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美國對東南亞發起雙反調查,對中國光伏産業出海影響幾何?

美國對東南亞發起雙反調查,對中國光伏産業出海影響幾何?

時代周報

2024-05-16 21:18釋出于廣東時代周報官方賬号

本文來源:時代周報 作者:何明俊

美國對東南亞發起雙反調查,對中國光伏産業出海影響幾何?

雙反調查又來了。

5月16日,應美國太陽能制造貿易委員會于4月24日送出的申請,美國商務部宣布對進口自高棉、馬來西亞、泰國和越南的晶體矽光伏電池(無論是否組裝成子產品)發起反傾銷和反補貼調查。

美國國際貿易委員會(ITC)預計将最晚于2024年6月10日對此案作出産業損害初裁。據美方統計,2023年美國自各涉案國家進口被調查産品的金額分别約為:高棉23億美元、馬來西亞19億美元、泰國37億美元、越南40億美元。

盡管這次雙反調查目标國家并非中國,但調查目标卻瞄準了東南亞光伏産業鍊。兩年前,美國曾針對東南亞産光伏産品進行“反規避”調查。裁定稅率限制後,因美國光伏元件産能緊缺, 美國延後兩年執行。據時代周報記者了解,過去12年中國生産的光伏産品基本沒有直接出口美國,但通過借道東南亞基地再出口美國已經形成了一條完整的産業鍊。

就東南亞雙反調查等問題,5月16日晚,時代周報記者聯系隆基綠能(601012.SH)、晶澳科技(002459.SZ)、晶科能源(688223.SH)等多家一線光伏企業,但截至發稿前,上述企業并未回應記者。

“目前是先觀望,估計是有大影響的。中國一直無法直接對美國出口光伏産品, 基本都需要借道東南亞。”一位頭部光伏企業人士告訴時代周報記者,“現在還不知道哪幾個國家會被要求收取多少的稅率。”

此前,美國曾針對中國光伏進行雙反調查,進而開啟了中國光伏企業出海建設産能的新道路。

據時代周報記者不完全統計,晶科能源在越南擁有“年産10GW 單晶矽片生産線項目”、“年産8GW太陽能元件及8GW太陽能電池生産線項目”;隆基綠能在馬來西亞擁有“年産6.6GW單晶矽棒項目(2024年二季度逐漸投産)”、“年産2.8GW單晶元件項目”,在越南擁有“年産3.35GW單晶電池項目”;晶澳科技在越南擁有“年産5GW高效電池項目”,未來會形成6GW一體化産能;天合光能(688599.SH)在東南亞擁有的光伏矽片、電池、元件産能分别為6.5GW、6.5GW、6.5GW。

“從行業角度來看,就算把關稅提高,如果出口過去依然有利可圖的話,那麼也不會有太大影響,隻是利潤可能少一些,畢竟美國本身就是高溢價市場。”前述企業人士指出,“要看市場的反應,如果市場能夠接受,且價格和價值都仍具有市場競争力,那麼最後仍然可以順利出口。”

“從曆史來看,政策端的變化會反應到元件終端價格中,是以預判一方面今年美國的短期需求可能加速,另一方面由于美國本土産能相對補足,政策變化後美國市場元件價格可能會進一步上升。”晶科能源曾在一份投資者關系活動記錄表中解讀過美國市場的政策影響。

5月14日,美國白宮宣布對中國太陽能電池、電動汽車、計算機晶片和醫療産品等一系列商品加征關稅。其中,對于光伏領域,美國針對進口自中國的太陽能電池(無論是否組裝成子產品)的關稅稅率将在2024年翻倍從25%提高到50%,是延續301關稅(特朗普時期專門針對中國進口商品征收的關稅)的加征。

美國依然是全球重要的光伏市場之一。由于美國市場溢價較高,光伏企業普遍願意尋找方法将産品出口至美國。除在東南亞建設産能外,直接在美國建廠或設立合資公司也是一種選擇。

據時代周報記者不完全統計,天合光能5GW美國元件産能正在建設,預計将于今年四季度開始逐漸投産;隆基綠能美國5GW合資工廠在今年一季度已開始投産;晶科能源在美國投資建設2GW元件工廠;晶澳科技美國2GW元件産能預計将于今年三季度投産。

不過,前述企業人士亦指出,在美國建廠的成本比較高,進度也相對緩慢。

5月16日,晶澳科技報收14.11元/股,跌0.77%;晶科能源報收7.68元/股,跌0.78%;隆基綠能報收18.54元/股,跌0.70%;天合光能報收20.57元/股,跌1.95%。

檢視原圖 966K

  • 美國對東南亞發起雙反調查,對中國光伏産業出海影響幾何?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