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自然資源部舉行5月份例行新聞釋出會(文字實錄)

作者:自然資源部
自然資源部舉行5月份例行新聞釋出會(文字實錄)
自然資源部舉行5月份例行新聞釋出會(文字實錄)

新聞釋出會現場。(趙心浩 攝)

釋出人:

王永梅 自然資源部辦公廳副主任,部新聞發言人盧麗華 自然資源部國土空間生态修複司副司長主持人:王永梅 自然資源部辦公廳副主任,部新聞發言人5月15日,自然資源部舉行例行新聞釋出會,以下為文字實錄:

自然資源部辦公廳副主任,部新聞發言人王永梅:各位媒體朋友們上午好!歡迎大家參加自然資源部5月例行新聞釋出會。

今天的釋出會主要有三個方面内容:一是介紹1至4月份用地用海審批、不動産登記等自然資源要素保障相關情況;二是介紹《煤礦土地複墾與生态修複技術規範》《金屬礦土地複墾與生态修複技術規範》《石油天然氣項目土地複墾與生态修複技術規範》《礦山土地複墾與生态修複監測評價技術規範》等4項礦山生态修複國家标準;三是介紹2024年世界海洋日暨全國海洋宣傳日有關情況。

出席今天釋出會的有:自然資源部國土空間生态修複司副司長盧麗華,她将向大家介紹有關情況,并回答大家關心的問題。

下面,我首先介紹1至4月份用地用海審批、不動産登記等自然資源要素保障相關情況。

一是用地審批方面。2024年1-4月,全國農用地轉用和土地征收準許面積107363.63公頃(161.05萬畝),同比增加56.57%;其中,國務院準許項目218個、同比增加275.86%,準許用地面積51145.61公頃(76.72萬畝)、同比增加240.32%。部準許建設項目先行用地項目50個、同比減少2.00%,準許用地面積2864.49公頃(4.30萬畝)、同比增加76.05%。

二是用海審批方面。2024年1-4月,全國新增用海用島項目1155個,面積約9.62萬公頃,同比分别增長78.52%和21.65%。其中報國務院準許新增用海用島項目23個,面積約0.9萬公頃。

三是不動産登記方面。截至2024年1-4月,全國辦理不動産登記業務3102.8萬件,頒發不動産權證書1948.7萬本、證明859.7萬本。辦理建立商品房轉移登記373.2萬件,同比減少16.5%;辦理存量商品房轉移登記188.7萬件,同比減少1.4%。辦理不動産抵押登記842.1萬件,同比減少5.6%;其中,土地、在建建築物、房屋三類主要抵押物抵押金額同比分别增加5.5%、5.8%、0.9%。

截至2024年4月,全國累計2000多個縣市實施“交地、交房即交證”改革,已頒發558.9萬本權證,惠及6.19萬個項目、1285萬企業群衆。各地積極推進不動産“帶押過戶”改革,全國累計辦理帶押過戶業務18.6萬件,涉及帶押金額2875億元。

下面我來介紹2024年世界海洋日暨全國海洋宣傳日活動有關情況。

今年6月8日是第16個世界海洋日暨第17個全國海洋宣傳日,主題為“保護海洋生态系統,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屆時,自然資源部将會同福建省人民政府、廈門市人民政府等機關及有關部門在廈門聯合舉辦主場活動,以深入宣傳貫徹習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為主線,聚焦學習推廣“廈門實踐”經驗,向國際社會傳播“廈門實踐”,釋出國際研究報告《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廈門實踐——基于自然的解決方案最佳案例》(中英文版),釋出解讀《中國的海洋生态保護》白皮書,釋出《學習運用習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廈門實踐”經驗 以高水準生态保護修複支撐高品質發展》倡議書,啟動2024年度“海洋人物”宣傳釋出活動等,屆時我們還将組織記者進行實地采訪,歡迎各位媒體朋友積極參與。

下面請自然資源部國土空間生态修複司副司長盧麗華介紹《煤礦土地複墾與生态修複技術規範》《金屬礦土地複墾與生态修複技術規範》《石油天然氣項目土地複墾與生态修複技術規範》《礦山土地複墾與生态修複監測評價技術規範》等4項礦山生态修複國家标準有關情況。

自然資源部國土空間生态修複司副司長盧麗華:謝謝新聞界的各位朋友,大家好!首先我謹代表國土空間生态修複司,對大家長期以來對國土空間生态修複工作的關心與支援表示衷心感謝!

下面我就近日出台的《煤礦土地複墾與生态修複技術規範》《金屬礦土地複墾與生态修複技術規範》《石油天然氣項目土地複墾與生态修複技術規範》《礦山土地複墾與生态修複監測評價技術規範》4個國家标準作簡要介紹。

礦産資源開發利用有力支撐了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同時,也帶來了土地損毀、植被破壞、環境污染、生态退化等諸多問題。為了解決上述問題,《礦産資源法》《土地管理法》《環境保護法》《水土保持法》等國家法律法規以及《土地複墾條例》,明确了“誰開發、誰保護”“誰損毀、誰複墾”“邊開采、邊治理”等基本原則和要求,國務院相關行政主管部門和地方政府相繼建立了政策機制、标準規範、監督執法等制度體系和工作機制并不斷完善。為了推動生産礦山邊開采、邊修複,我部制定了《土地複墾條例實施辦法》《礦山地質環境保護規定》,建立了源頭防控、全程監管的限制機制,如礦山地質環境保護與土地複墾方案審查制度、複墾修複費用計提使用制度、年度計劃執行和品質驗收制度、礦業權人資訊信用監管和懲戒制度、綠色礦山建立制度等,強調礦山企業要嚴格履行生态保護、資源節約、地質環境治理與土地複墾等法定義務。

黨的十八大以來,在習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引領下,大陸以前所未有的力度推進美麗中國建設。堅持“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堅持“在開發中保護、在保護中開發”,堅持“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等理念,在全社會形成統一的思想自覺和行動自覺。黨的二十大報告強調“必須完整、準确、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必須牢固樹立和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站在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高度共謀發展”,要求全方位、全地域、全過程加強生态環境保護,推進美麗中國建設,實作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礦山生态保護修複在統籌生态安全和資源安全、推動礦業高品質發展、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等方面發揮着重要作用,加強礦山生态保護修複,越來越受到各級政府、礦山企業以及社會各界的高度關注。正在修訂的《礦産資源法》就“礦區生态修複”設定了專章,一些省份相繼出台礦山生态保護修複的專門性地方法規。

與此同時,也要認識到,一些地方還在走“邊開發、邊破壞”“先破壞、後治理”的老路,開展礦山生态保護修複是科學性系統性工程,先進理念引領、适用技術應用等方面還有缺失,生态環境“舊賬未還、新賬又欠”,與生态優先、節約集約、綠色低碳發展的要求存在相當差距。解決上述問題,既需要保持戰略定力、堅持久久為功,也需要遵循客觀規律、強化科技支撐。關鍵的一條,就是要通過大力推進技術标準體系建設,發揮标準規範引領作用,指導礦山企業積極主動、科學有效履行修複義務,助力行政主管部門公平公正、依法依規履行監管職責。

為貫徹落實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特别是習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建構源頭保護與全過程治理修複相結合的工作機制,我們組織中國地質大學(北京)、自然資源部國土整治中心等有關機關編制形成了《煤礦土地複墾與生态修複技術規範》《金屬礦土地複墾與生态修複技術規範》《石油天然氣項目土地複墾與生态修複技術規範》《礦山土地複墾與生态修複監測評價技術規範》等4項國家标準,規範煤礦、金屬礦、石油天然氣項目生産礦山生态修複工作,以及生産礦山生态修複過程中的監測評價工作。4項國家标準已于4月底正式釋出,将于今年8月1日起正式施行。這是全國首批專門針對正在生産礦山生态修複的國家标準,對生産礦山“邊開采、邊修複”提出要求,填補了該領域空白。

4個國标充分展現新時代生态文明建設的新思想新理念,充分銜接相關法律法規及行政管理要求,學習借鑒國外相關技術标準要求,吸納基于自然的解決方案(NbS)、适應性管理等國際先進理念,總結大陸成功經驗,對礦山企業開展生态修複提出了5項基本原則,明确了6個重點環節工作要求,指導企業遵循“山水林田湖草沙”一體化保護修複理念,堅持節約優先、保護優先、自然恢複為主的方針。通過采取減緩保護、預防控制與複墾修複等多種措施,推動礦山生态修複與礦産資源開采統一規劃、統籌實施,及時複墾利用損毀土地,恢複并提升礦區生态系統多樣性、穩定性、可持續性,協同推進綠色礦山建設,實作人與自然和諧共生。

後續,我們會加強對4個國标的宣貫解讀,充分發揮國标的引領規範作用。謝謝大家!

自然資源部辦公廳副主任,部新聞發言人王永梅:下面,請各位記者提問,大家提問前請通報一下所在的新聞機關。

中國之聲記者:謝謝,中國之聲的記者提問,這個問題我想請教盧麗華副司長,您剛才提到這批标準為全國首批專門針對生産礦山生态修複的國家标準,其出台有哪些意義?

自然資源部國土空間生态修複司副司長盧麗華:感謝記者同志的提問。概括講,4個标準的制定和出台,具有兩個方面的作用、三個方面的意義。

從制定出台的目的和作用方面講:

一是為礦山企業開展生态修複提供科學支撐。4個标準充分展現新時代生态文明建設的新思想新理念,充分銜接相關法律法規及行政管理要求,吸納國際先進理念,參考國内典型經驗做法,按照全過程治理修複要求,将生态修複鍊條由末端治理向源頭保護延伸,強調保護優先、源頭防控,統一規劃、統籌實施,人工引導與自然恢複相結合,系統治理、提升功能,公衆參與、全程監測,提出生産過程中地貌重塑、土壤重構、植被重建、景觀營造的具體措施要求,推動“邊開采、邊修複”,扭轉“邊開采、邊破壞”,為礦山企業科學開展複墾修複、提高治理效果品質提供了技術支撐。

二是為政府實施有效監管提供有力依據。4個标準細化了礦産資源開采活動全過程不同階段的生态修複工作任務,突出強調了重要時間節點的生态修複階段目标和措施,為地方政府和行業主管部門落實法律法規明确的監督管理職責,加強事中事後監管,督促礦山企業依法履行複墾修複義務提供了有力抓手和依據,保障實施精準、有效監管,提升政府管理效能。

從制定出台的意義方面講:

一是對踐行習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促進開發和保護相協調具有重要意義。4個标準貫徹落實了習近平總書記“山水林田湖草是一個生命共同體”“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等生态文明理念,堅持節約優先、保護優先、自然恢複為主的方針,推動礦山企業認真踐行生态優先、綠色發展理念。比如,标準強調在資源開發利用過程中盡量減少生态環境損害,提出實施表土剝離利用與植被移植利用等預防措施,珍惜和保護土地資源和土壤種子庫等。同時,标準指導礦山企業遵循自然生态系統演替規律和内在機理,将開采活動與生态修複緊密結合,及時恢複受損生态,降低土地和生态資源消耗強度,實作在開發中保護、保護中開發,人與自然和諧共生。

二是對貫徹落實法律法規、促進資源節約集約利用具有重要意義。系列标準對現行的法律法規和部門規章中明确的礦山企業要“預防為主、防治結合”“生産建設活動應當節約集約利用土地”等給出了具體方法路徑,推動行政邏輯和技術邏輯相統一,指導礦山企業依法依規開展礦山生态修複。比如,标準展現了相關行政管理要求,提出對耕地、永久基本農田、自然保護區、生态保護紅線等敏感保護目标實施避讓保護措施,優化礦山空間布局,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實作集約節約用地等。

三是對協同推進綠色礦山建設、促進高品質發展具有重要意義。系列标準推動完整、準确、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引入基于自然的解決方案(NbS)全球标準等國際先進理念,并根據大陸自然條件、社會背景、經濟基礎等,建立了有中國本土特色的礦山生态系統修複與重建方案,以高效利用資源和适應性管理等方式,實作生态保護修複與礦産資源開發利用目标的協同。比如,标準鼓勵礦山企業優化開采工藝流程,對固體廢棄物優先資源化綜合利用,加大綜合利用量,減緩礦産資源開采活動造成的土地占用和生态擾動,強化了綠色礦山建設和礦業綠色轉型發展有關要求,做到對自然“取之以時、取之有度”,確定礦業活動朝着可持續、循環與綠色的方向發展。

自然資源部辦公廳副主任,部新聞發言人王永梅:感謝各位媒體朋友對自然資源工作的大力支援!今天的例行新聞釋出會到此結束。記者朋友如果還有其他的問題,請會後聯系我們的新聞宣傳處進行咨詢。謝謝大家!

轉載請注明來源

繼續閱讀