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中國小麥第一大省,把馍馍餅餅吃出花了!

作者:不斷記住黎明
中國小麥第一大省,把馍馍餅餅吃出花了!

河南人吃馍,帶勁!

起猛了!看到#中國饅頭出戰法國面包節#的熱搜,本以為是玩梗,沒想到真的有網友在參觀法國面包節時,偶遇代表中國“出征”的小饅頭。

中國小麥第一大省,把馍馍餅餅吃出花了!

中國人向來對馍愛得深沉,如果來到中國小麥第一大省,這裡的花樣和美味更是豐富,說在世界範圍内也讓人目瞪口呆的存在。

中國小麥第一大省,把馍馍餅餅吃出花了!

河南馍能有多大?看看濮陽壯馍!

攝影/砍柴書生

金秋時節,鋪滿大地的豐收讓農人們忙得正歡。一張張薄薄的烙馍,卷着各色蔬菜肉類,是田間地頭最受人們鐘意的美味,為農忙的人們提供了十足幹勁。

中國小麥第一大省,把馍馍餅餅吃出花了!

韭菜餡的菜馍人人愛。

攝影/HHYQ,圖/圖蟲·創意

每一碗河南的湯水,要是不配上一份馍馍餅餅,美味程度立減一半!無論是油馍頭還是餅絲,是鍋盔還是壯馍,每一種湯水都有更适配的那一款。從《東京夢華錄》中的“荷葉餅”到《調鼎集》中的“薄餅”,河南馍餅不斷發展演變,夾住了牛羊肉、粉條等配菜,也承載了節慶民俗的喜悅。

中國小麥第一大省,把馍馍餅餅吃出花了!

逢年過節,少不了蒸花馍。

圖/視覺中國

中國小麥第一大省,把馍馍餅餅吃出花了!

河南這麼大,還有多少馍?

河南人吃馍愛馍,哪怕是最家常最樸素的蒸馍,也能吃出花樣。剛出鍋的熱饅頭,直接用手掰個縫,往裡塞上一層厚實的芝麻鹽,咬上一口真的是滿嘴鹹香,比肉都好吃。

中國小麥第一大省,把馍馍餅餅吃出花了!

剛出籠的大熱饅頭,還冒着汽。

圖/視覺中國

俗話說“二十八,把面發。二十九,蒸饅頭。”等到了年根,人們蒸的饅頭就有了更多喜慶的花樣,花馍、面花、棗馍、棗花糕等等承載着“年年有餘”“節節高升”“恭喜發财”等美好的期許的馍,成了家家必備的美味。

中國小麥第一大省,把馍馍餅餅吃出花了!

河南滑縣老店鎮,村民正在為花糕塗色。

圖/視覺中國

豫北人過年蒸的馍也被叫做“棗花糕”,白面被塑成盛開鮮花的模樣,紅紅的大棗點綴在“花瓣”上,有的還會做成小動物的模樣。

比花馍多上一個字的開花馍,在面團充分發酵後再加入适量白糖,蒸熟後頂部能達到均勻裂開效果,就像花朵盛開一般(這可不是把饅頭蒸失敗裂開了哦),吃起來喧甜喧甜。在晉代時期,史料有記載一種“坼作十字”形的蒸餅,有學者認為這是開花馍的早期記載。

中國小麥第一大省,把馍馍餅餅吃出花了!

開花馍吃起來甜絲絲的。

圖/視覺中國

壓縮馍和土馍,仿佛是反其道而行之,不要喧騰,轉而選擇了緊實的身材,能被長期儲存當做應急幹糧。淮陽的二月廟會,祭祀太昊陵的人祖伏羲,這時候也到了壓縮馍的限定銷售時期——每年的農曆二月二到三月三。大包小包的馍被搶着買回家,簡單的配上辣椒醬、鹹菜就是記憶中的家鄉味道。

中國小麥第一大省,把馍馍餅餅吃出花了!

河南周口太昊陵廟會,壓縮馍攤位前人頭攢動。

圖/視覺中國

濟源王屋山下,有一種看着顔色似土的土馍,是以當地特有的白面土為導熱媒體烘焙出來的。外酥裡軟,硬中有脆,因為烘的特别幹,這種馍儲存上一年都不是問題。

中國小麥第一大省,把馍馍餅餅吃出花了!

河南濟源,人們在王屋山下品嘗土馍。

圖/視覺中國

信陽堪稱“奇葩”馍馍富集地,哪怕隻是名字有點奇葩。雪白的焦殼馍,用特制鐵勺制作的勺子馍,外形像拴馬樁似的高樁馍,還有像小木棍一般的杠子馍。在地鍋裡“炕”出來的鍋炕馍,又大又圓,切成三角形後蘸醬吃就足夠棒了。入春後的蒿子馍,和春筍、鮮肉、豆幹丁很搭,也是信陽人三月三的“鬼節”記憶。

中國小麥第一大省,把馍馍餅餅吃出花了!

鍋炕馍外脆裡軟,蘸醬吃。

攝影/方圓皆友,圖/彙圖網

信陽息縣的油酥馍又叫油酥火燒,被視作雞蛋灌餅的原型,距今有400多年的曆史。雞蛋灌餅,這一河南多地常見的早點,河南人吃起來非常認真。油亮的面團在河南人手中脫胎換骨,一餅灌幾個蛋,看你的喜好和胃口。也許河南人吃馍吃餅就有種這樣的精神,質樸、純粹、随意但總是那麼美味。

中國小麥第一大省,把馍馍餅餅吃出花了!

簡單的雞蛋灌餅,就是一頓美味的早餐。

圖/視覺中國

中國小麥第一大省,把馍馍餅餅吃出花了!

萬物可卷是烙馍

烙馍在中原地區流傳已久,河南、魯西南、皖北、蘇北等地很是常見。在河南農村,能不能做好烙馍,簡直成了品評家庭廚藝優良的金牌标準之一。烙馍好壞,和面、擀面、火候、烙的手法,每一個環節都是關鍵,那是日積月累後,河南人對面食的深情和厚愛。

中國小麥第一大省,把馍馍餅餅吃出花了!

烙馍可以卷一切。

圖/視覺中國

烙馍大多是用涼水和面,無須發酵的面粉做成柔軟的面團,可不能揉太硬了。堅持傳統的,要在純鐵制作的邊緣平、中間凸的鏊子上烙烙馍(現在大多家庭會選用電餅铛),當馍的一面鼓起了泡泡,娴熟的用擀面杖将馍翻個面,而當新翻的一面吹起了稍大的泡泡,一張有韌性有嚼勁的烙馍就烙好了。

中國小麥第一大省,把馍馍餅餅吃出花了!
中國小麥第一大省,把馍馍餅餅吃出花了!

做好烙馍也得看手藝。

攝影/lxpcxplcy,圖/彙圖網

千變萬化是烙馍一大特色,有人會用一半熱水一半涼水和面,做出來的烙馍比純涼水要柔軟一些,也不容易變得幹硬;而水烙馍仿佛是一位“家族另類”,放棄烙的手法改用水來蒸熟,更柔軟,更光滑;還有人會用粗糧面,比如紫薯面、綠豆面等來摻小麥面。

中國小麥第一大省,把馍馍餅餅吃出花了!

雜糧烙馍吃起來也很香。

圖/視覺中國

“内卷之王”确實名不虛傳,河南人喜歡的一切都可以卷入烙馍的大肚肚。它可以卷地氣吞山河,可以卷地名揚天下,可以卷出萬物花樣。當烙馍卷上不起眼的小菜,就會産生終極和諧,這也是烙馍何以成為河南全民級美食的終極奧義。

中國小麥第一大省,把馍馍餅餅吃出花了!

烙馍卷菜前,要抹點醬。

攝影/郭大蔥,圖/彙圖網

烙馍卷炕粉條,河南人很愛的粉條拌上面粉,用平底鍋炕熟,烙馍一卷,吃起來絕對“帶勁”;烙馍卷豆腐,炸豆腐片用秘制汁水鹵好,加上海帶、綠豆芽、小蔥花,要是再來點荊芥,那真是純純的河南味道;對于學生來說,烙馍卷上烤腸,卷上辣條,成了放學路上的快樂。

烙馍卷馓子,外邊柔韌裡邊酥脆,隻要往裡邊加點鹹菜,就能用“四兩撥千斤”的力道調和内外風味;豆渣加泡發的黃豆,再來一些炒蘿蔔秧,烙馍卷懶豆腐就是少部分人的私藏美味;透明的、亮晶晶的涼皮也可以用來卷,能卷出礦泉水瓶那麼大,一隻手都不好握,咬上去隻覺得自己嘴巴太小。

中國小麥第一大省,把馍馍餅餅吃出花了!

烙馍卷馓子,吃一口脆脆的。

攝影/新能源,圖/圖蟲·創意

河南人可以把烙馍卷菜從早吃到晚,至于卷什麼完全看喜好和心情。但大多烙馍卷菜都要塗上點醬料,麻醬算是常見的選擇之一,用芝麻醬和花生醬融合而成。還有一種鹹甜口的,甜面醬和黃豆醬組成的CP,一般來說都是三七開的比列,至于誰三誰七,那就要看你是更愛甜還是更喜鹹了。

如果兩張大馍中間放滿菜——南瓜絲、粉條、豆筋、豆芽、胡蘿蔔等都可,再用平底鍋烙熟,這就成了另一種河南人見人愛的菜馍。當然,韭菜餡是“永遠滴神”!

中國小麥第一大省,把馍馍餅餅吃出花了!

菜馍菜馍,包什麼菜都香。

攝影/傑西卡的星空,圖/彙圖網

烙好了馍,塗好了醬料,卷好了菜,咬上一大口,“嗯~~~帶勁!就是烙馍卷一切的味兒。”

中國小麥第一大省,把馍馍餅餅吃出花了!

煎炸炕烤,馍餅生香

烙馍不僅能卷,還可以配湯。羊湯泡馍,拿着烙馍蘸着羊湯吃,比正宗泡馍要更軟爛。沒錯了,河南人很愛喝湯,什麼胡辣湯、牛肉湯、羊雙腸、不翻湯、sa湯等等,不配上點馍馍餅餅都不算完整。

中國小麥第一大省,把馍馍餅餅吃出花了!

餅絲已經泡進了牛肉湯裡。

攝影/nele,圖/圖蟲·創意

胡辣湯配什麼馍餅?河南人的選擇超級多,但油馍頭絕對算老大!它比傳統的大油條更短更細,蘸着湯水吃也更入味更友善。

中國小麥第一大省,把馍馍餅餅吃出花了!

油馍頭和胡辣湯很搭。

圖/視覺中國

在河南湯水江湖中,油餅和油馍頭可以争争高下。剛出鍋的油餅充滿了油香,一刀下去甚至發出咔擦咔擦的聲響,再加上鹵蛋、鹹菜,與胡辣湯能組成永恒的頂級早餐。

中國小麥第一大省,把馍馍餅餅吃出花了!

剛出鍋的油餅又香又酥脆。

圖/視覺中國

而到了湯都洛陽,配湯的馍餅花樣就更多了,有的甚至反客為主,成了湯水不能缺少的組成部分。一碗熱氣騰騰的牛肉湯,一定要泡上滿滿一層的餅絲,湯水中顯得更加靈動,這才有洛陽味道。

洛陽的不翻湯,綠豆粉做的綠豆餅簡直成了主角,吸滿了湯水後變得軟軟的,連湯帶餅下肚更加滿足;要是來上一碗羊肉湯,那必得配上一個金黃脆香的油旋兒才帶勁!

中國小麥第一大省,把馍馍餅餅吃出花了!

洛陽不翻湯的靈魂食材綠豆餅。

攝影/雲海路漫漫,圖/圖蟲·創意

開封人喝湯也要泡馍,鍋盔和油馍就是兩個常選項。一大碗濃濃的驢肉東加上一小盤油嘟嘟的油馍,管飽又滿足。尤其是豬油烙出來的油馍,堪稱河南面食界的“掃地僧”,吃上一口就足夠愛上一輩子。

中國小麥第一大省,把馍馍餅餅吃出花了!

别看油馍很樸素,吃起來十分驚豔。

攝影/砍柴書生

作為開封夜市中最受歡迎的選手,羊肉炕馍赢得了少男少女們的心。但凡看到大排長龍的隊伍,你就很有理由懷疑這是一家口味不錯的炕馍攤點。人們用羊油或羊蹄油來烹制羊肉,有一股很濃的燒烤味,再用勁道的面餅裹起來,一定要趁熱吃哦。

中國小麥第一大省,把馍馍餅餅吃出花了!

羊肉炕馍,夜市種子選手。

圖/視覺中國

而巨大的鍋盔要先切成小片,泡入湯中也不會散,麥香味濃,細嚼酥香。濮陽壯馍也堪比鍋盔般巨大,像一隻金燦燦的滿月,皮很薄,但塞滿了紮實的粉條肉餡,無論單吃還是搭配湯水都是無敵美味。

中國小麥第一大省,把馍馍餅餅吃出花了!

鍋盔很大很瓷實。

攝影/砍柴書生

在三門峽靈寶市,肉夾馍同樣受到當地人歡迎。切開靈寶卧爐燒餅,夾上鹵入味的豬頭、豬腳等肉,咬上一口酥脆焦香,内軟外勁道;相似的,開封燒餅和商丘燒餅都是夾肉夾菜的好手,前者牛羊肉、茶葉蛋、豆芽、海帶等萬物可選,後者卻十分鐘情于垛子羊肉。

中國小麥第一大省,把馍馍餅餅吃出花了!

商丘燒餅夾垛子羊肉。

攝影/砍柴書生

燒餅的靈魂是什麼?芝麻!登封芝麻燒餅做到了極緻,厚厚敦實的餅身沾滿了芝麻,遠遠的就能聞到芝麻的焦香;更絕的,空氣芝麻燒餅可以做到超薄而鼓起,稍微用力就能“塌房”;而雞内金焦餅光是名字都充滿了懸疑,雞内金就是雞的幹燥沙囊内壁,打碎和面粉、芝麻混合揉成面餅,用小火烘烤,吃起來嘎嘣脆。

中國小麥第一大省,把馍馍餅餅吃出花了!

登封芝麻燒餅,看着就很好吃。

攝影/0769liu,圖/圖蟲·創意

告别了芝麻的火燒,在河南也超有地位。在滑縣、長垣、封丘、延津等地很火的牛屯火燒,與滑縣的道口燒雞齊名,距今有300多年曆史。當地甚至流傳一首名叫《牛屯大火燒》的詩:“面團半斤重,旋圈十八層。内填豬油餡,外塗豆油烘。爐内翻八遍,兩油相交融。黃焦且酥脆,佳味饋親朋。”把牛屯火燒從制作到口味說了個遍,最近還流行起了“夾萬物”的吃法。

中國小麥第一大省,把馍馍餅餅吃出花了!

牛屯火燒在豫北地區超有人氣。

攝影/龍小王,圖/圖蟲·創意

無論是燒餅還是火燒,那自然是剛出鍋的最最好啦。

來源:道地風物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