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清華學姐為流浪貓設計生存裝置,斬獲UCL、NUS等頂級院校offer!

作者:UniDesignLab

PIPI 清華大學 建築學

GPA:3.65/4.0

托福:100

自我評價:熱愛擺爛的intj

獲獎經曆:China Active House Award 2021

所獲offer(截至發稿前):

UCL - Urban Design

NUS - Urban Design

NUS - Integrated Sustainable Design

HKU - Urban Analytics

愛丁堡 - Urban Strategies and Design

MMU - Architecture and Urbanism

申請時間線:

清華學姐為流浪貓設計生存裝置,斬獲UCL、NUS等頂級院校offer!
清華學姐為流浪貓設計生存裝置,斬獲UCL、NUS等頂級院校offer!
清華學姐為流浪貓設計生存裝置,斬獲UCL、NUS等頂級院校offer!

項目目的

城中村作為一類特殊的城市景觀,其特點是年代久遠,建築密度高,私搭亂建嚴重,基礎設施老舊。由于曆史等多重原因,城中村多重土地性質交織在一起。在城市更新的過程中,城中村随時被城市吞噬殆盡,但也随時會從城市中萌發新生,宛如春風吹又生的野草。

城中村作為每個大城市都有的特殊區域,内部魚龍混雜,人口流動性大。但很少有人關注的是,城市作為包羅萬象的綜合體,除了人類在其中處于統治地位外,還有一批龐大的動物群體在城市中掙紮求生。流浪貓便是一個典型的例子。人類在建設城市生态系統時往往隻考慮到人類的尺度,而忽略了其他物種的體驗。流浪貓要麼在這裡出生,要麼被人類遺棄于此,它們的生存狀況堪憂。有的流浪貓死于冬季極寒天氣,有的死于呼嘯而過的車輛的傾軋。它們在城市的夾縫中生存。與此同時,流浪貓也造成許多社會和生态問題,如貓瘟等。

清華學姐為流浪貓設計生存裝置,斬獲UCL、NUS等頂級院校offer!

處理流浪貓問題,對于改善城市流浪動物問題、保護城市動物與環境是至關重要的。本次的設計目标是建構城中村中的貓咪生存裝置實驗。讓建築作為一種催化劑介入,并以其自身的力量對城市空間施加影響。在一個人是絕對主角的空間場景中,我們讓流浪貓代替人成為主角,而将創造出來的建築作為一個新的符号,在城市空間中建立一個新的空間,創造新的張力,人和貓之間的互動也在這一空間中産生。

清華學姐為流浪貓設計生存裝置,斬獲UCL、NUS等頂級院校offer!
清華學姐為流浪貓設計生存裝置,斬獲UCL、NUS等頂級院校offer!

設計政策

「 前期調研 」

設計思路由“以人為本”轉換為“以貓為本”。是以我在前期詳細調研了貓的生活習慣與性格特點,如貓咪喜熱、擅長白天睡覺晚上捕食、有領地意識、喜歡軟綿綿的東西等。貓對于色彩的感覺也與人類有很大不同。它們的眼睛裡沒有可以分辨紅色的視杆細胞,是以隻能分辨出藍色和綠色,如果看到紅色,可能會變成黃灰色。但是貓咪仍對色彩鮮豔的東西感興趣。貓在生活過程中很少用到色覺,相比較靠分辨色彩來判斷事物,貓咪更依賴嗅覺來判斷周圍的東西。貓會通過尿液來标記地盤,路過的貓咪聞到氣味,便會繞道而走,不在别人的地盤裡撒野。貓也能通過聞其他貓咪的尿和臭腺氣味,就分辯出對方是母貓還是公貓。

清華學姐為流浪貓設計生存裝置,斬獲UCL、NUS等頂級院校offer!

其次,由于設計對象是流浪貓而非家貓,我接着收集流浪貓特有的習性與特征,并查閱流浪貓保護現狀相關資料。流浪貓的捕食欲望是一種天性,不會因為食物充足而消退,他們的捕食很多的時候是一種娛樂活動,還有為了保護地盤、保護孩子、搶奪資源而殺死其他動物的行為,這就導緻了貓殺死的動物數量遠遠大于它的食用數量,對生态造成了巨大的影響。貓的捕食範圍與效率在動物中也處于前列,除了捕捉老鼠,還會捕捉鳥類、松鼠、兔子、蝙蝠、蛇、蜥蜴、青蛙、昆蟲等動物,可以說基本出現在它面前的動物它都能捕食。

現今流浪貓的處理政策一般為TNR(trap neuter return),即用陷阱捕獲流浪貓,對其進行絕育,再送到城市中的荒野地帶,以減少他們的數量。但在國内由于成本等原因流浪貓的處理一直是個懸而未決的問題。

清華學姐為流浪貓設計生存裝置,斬獲UCL、NUS等頂級院校offer!

「 貓咪生存單元設計過程 」

基于前期調研,我選取流浪貓在城市中的典型生存場景,如屋頂上、機動車車底等,将具體場景抽象化為設計形式語言,由2D的圖像轉換為線條再轉換為3D的居住單元子產品模型,建構了8個基于貓咪規模的生活單元。為了适應城中村複雜多樣的空間,采用了寄生式建築,以不同數量單元的子產品組裝來适應城中村空間規模的變化。每個子產品單元的長度為900毫米,以建立一個适合貓的生活空間。

通過對流浪貓的生活習性研究,賦予不同單元不同的材質、顔色與功能。主題色調采用藍色并點綴綠色植物是基于貓咪隻能看見藍色與綠色的視覺特性。單元尺度為适合貓的身形特點而采用300mm的模數。将不同單元進行組合疊加,可以建構完整的貓咪生存裝置。

清華學姐為流浪貓設計生存裝置,斬獲UCL、NUS等頂級院校offer!

從貓咪的日常行為出發,這八個單元被分為三類:飲食、居住和娛樂。使用貓咪喜歡的材料來增加流浪貓的親切感。其中,飲食單元布置植物和水,以滿足貓咪梳理毛發維持健康的需求;居住單元使貓咪擁有遮風避雨、保持溫暖的地方,并提供一些使貓咪有安全感的可以蜷縮的小角落;娛樂單元給予貓咪上蹿下跳以及曬日光浴的動靜分離的空間。

清華學姐為流浪貓設計生存裝置,斬獲UCL、NUS等頂級院校offer!

「 裝置實地嵌入地點選擇 」

貓咪在城中村中的生存環境相較于公園、小區等其他城市環境而言尤為惡劣,是以我選擇大城市中的城中村作為具體的實驗場地。我選擇著名的國際化大都市上海中一處并未被拆遷的城中村定海社群,來研究具體的人員構成、人貓關系與裝置置入城市環境中的具體方式。

清華學姐為流浪貓設計生存裝置,斬獲UCL、NUS等頂級院校offer!

我研究了城中村地區特有的一些空間。例如城中村中存在樓間距極窄的兩棟樓,俗稱握手樓;樓棟建築密度大且品質參差不齊、形式語言各異;公共空間與綠地缺乏,地域内伴随着一些雜草荒地;建築室内空間利用程度不同,有擁擠的出租屋,也存在久無人用的閑置樓層空間。

清華學姐為流浪貓設計生存裝置,斬獲UCL、NUS等頂級院校offer!

▲ 握手樓

清華學姐為流浪貓設計生存裝置,斬獲UCL、NUS等頂級院校offer!

成果展示與未來展望

為适應複雜而多變的城中村環境,運用子產品化拼裝的方式,保留輕質900mm模數的架構以實作外框的自由組合變換,内部生存單元可以依據時間、地點的需要而及時進行替換。我在定海社群廢棄房屋的頂層、房屋間隙、樓頂、空地幾個不同的地方設計具體形态與功能劃分,并聯想人貓互動關系圖。

清華學姐為流浪貓設計生存裝置,斬獲UCL、NUS等頂級院校offer!

不同地區的裝置可以靈活适應不同空間特征,建構多層級的人貓互動關系和多高差的貓咪運動空間。最終達到給予流浪貓良好生活空間的同時,優化人類與流浪貓關系的目标。

清華學姐為流浪貓設計生存裝置,斬獲UCL、NUS等頂級院校offer!

我主要選取三個不同地點來放大設計貓咪生存裝置。在廢棄的頂樓,這裡是人和貓互動最頻繁的地方,人們可以從樓下過來觀察貓咪的一舉一動并适當給予貓咪幫助。剩餘的屋頂和建築表皮在冬天為貓咪提供了庇護,進而大大減少了意外死亡的機會;在跌落式的屋頂上,貓咪可以上下跳躍釋放活力與能量;在開放的空地處,綠色植物為人們提供了景觀,也為貓咪提供了避雨的場所。

清華學姐為流浪貓設計生存裝置,斬獲UCL、NUS等頂級院校offer!

不同生存單元構成的網格中的縫隙可以讓人們在貓的世界中穿梭遊走,提供人和貓不經意間相遇的契機。

清華學姐為流浪貓設計生存裝置,斬獲UCL、NUS等頂級院校offer!
清華學姐為流浪貓設計生存裝置,斬獲UCL、NUS等頂級院校offer!

結語

選取流浪貓的特殊視角,以貓的尺度與習性為基礎,采用子產品化的建築形式,根據不同地段特征排布不同功能單元、進行不同單元網格組合。900mm的模數在人的尺度與貓的尺度之間産生奇妙的碰撞,創造多樣的人貓關系圖。設計提供了非人視角的建築設計政策,為解決城市流浪動物産生的一系列生态問題提出建築視角的建議。

部分圖檔來源:

[0] https://dp.pconline.com.cn/photo/list_3259023.html

[1] http://mt.sohu.com/20171227/n526504989.shtml

[2]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695807245985937286&wfr=spider&for=pc

[3] https://zhuanlan.zhihu.com/p/541235128

[4] https://www.sohu.com/a/454103276_722596

圖文來源 / PIPI

文中作品及圖檔歸原作者本人所有

未經允許禁止轉載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