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擁抱AI時代,聯發科天玑不止用“芯”

作者:钛媒體APP

自1956年“人工智能”概念被正式提出至今,行業已經經曆了“三起兩落”跌宕發展曆程。作為AI浪潮第三次席卷行業的助推力量,深度學習技術讓人們看到了AI的無限可能,從打敗圍棋世界冠軍、為使用者推薦商品或内容到推出ChatGPT應用,AI技術開始與日常生活産生更直接的聯系。

擁抱AI時代,聯發科天玑不止用“芯”

與此同時,近兩年生成式AI與各類AI終端的出現,則進一步加強了AI對各個應用場景的滲透能力。在聯發科近期舉辦的天玑開發者大會2024(MDDC 2024)上,就可以看到在天玑晶片提供的端側AI能力支援下,AI手機已經可以提供直播AI換臉、遊戲語音陪伴、歌詞生圖等多種創新應用。

在外界看來,聯發科針對AI技術進行部署不過是近1~2年的事情,而實際上,聯發科與AI的交集可以追溯到2018年甚至更早,幾乎是在AlphaGo打敗李世石的同時,聯發科就已經将目光鎖定在了生成式AI技術與實作端側AI部署身上。

生成式AI并不“新鮮”

回顧聯發科與AI的同步進化史,可以看到其将AI技術的滲透分為“應用落地”和“前瞻技術布局”兩個部分。據聯發科技無線通信事業部副總經理李彥輯介紹,最早聯發科通過AI實作賦能的場景是手機影像領域,也就是今天很多手機廠商才開始提到的“計算光學”。

通過晶片中部署的APU單元,可以讓手機智能識别目前的拍攝對象、拍攝場景,并以此為依據對拍攝過程和最終成片的品質進行實時優化。以聯發科2018年推出的P60晶片為例,内部內建的雙核AI處理單元,就已經被設計成為專門用于處理AI任務,如人臉識别、對象和場景識别、照片增強等。

AI與影像能力的結合,很快讓智能手機得以打破硬體規格和實體設計空間的限制,使其找到了提升拍照畫質與拍攝體驗的“捷徑”,而在同一時期,聯發科也同步在生成式AI算法方面進行了前瞻性的布局。

擁抱AI時代,聯發科天玑不止用“芯”

李彥輯表示,早在2017年,聯發科就注意到Transformer這種算子會給使用者帶來不同于過往的AI體驗,是以聯發科決定提早布局新的算法和算子來應對以後可能的新應用。也正是由于超前的戰略眼光,使聯發科在目前生成式AI應用爆發的浪潮中能夠占據有利位置。

從晶片設計規劃上來看,在确定了未來AI的技術發展方向後,聯發科得以在晶片的設計上通過強化APU算力來助力一系列AI功能的落地,尤其是随着天玑9000系列晶片釋出後,通過其卓越的性能和領先的AI算力,已經在市場上取得了良好的回報。

這些晶片不僅支援AI應用的高效運作,還為開發者提供了強大的技術支援,推動了AI技術的普及和應用。晶片AI能力的不斷增強,使得手機廠商能夠不斷帶給消費者更為便捷、先進的移動終端體驗。

是以也能看到,vivo、OPPO、小米等手機廠商都在近幾年不斷加深與聯發科的合作關系。vivo X100s系列選擇首發天玑9300+晶片、Redmi K70E首發天玑8300-Ultra,并在同級産品中率先支援生成式AI技術,其背後都離不開聯發科晶片提供的超強性能和AI算力支援。

擁抱AI時代,聯發科天玑不止用“芯”

聯發科的成功不僅展現在産品的技術領先上,更在于其對未來趨勢的準确把握和對創新的不懈追求,對生成式AI的高度重視,讓聯發科能夠更早地着手研發相關優化算法、為手機廠商提供更多API入口、圍繞AI建立開發者平台等工作。

比如天玑9300上開始提供支援的混合精度INT4量化技術、結合記憶體硬體壓縮技術NeuroPilot Compression,通過讓算力更加高效、減少對本地資源的使用,為生成式AI服務更多使用者“提速”。

把“AI鑰匙”交給開發者

目前,AI産業面臨的一個主要挑戰是“硬體Ready、缺乏殺手級應用”。為了解決這一問題,聯發科與衆多生态合作夥伴緊密合作,旨在通過開放技術平台、提供開發工具等方式,幫助開發者更高效地利用生成式AI技術,推出創新的應用場景。

擁抱AI時代,聯發科天玑不止用“芯”

在今年的MDDC 2024大會上,聯發科攜手生态夥伴聯合釋出了《生成式AI手機産業白皮書》,關聯天玑平台合作夥伴啟動了“天玑AI先鋒計劃”,以及分享了生成式AI端側部署解決方案天玑AI開發套件。這些舉措不僅展示了聯發科在AI技術領域的深厚積累,也反映了其推動AI産業生态建設的堅定決心。

面向開發者,聯發科推出了天玑AI開發套件,旨在降低開發門檻、促進AI技術的普及,正如聯發科技無線通信事業部副總經理陳一強所說,除了通過在晶片方面疊代更新為AI提供更加紮實的算力平台基礎以外,聯發科還非常重視開發者生态的建設。

擁抱AI時代,聯發科天玑不止用“芯”

正如陳一強所言,天玑AI開發套件不僅僅是為了提供技術支援、應用落地,更是為了建構一個完整的開發者生态系統,讓開發者可以更高效地利用我們的技術,創造出更有價值的應用。通過與頂尖的AI公司和開發者的合作,聯發科希望能在最短的時間内推促成更多殺手級應用,讓AI技術真正走進使用者的日常生活。

擁抱AI時代,聯發科天玑不止用“芯”

為了能夠讓AI應用不僅被開發出來,更能快速地找到屬于AI時代的商業通道,就不得不提到聯發科同期公布的AI先鋒計劃,它能夠通過提供技術支援、資源互通等方式,激勵開發者和應用合作夥伴在AI領域進行創新。

在開發者大會現場,可以看到阿裡雲、Cocos、Honor of Kings、虎牙直播、酷狗音樂、美圖、全民K歌、RWKV、Soul、騰訊AI Lab、小紅書等數十家廠商都已經與聯發科天玑合作,開發出了創新的生成式AI應用。

擁抱AI時代,聯發科天玑不止用“芯”

“AI先鋒計劃包含兩部分,第一個環節是我們和模型、OEM廠商一起聯合,再者就是跟所有的APP開發廠商,能夠在這樣的硬體基礎上,探索如何開發新的應用。是以先鋒計劃基本上是希望能夠把開發資源釋放給這些應用開發者,讓他們能夠加入,進而加速生态的建構和推進。”李彥輯表示。

除了聚焦開發者與生态建設,聯發科也已着手于建立AI硬體的行業規範,聯發科與Counterpoint攜手阿裡雲通義千問、百川大模型、OPPO、Soul、騰訊AI Lab等生态夥伴,聯合釋出《生成式AI手機産業白皮書》,共同定義了“生成式AI手機”的概念和典型特征。

毫無疑問,生成式AI手機将成為該品類進入智能時代後的最大變革。通過晶片、算法和應用生态的建立與推動,聯發科已然成為推動生成式AI從領先技術到落地移動終端、服務每一位手機使用者的重要力量。

未來已來,天玑助力打開AI之門

随着AI應用的集中爆發,行業中也出現了不同的聲音,其中一個便是對“雲端”與“端側”兩種不同AI應用落地技術路徑的讨論。钛媒體APP分析認為,雲端能夠提供超大規模的算力,更适合通用AI與廣泛AI能力的探究。而端側應用則與使用者的日常生活更加息息相關,其響應速度更快,不存在隐私問題,是以更适合垂直領域和個性化的AI應用。

尤其是對于個人使用者而言,端側AI的落地無疑能夠在個性化服務、互動效率提升、增強生産力/娛樂應用體驗上有着更強的吸引力。以遊戲場景為例,聯發科已經開始着手通過AI技術對遊戲體驗進行增強,其中包括AI插幀、AI超分辨率等應用,再加上聯發科在光線追蹤以及全面更新的星速引擎技術,使得未來遊戲體驗能夠具備更強沉浸感。

而縱觀消費者所擁有的多種智能終端,智能手機顯然是最适合端側AI落地的硬體平台,一方面,它占據了最多的使用者使用時長,另一方面,智能手機也是前沿晶片與尖端算力的優先落地終端。

擁抱AI時代,聯發科天玑不止用“芯”

這也解釋了為何生成式AI手機成為所有晶片廠商、手機廠商、大模型廠商、應用廠商共同的關注對象。根據Counterpoint對生成式AI手機發展的預測,其将在未來幾年保持高速成長,并在2027年實作全球銷量增長至12.3億台。

在生成式AI手機的布局上,聯發科可謂是“搶先一步”,通過推出性能強大的晶片、優化算法與開發工具,為端側AI應用提供了完善的基礎。

是以,從企業戰略和産業發展兩個角度來看,生成式AI手機既是聯發科目前主要引領的方向,也是端側生成式AI的第一突破口,大模型、手機廠商以及應用開發者與聯發科天玑的聯合,讓使用者距離捅破AI應用的窗戶紙已經越來越近。(本文首發于钛媒體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