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殺死嶽飛後,宋高宗在他的靈位前說了八個字,道出嶽飛被殺的原因

作者:世間一分鐘

衆所周知,嶽飛是南宋抗金名将,曾率領嶽家軍屢次擊敗金兵,幾乎收複汴京。然而,在即将取得決定性勝利之際,宋高宗卻連發十二道金牌将其召回。

事情到這裡并沒有完結,在秦桧的陰謀下,嶽父被以“莫須有”的罪名殺害。

殺死嶽飛後,宋高宗在他的靈位前說了八個字,道出嶽飛被殺的原因

很多人認為這是一場秦桧制造的陰謀,其實嶽飛的悲劇不僅揭示南宋朝廷内的權力鬥争,也反映封建社會中忠臣與權臣之間的深刻沖突......

少年嶽飛立志報國

嶽飛字鵬舉,出生于北宋末年的河南湯陰,幼年時便展現出非凡的才智和勇敢。不幸的是,父親在戰亂中不幸去世,以至于家道中落,母親姚氏承擔起教導兒子的責任。

在母親的教導下,嶽飛刻苦學習兵法勤練武藝,立志報國且忠誠愛國,為日後的軍旅生涯打下堅實的基礎。

公元1122年,嶽飛加入抗金将領宗澤的部隊開始抗金生涯,因出衆的才智和勇武很快在軍中嶄露頭角,迅速赢得了上司和同僚的信任。宗澤曾贊譽他“此人可用,必成大器”。

靖康之變後金兵攻破汴京,宋徽宗和宋欽宗被俘,北宋宣布滅亡。南宋建立後,趙構即位定都臨安,由于金兵的南侵和内部動蕩,南宋初期的局勢異常嚴峻。

殺死嶽飛後,宋高宗在他的靈位前說了八個字,道出嶽飛被殺的原因

在這樣的背景下,嶽飛走向台前擔當起抵抗金軍的重任,還立志收複失地恢複宋朝的榮耀。

嶽飛最注重軍紀,提倡忠誠愛國,當時的嶽家軍紀律嚴明且戰鬥力極強,是南宋抗金的中堅力量。

嶽飛自己在戰場上也身先士卒英勇非凡,深得士兵愛戴,在民間也赢得廣泛的支援。南宋初期,嶽飛率領嶽家軍與金兵進行多次激戰,取得一系列重要的勝利。

當然這個時候還不是嶽飛的巅峰,1134年嶽飛率軍北上開始北伐,以步兵擊潰金國的拐子馬、鐵浮圖等,收複北方的襄陽、郢州等失地,極大鼓舞南宋軍民的士氣。

時間來到1140年,嶽飛在郾城再一次大敗金軍,進一步鞏固南宋的防線。一年後嶽飛率嶽家軍攻至朱仙鎮,此地距離汴京僅有一步之遙,可以說抗金形勢一片大好。

殺死嶽飛後,宋高宗在他的靈位前說了八個字,道出嶽飛被殺的原因

然而,正當嶽飛準備乘勝追擊收複汴京時,宋高宗卻突然連發十二道金牌,指令嶽飛班師回朝。

這一突如其來的指令讓嶽飛極為震驚和失望,但作為忠臣隻能遵命撤軍,無奈之下發出一聲感慨:“十年的努力一朝散盡。”

十二道金牌的緊迫與無奈

嶽飛班師回朝的背後是什麼原因,關于這一點有人說是,以秦桧為首的主和派的陰謀。

秦桧作為南宋丞相是主和派的核心人物,其實他還有另外一層身份。秦桧曾被金國俘虜,後來以“卧底”的身份在南宋為官且身居高位,換而言之就是金國在南宋的話事人。

嶽飛是抗金的堅定支援者,因而視其為眼中釘必欲除之而後快,即使從個人利益的角度而言雙方的沖突也不可調和,到了“不是你死就是我亡”的程度。

殺死嶽飛後,宋高宗在他的靈位前說了八個字,道出嶽飛被殺的原因

簡而言之就是,隻要金國威脅一日不除,自己在南宋的地位、利益就會很穩定。是以他才會以“孤軍深入,不宜久留”為由,向宋高宗建議召回嶽飛,北伐事業功虧一篑。

在秦桧的煽動下,宋高宗才會一天之内連發十二道金牌。可能很多人不知道“十二道金牌”是何意思?

南宋時期一道金牌已經足以代表皇帝的指令和态度,十二道金牌則是前所未有的緊迫和強硬。

嶽飛在接到指令後雖萬般不願,卻也隻能選擇聽從,班師回朝的途中剛收複的失地就被金兵占領。

秦桧的陰謀不僅僅止步于召回嶽飛,他深知對方是抗金的中堅力量,為確定金國的威脅、自己的利益必須除掉這一障礙。

殺死嶽飛後,宋高宗在他的靈位前說了八個字,道出嶽飛被殺的原因

嶽飛回到臨安後,秦桧很快就以“莫須有”的罪名指控其謀反,還收買他的部下張憲、王貴等人逼作僞證。

為了確定此事順利進行,秦桧還控制審判官員僞造證據,最終使嶽飛被判死罪。面對秦桧的陰謀嶽飛百口莫辯,宋高宗也在秦桧的煽動下,最終下達殺害嶽飛的诏書。

1142年,嶽飛在臨安風波亭被賜死,年僅39歲,他的長子嶽雲和部将張憲也一同遇害。

嶽飛的死訊傳開後,南宋軍民無不為之哀痛,嶽家軍士兵因失去領袖、隊魂,抗金的希望随之破滅。南宋朝廷在失去嶽飛後,不得不依賴與金國的屈辱和議以換取短暫的和平。

秦桧繼續推行與金國的和議政策,南宋朝廷在屈辱中苟延殘喘。直到宋孝宗時期,嶽飛的冤屈才得以平反,後被追封為鄂王、立廟以祀,後人為了紀念他在杭州建造嶽飛廟。

殺死嶽飛後,宋高宗在他的靈位前說了八個字,道出嶽飛被殺的原因

嶽飛的忠勇事迹和高尚品德一直被後世傳頌,成為中華民族英勇抗敵、忠誠報國的象征,秦桧則被後世視為奸臣的代表,形象在曆史長河中被釘在恥辱柱上。

哪怕是到了現在,每年都會有成千上萬的遊客前往嶽飛廟參觀,憑吊這位民族英雄,同時對秦桧的銅像進行鞭打,以示對奸佞小人的鄙視。

宋高宗趙構的心理——自保與無奈

話又說了回來,嶽飛的被害使得南宋失去最為堅定和有力的抗金将領,對南宋的政治和軍事局勢産生深遠的影響。

嶽飛之死不僅是他個人的悲劇,也是南宋抗金事業的重大損失,北伐的希望幾乎徹底破滅。

秦桧的和議政策在短期内的确為南宋帶來相對的穩定,但也嚴重削弱南宋的國力和士氣,将領和士兵對朝廷的決定感到憤怒失望、軍心渙散。

殺死嶽飛後,宋高宗在他的靈位前說了八個字,道出嶽飛被殺的原因

南宋在軍事上采取防禦政策,等于是放棄對北方失地的收複,專注于鞏固南方的防線。對比嶽飛北伐時的場景,南宋本有可能收服北方大片失地,如今卻隻能偏安一隅。

作為一國之君的宋高宗趙構,難道不明白利弊得失嗎?很顯然他是明白的,要不然也不會成為皇帝,既然明白又為何要殺掉嶽飛呢?

嶽飛積極北伐、屢戰屢勝的同時,南宋朝廷内部的權力鬥争卻日益激烈,當時朝廷内部分為主戰派和主和派,主戰派主張繼續抗金收複失地,以秦桧為首的主和派則主張議和,放棄淮河以北的土地。

宋高宗在兩派之間搖擺不定,屬于是“牆頭草”一類的人物,但最終為了自己的利益倒向主和派。這裡所指的“利益”是什麼,可以單純了解為皇位繼承。

宋高宗為何要殺害為南宋立下赫赫戰功的嶽飛?其中的原因錯綜複雜。

殺死嶽飛後,宋高宗在他的靈位前說了八個字,道出嶽飛被殺的原因

首先嶽飛主張北伐,這種北伐的目的是為了收服山河,但而言有迎回被俘的宋徽宗和宋欽宗,後者讓宋高宗感到威脅。

趙構的皇位并不是順位繼承,而是被文武百官共同推舉的,從繼承制上來說不合規,一旦兩位老皇帝回朝,趙構的皇位将面臨巨大的挑戰。

其次嶽飛的軍功卓著、威望極高,這讓趙構擔心他會成為不可控的權臣,甚至可能在北方自立。

趙構深知趙匡胤通過“陳橋兵變”奪取後周政權的曆史,對手握重兵的大将既依賴又忌憚。

嶽飛若繼續取得勝利,在軍中和民間的影響力将更加強大,趙構無法忽視這一潛在威脅。在秦桧的煽動下,趙構最終決定除掉嶽飛,以保全自己的皇位。

殺死嶽飛後,宋高宗在他的靈位前說了八個字,道出嶽飛被殺的原因

關于這點有一些小說、影視劇給出很好的解釋,比如在一個畫面中宋高宗在殺死嶽飛後,在他的靈位前說了八個字,即“非卿不忠,非朕不明”。

這句話是什麼意思呢?不是嶽飛不夠忠誠,也不是趙構不知道他的忠義,隻可惜大勢所趨、利益所使,即使嶽飛為南宋立下赫赫戰功,但因為觸動因觸動宋高宗的利益也必須死。

是以說嶽飛雖然是被秦桧以“莫須有”的罪名被殺害,是南宋曆史上的一大悲劇,但也揭示了封建社會中的複雜權力鬥争,這類時期在曆史上發生的何其多。

明朝時期“戰神”朱祁鎮曾被瓦剌軍俘虜,弟弟朱祁钰登基稱帝,還和于謙一起打赢了北京保衛戰,使得大明國祚得以延續下去。

多年後朱祁鎮回到明朝,朱祁钰出于兄弟之情沒有殺他,卻也為後來埋下伏筆。

殺死嶽飛後,宋高宗在他的靈位前說了八個字,道出嶽飛被殺的原因
“我被抓的時候你不救我,反而還竊奪我的皇位,放在任何人身上都是過不去的坎。”

朱祁钰死後朱祁鎮發動奪門之變,事後功臣于謙被殺死。作為大明的功臣,于謙難道有罪嗎?

很顯然是沒有的,奈何他的行為卻影響了别人的利益,以至于造成後來的悲劇,嶽飛又何嘗不是如此呢?

當然,曆史書是由勝利者書寫的,但曆史卻不以成敗論英雄。

嶽飛的英勇事迹成為後世人民心中的楷模,他代表一位英勇的将領,更代表一種忠誠勇敢和無畏,而秦桧則成為奸佞小人的代名詞被世人所唾棄。

殺死嶽飛後,宋高宗在他的靈位前說了八個字,道出嶽飛被殺的原因

在現代社會嶽飛的精神依然激勵着無數人,一個真正的英雄不僅要有卓越的才能,更要有無私的奉獻和堅定的信念。

對于此事,你有什麼不同的看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