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為賺流量不擇手段,無底線擺拍短視訊該嚴治了!

作者:平安江蘇

近日,一則“西安一女子給同僚下藥”的短視訊在網絡上快速傳播,視訊内容為“女子因同僚發燒不吃藥,擔心同僚請假。自己不願接手其工作,便向其水杯投放退燒藥,後獲得同僚諒解”。

  

警方調查發現,短視訊系趙某擺拍後釋出,依法對其給予行政處罰,并進行批評教育。

  

這種無底線擺拍博關注的事件近段時間屢見不鮮,比如“國小生巴黎丢寒假作業”“女子挺5個月孕肚征婚”“喂住院婆婆吃泡面虐待婆婆”等。不少網友感慨:前腳還因視訊内容或悲或喜,後腳就看到警方釋出澄清公告,幾度反轉。

  

《法治日報》記者了解到,針對如何吸引使用者關注,短視訊行業目前已形成一套完整的内容生産模式。部分短視訊賬号會在内容創作、人設營造等方面花不少心思,其内容通常會經過策劃設計,許多視訊都會有拍攝腳本,腳本中有不少虛構或演繹的情節。

  

接受記者采訪的專家認為,短視訊雖然是一種娛樂消遣的方式,但是娛樂應該有底線,不能真假不辨、善惡不分、是非不明。短視訊創作者制作、釋出虛構内容時應顯著标明“作品系演繹”等字樣;相關部門要進一步從嚴整治無底線擺拍的“網紅賬号”,嚴管背後的MCN機構(專門為網絡視訊創作者提供服務的機構);平台在加大對虛假内容打擊力度的同時,把好内容稽核關,進一步優化人工智能推薦機制,避免“流量至上”。

為賺流量不擇手段,無底線擺拍短視訊該嚴治了!

漫畫:高嶽

為引流牟取高收益

自導自演熱點話題

在“西安一女子給同僚下藥”的短視訊中,女子小心翼翼地站在一張辦公桌前,四下張望後往水杯裡倒了些東西,并配文稱其投放的是退燒藥。

  

該視訊一經曝出,相關話題火速登上各大社交平台熱搜榜,不少網友評論稱“可怕”“打勞工本就不易,還要防惡毒同僚”。評論中還有人煞有介事地說:“從别處看來的,該女子下藥是因為不想這個孕婦請産假,不然事情都會安排給她,她不想做。”

  

事情很快迎來反轉。當地警方近日發文稱,經調查,該視訊系趙某從其他地區發生的一起“女子給同僚水杯裡投放不明物”熱點事件中擷取靈感,通過構思劇情腳本,将錄影機架放在适當角度擺拍而成。趙某蹭熱點、擺拍的行為已觸及法律底線,嚴重擾亂公共秩序,造成不良社會影響。依據治安管理處罰法,警方依法對違法行為人趙某給予行政處罰,并對其進行批評教育。

  

今年以來,發生過多次短視訊擺拍引流事件。

  

今年年初,一則“女子挺5個月孕肚征婚”的視訊引發網友關注。後經警方調查,實際是自媒體部落客陳某為吸引流量、博取關注,網購假孕肚道具,喬裝孕婦自導自演相親場景,制作孕婦征婚虛假視訊釋出到網絡平台,造成不良社會影響。陳某對其違法行為供認不諱,警方已依法對陳某處以行政處罰。

  

今年2月,網紅“Thurman貓一杯”在多個社交平台釋出“在法國巴黎撿獲一年級學生秦朗的寒假作業”相關視訊,迅速引發全網關注熱議,多日占據多個平台熱搜榜。4月,杭州警方釋出通報,稱這一系列視訊是網民徐某某與同僚薛某為吸粉引流,共同策劃、編造腳本,後網購寒假作業本,用手機自拍、制作的,散播至多個網絡平台,造成惡劣影響。據悉,公安機關已依法對徐某某、薛某及二人所在公司作出行政處罰。目前,微信、微網誌、抖音等多平台已對“Thurman貓一杯”賬号進行封号處置。

  

記者梳理發現,這類擺拍事件,内容多涉及社會熱點話題,在短時間内就能引發廣泛關注和熱議。每次有擺拍視訊被查證曝光後,不少網友大呼“被騙”“自媒體為了流量不擇手段了”“擺拍造假成本真低”。

  

中國傳媒大學文化産業管理學院法律系教授李丹林認為,這類擺拍視訊,往往都以“真實的”社會新聞形式呈現,是以更具欺騙性、不道德性,而制作傳播者借此牟取精神和财産利益。如果放任這種不道德、欺騙性的資訊肆意傳播,不僅浪費大量公共資源,還會給社會風氣和公共道德帶來消極影響,甚至可能侵犯他人權益,影響公共秩序和公共安全。

  

北京理工大學網絡空間國際治理基地研究員王磊介紹,無底線擺拍引流行為可能違反多項法律法規。在網絡法治領域,網絡安全法明确規定了網絡營運者、網絡使用者應當遵守的法律義務,包括不得制作、傳播虛假資訊等。

  

“治安管理處罰法對網絡謠言等擾亂公共秩序的行為作出了明确的處罰規定。刑法亦對此有所規定,擺拍編造虛假資訊的視訊進行傳播,依據行為方式的不同,分别可能構成刑法中的編造、故意傳播虛假恐怖資訊罪、尋釁滋事罪和編造、故意傳播虛假資訊罪。此外,一些無底線擺拍行為還可能涉嫌侵犯他人的隐私權、肖像權、名譽權,除了承擔民事責任外,嚴重者還可能以侮辱罪、诽謗罪等罪名被追究刑事責任。”王磊說。

把握合理擺拍邊界

編造情節需作标注

父母雙亡,自己隻能辍學在家照顧弟弟妹妹,天天以洋芋為食。因生活拮據,是以靠拍攝短視訊賺取一些額外收入……這段悲慘身世的主人公“涼山孟陽”曾讓不少網友為之動容,紛紛湧入其直播間“助農”。

  

然而悲慘的人設、破敗的居住環境,甚至采摘“土特産”的畫面,都隻是一場場擺拍騙局。當地警方調查發現,唐某等人注冊公司,雇傭郭某等人,通過話術、劇本擺拍貧困悲慘身世短視訊、打造虛假人設,包裝孵化旗下“涼山孟陽”“涼山阿澤”等網紅主播。以“助農”為噱頭,低價購入非涼山農副産品,貼上“大涼山”商品屬性,直播帶貨假冒大涼山原生态農特産品,銷售額超3000萬元,非法牟利超1000萬元。

  

今年3月,四川涼山昭覺縣人民法院對“涼山孟陽”“涼山阿澤”案一審宣判,該公司負責人唐某、“涼山孟陽”和“涼山阿澤”等8人因虛假廣告罪被判9個月至1年2個月不等的有期徒刑并處罰金。

  

記者查閱公開資料發現,盡管無底線擺拍事件時有發生,往往造成嚴重的社會影響,但僅有少數案件當事人因觸犯刑法被判刑。實踐中多起被通報的擺拍引流案件,多以行政處罰、批評教育等作為處罰結果。

  

對此,北京金誠同達律師事務所管理合夥人張國棟認為,應當明确,在懲治擺拍引流行為時,仍然要堅持刑法的謙抑性原則,不能将刑法作為唯一的法律手段,還應當考慮從民事侵權和行政處罰的角度進行規制。實踐中,對于大多數擺拍引流行為是通過行政法來進行規制的,其中治安管理處罰法第25條适用頻率最高,即對于散布謠言故意擾亂公共秩序的行為,處5日以下拘留或者500元以下罰款;情節較重的,處5日以上10日以下拘留,可以并處500元以下罰款。

  

“該條的處罰力度較小,很難達到懲罰與教育的目的。是以可以考慮适當加大懲治的力度,尤其是可以适當提高财産罰的數額,提高其違法成本。”張國棟說。

  

那麼,短視訊能不能擺拍?引流的法律界限在哪裡?

  

張國棟提到,在讨論擺拍正當與否的界限時,應當考慮以下幾點:是否對虛構情節進行了标注,保護觀衆的知情權;是否刻意模糊“擺拍視訊”和“真實記錄”的界限,故意誤導公衆産生認識錯誤;内容是否具有不良的社會導向。特别是應當關注視訊是否包含《網絡短視訊内容稽核标準細則》《網絡視聽節目内容稽核通則》等行業規定所明确列舉的不當内容。

  

“如果内容釋出者擺拍的短視訊符合以上幾點,顯然越過了擺拍的合理邊界,沖擊社會公序良俗。如果造成的不良社會影響嚴重,還有可能觸犯法律法規,需要依法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張國棟說。

  

在王磊看來,劃分擺拍正當性與否的邊界絕不能采取“一刀切”的做法,而應當在鼓勵創新創造和規範有序運作之間把握分寸。

  

“判斷網絡内容釋出者擺拍正當與否的首要标準是是否符合公序良俗、道德底線和公共利益,任何内容創作都不應超出以上标準。以營利為目的進行的内容創作應當比一般性内容創作受到更嚴格的規範,如經營者在商業宣傳過程中,提供不真實的商品相關資訊,欺騙、誤導相關公衆的,可能會被認定為反不正當競争法規定的虛假的商業宣傳。”王磊說。

加大監管處罰力度

完善流量配置設定機制

針對無底線擺拍引流行為,有關部門正在行動。

  

中央網信辦近日釋出通知,在全國範圍内開展為期兩個月的“清朗·整治自媒體無底線博流量”專項行動。整治的重點問題包括自導自演式造假、不擇手段蹭炒社會熱點、以偏概全設定話題、違背公序良俗制造人設、濫發“新黃色新聞”。

  

公安部自去年12月以來,部署全國公安機關統一開展打擊整治網絡謠言專項行動。截至目前,公安機關累計排查網絡謠言線索8萬餘條,偵辦網絡謠言類案件1萬餘起,抓獲犯罪嫌疑人1500餘名,行政處罰1.07萬餘人,開展公開辟謠等4200餘次。在公安部近日公布的打擊整治網絡謠言違法犯罪典型案例中,多起擺拍事件赫然在列。

  

記者注意到,在相關部門開展多項整治行動的同時,各大平台也在第一時間對有關賬号進行封禁等處理。

  

在此背景下,為何仍有大量無底線的擺拍者趨之若鹜?

  

張國棟分析,擺拍造假視訊屢禁不止的原因,在于其高收益和低風險。在流量至上的自媒體時代,高流量往往與高收益直接相關。無底線擺拍往往能迅速吸引公衆的注意,帶來短期的高點選率和關注度,進而轉化為廣告收入、商業合作等利益。是以,在利益的驅動下總有人铤而走險。此外,盡管近年來自媒體平台以及相關部門加強了監管和處罰,但在實際操作中仍存在監管缺位,特别是在龐大的網際網路空間中,監管難度較大。某些擺拍造假行為可能暫時未被發現或者未受到處罰,進而使得一些人認為可以逃避處罰。

  

在李丹林看來,合法、有品質的内容需要相應的投入和積累乃至專業的甚至長期的學習訓練,而有些部落客、視訊制作者缺乏應有的知識水準、文化素養和法律素養,又想獲得關注,于是采取無底線擺拍等手段炮制大量低質短視訊。

  

“從閱聽人的角度來說,也是因為一些網民素質不高,缺乏判斷力。擺拍無底線,是因為擺拍内容會獲得大量閱聽人,這是能夠構成引流的條件。”李丹林說。

  

如何才能根治無底線擺拍引流行為?

  

王磊建議,平台應加強自媒體賬号的全流程管理,確定賬号資訊的真實性和準确性,并完善資訊來源标注展示機制,讓使用者能夠清晰了解内容的來源和真實性。在流量管理方面,平台應建立合理的流量配置設定機制,對導向正确、内容優質的自媒體賦予較高的推薦權重,切斷無底線博流量資訊的變現利益鍊,堅決防止劣币驅逐良币。

  

張國棟提出,平台應建立健全賬号内容品質和信用評價體系,建立賬号“黑名單”和MCN機構分級處罰機制,對釋出擺拍造假引流視訊的賬号依法依約采取限制賬号功能、停止廣告釋出、關閉登出賬号、列入“黑名單”等處置措施,并及時向有關主管部門報告。自媒體營運者應把網絡行為規範在法律架構内,杜絕虛假“爆款”。

  

“提升網民的文化修養、媒介素養,讓網民擁有良好地運用網絡的能力,是防範這種現象的基礎。此外,從理論上探讨清楚違法犯罪和不良不當行為的區分界限和意義,并将這樣的知識和理論傳播給網絡使用者也很重要。”李丹林說。

來源:法治日報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