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成年人的世界裡沒有童話,多得是“苟且”

作者:藝境

高曉松說:“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還有詩和遠方。”這句話曾轟動一時,大家不約而同地将它奉為真理。事實上,這些看起來充滿希望的人,光鮮的外表下藏着傷痕累累的内心。成年人的世界裡沒有“容易”二字。

我們也許會羨慕别人的生活,卻不知在我們不曾留意的角落裡亦藏着别人悄悄投來的羨慕目光,這正如詩人卞之琳在《斷章》中所寫:“你站在橋上看風景,看風景的人在樓上看你。明月裝飾了你的窗子,你裝飾了别人的夢。”

每個人都是别人的風景,我們眼中的風景極有可能見景不如聽景,真實的生活究竟是怎樣的光景,唯有自己最懂。

成年人的世界裡沒有童話,多得是“苟且”

在網上曾刷到這麼一個小視訊,畫面中是一張疲憊而沮喪的臉,伴着并不歡快的背景音樂,鏡頭中的人從頭至尾隻用兩個字來回答問題,聽起來似乎有些敷衍,卻深深戳中躲在螢幕後面衆人的内心。

“嘿,你看起來真溫柔。”“裝的。”

“你,好像每天都很開心。”“裝的。”

“那,你的善良,善解人意……”“也是裝的。”

“真實的你是什麼樣子呢?”“愛哭、迷茫、壓抑、抑郁、暴躁這些才是真實的我。”

看吧,人生沒有所謂的“懂事”,那些過于懂事的人隻是學會了隐藏學會了僞裝,他們每天都裝出一副大人模樣,因為年齡到了,因為生活隻能這樣,抑或因為别的什麼。

總之,自從長大成人之後,世界裡再也沒了童話,假裝成了不願承認的個人特長。

成年人的世界裡沒有童話,多得是“苟且”

欲戴王冠,必承其重。很多人隻看到别人光鮮亮麗的一面,卻看不到在這光鮮亮麗背後對方是如何咬緊牙關,拼盡全力一遍又一遍地承受來自失敗的打擊。

成功不會是偶然,但失敗卻是每個人一生中必然要經曆的事情,這世上從來都是誤會多于了解,不要天真地認為你所有的付出都能夠被别人了解。

誤會是人生常态,了解才是那個少之又少的意外,不然也不會自古以來就有“千金易得,知己難求”之說。

“懂”是個十分難懂的詞,大家在生活中不止一次點頭表示懂了,然而真正“懂了”的人卻沒有幾個,那些所謂的懂不過是聽清了字面意思,至于内在,能夠真正懂的人實在太少,甚至可以說根本沒有。

成年人的世界裡沒有童話,多得是“苟且”

《平凡的世界》裡有這樣一句話:“在這個世界上,不是所有合理的和美好的,都能按照自己的願望存在或實作。”願望是美好的,現實卻難以跟随心意将願望完美呈現。

人,一旦步入成年就必須接受現實的殘缺,再也不能像小孩子那樣為了一顆糖果一隻玩具而涕淚橫飛,滿地打滾撒潑。

成年人的世界裡各有各的苦,那些化不開的愁再也不會擺在臉上,清早起床便自然而然地戴上微笑面具,讓自己看起來精神抖擻,積極向上。誰也聽不到胸腔裡那顆沮喪的心髒正在“罵娘”。

太多人苟且偷生熬過餘生,隻因為“懂”事,為了這個為了那個最終選擇深情款款地活着,從頭到尾都在裝,就像天生隻有“喜樂”沒有“哀怒”的情緒一樣。

傅首爾說:“藏不住的崩潰隻是傷痕,藏得住的崩潰才是勳章。”那……冒昧地問一句,你懷裡究竟揣了多少勳章?

成年人的世界裡沒有童話,多得是“苟且”

人生從來都不缺少躲藏,有的人自己躲起來顯得有些内向且冷漠,有的人将真實的情緒藏起來表現得格外熱情。人到成年,接下來的每一天都是劫後餘生。

遠方有沒有詩和夢,誰都無法确定,隻是我們唯一能确定的便是眼前的苟且。

勸你不要沮喪,勸你不要迷茫,雖然我也一樣,整日整夜滿心慌張。

海明威在《永别了,武器》中所寫道:“生活總是讓我們遍體鱗傷,但到後來,那些受傷的地方,一定會變成我們最強壯的地方。”

人生實苦,你隻需要以自己本來的面目去面對生活即可,很多時候,雖然對抗毫無意義,甚至折騰到最後還将自己弄得遍體鱗傷,但隻要我們曾經奮力對抗,結了痂的地方就能長出盔甲。

相信我,劫後餘生的每一天都值得慶幸。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