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深财法〔2024〕19号

作者:中彙信達
深财法〔2024〕19号

深圳市财政局 深圳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 深圳市科技創新局 國家稅務總局深圳市稅務局關于印發《深圳市境外高端人才和緊缺人才2023納稅年度個人所得稅财政補貼申報指南》的通知

來源:深圳市财政局 釋出日期:2024-05-15

深财法〔2024〕19号

各區人民政府,大鵬新區、深汕特别合作區管委會,前海管理局,各有關機關:

根據《财政部 稅務總局關于粵港澳大灣區個人所得稅優惠政策的通知》(财稅〔2019〕31号)、《财政部 稅務總局關于延續實施粵港澳大灣區個人所得稅優惠政策的通知》(财稅〔2023〕34号)、《廣東省财政廳 廣東省科學技術廳 廣東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 國家稅務總局廣東省稅務局關于進一步貫徹落實粵港澳大灣區個人所得稅優惠政策的通知》(粵财稅〔2023〕21号)有關精神,結合實際,我們制定了《深圳市境外高端人才和緊缺人才2023納稅年度個人所得稅财政補貼申報指南》,現予印發,請遵照執行。

深圳市财政局

深圳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

深圳市科技創新局

國家稅務總局深圳市稅務局

2024年5月14日

深圳市境外高端人才和緊缺人才2023納稅年度個人所得稅财政補貼申報指南

根據《财政部 稅務總局關于粵港澳大灣區個人所得稅優惠政策的通知》(财稅〔2019〕31号)、《财政部 稅務總局關于延續實施粵港澳大灣區個人所得稅優惠政策的通知》(财稅〔2023〕34号)、《廣東省财政廳 廣東省科學技術廳 廣東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 國家稅務總局廣東省稅務局關于進一步貫徹落實粵港澳大灣區個人所得稅優惠政策的通知》(粵财稅〔2023〕21号),制定深圳市境外高端人才和緊缺人才2023納稅年度個人所得稅财政補貼申報指南。

一、申報人相關條件

(一)申報人身份條件

申報人應當符合以下身份條件之一:

1.香港、澳門永久性居民。以永久性港澳居民身份證和《港澳居民來往内地通行證》為準。

2.取得香港入境計劃(優才、專業人士及企業家)的香港居民(不包括受養人)。以香港居民身份證、内地居民身份證和香港入境事務處簽發的相關入境證件為準。

3.台灣地區居民。以《台灣居民來往大陸通行證》為準。

4.外國國籍人士。以護照和有效簽證證件或外國人永久居留身份證為準。

5.取得國外長期居留權的留學回國人員。以中國護照、内地居民身份證、國外長期或永久居留憑證和教育部留學服務中心認證的國外學曆學位認證書為準。必要時,需提供住在國中國使領館出具的長期或永久居留權公證書、認證書或住在國駐華使領館出具的公證書和住在國居留記錄作為補充檔案。

6.海外華僑。以中國護照、内地居民身份證、國外居留憑證和出入境記錄為準。必要時,需提供住在國中國使領館出具的居留權公證書、認證書或住在國駐華使領館出具的公證書和住在國居留記錄作為補充檔案。

以上身份證明材料有效期需在納稅年度有效。

(二)申報人工作條件

1.申報人在深圳市工作,且符合以下條件之一:

(1)與深圳市用人機關簽訂了勞動(聘用)合同。

(2)由境外雇主派遣,境外雇主與深圳市接收機關簽訂了派遣合同。

(3)提供獨立個人勞務,并與深圳市納稅機關簽訂了勞務合同。

2.在深圳市工作,并在深圳市依法繳納個人所得稅,納稅年度内在深圳市工作累計滿90天以上(不含90天)。

3.申報人工作機關發生變更的,且申請享受境外高端緊缺人才個人所得稅财政補貼的納稅年度在符合申報條件的機關工作天數滿90天的,可通過該機關申報,該機關應予以配合。

(三)申報人資格條件

1.境外高端人才

符合下列條件之一,且在我市科技創新、重點發展産業或哲學社會科學領域工作的人才。

(1)國家、省、市重大人才工程入選者。

(2)國家、省、市認定的境外高層次人才。

(3)持有廣東省“人才優粵卡”的人才。

(4)持有深圳市“鵬城優才卡”的人才。

(5)持有A類《外國人來華工作許可證》的人才(以“平均工資收入不低于深圳上年度社會平均工資收入6倍”認定标準申請取得A類《外國人來華工作許可證》的除外)。

(6)持有《外國高端人才确認函》《廣東省外籍高層次人才确認函》或《廣東省港澳台高層次人才确認函》的人才。

以上條款以國家、省、市政府部門核發的證書或相關認定檔案為準,相關證書有效期不作為申請限制條件(被撤銷的除外)。

相關領域指:

(1)科技創新領域

①國家級、省級或市級重大創新平台。

②高等院校、科研機構、醫療機構、公共衛生機構。

③高新技術企業、“專精特新”企業、制造業單項冠軍企業。

(2)重點發展産業

①戰略性新興産業、未來産業。

②現代服務業。

(3)哲學社會科學領域

哲學社會科學研究機構、黨校行政學院、黨政部門所屬研究機構。

2.境外緊缺人才

在我市科技創新、重點發展産業或哲學社會科學領域工作的境外科研人才、技術技能骨幹和進階管理人才。

(1)科技創新領域

①國家級、省級或市級重大創新平台的科研、工程及運維團隊成員。

②高等院校、科研機構、醫療機構、公共衛生機構中的科研技術團隊成員或承擔市級以上在研重大縱向課題的團隊成員,市級以上重點學科、重點專科等帶頭人,以及醫療衛生技術技能骨幹。

③高新技術企業、“專精特新”企業、制造業單項冠軍企業的科研團隊成員、技術技能骨幹和進階管理人員。

(2)重點發展産業

①戰略性新興産業、未來産業中的科研團隊成員、技術技能骨幹和進階管理人員。

②現代服務業中的科研團隊成員、技術技能骨幹和進階管理人員。

(3)哲學社會科學領域

高等院校、哲學社會科學研究機構、黨校行政學院、黨政部門所屬研究機構中從事哲學社會科學研究或教學的人員。

(四)申報人納稅條件

1.在深圳市依法納稅,且在深圳市已納稅額大于測算稅額(詳見“個人所得稅補貼計算方法”)。

2.須授權同意受理機關向稅務部門查詢納稅資訊。

(五)申報人其他條件

1.遵守法律法規、科研倫理和科研誠信。至受理機關受理之日,不得有以下情形之一:

(1)近5年記憶體在重大稅收違法案件資訊記錄,虛報、冒領、騙取、挪用财政資金記錄,違反科研倫理、科研誠信等不誠信行為記錄,或對申報機關上述行為記錄負有直接或主要責任的。

(2)在境内因犯罪受到刑事處罰,或涉嫌犯罪正在接受司法調查尚未做出明确結論的。

(3)被列為失信被執行人,或對申報機關被列為嚴重失信主體負有直接或主要責任的。

2.申報人于2023年領取過深圳市、各區高層次人才獎勵補貼、“鵬城孔雀計劃”特聘崗位獎勵等人才獎勵或補貼,實際補貼額需扣減2023年已發放的人才獎勵或補貼金額。

3.申報人同時符合粵港澳大灣區境外高端人才和緊缺人才個人所得稅優惠和前海、河套香港居民個人所得稅優惠條件的,可自行選擇享受其中一項優惠,不得同時享受兩項優惠。

二、申報機關相關條件

(一)申報機關基本條件

1.在深圳市依法注冊的企業、機構。

2.遵守法律法規。至受理機關受理之日,不得有以下情形之一:

(1)近5年記憶體在重大稅收違法行為記錄的。

(2)在經營異常名錄内的。

(3)經查詢深圳市公共信用平台,被列入嚴重失信主體名單的。

(二)申報機關其他條件

申報機關應當符合本申報指南第六條“相關名詞釋義”所述條件,且相關資質條件在對應納稅年度内有效。

三、個人所得稅補貼計算方法

(一)在納稅年度内,申報人在深圳市已納稅額減去測算稅額,即為申報人可申請的個人所得稅補貼額,該補貼免征個人所得稅。

1.“已納稅額”是指下列所得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個人所得稅法》規定在深圳市已繳納的個人所得稅額:(1)工資、薪金所得;(2)勞務報酬所得;(3)稿酬所得;(4)特許權使用費所得;(5)經營所得;(6)入選人才工程或人才項目獲得的補貼性所得。

2.根據稅法規定應辦理彙算清繳的,其個人所得稅已納稅額應以次年辦理彙算清繳并補退稅後的全年實際繳納稅額為準。根據稅法規定無須辦理彙算清繳的,其個人所得稅已納稅額應以補退稅後的全年實際繳納稅額為準。

3.“測算稅額”是指申報人在深圳市的個人所得按照香港稅法測算的應納稅額。2023年納稅年度測算稅額按标準稅率法測算,即測算稅額=申報人應納稅所得額×15%。

在納稅年度内,申報人因身份發生變化而符合享受政策的身份條件規定的,自身份變化次月起,享受财政補貼,補貼金額按享受時段占全年比例折算。在納稅年度内,申報人因身份發生變化不再符合享受政策的身份條件規定的,自身份變化次月起,不再享受财政補貼,補貼金額按享受時段占全年比例折算。

(二)個人所得稅補貼額根據個人所得項目,按照分項計算(綜合所得進行綜合計算)、合并補貼的方式進行。

(三)個人所得稅補貼額最高為500萬元。

四、申報稽核程式

(一)個人申請

申報人、申報機關在廣東省統一身份認證平台(位址:http://tyrz.gd.gov.cn/)注冊使用者,個人使用者需進行實名驗證。

申報人于2024年5月15日至2024年6月15日期間在廣東省政務服務網(位址:https://www.gdzwfw.gov.cn/)搜尋“深圳市境外高端人才和緊缺人才個人所得稅财政補貼”,提出補貼申請,送出相關證明材料,作出書面承諾,并送出工作機關稽核。

(二)機關申報

申報機關對申報人的申報資訊及材料進行稽核并作出書面說明、承諾後,于2024年6月15日前在申報系統送出申請。

申報人以個人勞務申報的,無需通過機關申報(已納稅額中包含工資、薪金所得的,須通過機關申報)。

(三)視窗受理

受理機關自收到申請之日起5個工作日内作出受理或不予受理的決定,對于申報材料不齊的應當告知申報人或申報機關補正。申報人應當在7個工作日内補正材料,逾期不補正的,受理機關不予受理并告知申報人或申報機關。符合容缺受理條件的,按照容缺受理的相關規定執行。

(四)初步稽核

受理機關受理後作出初步稽核意見。情況複雜需要延長的,應當告知申報人或申報機關。初步稽核未通過的,退回并告知申報機關或申報人。

(五)集中稽核

集中稽核部門對初審結果開展集中稽核,複核申報資料,提出享受優惠政策補貼的高端人才名單和緊缺人才名單,并按程式報批。

(六)補貼核算

集中稽核通過後,受理機關應告知申請人5個工作日内登入申報系統擷取年度納稅資料予以确認,并送出至受理機關進行補貼核算。

申報人可預先登入自然人電子稅務局WEB端(https://etax.chinatax.gov.cn/),通過“特色應用”——“人才補貼(獎勵)個稅資料”查詢頁面,按年度查詢納稅資料并授權發送至受理機關。

申報人身份資訊應與申報繳納個人所得稅時所使用的身份資訊保持一緻。申報人使用多個不同身份證明登記納稅的,須在稅務部門進行稅務并檔後申報,并送出其他身份證明檔案。

申報人對應納稅所得額、已納稅額有異議的,可聯系轄區稅務部門進行确認;申報人對補貼估算金額有異議的,可聯系轄區人力資源部門進行确認。

列入拟發放補貼名單,受理機關核算補貼金額,經核算的補貼金額與申請補貼金額不一緻的,應當及時告知申報人。

(七)異議處理

申報人對初步稽核意見有異議的,應當在被告知之日起7日内提出申訴,逾期不再受理,受理機關應當在15日内複核,并告知申報人複核結果。

申報人對補貼金額有異議的,應當在被告知之日起15日内,向受理機關送出補貼金額重新核算申請,受理機關應當在60日内完成核算。核算後有差額的,應予以修改後告知申報人。申報人在被告知之日起15日内未對補貼金額再次提出異議的,受理機關按流程發放補貼。

(八)補貼發放

受理機關對照發放名單和核算補貼金額,通過财政國庫集中支付系統将資金直接撥付至申報人指定的金融社保卡賬戶或其他個人銀行賬戶。

五、其他事項

(一)補貼業務由各區(含大鵬新區、深汕特别合作區)、前海合作區财政、人力資源、稅務等部門按職能負責。其中,各區人力資源部門負責業務的受理、初審和發放工作;各區稅務部門負責稅務資料的核實工作;各區财政部門配合做好補貼發放工作。

(二)補貼業務實行信用承諾制申報,申報人、申報機關對填報資訊的真實性、準确性、完整性負責。對于申報人、申報機關所作出的書面承諾,受理機關有權進行信用監管和事後稽核,申報人、申報機關應配合提供相應證明材料。

(三)根據《深圳經濟特區人才工作條例》,如查實申報人存在弄虛作假行為的,将取消其申請資格,并自取消之日起5年内不得再次提出個人所得稅補貼申報;對已經取得個人所得稅補貼的,由補貼發放部門對補貼資金及利息予以追繳;涉嫌犯罪的,移交司法機關依法處理。申報機關存在弄虛作假行為的,參照上述方式處理。

(四)本申報指南自2024年5月15日起實施,有效期1年,2023納稅年度境外高端人才和緊缺人才個人所得稅财政補貼申請、稽核、發放,按照本申報指南執行。

六、相關名詞釋義

(一)重大創新平台:指國家、省、市發展改革、科技創新、工業和資訊化等部門認定的重點實驗室、工程實驗室、工程研究中心、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企業技術中心、制造業創新中心、工業設計中心、生産性公共服務平台、公共服務平台、重大科技基礎設施、前沿交叉研究平台、産業創新中心等平台。

(二)高等院校:指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高等教育法》規定,由國務院教育行政部門審批、備案設立的高等學校和其他高等教育機構。

(三)科研機構:指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科學技術進步法》規定,由國家、省、市、區機構編制部門準許的利用财政性資金設立的事業機關性質的科學技術研究開發機構,及依據《科技類民辦非企業機關登記審查與管理暫行辦法》由民政部門登記的科技類民辦非企業機關。

(四)醫療機構:指依據《深圳市醫療機構執業登記辦法》的規定,由深圳市、各區衛生健康主管部門登記取得《醫療機構執業許可證》的具有獨立法人資格的機構。

(五)公共衛生機構:指深圳市、各區衛生行政部門所屬具有獨立法人資格的公共衛生機構。

(六)重大縱向課題:指國家各部委、廣東省和深圳市各行政主管部門準許下達的,屬重點、重大、國際合作的項目課題。

(七)高新技術企業:指依據科技部、财政部、國家稅務總局印發的《高新技術企業認定管理辦法》和《高新技術企業認定管理工作指引》等規定,經深圳市高新技術企業認定管理機構認定,并經全國高新技術企業認定管理機構辦公室備案,且高新技術企業證書在有效期内的企業。

(八)“專精特新”企業:指國家、廣東省、深圳市工業和資訊化部門認定的專精特新“小巨人”或“專精特新”中小企業。

(九)制造業單項冠軍企業:指長期專注于制造業某些特定細分産品市場,生産技術或工藝國際領先,單項産品市場占有率位居全球前列的企業。

(十)戰略性新興産業:指網絡與通信、半導體與內建電路、超高清視訊顯示、智能終端、智能傳感器、軟體與資訊服務、人工智能、數字創意、現代時尚、高端裝備與儀器、低空經濟與空天、機器人、新能源、安全節能環保、智能網聯汽車、高性能材料、生物醫藥、高端醫療器械、大健康、海洋産業等。

(十一)未來産業:指合成生物、光載資訊、智能機器人、細胞與基因、腦科學與腦機工程、深地深海、量子資訊、前沿新材料等。

(十二)現代服務業:指研發與設計服務、科技成果轉化服務、知識産權服務、法律服務、檢驗檢測認證标準計量服務、生産性專業技術服務、資訊傳輸服務、資訊技術服務、電子商務支援服務、金融服務、現代物流服務、會計服務、資産評估服務、現代教育服務、人力資源服務、信用服務、涉稅服務等。

(十三)“取得國外長期居留權的留學回國人員”:指在國(境)外正規高等院校和科研機構學習、學術通路或從事博士後科研工作不少于12個月,且取得國外長期(5年及以上)或永久居留權、未自願加入或取得外國國籍的回國工作的中國公民。

(十四)“海外華僑”:指已取得住在國長期(5年及以上)或永久居留權,并曾在住在國連續居留滿兩年,兩年内累計居留不少于18個月,或尚未取得住在國長期或永久居留權,但已取得住在國連續5年以上(含5年)合法居留資格,5年内在住在國累計居留不少于30個月的中國公民。出國留學(包括公派和自費)在外學習期間,或因公務出國(包括外派勞務人員)在外工作期間,均不視為華僑。

(十五)“個人勞務”:是指以獨立的個人身份在科技創新、重點發展産業、哲學社會科學領域合法提供勞動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