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曾經挺吃香的5個“老行當”,一個人養活一家子,如今卻無人問津

作者:厲論
聲明:本文内容均引用權威資料結合個人觀點進行撰寫,文末已标注文獻來源及截圖,請知悉。另,文章不收費!!!但含廣告解鎖,5秒後點選右上角關閉即可繼續閱讀。感興趣的朋友們可以觀看免費廣告繼續閱讀。

從古至今,在每個時期都有一個或者幾個被稱之為“鐵飯碗”的行業。

曾經挺吃香的5個“老行當”,一個人養活一家子,如今卻無人問津

這些行業并不是如今我們所說的公務員,或者事業機關,而是一些憑借手藝、技術,就能達到讓家人豐衣足食的行業。

在衆多行業之中,有5個“老行當”,在之前别的吃香,但是随着科技的進步、社會的發展。

這五個行業受到了巨大的沖擊,不僅收益大不如前,甚至還逐漸地退出了人們的視野。他的手藝也将面臨着失傳。

曾經挺吃香的5個“老行當”,一個人養活一家子,如今卻無人問津

今天,我們就共同來看看,這5個曾經很吃香,如今卻無人問津的老行當。

01 磨刀匠

“磨剪子咧,戗菜刀。”曾幾何時,無論是在村裡還是在城裡,每每聽到這嘹亮的吆喝聲,腦海中都會浮現出,一個男人背着闆凳,拎着一個鼓鼓的兜子,走街串巷的場景。這便是磨刀匠。

曾經挺吃香的5個“老行當”,一個人養活一家子,如今卻無人問津

他們是地道地道的手藝人,兜子裡裝着的,也是大小不一的磨刀石。

他們憑借着自己的手藝為那些有需要的人,将刀具進行打磨,讓那些刀具再次變得鋒利,友善人們使用。

無論是鈍了的菜刀、剪刀、西瓜刀,還是柴刀、匕首,隻要經過他們的打磨,那使用起來就如同新的一般,甚至要比新買的更加鋒利。

曾經挺吃香的5個“老行當”,一個人養活一家子,如今卻無人問津

在那個年代,大多數人的經濟水準,都不算富裕,而當時一把好的刀具,價格不菲.

是以在老一輩人的印象當中,這些刀具隻是用的時間長了,不那麼鋒利而已,隻要找磨刀匠打磨一下,還是非常好用的。

畢竟,找磨刀匠打磨,要比新買一把一樣的,便宜很多。

曾經挺吃香的5個“老行當”,一個人養活一家子,如今卻無人問津

于是磨刀匠們也不怎麼缺生意,雖然每次收取的費用都不是很多,但是每天走街串巷下來,還是可以憑借着自己的努力,賺上一些錢的。養家糊口,不成問題。

可是随着科技的進步,社會的發展,不僅刀具的價格不再那麼昂貴,而且許多便攜的磨刀工具,也被研發了出來。

有的家庭,甚至可以自己用磨刀工具,為自家的刀具進行打磨。就算不會打磨,換一把普通的刀具,也不會有太大的經濟負擔。

曾經挺吃香的5個“老行當”,一個人養活一家子,如今卻無人問津

于是,磨刀匠們的“市場”,遭受了前所未有的打擊。大多數的人,也不再需要磨刀匠們的幫助。

磨刀匠這個行當,也從之前從來不缺生意的狀态,淪落到了無人問津。

如今,除了一些特殊的刀具,還需要依靠磨刀匠人的技藝手工打磨之外,其他的生意,幾乎少得可憐。

曾經挺吃香的5個“老行當”,一個人養活一家子,如今卻無人問津

于是他們不得不放棄原本的行業,另謀高就,這個行業也就逐漸地淡出了人們的視野。

02 補鍋匠

提起補鍋匠,想必許多閱曆豐富的人并不會陌生,在20世紀60年代,補鍋匠可謂是一個十分火熱的行業。

曾經挺吃香的5個“老行當”,一個人養活一家子,如今卻無人問津

顧名思義,補鍋匠的主要工作,就是憑借着精湛的手藝,來為别人修補鍋具。

那個年代人們所用的鍋具,還都以鐵質為主,并且無論炖菜、炒菜、煮飯、蒸餃,也都是靠着這一口大鐵鍋。

尤其是在農家人的眼中,一口大鐵鍋更是生活中最為重要的幾件必需品之一。

然而鐵鍋的價格不菲,而且還會随着使用的次數增加出現破損。這個時候,就要輪到我們的補鍋匠上場了。

曾經挺吃香的5個“老行當”,一個人養活一家子,如今卻無人問津

他們會運用高超的手藝,将破損的鐵鍋,修補得完好無損。

并且修補後的鐵鍋,十分結實耐用,絲毫不用擔心同一個部位,短時間内再次破損,這也就是成就了鐵鍋匠人的聲名,他們的手藝也顯得更加的珍貴。

可是随着科技的發展,鍋具的材質也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不僅鍋具的種類變得更加多樣化,并且價格也十分便宜。

曾經挺吃香的5個“老行當”,一個人養活一家子,如今卻無人問津

這也就使得補鍋匠的手藝,再也沒有了用武之地。

曾經一人就能養活全家的手藝,也最終被科技的進步所淘汰。

03 染布匠

染布匠,顧名思義,就是專業從事布匹染色的手工匠人。在科技還不發達的年代,人們想要穿顔色鮮豔的衣服,都是要靠着染布匠們,進行手工染色的。

曾經挺吃香的5個“老行當”,一個人養活一家子,如今卻無人問津

他們通過精湛的手藝,用天然的染料,将布匹進行浸染。不僅顔色鮮豔,而且還沒有任何的刺激性氣味,也不會對人的皮膚造成任何的損傷。

一匹上好的彩色布匹,甚至能賣出天價。

然而随着科技的發展,布匹染色越來越簡單,染布匠們也是以失去了“市場”。現如今,除了某些“大師”之外,已經再難以看到手工染布匠藝人。

曾經挺吃香的5個“老行當”,一個人養活一家子,如今卻無人問津

04 棉郎

彈棉郎,在大陸有着幾百年的曆史,從數百年前開始,就已經是人們社會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存在。

顧名思義,他們的主要工作就是幫助那些有需要人的,将棉花彈好。

棉被、棉衣,都是人們生活中的必需品。然而随着使用次數的增加,或者儲存不當。

曾經挺吃香的5個“老行當”,一個人養活一家子,如今卻無人問津

原本松軟、暖和的棉衣棉被,也會變得厚重,保暖性能也會差上許多。這時候就需要請彈棉郎,将裡面的棉花重新“加工”一下。

無論是已經加工好的棉被、棉衣,還是未經過縫制的棉花,在之前都是價格不菲。

尤其是好一些的棉花,更是很難買得到。是以許多人都會十分珍惜自家的棉制品。

一床嶄新的棉被,甚至是結婚時最為重要的禮物,可以用上許多年。而在有的家庭當中,甚至幾口人共用一床棉被。

曾經挺吃香的5個“老行當”,一個人養活一家子,如今卻無人問津

可随着科技的不斷進步,彈棉郎的這項工作,也完全可以由機械來代替,并且效率更高。

同時棉被的價格,也有了很大的改變,再也不是“奢侈品”。彈棉郎也是以,退出了曆史的舞台。

05 鋼筆維修師傅

鋼筆維修師傅這個職業,與鐵鍋匠、彈棉郎等傳統手藝行業相比,顯得更為高雅和精緻。盡管如此,他們的生計也同樣依賴于手藝,隻是他們所維修的物品要更加精細——鋼筆。

在過去,鋼筆曾是一個“稀罕物”,不僅價格不菲,更是身份的象征。擁有一支精美的鋼筆,不僅可以展現主人的品味,還能彰顯其社會地位。是以,那些能夠精細維修鋼筆的師傅,往往也受到人們的尊敬和依賴。鋼筆維修師傅不僅需要精湛的技藝,還需具備耐心和細心。每一支鋼筆的内部結構和材質可能都有所不同,師傅們需要根據具體情況制定維修方案。這不僅僅是簡單的修補,更是一種藝術創作。

曾經挺吃香的5個“老行當”,一個人養活一家子,如今卻無人問津

然而,随着時代的變遷和科技的發展,鋼筆逐漸被原子筆、簽字筆以及各種電子書寫工具所取代。鋼筆的普及率大大降低,維修鋼筆的需求也随之減少。如今,除了那些價格昂貴的名牌鋼筆或者具有特殊紀念意義的鋼筆外,很少有人願意支付與鋼筆售價相當甚至更高的費用去請專業的鋼筆維修師傅進行維修。這使得鋼筆維修行業受到了巨大的沖擊。

雖然至今鋼筆維修師傅這個職業還未完全消失,但從業者卻是鳳毛麟角。很多年輕人不再願意學習這項技藝,他們認為這是一項既費時又費力,而且前景不明的職業。曾經風光無限的鋼筆維修師傅,如今在市場上幾乎銷聲匿迹。更為嚴重的是,這項精細的手藝面臨着失傳的危險。

在那些依然堅守在這一行的師傅中,他們不僅僅是為了生計,更是為了傳承這門技藝。鋼筆維修不僅僅是一種職業,更是一種文化的傳承。每一支經過維修的鋼筆背後,都承載着使用者的記憶和情感。這些鋼筆維修師傅用他們的技藝,把一支支有着曆史和故事的鋼筆重新賦予生命。

在一些大城市裡,依然可以找到少數幾位鋼筆維修師傅,他們大多年事已高。每當有人前來請他們修理鋼筆時,他們總是非常認真地聽取顧客的需求,并細心地檢查鋼筆的每一個部件。他們知道,對于很多顧客來說,鋼筆不僅僅是一種書寫工具,更是一段歲月的記憶。通過他們的巧手,這些鋼筆重新煥發光彩,繼續陪伴它們的主人書寫新的故事。

曾經挺吃香的5個“老行當”,一個人養活一家子,如今卻無人問津

與此同時,也有一些熱愛鋼筆文化的年輕人開始關注和學習這項技藝。他們通過網際網路和社交媒體,向那些經驗豐富的師傅們請教,希望能夠把這項瀕臨失傳的技藝傳承下去。雖然人數不多,但他們的熱情和努力無疑為鋼筆維修行業帶來了一絲新的希望。

總體來說,鋼筆維修師傅這個職業雖然在現代社會中顯得有些落寞,但它所承載的文化價值和情感意義卻是無可替代的。希望在未來,能夠有更多的人關注和珍惜這項傳統技藝,讓它在現代社會中繼續煥發光彩。正如那些依然堅守在這一行的老師傅們所期望的那樣,這門精細的手藝不會在曆史的長河中被遺忘,而是能一代代傳承下去,成為連接配接過去和未來的紐帶。

總結:

以上這五個行業,都曾經是曾經風靡一時的行業,他們的收入也頗為可觀。

曾經挺吃香的5個“老行當”,一個人養活一家子,如今卻無人問津

但是随着科技的進步,他們的工作也完全被機械趕超,又或者被市場淘汰。這些曾經無比精湛的技藝,也随時都有可能成為曆史。

參考文獻:

磨剪子嘞戗菜刀 新班主任. 2019(03)

曾經挺吃香的5個“老行當”,一個人養活一家子,如今卻無人問津
補鍋匠 新讀寫. 2022(09)
曾經挺吃香的5個“老行當”,一個人養活一家子,如今卻無人問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