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讀毛年譜(441)】抗美援朝的決策是怎麼做出的?

作者:萬卷經典

【《毛年譜(1949-1976)》紀事本末】1950年,毛澤東57歲。

1950年10月1日上午十一時,毛澤東和劉少奇、朱德、周恩來等黨和國家上司人出席在天安門舉行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一周年慶祝大會,檢閱中國人民解放軍部隊和群衆遊行隊伍。晚上,毛澤東等在天安門城樓觀看焰火。

以遊擊戰術教金日成

同日,南北韓軍越過三八線。麥克阿瑟向北韓發出“最後通牒”,要北韓人民軍無條件“放下武器停止戰鬥”。當天,斯大林來電要求中國立即派出至少五六個師到三八線,以便讓北韓組織起保衛三八線以北地區的戰鬥。深夜,金日成緊急約見倪志亮,向中國政府提出出兵支援的請求。

10月2日晨,毛澤東審閱修改周恩來緻倪志亮即轉金日成電。電報全文如下(毛澤東加寫和改寫的文字用着重号标明):

九月三十日經志亮同志電告情況已悉。一方面軍八個師既被敵隔斷,請考慮有無可能将該八個師分為兩部分,以四個師将笨重武器破壞,分為許多小的支隊從敵人間隙中分路撤至三八線以北,而以四個師在南北韓分散為許多小支隊,倚靠人民堅持敵後遊擊戰争,牽制大股敵人使其不能北進。二方面軍所率五六個師現已撤至什麼位置,是否可以于數日内全部撤至三八線以北?總之,你們的軍隊必須迅速北撤,愈快愈好,如遇敵人攔阻,亦應破壞笨重器,分路從敵人間隙中插過來,不能撤者則留在敵後堅持分散遊擊。以上建議,妥否,請立複,并盼以具體情況見告。

晚上,毛澤東審閱修改周恩來緻倪志亮的電報稿,加寫一段話:

請告金日成同志,除照今晨電盡可能将被敵切斷的軍隊分路北撤外,凡無法撤退的軍隊應在原地堅持打遊擊,切勿恐慌動搖,如此就有希望,就會勝利。

10月2日晨二時,為中央軍委起草給高崗、鄧華的電報:

(一)請高崗同志接電後即行動身來京開會;(二)請鄧華同志令邊防軍提前結束準備工作,随時待命出動,按原定計劃與新的敵人作戰;(三)請鄧将準備情況及是否可以立即出動即行電告。

衆人反對出兵,給斯大林的電報未發出

10月2日,關于派志願軍入朝參戰問題,毛澤東緻電斯大林。電報說:

(一)我們決定用志願軍名義派一部分軍隊至北韓境内和美國及其走狗李承晚的軍隊作戰,援助北韓同志。我們認為這樣做是必要的。因為如果讓整個北韓被美國人占去了,北韓革命力量受到根本的失敗,則美國侵略者将更為猖獗,于整個東方都是不利的。

(二)我們認為既然決定出動中國軍隊到北韓和美國人作戰,第一,就要能解決問題,即要準備在北韓境内殲滅和驅逐美國及其他國家的侵略軍;第二,既然中國軍隊在北韓境内和美國軍隊打起來(雖然我們用的是志願軍名義),就要準備美國宣布和中國進入戰争狀态,就要準備美國至少可能使用其空軍轟炸中國許多大城市及工業基地,,使用其海軍攻擊沿海地帶。

(三)這兩個問題中,首先的問題是中國的軍隊能否在北韓境内殲滅美國軍隊,有效地解決北韓問題。隻要我軍能在朝境内殲滅美國軍隊,主要地是殲滅其第八軍(美國的一個有戰鬥力的老軍),則第二個問題(美國和中國宣戰)的嚴重性雖然依然存在,但是,那時的形勢就變為于革命陣線和中國都是有利的了。這就是說,北韓問題既以戰勝美軍的結果而在事實上結束了(在形式上可能還未結束,美國可能在一個相當長的時期内不承認北韓的勝利),那麼,即使美國已和中國公開作戰,這個戰争也就可能規模不會很大,時間不會很長了。我們認為最不利的情況是中國軍隊在北韓境内不能大量殲滅美國軍隊,兩軍相持成為僵局,而美國又已和中國公開進人戰争狀态,使中國現在已經開始的經濟建設計劃歸于破壞,并引起民族資産階級及其他一部分人民對我們不滿(他們很怕戰争)。

(四)在目前的情況下,我們決定将預先調至南滿洲的十二個師(五六個不夠)于十月十五日開始出動,位于北北韓的适當地區(不一定到三八線),一面和敢于進攻三八線以北的敵人作戰,第一個時期隻打防禦戰,殲滅小股敵人,弄清各方面情況;一面等侯蘇聯武器到達,并将我軍裝備起來,然後配合北韓同志舉行反攻,殲滅美國侵略軍。

(五)根據我們所知的材料,美國一個軍(兩個步兵師及一個機械化師)包括坦克炮及高射炮在内,共有七公分至二十四公分口徑的各種炮一千五百門,而我們的一個軍(三個師)隻有這樣的炮三十六門。敵有制空權,而我們開始訓練的一批空軍要到一九五一年二月才有三百多架飛機可以用于作戰。是以,我軍目前尚無一次殲滅一個美國軍的把握。而既已決定和美國人作戰,就應準備當着美國統帥部在一個戰役作戰的戰場上集中它的一個軍和我軍作戰的時候,我軍能夠有四倍于敵人的兵力(即用我們的四個軍對付敵人的一個軍)和一倍半至兩倍于敵人的火力(即用二千二百門至三千門七公分口徑以上的各種炮對付敵人同樣口徑的一千五百門炮),而有把握地幹淨地徹底地殲滅敵人的一個軍。

(六)除上述十二個師外,我們還正在從長江以南及陝甘區域調動二十四個師位于隴海、津浦、北甯CIJ諸線,作為援助北韓的第二批及第三批兵力,預計在明年的春季及夏季,按照當時的情況逐漸使用上去。

這份電報未發出,可能起草于當日召開的中共中央書記處會議之前。原準備在會議作出派兵入朝參戰決定後發給斯大林,後因會上多數人不贊成出兵,故将電報擱置下來。

根據俄羅斯總統檔案館檔案,1950年10月3日,蘇聯駐中國大使羅申曾就毛澤東關于中國暫不出兵的初步意見電告斯大林。内稱:

我們原先曾打算,當敵人向三八線以北進攻時,調動幾個師的志願軍到北北韓幫助北韓同志。但是,經過慎重考慮,我們現在認為,這一舉動會造成極為嚴重的後果。第一,靠幾個師很難解決北韓問題(我軍裝備極差,同美軍作戰無勝利把握),敵人會迫使我們退卻。第二,最大的可能是,這将引起美國與中國的公開沖突,結果蘇聯也可能被拖進戰争中來,這樣一來, 問題就變得極其嚴重了。中共中央的許多同志認為,對此必須謹慎行事。

是以,目前最好還是克制一下,暫不出兵, 同時準備力量,這樣做在把握與敵作戰的時機上會比較有利。

【讀毛年譜(441)】抗美援朝的決策是怎麼做出的?

10月2日下午,毛澤東在中南海菊香書屋主持召開中共中央書記處會議,讨論北韓戰局和中國出兵援朝問題。毛澤東認為出兵北韓已是萬分火急,但會上多數人不贊成出兵。會議決定十月四日召開擴大的中央政治局會議,讨論出兵入朝作戰問題。毛澤東要周恩來派飛機到西安,接彭德懷到北京參加會議。

10月4日下午,毛澤東在中南海頤年堂主持召開中共中央政治局擴大會議,讨論北韓戰局和中國出兵援朝問題。

毛澤東首先讓大家講講出兵的不利情況。不贊成出兵或者對出兵存有種種疑慮的人,陳述的理由主要是:我們打了這麼多年仗,迫切需要醫治戰争創傷;建國才一年,經濟十分困難;新解放區農村土改和城市民主改革還沒有進行;國民黨留下的衆多土匪、特務、反革命分子沒有肅清,人民政權還沒有完全鞏固;人民解放軍武器裝備差和無制空、制海權,等等。他們的意見是,不到萬不得已,最好不打這一仗。

毛澤東說:你們說的都有理由。但是别人處于國家危急時刻,我們站在旁邊看,不論怎樣說,心裡也難過。他最後宣布,明天繼續開政治局擴大會議。

彭德懷支援出兵

10月5日上午,毛澤東讓鄧小平去北京飯店接彭德懷到中南海,談中國出兵援朝問題。

毛澤東對彭德懷說:昨天你沒來得及發言。我們确實存在嚴重困難,但是我們還有哪些有利條件呢?彭德懷說:昨天晚上我反複考慮,贊成你出兵援朝的決策。毛澤東問:你看,出兵援朝誰挂帥合适?彭德懷反問:中央不是已決定派林彪同志去嗎?毛澤東談了林彪的情況後說:我們的意見,這擔子,還得你來挑,你思想上沒有這個準備吧?彭德懷表示:我服從中央的決定。毛澤東說:這我就放心了。現在美軍已分路向三八線冒進,我們要盡快出兵,争取主動。今天下午政治局繼續開會,請你擺擺你的看法。

同日下午,在中南海頤年堂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擴大會議,繼續讨論北韓戰局和中國出兵援朝問題。

【讀毛年譜(441)】抗美援朝的決策是怎麼做出的?

讨論中仍有兩種意見。周恩來支援出兵援朝的主張。

彭德懷發言說:出兵援朝是必要的,打爛了,等于解放戰争晚勝利幾年。如美軍擺在鴨綠江岸和台灣,它要發動侵略戰争,随時都可以找到借口。

毛澤東針對林彪提出的美軍高度現代化,還有原子彈等觀點,說:它有它的原子彈,我有我的手榴彈,我相信我的手榴彈會戰勝它的原子彈,它無非是個紙老虎。

經過會上的充分讨論,大家統一了認識,會議最後作出“抗美援朝,保家衛國”的戰略決策。會議還決定由彭德懷率志願軍入朝作戰,并決定派周恩來、林彪去蘇聯同斯大林會談。

10月7日,毛澤東同彭德懷、聶榮臻研究出兵援助北韓的各項準備工作。

【讀毛年譜(441)】抗美援朝的決策是怎麼做出的?

10月8日,中國人民革命軍事委員會主席毛澤東釋出關于組成中國人民志願軍的指令,任命彭德懷同志為中國人民志願軍司令員兼政治委員。

【讀毛年譜(441)】抗美援朝的決策是怎麼做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