域嶄露頭角,曾在論文Mémoire Sur le jeu de franc-carreau(關于法郎-卡羅遊戲的回憶錄)中将微分和積分引入機率論,其中的布豐投針問題就是以他的名字命名。這使他在26歲時當選為法國科學院院士。

暢銷作家與演化思想

由于布豐從他的教父那裡繼承了的巨額财産,再加上後來越來越富,使得他能夠将自己的部分财富用于對大自然的探索上。

他将在勃艮第擁有的100英畝莊園,打造成了一個超大的“自然環境實驗室”。在那裡,他讓一切事物自然發展,然後觀察發生了什麼。

1739年,布豐被任命為巴黎國王花園(Jardin du Roi,現稱為巴黎植物園)的總管,并一直擔任這個職位直到生命的盡頭。在這期間,他将國王花園改造成了一個重要的研究中心和博物館,并不斷擴大規模,購買毗鄰的土地,還從世界各地花巨資收集各種植物和動物标本。

根據資料記載,布豐會花大價錢購買各種活體動物,以便他能夠真實地觀察到它們并與它們互動。他會在自己的“自然環境實驗室”裡觀察發生的每一件事,從狐狸怎樣繁殖,到鳥類怎樣築巢。布豐也是以被認為是世界上第一位生态學家,因為他是第一個真正在真實的自然環境中研究所學生物物種的科學家。

1749年,布豐開始撰寫《自然史》(Histoire Naturelle, générale et pariculière, avec la description du Cabinet du Roi),直到1788年他去世。

這是一部36卷的百科全書式的巨著,涵蓋了當時已知的“自然科學”。

不得不說,布豐擁有驚人的寫作天賦。有人評價說《自然史》這本書的寫作風格非常出色,當時歐洲每一個受過教育的人都閱讀過這本書。而且,《自然史》還被翻譯成多種不同的語言,使布豐成為當時讀者閱聽人最多的作家之一,銷量和知名度可以媲美當時的孟德斯鸠、盧梭和伏爾泰。

這位法國貴族,比達爾文早一百年提出物種演化思想

1774年版的《自然史》1-12卷丨來源:wikipedia

當然,這本由布豐花了近50年時間撰寫的巨著,其最大的科學貢獻,是提出了一種與當時流行理論背道而馳的物種演化觀點。

因為在18世紀及以前,幾乎所有的主流觀點都認為衆生是上帝創造的,從高到低,按序排列,而人位于頂端。這種“上帝創造了人和萬物,物種固定不變”的觀念,亦是不容挑戰的神學權威。

比如,研究了大量動植物标本的布豐,發現自然界個别的物種間,具有極其微細的差異性和連續性。他在觀察自然世界的過程中指出,盡管擁有相似的環境,但在不同地區卻會出現不同的植物和動物,這就是著名的布豐定律,也被認為是生物地理學的第一原理。

他還提出,一個物種在離開起源中心的環境後,既有可能發生“改良”,也有可能發生“退化”。他斷言,氣候變化可能促進了物種從其起源中心向全世界的傳播。而且,他還提出了有些動物物種正在滅絕的觀點,而當時大多數自然曆史學家都相信,“上帝永遠不會允許任何物種,随着時間的推移而消失或出現。

在《自然史》中,布豐甚至明确提出“隻要時間足夠,大自然就能夠從一個原始的物種類型,發展出一切其它生物種類”的理論。

此外,布豐對物種繁殖的觀察,也暗含了後世對于DNA的發現。他認為,生命存在于有機細胞層面,必須存在某種内在的塑造機制,某種配方或内在模具,讓物種的繁殖遵循它,将細胞的建構塊組裝成特定類型的生物。

百年先行者

雖然布豐已經是當時地位崇高的學者,但可以确定的是,當時布豐的諸多觀點,仍受到各界的撻伐。

即使他沒有像後來的達爾文等人提供關鍵洞察和足夠證據,但布豐也已經意識到,新的物種必定會随着時間的推移出現并發生變化,一些物種必定會滅絕。他在著作中也已經非常明确地包含了“物種可變性和演化論”的思想。

僅憑這一點,在當時就是一個非常非常激進的想法。布豐是以也受到了索邦大學的譴責。他甚至不得不寫一份公開聲明,放棄他在書中所寫的一切。

對于他那個時代的歐洲人來說,頗具争議的是,布豐并不相信歐洲是人類文明的搖籃。此外,布豐還推測第一批人類可能是黑皮膚的非洲人,不過他并沒有具體指出人類起源的地區。

而且,布豐質疑了聖經中對于地球曆史的記載。在聖經的叙事中,從創世起,我們生存的世界隻擁有6000年曆史,但布豐認為,地球的曆史至少為75,000年,甚至上百萬年。因為他認為,如果物種想要發生變化,我們必須接受地球擁有數百萬年曆史這樣一個假設。

但是,正因為他暗示地球曆史比聖經記錄的還要古老,而被指控為異端邪說,受到教會的嚴厲譴責,書籍也被焚燒。他也不得不虛以委蛇,略為退讓。比如,他在寫下自己的觀點“為了物種的變化,人們必須想象地球有數百萬年的曆史,希望未來有一天人們會準備好聽到這一點”後,他不得不加上一句話“當然,這是荒謬的猜測。聖經告訴我們的不是這樣。”

也正因如此,在布豐的書中,他不得不弱化對自己觀察和思考的表達,以至于後來維多利亞時代的自然學家,很容易忽略他的貢獻。

1859年,查爾斯·達爾文發表其巨著《物種起源》。不久後,達爾文開始閱讀了這位鮮為人知的法國貴族100年前所著的作品。

達爾文發現,《自然史》的内容相當令人驚訝。“在布豐的書中,整頁整頁的内容與我的驚人相似。看到另一個人用文字表達出自己的觀點,讓人感到多麼驚訝。”達爾文在給一位朋友的信中寫道。

是以在《物種起源》的後續版本中,達爾文承認,喬治-路易·勒克萊爾,即布豐伯爵,是少數在達爾文本人之前就了解了物種變化和演化的人之一。

雖然布豐當時并沒有使用“演化”這個詞,但仍然無法動搖他作為演化思想啟蒙者的地位。當然,當時的布豐并未真正了解物種演化究竟是如何發生的,直到達爾文的自然選擇理論才真正闡明了這個過程。

我們該如何紀念他?

1782 年,布豐被選為美國藝術與科學院外籍名譽院士。

1788年,布豐于巴黎去世,埋葬在聖尤爾斯蒙巴爾教堂旁的一座小教堂裡。

法國大革命期間,他的墓被打開,棺材上的鉛被洗劫一空以制作子彈。他的兒子喬治·路易·瑪麗·布豐(George-Louie-Marie Buffon)于 1794 年 7 月 10 日被送上斷頭台。

布豐的心髒和小腦最初被儲存,但後來不慎丢失。如今,布豐的小腦被儲存在位于巴黎自然曆史博物館的雕像底座中。這座雕像是路易十六于 1776 年為紀念布豐,而委托法國雕塑家奧古斯丁-帕茹而建造的,位于布豐曾經主政的巴黎植物園内。

這位法國貴族,比達爾文早一百年提出物種演化思想

位于法國巴黎植物園内草坪上的布豐雕像丨來源:wikipedia

2007年,在布豐誕辰三百周年之際,法國自然曆史博物館與來自36個國家的93個自然史研究機構和博物館,200位學者簽署了一份宣言,即《布豐宣言》(The Buffon Declaration),以指出科學對生物多樣性的永續經營和人類的生存的重要性。

著名的進化生物學家和科學史學家恩斯特·沃爾特·邁爾(Ernst Walter Mayr)認為,布豐是18世紀下半葉所有自然曆史思想的啟蒙者。“他不是演化生物學家,但卻是演化論之父。他是第一個讨論大量演化問題的人,這些問題在布豐之前從未被任何人提出過……他讓這些問題引起了科學界的注意。”

曆史學家奧蒂斯·費洛斯(Otis Fellows)曾寫道,布豐提出了科學一直在努力回答的大部分問題。“他的貢獻在于他為他的繼承者們準備的東西:關于生命起源的大膽而開創性的觀點,地理分布規律,地球演化的地質記錄,舊物種的滅絕,新物種的相繼出現,人類種族的統一。”

作家傑森·羅伯茨(Jason Roberts)嘗試通過他的一本新書Every Living Thing,揭示這位法國博物學家的非凡成就和開創性思想,并希望能夠讓大家重新認識布豐在曆史上的地位——

“衆所周知,1859年達爾文在提出物種演化思想時所面臨的挑戰和困難。想象一下,如果那些想法是在1759年就被提出的呢?”

參考資料

[1] https://en.wikipedia.org/wiki/Georges-Louis_Leclerc,_Comte_de_Buffon

[2] https://en.wikipedia.org/wiki/Histoire_Naturelle

[3] https://www.airitilibrary.com/Article/Detail/P20150629002-201509-201609120012-201609120012-54-61

[4] https://www.theguardian.com/science/2024/apr/07/the-french-aristocrat-who-understood-evolution-100-years-before-darwin-and-even-worried-about-climate-change

出品:科普中國
這位法國貴族,比達爾文早一百年提出物種演化思想

特 别 提 示

1. 進入『返樸』微信公衆号底部菜單“精品專欄“,可查閱不同主題系列科普文章。

2. 『返樸』提供按月檢索文章功能。關注公衆号,回複四位數組成的年份+月份,如“1903”,可擷取2019年3月的文章索引,以此類推。

版權說明:歡迎個人轉發,任何形式的媒體或機構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和摘編。轉載授權請在「返樸」微信公衆号内聯系背景。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