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第一次與日寇交鋒,粟裕非常納悶,日軍士兵的槍法怎麼那麼準?

作者:世間一分鐘

1937年7月7日日本發動全面侵華戰争,這是一個先進的工業化國家對一個農業國家的單方面碾壓。

為了發動這場侵略戰争吞并中國,日本從甲午戰争之前就開始準備,是以日本兵都曾經經過嚴格的訓練,他們不僅裝備精良槍法也很準。

第一次與日寇交鋒,粟裕非常納悶,日軍士兵的槍法怎麼那麼準?

1938年粟裕與日寇第一次交鋒,此戰過後給他留下一個很深刻的印象,梯口的槍法比他自己都準?

現在一些抗日神劇中将日軍拍攝的又蠢又傻,讓人覺得很沒腦子,其實根本就不是那麼回事。

新四軍神槍手與日寇交鋒,敵人槍法精準警惕性高

1937年7月7日,日軍借口一名士兵在宛平城内失蹤打算進城搜尋,被我方駐軍阻攔,日軍開槍中國軍人反擊全面抗日戰争爆發。

抗戰初期日本的主戰場在華北平原,淞滬戰役爆發後中國軍人用70萬人的性命,拖慢日軍向大陸東南地區進攻的腳步。

随着淞滬戰役的失敗,日軍途經揚州、蘇州,一路到達國民政府所在地南京。

第一次與日寇交鋒,粟裕非常納悶,日軍士兵的槍法怎麼那麼準?

淞滬會戰的戰場上中國的士兵幾乎都打沒了,日本後來之是以發動南京大屠殺,也是認為南京是民國政府的首都,隻要把南京人殺光中國人就會低頭。

1937年12月13日開始,日軍對于南京同胞進行了長達22天的大屠殺導緻至少30萬人死亡,這也是中國人民最為絕望的時刻。

蔣介石等人于1937年12月初已經逃到重慶,江南大片地區淪陷,在這樣嚴酷的環境中新四軍成為一支抗日勁旅。

1938年2月15日新四軍接到組織上的電報,訓示隊伍要向鎮江、丹陽、長興、廣德、金壇等,有利于建立根據地的地方發展,以求擴大四軍基礎。

粟裕率領的的新四軍先遣支隊在江南執行偵查任務,發現當地群眾的抗日熱情日漸消失,甚至有許多人認為我們沒有辦法打赢日本人。

第一次與日寇交鋒,粟裕非常納悶,日軍士兵的槍法怎麼那麼準?

他認為江南人民急需要一場勝仗來堅定抗日的信心,新四軍也需要一場勝利打擊日本人的嚣張氣焰。

關鍵時刻粟裕接到軍部上司轉給自己的指令,要求在3日内破壞從鎮江到南京之間的鐵路段,阻擊日軍的進攻。

拿到地圖之後,他經過分析判斷做一個出人意料的決定,将目标任務定在了距離路不遠的地方衛崗。

這個地方位于鎮江的西南部,兩邊都是小山地,東面是一座198米高的小山,西面的山有455米高,從鎮江到句容的公路經由這座小山蜿蜒通過,也是到南京的必經之路。

鐵路周圍山丘起伏,植被茂密道路狹窄,是打伏擊戰最理想的地方。1938年6月16日深夜,粟裕帶領士兵埋伏在韋崗周圍,悄悄等待敵人的到來。

第一次與日寇交鋒,粟裕非常納悶,日軍士兵的槍法怎麼那麼準?

18日早上7點多5輛日軍車從遠處駛來,一共有30多人,這些人毫無防備大搖大擺的闖進埋伏圈,隻聽見粟裕喊了一聲:上!

之後槍聲大作,我方士兵手持沖鋒槍、手榴彈向敵人猛烈開火。

日本士兵棄車而逃,有的慌不擇路跌入附近的水溝,有的跳入公路兩處的樹木叢中,還有人企圖将其鑽進卡車車底,也有一些日本士兵掏出槍支進行回擊......

雖然新四軍的戰士都在山頂占據制高點,但這些日本士兵的槍法很精準,我方戰士有不少受傷的。

靠着先發制人的優勢,我方最終還是取得勝利,戰鬥結束對戰場進行清掃收集戰利品,從卡車中找到了不少軍需品。

第一次與日寇交鋒,粟裕非常納悶,日軍士兵的槍法怎麼那麼準?

回到營地粟裕對于這次戰鬥進行了反思,發現新四軍的戰士手榴彈投擲技術太差,射擊技術不如敵人,反而誤傷自己的戰友,也很納悶為何這些日本士兵的槍法比自己還準?

農村孩子走上革命道路,參加衛崗戰役與日本人交鋒

粟裕是一個什麼樣的人,咱們不妨來看一下他的成長與發展經曆。

1907年8月10日,粟裕出生在湖南省會同縣楓木樹腳村。他的家庭條件還算不錯,父母也很重視教育,1913年被送入私塾讀書,啟蒙課程多為《百家姓》《三字經》《中庸》這類書籍。

11歲那年粟裕的家鄉出現了一幫土匪,周圍的幾個村子燒殺搶掠打家劫舍,為了家人的安全父親帶着一家人搬到縣城,粟裕在縣城的高等國小讀書。

袁世凱死後,北洋軍隊四分五裂各地軍閥混戰,很快就波及到湖南。粟裕所在學校的同學因不滿北洋軍閥在當地,發動抗議活動,這件事情對他的影響很大。

第一次與日寇交鋒,粟裕非常納悶,日軍士兵的槍法怎麼那麼準?

粟裕不願在家中幫着父親管賬,而是希望出去闖一闖,1924年3月離開家鄉到了湖南常德,第二年春天又考上一所師範學校,武昌起義的上司人蔣翊武、振楚學堂的創始人林伯渠、著名經濟學家卓炯都曾經就讀于這所學校。

粟裕很快加入學生會并秘密開始為組織工作,1926年參加反對開除滕代遠學籍的鬥争,同年加入共青團走上革命的道路。

蔣介石發動“四一二政變”後,常德二師校長被人殺害,組織上為保護學生們的安全将他們送到武昌,粟裕加入的是24師教導大隊,隊長就是著名的葉挺将軍。

在這裡他接受革命思想的洗禮,更加堅定自己為國家,為民族争取獨立的決心和信心。

夏天他跟随大部隊離開武昌向江西九江進發,到達江西之前這支教導隊進行改編,粟裕所在的小分隊改為警衛隊。

第一次與日寇交鋒,粟裕非常納悶,日軍士兵的槍法怎麼那麼準?

期間粟裕還接受了專業的軍事訓練,8月1日和其他戰友一起參加南昌起義,又随部隊南下到廣東,此後近8個月的時間輾轉各地,在一次次戰鬥中鍛煉自己的作戰能力。

1928年4月,已經成為指導員的粟裕帶領部隊到達井岡山與另一支隊伍勝利會師,兩支隊伍合編為工農紅軍第四軍,朱老總擔任軍長。

“七七事變”爆發之前,粟裕一直在南方地區活動,參加過五次反圍剿與白色恐怖作鬥争。抗日戰争爆發後,南方八省的遊擊隊改編為新四軍,粟裕被任命為新四軍第二支隊副司令。

1938年6月,他帶領新四軍打響挺進江南的第一槍,衛崗戰鬥爆發。也正是在這次戰鬥中,被稱為神槍手的粟裕第一次認識到日寇比想象的還要難纏......

從上述的介紹不難發現,粟裕是一個文武兼備的将才、帥才,就連這樣一個人都感歎“日軍的槍法實在是太準”,可見當時的日軍有多厲害。

第一次與日寇交鋒,粟裕非常納悶,日軍士兵的槍法怎麼那麼準?

認識到與日本人差距,刻苦訓練成為一代戰神

現在的群眾對于侵華日軍的了解往往來自于一些電視劇,而許多抗日神劇将日本士兵拍成了又蠢又傻,是以才會造成諸多的誤解。

衛崗戰役中可以看出,侵華日軍的戰鬥力是非常強悍的,畢竟日本想要侵略中國不是一天兩天了,又怎麼可能不進行充分準備!

如開篇所言,日軍在甲午中日戰争,甚至于明治維新後就想要侵略大陸,幾十年的準備又怎麼會沒有一些家底和實力。

“又蠢又傻”的日軍隻存在于電視劇中,電視劇中他們被拍攝的有多傻,現實中就有多強。

1937年淞滬戰争爆發的時候,日本派出了自己最為精銳的部隊,這一戰導緻中國陸海空三軍精銳部隊幾乎全部喪失殆盡,日軍靠着精良的裝備和聯合火力絞殺完全壓制中國軍隊。

第一次與日寇交鋒,粟裕非常納悶,日軍士兵的槍法怎麼那麼準?

衛崗戰役之後,粟裕将軍深刻的認識到中國軍隊和日本人的差距,鑒于此次戰役中所得出的經驗和教訓,此後對自己和士士兵的射擊技術要求更加嚴格。

隻要不打仗,他都會親自督促戰士們進行射擊訓練,将自己所學的軍事知識和戰術思想都交給戰士們,直接提高了新四軍單兵作戰的能力。

後來,粟裕與陳毅所帶領的隊伍進行彙合、北渡長江,打響黃橋戰役成功開辟根據地。皖南事變後,陳毅成為新四軍代軍長,粟裕成為第一師師長,帶領隊伍一直堅守在蘇中根據地。

這裡地距離上海、南京都很近,當時這兩個地方已經被日本人占領,說白了就是在日本人眼皮子底下活動,由此可見粟裕是非常有實力的。

日軍經常對于各個根據地進行掃蕩,前後三年多的時間從來沒有抓住過粟裕所帶領的第一師,神出鬼沒這一招已經被他玩的爐火純青。

第一次與日寇交鋒,粟裕非常納悶,日軍士兵的槍法怎麼那麼準?

上述提到,見識到日本士兵精良的裝備和強悍的戰鬥力,粟裕對于自己手下的士兵要求更加嚴格。

除日常的訓練之外,還時不時的搞個突襲、伏擊、夜戰,以戰代練,既鍛煉隊伍又打日本人一個措手不及。

抗戰時期中國軍隊的戰損比很高,粟裕所率領的部隊戰損比卻極低,因為他很早就認識到日軍的厲害之處。

憑借着知己知彼百戰不殆的原則,粟裕率領部隊守住蘇中根據地,為抗日戰争勝利做出了很大的貢獻。

解放戰争打響後,粟裕在作戰的時候經常會攜帶四寶:手槍、地圖、指北針和望遠鏡,神槍手的名号也在軍隊中逐漸傳開。

第一次與日寇交鋒,粟裕非常納悶,日軍士兵的槍法怎麼那麼準?

1946年10月粟裕接過了華東戰區的戰役指揮權,此後他參加魯南戰役、萊蕪戰役。

孟良崮戰役中,粟裕率領兵團全殲敵人王牌軍隊第74師,淮海戰役中又以60萬士兵戰勝敵軍80萬人,為解放戰争最終勝利奠定基礎。

1947年粟裕的戰績位列各戰區第一,坐實“軍神”的名号,1955年被授将軍軍銜。

1984年2月這位戰神去世,遺體被送去火化,粟裕的家人從骨灰中發現三塊彈片。這幾塊彈片是在當年水南作戰中留下的,也是導緻他多年一直為頭痛所困的原因。

粟裕将軍在臨死之前囑咐妻子楚青:喪事從簡,将自己的骨灰撒在曾經戰鬥過的地方……

從粟裕的經曆看出,勇于承認自己和敵人的差距,才能獲得更大的進步。對于此事,你有什麼不同的看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