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清河影視基地:拓展文旅融合新賽道

作者:河山新聞

走進張家口清河影視基地的“大境門”,映入眼簾的是飽含清末民初時代特征的商貿一條街,晉綏風格的富豪民居院落,奇特的拍攝場景,遊客瞬間有了“穿越”的感覺。

連日來,清河影視基地内一副緊張忙碌的景象。置景、拍攝、演出,多項工作齊頭并進,持續擦靓“中國軍事影視城”品牌名片。不少遊客選擇打卡影視取景地、沉浸式體驗“紅色”文化之旅。

清河影視基地:拓展文旅融合新賽道

生産文藝作品的“沃土”

5月10日,電影《黃沙漫天》在清河影視基地正式開機,該劇不僅是一部荒誕喜劇,更是一部關于人性、權力和金錢的深刻探讨。

《黃沙漫天》由愛奇藝傾力打造,彙聚了業内頂尖的創作團隊。伊力奇導演以其獨特的視角和敏銳的洞察力,将帶領觀衆走進一個充滿驚喜與反轉的世界。小沈陽、周大勇、林樂炫等主演的加盟,更是為影片注入了強大的演技保障。故事圍繞着一個僞裝成特派員的騙子賈毅征展開。影片通過一系列荒誕不經的情節,展現了人性的複雜與多面。此外,影片的制作團隊還精心打造了場景和服裝道具等,力求還原那個時代的風貌。

“五一”期間,由北京偉幕金榜電影人、武姗姗藝術團等多家機關聯合出品,北京明視輝煌影業發展有限公司、張家口創影者文化傳媒有限公司聯合拍攝制作的紅色主旋律網劇《生死相脈》,已于清河影視基地完成了為期8天的取景拍攝,順利殺青。《生死相脈》主要在清河影視基地的土匪山寨、商會、街道、村落取景,濃郁的年代感氛圍、完善的服務配套設施等都将助力該劇的精彩呈現。

網劇《生死相脈》是繼網劇《歲歲知我意》後,又一部在清河影視基地取景拍攝。今年“五一”假期,有《歲歲知我意》《生死相脈》《雙面女醫》《難忘的年代》四個取景劇組及一個置景劇組在清河影視基地内緊鑼密鼓趕進度,一片熱火朝天的工作景象。除了影視工作者外,清河影視基地采取外聯運作模式,公司的外聯從業人員具體到每個劇組,為劇組提供全方位的服務保障,切實做好拍攝場景協調等相關工作。

清河影視基地營運公司董事長陳茂嶽介紹,為進一步推動影視文化發展,展現區域民俗特色,節日期間,清河影視基地精心策劃,以“影視拍攝、紅色傳承、軍事推演、古道豪情”為主題,推出多項精彩節目演出及互動體驗活動,打造豐富多彩的影視旅遊新業态、新場景,豐富市民遊客假日生活,為文旅注入更多的影視文化氛圍。僅剛剛過去的“五一”假期,有上萬人到清河影視基地“打卡”,實作了影視和文旅融合的新模式。

“影視+文旅”融合新模式

大紅的燈籠、璀璨絢麗的“燈光”,把清河影視基地的街道、民居勾勒的輪廓畢現,美輪美奂。

路兩旁雕梁畫棟的店鋪商行、酒樓茶肆林立,各色旗子布幌迎風招展,吆喝聲、叫賣聲此起彼伏。擂台比武、雜耍賣藝、縣衙升堂……一幅幅妙趣橫生的生活場景,真實再現了古時大境門車馬喧嚣,鐘靈毓秀的繁華景象。遊客參與其中,不停地舉起自拍杆,樂而忘返。

天高雲淡的好天氣,配上方正的北方四合院,彩繪的廊檐在陽光照射下格外精緻而豔麗。整個影視基地以清末民國初為模闆,做舊的白牆上挂着民國時期的廣告畫,清末建築風格的宅子工整大氣,灰瓦白牆,飛檐拱璧。半開的宅門輕掩着歲月,頗有歐陽修那句“庭院深深深幾許”的氣質。

由清河影視基地攜手張家口戲曲藝術研究院打造的情景劇《古道豪情》,以張庫大道曆史文化和抗日戰争紅色文化為背景,帶領遊客領略曆史的韻味。互動演出《抛彩擇婿》《迎親生子》《别家上路》《抗日救亡》《銅人巡街》及民族樂器表演、短視訊拍攝大賽和服裝秀攝影大賽等一系列精彩的活動深受大家歡迎。同時,推出的影視角色化服務,讓現場遊客“一秒入戲”,沉浸式體驗影視旅遊,盡情感受在影視場景中的情景。

走在街上,甚至還有機會看到熟悉的明星在不遠處拍戲,以及一個個忙碌的拍攝團體。前面隻見群衆演員們在片場外,馬不停蹄的換好演出服裝……記者前往橋西區清河影視基地,正趕上網劇《生死相脈》攝制組取景拍攝。

一場轟天震地的炮火後,房屋倒塌,廢墟場景逼真而震撼,被炸飛不見蹤迹的玻璃窗,斷磚殘瓦,就連建築旁的枯樹都演出了“戲”。《生死相脈》根據真實曆史改編,深入挖掘了四大偉人的生平事迹,通過方言的形式和近代曆史的縮影,以強烈的曆史時間感和跌宕起伏的情節塑造,展現了紅色精神的光輝曆程,将觀衆帶入那個傳奇時代,感受紅色經典的魅力。

萬畝影視拍攝基地

作為冬奧之城,張家口曆史文化遺産豐厚,還有衆多當地影視作品資源。如電視劇《大境門》《大商道》《塞上風雲記》、電視紀錄片《張庫大道》等在觀衆中形成了良好的口碑和影響。這些作品的呈現,都直接或間接地宣傳了張家口的曆史人文和社會風貌。由此來說,張家口建設影視城有着較好的文化資源基礎。

2019年初,張家口城區首個影視基地——清河影視基地開始建設,并在當年順利承接電視連續劇《塞上風雲記》的拍攝,實作當年謀劃、當年建設、當年使用。随後拍攝了《幸存者1937》《我們的隊伍向太陽》《大決戰》等37部影視劇。

清河影視基地營運公司董事長陳茂嶽介紹,清河影視基地緊處張庫古道始發地的西溝段内,北與草原天路相接,東與冬奧滑雪場區近距。與這兩處享有國際盛名的旅遊景區成三角形區位,是一個很有互聯優勢的影視旅遊循環圈。

清河影視基地建築占地面積1500畝,軍事野外戰場區9500畝,由清末民初古建築主題區,北方村落風情區,土匪山寨區,野外軍事戰場區,服務區等共同組成“萬畝影視拍攝基地”。2023年在“張家口革命鬥争史展館”的院内,又擴建了“晉察冀軍區司令部”、《青年鄧穎超》天津工作室、“紅軍73師部作戰室”“紅色影院”四個展館,對基地大部分區域進行平整硬化,主要實施了破損房屋門窗修繕加強、屋頂院面維修、整合清理道具庫、主街道電線全部接通、增加街面監控、停車杆安裝、安裝了售票背景系統裝置、舞台搭建等建設工程。

其中“大境門”是按照原比例複制而成,以條石為基,青磚為體,門下馬道平鋪石闆,木質鐵皮大門。200米商貿街道共建商鋪51間,盛玉雜貨鋪、宋記茶社、老醋坊、福興号等等,一個個透着歲月的味道。

清河影視基地也在影旅融合發展方面嘗試發力。該基地北接草原天路、南臨大境門、毗鄰張庫古道,有着獨特的地理優勢,陳茂嶽介紹,未來,該基地将以影視産業為核心,與周邊景點關聯,将基地打造成一個影視文化旅遊的集聚區。同時,該基地還在周邊縣(區),整合建立了23個影視外景地,有河流、湖泊、森林、沙漠、草原、冰雪等天然景觀,這些外景資源都有望打造成新的旅遊打卡地。除此之外,基地還在2023年、2024年春節期間,分别舉辦了兩屆新春民俗文化節,每屆民俗文化節參與人數逾5萬人次。

作為國内重要的紅色影視拍攝基地,清河影視基地緻力于傳承和弘揚紅色文化。接下來,該基地将繼續發揮自身優勢,為更多優秀的紅色題材影視作品提供優質的拍攝環境和服務。基地還将積極探索紅色文化的新表達方式和傳播途徑,讓更多的人了解和關注中國革命曆史,傳承和發揚偉大的革命精神。(清河影視基地供圖)記者 郝瑩玉 通訊員 趙雨如

編輯:帆帆

來源:河山新聞用戶端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