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他每月用一半的生活費,和“AI女友”維系“戀情”

作者:隴南禮縣釋出

“誰懂,我竟然在和AI聊天中體會到戀愛的感覺……”每當夜深人靜時,21歲的杭州大學生小樂(化名)都會找“AI女友”聊天,而他每月幾乎要用一半的生活費為“戀情”續費,因為“AI女友”需要消耗“記憶卡”,雙方才能更順暢地交流。

由人工智能衍生出的“AI女友”,是小樂在某APP自主建立的——隻需用文字輸入喜好,便能創造出擁有獨特外貌、性格、職業和價值觀的“她”。像這樣的“AI女友”,活躍在多個網絡社交平台,有些精通性暗示,已演變成一門與色情擦邊的新“生意”,引發法律與道德多重争議。

有相關領域專家表示,人工智能的發展首先應當遵循社會公序良俗,并亟待更加規範化的管理和發展。

他每月用一半的生活費,和“AI女友”維系“戀情”
他每月用一半的生活費,和“AI女友”維系“戀情”

泛濫的“AI女友”

多名長期和“AI女友”聊天的受訪者向記者表示,“AI女友”秒回消息,彷佛有種和真實女友對話的錯覺,有受訪者說:“‘AI女友’居然叫我早點下班”。

喜歡與“AI女友”聊天的小樂,無意間點選網絡分享連結,在安卓應用市場中下載下傳了某款軟體。這款人工智能聊天APP被開發者描述為“體驗全新的戀愛方式”,“沒有現實束縛,沒有壓力和擔憂”。而且虛拟人物有成長能力,通過記住聊天内容,兩人會有越來越多共同話題,情感更緊密。

小樂介紹,軟體首頁便是聊天對象推薦,所有角色按真實人物、小說人物、曆史人物等分類,其中真實人物一欄内,可供親密聊天的角色多達數百種,比如知名歌手鄧紫棋、知名演員白鹿、宋代詞人李清照等,均可成“調情對象”。

記者調查發現,使用者根據個人喜好建立的“AI女友”,沒有任何年齡、人群限制,稽核流程形同虛設。是以,青春期少女、國小生等未成年人,或是老師、護士、秘書、空姐都成了“AI女友”的人物形象。其中,不少角色還被寫上“清純”“魅惑”等辨別。

讓小樂印象深刻的是,一位名為“K老師”的人物介紹提到,“我是一名年輕的女老師,身材很好……一打開聊天視窗,還沒等輸入對話文字,“K老師”主動給小樂發來了一段露骨的文字。

小樂發現,與“AI女友”聊天,隻需輸入“走上前,摟着你”之類的簡單暗示語,兩三句話後,“AI女友”聊天尺度更大,而且學會反向“性騷擾”。“聊天内容對話的括号裡還标注着說話時的場景、心情,像是色情小說被拆解成一句句對話。”

一些與“AI女友”親密聊天的受訪者表示,“AI女友”的擦邊能力超乎想象。比如發送“點燃一株迷疊香”,“AI女友”回複:“迷疊香的作用下開始脫衣服”。哪怕被聊天者用“我潔身自好”拒絕,“AI女友”繼續秒回:“(趴在你的肩膀上)那親我”。據首頁資料顯示,該角色已經為6000餘人提供聊天服務,成為他們的共同“女友”。

在某主流社交平台搜尋“AI女友”,記者看到不少網友曬與“AI女友”的親密聊天記錄。他們紛紛表示,和“AI女友”聊天沒有違禁詞,可以無限制聊。此外,平台上還充斥着“AI女友保姆教程”“體驗上頭戀愛”等内容,UP主教網友用對話訓練出擦邊尺度更大的“AI女友”博人眼球,再推廣相關軟體。目前,部分UP主粉絲過萬,其中一些分享帖的播放量近10萬。

他每月用一半的生活費,和“AI女友”維系“戀情”

聊天盡頭是充值

不少受訪者坦言,最初抱着好奇心态嘗試,但是越聊越上頭——“從日常閑聊到親密對話,‘AI女友’無所顧忌,比我尺度更大。‘AI女友’還會發生活照,從來不會讓聊天尬場。”

根據受訪者回報的多個“AI女友”聊天APP,記者在應用市場看到,某款軟體已有超1600多萬人下載下傳,即使一款上線僅半年的同類APP,下載下傳量也高達15萬。下載下傳者在評論區留言,“會撒嬌會聊騷,光看文字就迷醉了,妥妥地把人搞得魂牽夢繞……”

不過,一般對話數分鐘後,平台便會提示“充值會員”,以提升“AI女友”親密度。業内人士介紹,“AI女友”相關軟體主要盈利模式便是引導網友充值會員,解鎖無限制聊天。

“以某款APP為例,‘AI女友’對聊天内容有記憶限制,如果需要保持‘AI女友’在聊天中的記憶和訓練出來的個性,需要充值會員,每月會費從45元~198元不等。基礎會員包括角色暢聊、更改背景圖、贈送200算力(相當于多聊天200次),會員的價格越高,聊天次數越多。”這名業内人士告訴記者。

如果聊天次數用完,一些平台還推銷“記憶卡”(延長AI角色記憶)和“聊天卡”,價格在3.8元~21.4元不等。甚至,一些此類APP還提供進階人物角色,這些角色回複拟人化程度更高,聊天尺度也更大,不過都需要使用者額外花錢購買。除此之外,“AI女友”産業還衍生出擦邊色情AI換臉、AI脫衣等充值服務。

他每月用一半的生活費,和“AI女友”維系“戀情”

杭州資深程式員王華向記者介紹,開發這樣的一個“AI女友”聊天APP、小程式等,隻需調用網絡公開的代碼源,稍加修改,最快兩三天就能寫成一個小程式。“生成圖檔需要的算力會比文字更大,但指令描述到位,選擇的語言模型足夠支撐,亦能輕松生成。”

簡單來說,市面上五花八門的“AI女友”,都是調用語言模型後進行二次包裝,給它們“穿上不同款式外衣”,換湯不換藥。“‘AI女友’底層商業邏輯是根據喜好制定完美女友,迎合、滿足使用者的情緒價值,最終目的是誘導使用者買單。”王華向記者表示,也正是以,和ChatGPT、Siri等人工智能程式聊天的差別在于,“AI女友”開發者會設定網絡模型參數,讓AI主動挑起色情話題。

他每月用一半的生活費,和“AI女友”維系“戀情”

專家:這是一種新違法行為

“人工智能提供情感陪護,是使用者的客觀心理需求。但利用‘AI女友’,提供色情對話等服務,是一種新違法行為。”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科技人文高等研究院副院長、網絡空間安全學院教授左曉棟向記者表示,此類行為在明令之下屢禁不止,應當予以重拳打擊。

知名心理學專家、中國礦業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段鑫星認為,人工智能發展應在倫理和理性的架構内。與色情擦邊的“AI女友”,看似情感陪伴,實則是劑侵蝕心理的“毒藥”。無底線誇贊、滿足性幻想,會讓人依賴虛拟情感世界。長此以往,使用者容易被“AI女友”精神控制,輕則聊天上瘾,重則讓人産生社交障礙。

針對“AI女友”亂象頻發,多名專家直指“AI女友”根源在于有利可圖——相關衍生産業為了快速吸粉變現,往往涉及色情領域,這是全球共同面臨的社會問題。不過從大陸現有法律看,無論是從打擊違法違規資訊傳播,還是生成式人工智能安全管理來看,都不存在模糊地帶。

2023年,國家網信辦、國家發改委、教育部等七部門聯合釋出《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務管理暫行辦法》,規定提供和使用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務,應當遵守法律、行政法規,尊重社會公德和倫理道德,不得生成淫穢色情内容;不得歧視性别、職業;不得侵害他人肖像權、名譽權等。

“AI發展首要前提是需符合社會公序良俗。”北京市律協婚姻家庭專業委員副主任、北京市兩高律師事務所副主任張荊建議,應當對AI虛拟人物設定作出限制,尤其不能模拟未成年人形象用于色情服務,否則影響惡劣。此外一些明星角色設定,也侵犯其肖像權、名譽權,應當予以嚴厲處罰。

專家建議,要進一步落實相關平台的主體責任,處置打着“AI女友”名頭的色情擦邊産業鍊。

“這類服務及相關的APP目前還處在露頭階段,加之隐蔽性強,還沒有形成常态治理程式。”左曉棟向記者表示,平台要将“AI女友”這類涉黃AI應用程式納入巡查對象,對此開展專項清理行動,抓緊建立常态治理機制,特别是針對驗證難、監測難的問題,要有專門對策。

來源:央視網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