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慘烈!光伏全産業鍊都在虧錢,“破産潮”開始上演

慘烈!光伏全産業鍊都在虧錢,“破産潮”開始上演

華夏能源網

2024-05-17 08:57釋出于北京華夏能源網官方賬号

4月底的一天,就在全國打勞工準備開始期待五一假期的時候,江蘇無錫的尚德員工卻在廠區打出了“抵制假期,我要生活”的條幅抗議。

由于訂單不足,無錫尚德決定從5月1日起給無錫工廠的員工放一個長達11個月的無薪假期。

慘烈!光伏全産業鍊都在虧錢,“破産潮”開始上演

産線放假是業内常見的方式,相當于變相裁員。這些一線勞工中很多都在尚德工作十幾年,經曆了尚德從輝煌到破産重整,再到如今的落寞,自然不能接受無端被裁。而在2022年以前,尚德的管理團隊就已經大換血,大批中高層選擇了離開。

“随着這批老員工的離開,老尚德将徹底消失,隻留下一個品牌。”提及尚德近況,一位業内資深人士在接受華夏能源網(公衆号hxny3060)采訪時唏噓不已。

尚德不是孤例。2023年報和2024一季度報披露後,一批企業自5月1日起被ST或ST後挂星,如中利集團(SZ:002309)、愛康科技(SZ:002610)、聆達股份(SZ:300125)、江蘇陽光(SH:600220)等光伏企業,退市風險如劍在懸。而伴随經營風險的擴大,它們所面臨的恐怕将不止是退市。

去年下半年以來,光伏行業開啟新一輪的寒冬調整期,即使是龍頭企業都感覺壓力巨大,裁員、停産不絕于耳。在艱難扛了半年後,實力稍弱的企業如今終于是堅持不住了,大面積的“洗牌潮”不可避免的到來。

這是中國光伏企業的至暗時刻,這到底會持續多久誰都不說不清。至少目前,還遠沒看到見底的迹象。

産線實況:“員工坐在工廠中的房間玩手機”

尚德的放假、裁員,是元件、電池端企業的一個縮影。繼去年四季度傳出行業開工率低迷以來,如今元件、電池片環節經營狀況進一步惡化。除了尚德,業内還傳出多個企業或項目出售消息。

今年3月,電池片廠商海源複材宣布,終止了滁州15GW N型高效光伏電池及3GW高效光伏元件項目,并以3800萬元價格轉讓給愛旭科技。

前晶澳科技執行總裁,前東方日升董事長、總裁謝健也結束創業,将自創的元件品牌“元太光伏”股權轉讓給弘元綠能,自己則以職業經理人的身份入職了元件頭部大廠。

這兩家企業還算是幸運,有人“接盤”,還有大量電池端企業隻得停産放假。近日被ST的聆達股份,其旗下的金寨嘉悅新能源3.5GW的 PERC太陽能電池生産線自3月中旬以來一直停産。根據4月27日的公告,公司預計無法在三個月内恢複正常生産。

“目前業内涉及PERC的産線大部分都停了。”策哥論光伏創始人胡志強告訴華夏能源網。

據TrendForce集邦咨詢中國光伏産業招投标資料庫統計,今年1-4月的光伏元件招标中,n型元件招标占比已達8成。意味着,PERC的市場占比已急劇縮小至兩成,PERC産線企業的日子有多難熬可想而知。

勉力維持生産的,也紛紛傳出降薪或延期發放工資消息。近期在A股市場已被ST的某企業,公司員工已經兩個月沒領到工資了;另一家跨界做TOPCon電池片的企業,在下發通知延遲發放3、4月份的工資後,又開始放假,期間按照當地最低工資标準(2260元/月)發放。

還有一些企業仍在強撐,可謂“打腫臉充胖子”。胡志強告訴華夏能源網,一家布局異質結電池并陷入困境的企業目前隻發底薪,員工每天上班8小時,就是坐在工廠中的房間裡玩手機。而這種用底薪養員工玩手機的企業,不止一家。

下遊企業隻剩一口氣活着,上遊企業的日子也不好過。某矽片企業人士表示:拉晶産能大面積停産,即使是龍頭企業開工率也隻有50%甚至更低。

矽片端,小的切片代工廠基本上全關門停業了。中型企業則都在減産。一位矽片代工企業人士表示,四、五月份的開工率在七成左右,“壓力非常大”。

沒有最慘,隻有更慘。據胡志強透露,某第三方矽片生産商,因為庫存太高,二十多天僅開工了兩三天。

相比之下,矽料端的日子好過一些,一季度還是滿産運作。不過據矽業分會披露,到5月上旬,已有三家矽料企業進入檢修狀态,本月内還将有5家開始檢修或技改。

相比于下遊處于水深火熱的洗牌狀态,矽料的洗牌才剛剛開始。矽料價格已經跌到行業成本線以下,大量成本控制不力的企業,将為這一輪的大規模擴産付出沉重的代價。

大降價:整個産業鍊都處境艱難

“四月份很差,五月份更差!”說起目前市場行情,前述矽片企業人士連連吐槽。

本來第二季度應該進入行業旺季,但現實卻是光伏産業鍊價格全線大幅下跌。

繼去年四季度元件價格跌至1元以下後,今年元件價格繼續下跌。以N型TOPCon元件價格為例,據Infolink資料,從1月中上旬的0.98元/W,至今降到了0.86元/W,降幅達到12%。

矽片價格在一季度出現大面積虧損後,價格仍持續下跌,至今四個多月合計跌掉了7毛錢,降幅超過30%。以n型M10單晶矽片為例,如今已降到1.4元/片。

電池端也已不賺錢。Infolink資料顯示,N型電池片成交均價已降至0.38元/W;P型182mm電池片均價更是降至0.33元/W。

如果說一季度四大環節中矽料企業還略有利潤,那麼自四月份以後矽料也進入虧本狀态。到5月9日,N型料成交均價已降至4.53萬元/噸,單晶緻密料、單晶菜花料成交均價都已跌破4萬元,降至3.90萬元/噸和3.71萬元/噸,創下曆史新低。這一價格下,除個别成本控制在4萬元的龍頭企業(如通威)外,大多數矽料企業都已面臨虧本。

光伏全産業鍊價格的大幅下跌,與高庫存密切相關。中國有色金屬矽業分會專家委副主任呂錦标近日就提到,矽料端在一季度滿産運作後,庫存最高時達到25萬噸。而矽片端,3月底矽片庫存也一度達到警戒線35GW以上。

據業内人士透露,某矽片企業庫存規模達到5-10億片。高庫存壓力下,專業矽片企業一邊減價大甩賣,一邊計劃減産。

“由于市面上的矽片價格太便宜,如今業内還出現一個明顯趨勢,即一體化龍頭停止了自己生産,選擇外購矽片。”胡志強表示。

這并非空穴來風,天合光能在4月份的投資者關系活動中就提到,“公司會嚴格根據成本效益情況,靈活調整外購和自産矽片比例”。

矽片的慘淡行情,影響到矽料交易。矽片的高庫存,一度導緻矽料連續三周幾乎零成交。之後價格雖然降了,卻是有價無市。“矽片廠家不敢拿貨,是怕未來矽料繼續跌價。”前述矽片企業人士表示。

“25萬噸相當于矽料行業一個多月的産量,其實在月周轉庫存17-18萬噸的狀态下,是沒問題的。眼下的問題是,由于矽料出貨萎縮導緻大量庫存堆積在矽料廠。”呂錦标表示。

到5月份,矽片庫存有所改善後,矽片企業開始采用少量多次方法采購矽料。不過矽料市場依然萎靡不振。

盡管價格持續走跌帶來一片慘淡,但下遊裝機市場再創新高,這可能是行業唯一可以聊以自慰的一個亮點。一季度國内新增光伏裝機45.74GW,同比增長36%。

面對不斷下跌的價格,大量電池元件端企業卻承受着“賣的越多,虧的越多”的窘境。矽業分會預測,5月電池元件端均有規模性減産的風險。

為何原材料降價,元件企業仍不賺錢呢?呂錦标表示,從1月份至今,矽料每噸價格降了2.5萬元,給到下遊的讓利實際隻有每瓦5分錢。并且由于元件價格仍在微微下降,其他原材料如銀漿、玻璃等價格還漲了,是以雖然矽料降價幅度很大,但真正給下遊的讓利空間卻不多。

目前一些無訂單也不放假的電池企業,或許還是對下半年抱有一絲希望。不過,前述矽片企業人士判斷,“9月份之前應該是都比較慘淡,9月份以後整個産業鍊可能會稍微好一點。”

呂錦标也表示,“矽料價格目前已觸底,預計三季度會有反彈,但利潤不要去想了,希望明年光伏産品會有一個合理估值。”

大洗牌:都是“趁你病,要你命”

從2023年至今年,從矽料、矽片、電池片、元件全産業鍊一體化企業都不掙錢,已是普遍情況。

一季度的财報就是最真實的反映。行業大面積虧損,即使龍頭企業都未能幸免。經不完全統計,120家光伏上市公司中,73家淨利潤下滑。其中僅隆基、TCL中環、通威、晶澳四家就合計虧掉了45億元。

龍頭企業家底深厚,尚且有騰挪空間,那些早就危機重重的企業,它們正加快腳步退出曆史舞台。

種種迹象表明,尚德已到生死邊緣。今年初,尚德就曾因無力供貨而被項目方替換;3月,又因欠貨款4155.94萬元而被裝置公司微導納米(SH:688147)告上法庭。

據一位業内資深人士判斷,尚德此次放假,應該是被代工企業晶優光伏收購了。

上述消息有待進一步證明。去年12月份,晶優董事長武飛已走馬上任成為尚德電力的董事長。不過,天眼查資訊顯示,截至5月11日,尚德還是江蘇順風光電科技有限公司100%控股企業。

“尚德産線都是老産能,晶優不會要,未來留下的或許将隻有尚德這個牌子”。上述業内資深人士表示。

另一家光伏老廠中利,也早已站在破産重整的懸崖邊上。

這家昔日的“光伏扶貧第一股”,在開發光伏扶貧電站背上了百億債務和詐騙損失二十多億後,已無錢支援向光伏元件、電池制造領域的轉型。

從2020年起,中利開始連年虧損,截至今年一季度,歸母淨利潤已合計虧損了92.77億元,資産負債率也達到109%。2023年6月至今,中利集團及其旗下多家企業已宣布進入預重整階段。

愛康科技,這家光伏支架領域曾經的老大,經曆了多次轉型與戰略反複,不僅業績連續三年虧損,到今年一季度末,已合計虧損了22.79億元;還攢下了大量的擔保債務。到今年4月30日,愛康及控股子公司經審議的累計對外擔保額度為90.64億元,實際發生的對外擔保合同金額上限為65.66億元,累計實際發生的對外擔保合同金額上限占公司最近一期經審計淨資産的比例約為323.63% 。

從産品市場競争力上,愛康也無法比對其“異質結龍頭”的稱謂——2023年其太陽能電池、元件3.83%的産品毛利率遠低于行業水準。

曆數愛康先後宣布戰略投入的領域,包括異質結電池、鈣钛礦疊層電池、光伏元件、光伏電站、能源網際網路、碳資産管理、區塊鍊基礎設施建設、锂電池,甚至新能源汽車、能源私募投資基金等領域,經曆了多次戰略搖擺而無果。

前述資深人士表示,這次的洗牌肯定會洗掉一批企業,那些資金實力弱、“不是真正做光伏”的企業都有被淘汰的風險。

他認為,愛康的另一個問題出在融資節奏上。“事實上愛康在異質結技術上的研發早于華晟,但因為資金鍊的問題,投産晚,屬于起個大早趕了個晚集。”

結語

2024年下半年,光伏産業鍊的深度調整仍将持續。前述資深人士告訴華夏能源網,矽料将是2024年光伏産業鍊洗牌的重災區。至于哪些矽料企業會被淘汰還不确定,因為矽料是高能耗産業,要看誰的電價低、誰的現金流強,誰就更能存活下來。

同時他認為,“元件端企業今年肯定會死一批。因為目前央國企招标隻考慮前十二以内的元件企業;工商業市場的民營企業體量有限,可以說元件小企業市場機會實在有限。”

前述矽片企業人士則認為,電池片環節也将是重災區,“估計會有20%-30%的企業被洗掉。”

“目前上下遊幾乎所有的企業都在拼現金流、保現金流,要想穿越周期還是要看現金的積累、負債率等整體實力。”呂錦标表示。

呂錦标還預判,按照目前200-210萬噸的矽料産能規模,矽料企業如果實作80%的産能使用率,産業鍊就可以達到供求平衡。

不過從近日矽料龍頭擴張步伐來看,這一願望恐怕并不容易實作。

正如前述資深人士所說,周期波動在光伏制造業的發展中是很正常的現象,各環節的企業都是“前赴後繼”,螺旋式前進。“這麼多年就死一波之後起一波,進來一波,死一波之後再起一波,一直都是這樣的……”

這是光伏行業的悲哀。低層次重複競争帶來的是大量投資浪費了,和每一次洗牌時的累累白骨。這一次洗牌完成後,行業還會不會重走老路?選擇和懸念留給下一波進入者。

(轉載請标明出處,文章來源:華夏能源網,微信号:hxny3060)

檢視原圖 118K

  • 慘烈!光伏全産業鍊都在虧錢,“破産潮”開始上演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