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中國制造,如何用好标準這個“指揮棒”

作者:香港電影懷舊

 截至2023年底,大陸工業領域國家标準總數達35000餘項,更加聚焦關鍵技術和新興領域——

  中國制造,如何用好标準這個“指揮棒”

  5月3日17時27分,嫦娥六号探測器成功發射,之後順利進入環月軌道飛行。大陸自主研制的300兆瓦級F級重型瓦斯輪機首台樣機日前在上海總裝下線,标志着大陸大功率重型瓦斯輪機首次走完基于正向設計的制造全過程。匈塞鐵路塞爾維亞段近日實作雙線鋪軌貫通。作為中國高鐵的歐洲首單,匈塞鐵路建設采用歐洲鐵路标準,是中國鐵路技術裝備與歐盟鐵路互聯互通技術規範實作對接的首個項目……這是中國制造的高光時刻,也是大國重器硬核實力的真實寫照。而這一切,都離不開标準與品質“雙輪驅動”。

  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指出,加強标準引領和品質支撐,打造更多有國際影響力的“中國制造”品牌。标準如同品質的“尺子”,标準是高品質發展的重要支撐,也是行業轉型更新的戰略牽引。目前,大陸制造業領域标準實施水準如何?怎樣加強支撐高品質發展的标準體系建設?記者就此進行了采訪。

  1.标準引領,大國制造捷報頻傳

  “‘五一’假期,我買了一輛電動自行車,用來接送孩子上學。騎起來确實很友善,但不知電池是否安全、耐用。”家住福建省泉州市的王華傑說。

  像王華傑一樣,不少人心中有着類似的疑惑。

  目前,大陸電動自行車的社會保有量已超過3.5億輛,2023年全國規模以上企業累計生産電動自行車4228萬輛。國内主要品牌電動自行車新車型中,配備锂離子蓄電池的比例超過20%。

  近日,《電動自行車用锂離子蓄電池安全技術規範》強制性國家标準正式釋出,将于2024年11月1日正式實施。技術規範對電動自行車用锂電池的安全要求和試驗方法進行了明确。專家認為,該技術規範作為一項強制性國家标準,對規範電動自行車用锂離子蓄電池産品設計、生産和銷售,提升産品品質安全水準具有重要意義,将促進電動自行車行業健康有序發展。

  實際上,在中國制造向中國創造轉變、中國速度向中國品質轉變、中國産品向中國品牌轉變的過程中,标準始終發揮着重要作用。

  比如,在5G創新發展方面,工業和資訊化部印發了關于開展2024年度5G輕量化(RedCap)貫通行動的通知,積極推進5G輕量化标準程序,建構涵蓋基站、終端、通用模組等裝置的全系列測試标準體系。

  在工業領域碳達峰碳中和方面,工業和資訊化部印發的《工業領域碳達峰碳中和标準體系建設指南》提出,到2025年,初步建立工業領域碳達峰碳中和标準體系,制定200項以上碳達峰急需标準,重點制定基礎通用、溫室氣體核算等領域标準,為工業領域開展碳評估、降低碳排放等提供技術支撐。

  “智能制造是實作大陸制造業由大變強的核心技術和主線,是制造強國建設的主攻方向。”工業和資訊化部副部長單忠德說,大陸智能制造裝備産業規模已達3.2萬億元以上,培育了421家國家級示範工廠、萬餘家省級數字化工廠中的房間和智能工廠,近年來累計釋出智能制造國家标準408項、主導制定國際标準48項。

  資料顯示,一季度,大陸工業經濟運作平穩向好,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6.1%,制造業智能化、綠色化發展取得積極成效,大國制造捷報頻傳。

  單忠德表示,工業和資訊化部将加強标準引領,加快建構以先進制造業為支撐的現代化産業體系,堅持品質第一、效益優先,紮實推進穩增長、轉方式、增動能、化風險,鞏固增強工業經濟回升向好态勢。

  2.完善體系,實施水準穩步提升

  今年以來,大陸新能源汽車繼續保持快速發展勢頭,呈現供需兩旺的蓬勃生機和旺盛活力。一季度,大陸新能源汽車市場需求持續擴大,産銷量分别達到211.5萬輛和209萬輛,同比分别增長28.2%和31.8%。

  新能源汽車産業高品質發展,同樣離不開标準支撐。2020年5月,工業和資訊化部組織制定的《電動汽車安全要求》《電動客車安全要求》和《電動汽車用動力蓄電池安全要求》三項強制性國家标準正式釋出,于2021年1月1日起開始實施。這是大陸電動汽車領域首批強制性國家标準,對提升新能源汽車安全水準、保障産業健康持續發展具有重要意義。目前,國家發展改革委正抓緊研究有關政策措施,推動完善技術标準,推進産業優化更新,更好滿足消費者對新能源汽車的需求。

  今年以來,大陸高技術制造業和新興産業保持快速增長。一季度,高技術制造業增加值同比增長7.5%,較去年四季度加快2.6個百分點。緊跟高技術産業發展腳步,工業和資訊化部等部門釋出《關于推動未來産業創新發展的實施意見》《人形機器人創新發展指導意見》等,以标準引領支援企業積極開辟新領域新賽道。

  《中國标準化發展年度報告(2023年)》顯示,2023年以來,各地方各部門積極以高标準促進高技術創新、推進産業高品質發展、助力高水準開放、深化高效能治理、塑造高品質生活,取得了顯著成效。

  據統計,截至2023年底,大陸國家标準共44499項,國家标準樣品共4164項;共準許設立75類行業标準,備案行業标準80828項;備案地方标準69709項。其中,工業領域标準更加聚焦關鍵技術和新興領域,國家标準總數達到35000餘項,有力推動了産業鍊韌性和安全水準提升。

  “先進标準引領作用不斷增強。”國家市場監管總局标準創新司副司長郭晨光說。大陸企業标準“領跑者”制度自2018年開始實施,通過第三方評估機構評出高水準的企業标準,企業通過對标标準評估出本企業産品或服務品質所處的行業水準位置,找到差距和改進的方向,促進行業全面提升品質,擴大優質産品和服務供給。截至2023年底,新增标準“領跑者”近1400項,覆寫893類産品及服務。

  在推動标準國際化方面,中外标準一緻性水準持續提升。大陸家用電器、紡織服裝等主要消費品與國際标準的一緻性程度為96%,工程機械、化工、鐵合金等裝備制造領域和物聯網、人工智能等新一代資訊技術領域國際标準轉化率超過90%。

  與此同時,國家資訊中心經濟預測部産業室主任、研究員魏琪嘉認為,目前,大陸在品質标準方面還存在标準不統一、重要環節和領域缺乏标準、标準規範體系不權威等現象,亟待整合各方面資源着力加以解決。

  專家建議,應充分發揮标準在釋放優質産能、擴大對外開放、支撐産業穩鍊中的重要作用,聚焦工業機器人、北鬥規模應用等重點産業鍊,實施一批标準穩鍊标志性項目,加快研制關鍵環節技術标準,進一步推動自主研發、自主技術向自主标準轉化,不斷健全完善大陸标準體系。

  3.久久為功,打好政策組合拳

  今年4月,國家市場監管總局、國家發展改革委、工業和資訊化部、生态環境部、住房城鄉建設部、商務部、應急管理部七部門聯合印發《以标準提升牽引裝置更新和消費品以舊換新行動方案》,圍繞裝置更新、消費品以舊換新和回收循環利用三方面布置标準提升工作任務。

  方案提出,到2025年,完成制修訂重點國家标準294項,2024年和2025年分别完成129項和165項,标準體系更加優化完善。

  “我們将加快能耗排放技術标準更新,抓緊制修訂一批能耗限額、家電及工業裝置能效強制性國家标準,對裝置、産品的技術名額、能耗、能效等提出強制要求、作出具體規定。”國家市場監管總局标準技術管理司司長劉洪生說。

中國制造,如何用好标準這個“指揮棒”

  國家發展改革委有關負責人表示,要用好标準這個“指揮棒”,對标國際先進水準,結合産業發展實際,加快完善能耗、排放、技術标準,強化汽車、家電等大宗消費品産品技術标準提升,完善綠色設計标準、再生資源回收等标準,推動更多中國産品裝置向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發展。

  長遠來看,加強标準引領,應久久為功,打好政策組合拳。

  在資料領域,國家資料局局長劉烈宏表示,将建立健全國家資料标準化體制機制,研究成立全國資料标準化技術委員會,統籌指導大陸資料标準化工作,加快研究制定一批資料領域國家和行業标準。

  在低空經濟領域,工業和資訊化部将加快建立貫穿低空裝備研發設計、生産制造、試驗驗證、運作支援全生命周期的工業标準體系,聯合有關部門推動建設第三方檢測認證體系,加快打造低空經濟增長新引擎。

  專家建議,加強标準引領要長短兼顧,強化制度和标準建設。進一步完善産品全生命周期的管理制度和行業标準,支援行業協會、企業個體、專家學者等積極參與标準制定,推動重點領域國内國際标準銜接。

  中國宏觀經濟研究院經濟研究所副所長吳薩表示,應加強産品技術标準和資源循環利用标準供給,統籌考慮企業承受能力和消費者接受程度,發揮節能降碳、環保、安全、循環利用等标準的牽引作用,有序推動标準落地實施。

來源:光明日報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