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曆史文化】​營山縣志人物潘亨考釋(下)‖毛超群

作者:方志四川

營山縣志人物潘亨考釋(下)

毛超群

據《順慶府志》秩官篇記載,順慶設定同知一員,次居知府之後,其職官地位也僅次于知府。從知府的記載可知,成化年間的順慶知府有張海、塗淮、陳亨、樊金四位,與潘亨同在順慶府任同知的成化期間的順慶知府最有可能會是哪些呢?

【曆史文化】​營山縣志人物潘亨考釋(下)‖毛超群
【曆史文化】​營山縣志人物潘亨考釋(下)‖毛超群

《順慶府志》職官記載與潘亨有可能同在順慶的知府

《順慶府志》記載張海淮安進士,塗淮靖安進士,陳亨蒲田進士,樊金進賢進士,他們都于成化年間任順慶知府。而從潘亨的職官記載知道,他是成化二年(1466年)任順慶同知,一直到成化十八年(1482年)才離開順慶。

潘亨在順慶任同知竟長達16年,潘亨在順慶16年,都是成化年間的事,那麼,與潘亨同在順慶府任過知州的就隻能是張海、塗淮、陳亨、樊金這4位成化年間出任的知府了。

【曆史文化】​營山縣志人物潘亨考釋(下)‖毛超群
【曆史文化】​營山縣志人物潘亨考釋(下)‖毛超群
【曆史文化】​營山縣志人物潘亨考釋(下)‖毛超群

明版《淮安府志》對于張海、潘亨的記載

山陽以前屬于淮安府,在《淮安府志》中記載有張海和潘亨。原來潘亨和張海竟然都是淮安老鄉,潘亨是景泰丙子(景泰七年1456年)科舉人,張海是景泰庚午(景泰元年1450年)科舉人,景泰辛未(景泰二年1451年)科進士。從選舉志的記載來分析,張海的科考成績比潘亨更好,時間也比潘亨早幾年,估計年齡也應比潘亨略大一些吧!

【曆史文化】​營山縣志人物潘亨考釋(下)‖毛超群

《靖安縣志》卷之十人物載:塗淮,字達夫,号實齋,天順進士,授工部主事,管理遵化鐵課,賞罰明信,人樂趍事,成化癸巳出知順慶府,邱瓊山作詩以送之,時民苦水患,奏請築隄捍水,以奠其居,興利除弊,弭盜安民,閱七載,家給人足,郡稱大治,緻仕絕口不談勢利,恭遜待人未嘗以貧富異視,佥以長者多之,祀鄉賢。

塗淮成化癸巳,即成化九年(1473年)由工部主事授順慶知府,在任7年,成化十六年(1480年)離任。可見塗淮比潘亨還要早兩年離開順慶,塗淮之後,就是陳亨任順慶知府。

【曆史文化】​營山縣志人物潘亨考釋(下)‖毛超群

《靖安縣志》有關塗淮的記載

《興化府莆田縣志·選舉》載:陳亨,字惟嘉,景泰四年癸酉(1453年)科舉人,丁醜進士。此處所載的丁醜,應為景泰八年,也即天順元年(1457年)。縣志沒有記載陳亨出任順慶府的記載。

從塗淮的記載我們可知,塗淮是成化九年(1473年)由工部主事授順慶知府,那麼,成化九年之前的知州,就應該是張海了。塗淮在任7年,成化十六年(1480年)離任。

【曆史文化】​營山縣志人物潘亨考釋(下)‖毛超群
【曆史文化】​營山縣志人物潘亨考釋(下)‖毛超群

《興化府莆田縣志》對于陳亨的記載

【曆史文化】​營山縣志人物潘亨考釋(下)‖毛超群

晉陵王偁所撰《蓬州改建儒學記》中對潘亨的記載

“經始于成化七年辛卯(1471年)秋”的改建蓬州儒學,成化九年癸巳(1473年)夏建好之後,由賜進士及第朝議大夫南京國子祭酒前翰林學士太子左庶子直文華殿同修國史經筵講官晉陵王偁所撰寫的《蓬州改建儒學記》記載:“四川佥事武岡林公壁順慶同知山陽潘侯亨亦以資來助其竭力賛襄”。這篇撰文是成化九年夏天王偁所寫,而改建蓬州儒學當時也有潘亨的竭力資助,當時潘亨的身份就是順慶同知,也是山陽人,應該與《順慶府志》所載潘亨為同一人。

這也足以證明潘亨在成化七年任順慶同知應是确鑿無疑的。而當時的順慶知府,就隻能是潘亨的淮安老鄉張海。

【曆史文化】​營山縣志人物潘亨考釋(下)‖毛超群

晉陵也就是武進縣。查《武進縣志》時,筆者查到撰寫《蓬州改建儒學記》的王偁在選舉志中的記載和他的一首詩。

送人毘陵

王偁

興畫一杯酒,相看欲别時。

孤帆乘吹發,一雁渡江遲。

千古蘭陵令,秋風季子祠。

勝遊多感慨,爲爾寄遐思。

這也可以進一步證明,“賜進士及第朝議大夫南京國子祭酒前翰林學士太子左庶子直文華殿同修國史經筵講官晉陵王偁”所撰寫的《蓬州改建儒學記》有關潘亨的記載史事的真實性。

綜上,成化七年潘亨在順慶府任同知,且為蓬州改建儒學出資一事被王偁記于《蓬州改建儒學記》是有史料佐證的事實。是以,廣安志書對于潘亨任同知的時間記載是不足為信的。

再回過頭來看張海和潘亨在西充和廣安兩地留下的藝文詩,為何都是寫的同一地點的古迹風景。原來他們都是淮安老鄉,并且都在順慶府為官主政,潘亨是張海的得力副手,由此可見兩人關系密切。雖然我們現在無法知道他們去西充紀信廟和廣安興國寺的準确時間,誰先誰後,但我們有理由相信,這兩次他們應該都是一起到西充和廣安,然後各自賦詩一首。

【曆史文化】​營山縣志人物潘亨考釋(下)‖毛超群
【曆史文化】​營山縣志人物潘亨考釋(下)‖毛超群

當時營山同屬順慶府,那次李成林主持編修《順慶府志》,營山白不淄等人也參與了營山部分的編纂。為何《順慶府志》沒有潘亨在營山留下的那些詩作呢?

筆者分析可能有兩個原因:一是當時參與修纂的白不淄等人并未看到明《營山縣志》;另外一個原因就是,白不淄等人也看到有潘亨的詩作,但府志編纂時,收錄各縣的内容應該有一定限制,隻能盡量選擇最突出營山地域的方志内容,是以,潘亨的詩,也就略而未選載了。

張玉璘在康熙縣志序文中,也言及當時修志沒有以前的舊志。說明明版的《營山縣志》當時已失傳,或者說到白不淄等人修志時,記錄于明萬曆《營山縣志》潘亨的詩隻有幾首殘留了下來,故而在後來白不淄為張玉璘修纂康熙版《營山縣志》時,才有幾首潘亨的詩記載下來。康熙張玉璘《營山縣志》雖現在已失傳,但在乾隆李榕主持修志時,是有刻本所見的。是以,現在我們看到的幾個清版縣志記載的潘亨的幾首詩,卻并不是明萬曆版《營山縣志》這樣完整記載的有十二首詩,就是這樣記載流傳下來的原因。

以《順慶府志》的記載為線索,在《淮安府志》和《山陽縣志》又查到了有關潘亨的記載。

乾隆《淮安府志》卷二十二人物載:

潘亨,字從禮,山陽人,由舉人授順慶府同知,新例清軍官,清出名數有溢額者升賞,以故多附會平民為軍,亨行以直,道數不及額,當道甚銜之,及核實,深服其公。改武昌,操持益謹,緻仕,卒于家,素性儉約,不尚浮靡,所著有《冰壑老人詩集》。孫埙,進士,授禦史,累陳時政多見採行,升浙江副使,持憲有體,後緻仕,卒于家。

【曆史文化】​營山縣志人物潘亨考釋(下)‖毛超群
【曆史文化】​營山縣志人物潘亨考釋(下)‖毛超群

潘亨之孫,潘埙,字伯和,登正德戊辰進士,授工吏科左右并都給事中。

【曆史文化】​營山縣志人物潘亨考釋(下)‖毛超群
【曆史文化】​營山縣志人物潘亨考釋(下)‖毛超群

《武昌府志》卷之四秩官載:同知潘亨,山陽人,舉人。

【曆史文化】​營山縣志人物潘亨考釋(下)‖毛超群

《山陽縣志》選舉志和人物中,都有潘亨的記載

潘亨的後人中,當數曾孫潘埙最出名,87歲卒,人物記載内容篇幅很長。

【曆史文化】​營山縣志人物潘亨考釋(下)‖毛超群
【曆史文化】​營山縣志人物潘亨考釋(下)‖毛超群

潘亨和潘埙均祀鄉賢,埙子,潘沐、潘采,孫,蔓蕃苞(潘蔓、潘蕃、潘苞)皆知名,潘沐,字敬修。潘采,字世修,工文善書,世其家學,采,尤以孝行著稱,皆先埙卒。蔓,字孟深,官膠州府同知,升魯府,紀善著有《閑居草》,蕃,字仲蔚,著有《大夢軒集》,苞,字,竹徵,著有《鹿門槀》

【曆史文化】​營山縣志人物潘亨考釋(下)‖毛超群
【曆史文化】​營山縣志人物潘亨考釋(下)‖毛超群

《山陽縣志》卷十八藝文中,載有潘亨的《冰壑遺藁四卷》,潘埙《熙台奏稿》《家藏集》《楮記室》《淮郡文獻志》二十六卷,潘沐《足好編》,潘采《錫川存藁》,潘蔓《閑中草》,潘蕃《大夢軒集》,潘苞《鹿門藁》。一門數代,都著有文集留世,不可謂不豐。如此家學淵源,潘亨功不可沒。

【曆史文化】​營山縣志人物潘亨考釋(下)‖毛超群

《山陽縣志》卷二建置載:補衮坊 都憲坊 俱為潘埙立。雲翔坊 為潘亨立。

《山陽縣志》卷十九古蹟載:潘埙墓在平河橋。

看過潘亨的這些史料,我們現在可以知道《西充縣志》載為郡守和潘亨識,《廣安州志》和《廣安新志》其萬曆中任廣安州同知,以及營山縣志将潘亨載為邑令和邑人,都是錯誤的。

潘亨應是成化年間在順慶任同知,至少成化辛卯年參與過蓬州儒學的重修一事。在順慶的這段時間裡,他先後去過西充、營山、蓬安、廣安等地。正因為潘亨平時喜歡詩吟,是以才在南充各地留下了詩作。

【曆史文化】​營山縣志人物潘亨考釋(下)‖毛超群
【曆史文化】​營山縣志人物潘亨考釋(下)‖毛超群
【曆史文化】​營山縣志人物潘亨考釋(下)‖毛超群
【曆史文化】​營山縣志人物潘亨考釋(下)‖毛超群
【曆史文化】​營山縣志人物潘亨考釋(下)‖毛超群
【曆史文化】​營山縣志人物潘亨考釋(下)‖毛超群

查找古籍資料,又找到幾首潘亨的詩,現附于其後:

四 首

亨,字從禮,淮安山陽人,景秦丙子舉人,同知武昌府事,有《冰壑先生遺藁》餘子華雲:冰壑老人詩麗而雅。郭克諧雲:冰壑之詩露深而不僻質而不俚沨沨乎大雅遺音詩話冰壑詩格高聳比於十才子似覺轶倫。

北固晚眺

極目蒹葭外,西風白紵涼。

殘霞隨野驚,落目送颿樯。

水接蓬萊近,山連楚越長。

六朝遺恨在,誰為管興亡。

七裡灘

怒濤催遠客,帆落釣臺陰。

夜雨他卿夢,秋風何處砧。

渚煙籠樹桫,澗水入溪深。

中有垂綸者,茫茫不可尋。

聞子規

崎岖蜀道馬行遲,到處空山有子規。

慎莫夜啼枝上月,思家正是楚回時。

蟋蟀

愁對燈前影,時聞床下聲。

要知因物付,何用不平鳴。

斷續許多意,凄涼無限情。

誰家急砧杵,海内已休兵。

可惜,縣志記載的潘亨的《冰壑老人詩集》未能找到,相信其中一定收錄了潘亨生平的大量詩作,不知他留載于《營山縣志》和《順慶府志》裡的那些藝文詩有沒有都收錄其中?

(全文完)

特别提示

轉載請注明:“來源:方志四川”

來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辦公室

文/圖:毛超群(營山縣自然資源和規劃局林業進階工程師)

供稿:營山縣地方志辦公室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