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曆史總是似曾相識:如今美俄輪番求購印度彈藥,複刻兩伊戰争一幕

作者:東莞老周

20世紀80年代時曠日持久的兩伊戰争,讓中國各家軍工廠接到了大量來自伊朗、伊拉克的訂單,這樣的盛況讓中國在那8年間一共賺回了130多億美元的外匯存底。時過境遷,誰能想到為兩方陣營同時提供彈藥的曆史再度重演。供貨的一方,仍舊是一個“神秘的東方大國”。

曆史總是似曾相識:如今美俄輪番求購印度彈藥,複刻兩伊戰争一幕

據外媒透露,在最近6個月内,為了尋求大量資金支援,俄羅斯出口了大量能源。進口大量石油的印度卻表示,目前沒有美元,隻能使用盧比支付。對于俄羅斯來說,盧比和盧布雖然隻有“一字之差”,但和廢紙又有什麼差別?那幹脆直接通過以物易物的形式,用石油換來了價值40億美元的炮彈。

曆史總是似曾相識:如今美俄輪番求購印度彈藥,複刻兩伊戰争一幕

印度的軍工實力給我們留下的刻闆印象很是奇葩。“用12架米格-21戰機的零件能組裝出13架”的總結雖然是一句玩笑,但真實情況也沒有好到哪去。印度軍工業生産的彈藥品質是出了名的,不止一次發生過造成人員傷亡的炸膛事故。也就是說,印度的武器裝備其實都是通過進口而來的,并不是自己獨立研發的,即便是這樣,印度還是執意發展自己的軍事工業。

曆史總是似曾相識:如今美俄輪番求購印度彈藥,複刻兩伊戰争一幕

不過,印度的武器裝備也是具備一定的特點,購買的數量極大,并且裝備的型号複雜,來自多個國家,有美國的,俄羅斯的,法國的等裝備。印度裝備的武器基數大,并且數量多,本國的軍工業不發達,武器和彈藥都需要進口,特别是陸軍裝備,大量的都是俄式裝備,至于炮彈,不像戰機那麼難,印度也是自己有工廠生産。

曆史總是似曾相識:如今美俄輪番求購印度彈藥,複刻兩伊戰争一幕

俄烏沖突發生之後,雙方無論是地面還是空中作戰,都是展開了一場巨大的消耗戰,尤其是使用火炮的次數最大,每月消耗的炮彈數量都是以數十萬計算。俄羅斯依托強大的軍事工業背景和大量的庫存,炮彈業差點沒供應上,也需要其他國家提供。而烏克蘭依靠美國和北約國家的支援,打一陣就得需要增援,是以俄烏戰場,對炮彈的需求量比較大。

曆史總是似曾相識:如今美俄輪番求購印度彈藥,複刻兩伊戰争一幕

早在2023年10月,美國就提出向烏克蘭提供外國炮彈的計劃。是以,美國向印度、南韓等國采購炮彈,這一則消息也得到了印度國防研究部的證明,其國産155mm棗核彈已經被烏軍用于炮擊俄軍。雖然看似緩解了前線的燃眉之急,但烏軍士兵還是表示,由于炮彈供應量急劇下降,每天其實也隻能發射1~2發炮彈;且因為炮彈、火炮來源都極為複雜,精度大幅下降。可在眼下,一發炮彈都是難得可貴的,有就不錯了。

曆史總是似曾相識:如今美俄輪番求購印度彈藥,複刻兩伊戰争一幕

印度裝備的火炮的坦克,有美國貨,也有俄羅斯的。比如印度陸軍裝備了俄羅斯的T-72和T-90坦克,裝備的規模有2000輛以上,炮彈的庫存也不小,能夠與現在俄羅斯服役的坦克通用。印度陸軍還裝備了美制M777型155毫米榴彈炮,這款榴彈炮也被援助給了烏克蘭。

曆史總是似曾相識:如今美俄輪番求購印度彈藥,複刻兩伊戰争一幕

同時向雙方提供彈藥、自己賺取外彙這一幕,時隔近40年又一次重演,隻是這一次變成了印度扮演炮彈供應方。但比起當年兩伊戰争中,那時候進口的武器靠着低廉的價格和充足的産能“出圈”,印度這一次能讓美俄輪番上門求購彈藥,不如說是一場豪賭:誰讓印度的“萬國牌”傳統,有朝一日能發光發熱呢?

曆史總是似曾相識:如今美俄輪番求購印度彈藥,複刻兩伊戰争一幕

為了滿足印軍龐大而繁雜的彈藥需求,印度的9個大型彈藥廠不光可以生産105mm和155mm北約制式炮彈,還能生産122mm和152mm俄軍制式炮彈。同時,印度在過去幾年中積極備戰狀态下,也囤積有大量的炮彈,這下好了,印度表示“兩大強國伺候我一個”,徹底成了美俄捧在手掌心的香饽饽。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