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CBA總決賽——“雙小外”與“大外+小外”差別在哪兒?

作者:醜蕪看球走天下
CBA總決賽——“雙小外”與“大外+小外”差別在哪兒?

CBA總決賽首場,新疆男籃以112:121失利,其中有個問題挺有趣:新疆隊的雙小外,與遼甯隊的大外+小外,差別在哪兒?

1、1+1>1與1+1>2

新疆隊的雙小外,能力不能說差,瓊斯是個能“扛起球隊前進”的球員,不但個人攻擊能力強,而且能傳球,能組織,非常全面。威金頓突破犀利,腳步靈活,還有一手小中投,攻擊力相當強。

總決賽首場,新疆隊瓊斯砍下18分4籃闆5助攻,威金頓19分7助攻。

這倆小外,說是“後場雙槍”毫不為過。

CBA總決賽——“雙小外”與“大外+小外”差別在哪兒?

再看遼甯隊,弗格25分5籃闆4助攻,莫蘭德1分5籃闆2助攻。

如果單看資料,遼甯隊的外援組合攻擊力似乎稍遜。

但是看了比賽場面就會知道,新疆隊整場打得更加艱苦。在外援對壘上,其實是處于下風的。有一個最明顯的結果就是:韓德君砍下23分6籃闆,在籃下發揮了巨大威力。付豪拿下29分9籃闆,全場最高。

問題就在這兒,吳冠希和李炎哲防不住韓德君和付豪,禁區競争,遼甯隊占了優勢。這事兒令新疆格外苦惱,半決賽中占盡優勢的内線,到了遼甯面前,蕩然無存。

莫蘭德雖然進攻端無所建樹,但是防守卻沒問題,楊鳴顯然也沒指望他砍多少分,能在籃下當個大閘,這就夠了,有莫蘭德,吳冠希就不好卡位,李炎哲就沖不過去。

弗格和莫蘭德,一内一外,各司其職,遼甯隊的攻防陣形更加清晰。

可以這麼說,新疆隊雙小外,1+1>1,而遼甯隊大外+小外是1+1>2。

CBA總決賽——“雙小外”與“大外+小外”差別在哪兒?

2、陣容的互補性,遼甯更好。

所有球迷都知道,遼甯的陣容如果簡單劃分,就是趙繼偉帶一套,弗格帶一套,趙繼偉配莫蘭德,弗格配大韓。

這陣容從正常賽打上來,經過半決賽,再到總決賽,聯盟裡的球員和教練們自然也都心知肚明,但是卻始終沒有拿出太好的破解之策。

原因很簡單,它沒什麼破綻。

CBA總決賽——“雙小外”與“大外+小外”差別在哪兒?

莫蘭德和弗格天生具有互補性,與遼甯隊的結構非常契合,球隊的各條線更均衡。

拿總決賽首場來說,莫蘭德隻拿了1分,看似無足輕重,如果設想一下,遼甯隊如果沒有這個大外,那麼籃下很可能就會失守!

靠着韓德君是守不住禁區的!

球隊的五個位置,職能不同,并不是隻有得分點就夠了。這是籃球基本常識,遼甯隊的外援結構非常好,兩個人在不同的陣容架構裡,發揮作用的空間更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